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60节

  孝和睿皇后虽然只出身于弘毅公府的支庶,但是其祖辈均为中级官员,基本保持与世家的联姻,并且最终以孝和睿皇后入宫为基础门第进一步上升,跻身高级官员之列,成为一等世家。1
  [入宫背景]
  孝和睿皇后出身镶黄旗满洲,应该是作为八旗秀女,在参加八旗挑选秀女的过程中,被高宗指给仁宗作为侧福晋娶人。属于直接迎娶的侧福晋,而不是从使女中收为妾室。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乾隆三十九年,高宗给仁宗指婚了嫡福晋,即孝淑睿皇后。乾隆五十年,孝淑睿皇后小产之后,身体逐渐变弱。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一年是挑选八旗秀女的年届,在这届秀女之中,高宗将出身世家、门第不输于孝淑睿皇后的完颜氏指给仁宗作为侧福晋,可能有预备在孝淑睿皇后崩逝后继为嫡室的考量,即后来追封的恕妃。结果,恕妃入宫没多久便薨逝,于是高宗在新一届的八旗秀女之中挑选了同样出身世家的孝和睿皇后作为侧福晋指给仁宗。
  孝和睿皇后生于乾隆四十一年。参考乾隆朝挑选八旗秀女的年届,她可能是在乾隆五十四年或者乾隆五十七年被指婚。孝和睿皇后出身的家族在当时虽然不算一等世家,却也作为一等世家的支庶有着中级官宦的门第,而且还跟世家进行着联姻,属于世家范畴。从某个角度而言,其家世门第恐怕还要超过孝淑睿皇后。选择孝和睿皇后作为仁宗的侧福晋,可能依然是高宗因孝淑睿皇后身体状况不佳而为仁宗做的提前准备。
  [宫廷生活]
  入宫之后的孝和睿皇后,作为高宗钦命直接娶入的侧福晋,受到了仁宗
  ————————
  1此段钮枯禄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的尊重和宠爱,在潜邸为仁宗生育了一子一女。嘉庆元年仁宗即位,孝和睿皇后由侧福晋封为贵妃,彰显了其特殊身份。嘉庆二年,孝淑睿皇后崩逝,仁宗“奉太上皇帝敕谕,命贵妃钮祜禄氏继位中宫”。1因在孝淑睿皇后丧期之内,所以先晋封为皇贵妃,等丧期过后再册立为后。其原本居住在钟粹宫,在孝淑睿皇后崩逝之后,则作为孝淑睿皇后的后继者住进了景仁宫。到了嘉庆朝中期,她搬到储秀宫居住,4在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崩逝时,尚未被尊为皇太后的孝和睿皇后便是以“储秀宫”的名义下达懿旨。今另外,在嘉庆十年,二十九岁的孝和睿皇后再次为仁宗生育了皇子,这距离她上一次生育已经有十年之久。这种间隔很长时间的生育情况在清代宫廷里并不常见,由此可见仁宗和孝和睿皇后的关系应该比较融洽。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崩逝,宣宗即位,时年四十五岁的孝和睿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对于这位继母,宣宗相当尊重,并且竭尽孝顺。如宣宗自己所说:“朕自圣母孝淑睿皇后慈驭上宾以来,深荷大行皇太后(孝和睿皇后)隆恩覆庇。”6而孝和睿皇后的性格则比较严肃。道光时期的重臣翁同龢曾经听和硕醇贤亲王奕讲述道光朝旧事,其中提及:“宣庙晚年每披军报必不恰良久,一日问孝和睿皇后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强为慰藉,太后厉声曰:‘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日轻弃之耶!’上长跪引咎。”7可见一斑。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从绮春园回宫的孝和睿皇后身体出现不适。宣宗闻讯,赶忙前往问安。初九日、初十日两天,宣宗也都前往问安。十一日这一天,孝和睿皇后的病情急转直下,宣宗在孝和睿皇后身边服侍,
  —————————
  1《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7,嘉庆二年五月己未条,《清实录》,第28册 ,第230页。
  2《为行取搭做景仁宫钟粹宫凉棚需用杉槁事》,嘉庆元年五月二十四日,档案号:05-08-006-00004-0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为支领册封皇贵妃景仁宫等处拴挂彩子办买绳麻杂料所需工价银钱事》,嘉庆二年十二月初九日,档案号:05-08-006-000019-003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知会庄静固伦公主行成婚礼皇后御储秀宫举行筵宴典礼仪注事等》,嘉庆七年十一月
  初二日,档案号:05-13-002-000086-002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朝上谕档》,第25册 ,第311页。
  6《宣宗成皇帝实录》卷475,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条,《清实录》,第39册 ,第971页。
  7《翁同龢日记》,同治五年四月十七日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整理本,第1册 ,第461页。
  到了申时,孝和睿皇后崩逝,宣宗“哀恸号呼,擗踊无数”。1当时,孝和睿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均已身故,只有宣宗这位养子尽孝,“凡值供奠行礼,哭必尽哀”。2也是在这一年的年初,已经六十八岁的宣宗自己身体也越来越差,孝和睿皇后的丧事无疑对其健康造成了进一步的损伤。清廷官方所修撰的《实录》中即指出:“先是,上自上年人春以来,圣躬数违和,仍日召对臣工、批答章奏,无少倦懈。王大臣有劝上节劳者,上颔之,然未尝少自暇逸也。至是遭大行皇太后大故,擗踊摧伤,疾增剧。”3最终,在孝和睿皇后崩逝一个月后,宣宗也随之崩逝。
  [封谥释义]
  孝和睿皇后崩逝之后,朝廷为其敬拟谥号,拟出了四种主谥,其内容为:
  孝温宽仁惠下曰温
  孝和柔克有光曰和
  孝裕仁惠克广曰裕
  孝哲明知周通曰哲4
  在这四种主谥之中,宣宗亲自选定了“孝和”,其“和”字,满文作“hwaliyasun”5,意为“和蔼”“雍容”。
  第二节 清仁宗嘉庆帝潜邸时娶纳的后宫
  一、恕妃
  [简介]
  仁宗恕妃,镶红旗满洲完颜氏,轻车都尉、山西汾州参将哈丰阿之女。生年不详。在乾隆五十一年参加入旗选秀,被高宗指与皇十五子仁宗为侧
  ——————————
  1《宣宗成皇帝实录》卷475,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条,《清实录》,第39册 ,第969页。
  2《宣宗成皇帝实录》卷475,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条《清实录》,第39册 ,第971页。
  3《宣宗成皇帝实录》卷476,道光三十年正月丙午条,《清实录》,第39册 ,第992页。
  4《呈谨拟尊谥四字单》,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五日,档案号:03-2831-0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第78页。
  福晋。同年十月初三日,入宫成婚。乾隆年间薨逝。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仁宗即位。嘉庆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追封为恕妃。嘉庆八年十月十七日,奉安昌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仁宗恕妃出身于东归系完颜氏,与圣祖敬嫔同族。从辈分上来讲,仁宗恕妃比圣祖敬嫔小四辈,但是其共同祖先要追溯到圣祖敬嫔的高祖父都尔赶索勒和。根据谱牒记载,都尔赶索勒和生有数子,其中一子名为哈尔萨兑齐,一子名为宁古齐章京,圣祖敬嫔是宁古齐章京的玄孙女,而仁宗恕妃则是哈尔萨兑齐的七世孙女,血缘关系早已出五服。
  哈尔萨兑齐之孙名为苏山,是恕妃家族入旗的始祖。根据记载,苏山世居拉哈地方,国初归来,被编入镶红旗满洲,授予世管佐领。其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朱世奇,承袭世管佐领,因功获封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仕至副都统。朱世奇之子名为鄂哈,承袭世管佐领,仕至礼部侍郎。鄂哈之孙名为杭奕禄,在康熙朝晚期考取内阁中书入仕,雍正年间历任监察御史、光禄寺少卿、左副都御使、刑部左侍郎,乾隆年间曾任工部左侍郎,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后仕至左都御史、议政大臣,在乾隆十三年七月病故。高宗曾经夸奖杭奕禄,称其才品优长,可见是受到高宗重视的大臣。杭奕禄生有三个儿子和至少一个女儿。第一子名为哈宁阿,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和世管佐领,去世较早;第二子名为哈丰阿,承袭了兄长的三等轻车都尉,仕至参将,即是恕妃的父亲;第三子名为杭成。至于杭奕禄已知的一位女儿则嫁给和硕庄慎亲王永瑺为嫡福晋。
  恕妃之父哈丰阿娶追封和硕庄亲王、恭勤世子弘普第二女乡君为妻,作为乡君额驸挑取侍卫入仕,之后承袭轻车都尉世职,仕至山西汾州参将。哈丰阿至少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第一子名为庆宾,档案记载他是恕妃的兄长;1第二子名为庆云、第三子名为庆海,他们是恕妃的哥哥还是弟弟则不明。已知的五女里,除了一位是恕妃之外,一位嫁给和硕庄襄亲王绵课为嫡福晋,一位嫁给郑王府的闲散宗室庆聪为妻,一位嫁给广略贝勒褚英的后
  ————————————
  1《为追封恕妃简嫔逊嫔谢恩事呈文》,嘉庆二年五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5-0467-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代三等侍卫穆旦之孙成恩为妻,还有一位嫁给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的庶流京口将军海常之孙怀堂阿为妻。
  恕妃的家族拥有世职和世管佐领,仕宦上也能够达到高级官员,与王府有着复杂的姻亲关系,属于典型的旗人世家。另外,杭奕禄是乾隆朝的重要大臣,与恕妃家族有数次联姻的庄王府也是乾隆朝的重要宗藩,这些都显示恕妃出身非同寻常。2
  [入宫背景]
  恕妃出身镶红旗满洲,是作为八旗秀女,在乾隆五十一年参加八旗挑选秀女的过程中,被高宗指给仁宗作为侧福晋娶入,而不是从使女中收为妾室。根据档案记载,乾隆五十一年九月,内务府上奏称:“本年十月初三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娶侧福晋。”3可知恕妃是在乾隆五十一年的十月初三日嫁入仁宗潜邸。
  乾隆三十九年时,高宗给仁宗指婚了嫡福晋,即后来的孝淑睿皇后。乾隆五十年孝淑睿皇后小产之后,身体逐渐变弱。第二年,高宗即为仁宗指婚出身世家的恕妃作为侧福晋,有可能是考虑到孝淑睿皇后身体病弱,所以提前为仁宗准备继室。
  [宫廷生活]
  恕妃在乾隆五十一年作为仁宗的侧福晋入宫之后,只度过了短暂的宫廷生活便薨逝。其薨逝的时间可能在乾隆五十四年之前。正是因为恕妃的早亡,使得高宗继续为仁宗指婚侧福晋,孝和睿皇后便作为侧福晋入宫。
  [封谥释义]
  恕妃的封号为“恕”,满文作“giljan”4,意为“宽恕”“体谅”。
  —————————
  1谨按,追封和硕庄亲王、恭勤世子弘普是和硕庄恪亲王允禄的第二子,其长子即和硕庄慎亲王永瑺,嗣孙即和硕庄襄亲王绵课。恕妃家族与庄王府的姻亲关系,即杭奕禄之子娶弘普之女,弘普之子娶杭奕禄之女,弘普之嗣孙又娶杭奕禄之孙女,两代人共联姻三次。
  2此段完颜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皇裔沉浮》《长白佛满洲完颜氏东归本支统系表》《长白山本支完颜氏宗谱》《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3《奏为十一和十五阿哥娶侧福晋照例停止行礼等事片》,乾隆五十一年九月,档案号:奏销档398-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侧福晋完颜氏追封为恕妃关氏格格追封简嫔沈氏格格追封逊嫔抄录原奉清字粘单事致内务府》,嘉庆二年四月,档案号:05-13-002-000075-013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二、和裕皇贵妃
  [简介]
  仁宗和裕皇贵妃,内务府包衣刘氏(刘佳氏),柏唐阿刘福明之女。乾隆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生。事仁宗于潜邸,为格。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生第一子多罗穆郡王。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生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仁宗即位。同月初四日,以礼部尚书纪昀为正使,内阁学士扎郎阿为副使,册封为諴妃。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诏晋为贵妃。同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大学士庆桂为正使,内阁学士哈宁阿为副使,册封为瑊贵妃。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崩逝,宣宗即位,尊封为瑊禧皇贵妃,同年十二月十五日,以礼部左侍郎善庆为正使,内阁学士耆英为副使,册封为瑊禧皇贵妃。道光十三年十二月薨,年七十三岁。道光十四年二月,谥曰和裕皇贵妃。道光十五年九月十八日,奉安昌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仁宗和裕皇贵妃的家族信息不多。档案显示,和裕皇贵妃之父名为刘福明,是内务府的柏唐阿,这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内务府杂差。和裕皇贵妃有一位弟弟名为长清,在嘉庆年间被提拔为内务府员外郎,后来和裕皇贵妃在道光十三年薨逝的时候他还在世。宣宗赐予和裕皇贵妃本家“一两重银银一百富、大卷八丝缎四匹”,便由长清接收。1以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和裕皇贵妃应该出身于包衣差事、兵丁人家,其家族在和裕皇贵妃入宫之后才跻身官宦阶层。
  [入宫背景]
  和裕皇贵妃是仁宗在潜邸时的格格,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出身,作为官女子被选入宫中,在仁宗潜邸伺候,因故被收为妾室的。
  [宫廷生活]
  和裕皇贵妃是仁宗在潜邸时的格格,可能是仁宗早期的妾室之一。她为仁宗生下了第一子穆郡王,可惜在两岁时夭折。后来又为仁宗生下了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这位公主长大成人后,在嘉庆六年嫁给蒙古科
  ——————————
  1《呈员外郎长清恳请代奏谢恩事》,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档案号:05-0675-03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尔沁的王公,之后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病故。在仁宗即位之初,她居住在钟粹宫,1后来则搬至翊坤宫居住。宣宗称和裕皇贵妃“侍奉皇考最久,年齿亦尊”。2作为年龄与孝淑睿皇后相仿,并且最早为仁宗生育子女的后宫主位,其一直仅次于皇后,位列其余后宫之首。最终,和裕皇贵妃在道光年间薨逝,享寿七十三岁。
  [封谥释义]
  和裕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瑊”,满文作“yargiyangga”3,意为“真实”“真诚”。作为皇贵妃的封号为“瑊禧”,满文作“yargiyangga urgungga”1,意为“真诚福喜”。最后的谥号为“和裕”,满文作“hwaliyasun clgiyen”5,意为“和蔼富裕”。
  三、华妃
  [简介]
  仁宗华妃,镶黄旗包衣侯氏(侯佳氏),总管内务府大臣衔、上驷院卿讨柱之女,名六妞。在乾隆四十三年参加内务府三旗选秀,被选入宫为官女子。事仁宗于潜邸,为格格。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生第六女。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仁宗即位。同月初四日,以礼部左侍郎铁保为正使,内阁学士那彦成为副使,册封为莹嫔。嘉庆六年正月初八日,诏晋为静妃。同月十四日,改为华妃。同年四月十五日,以礼部尚书纪昀为正使,内阁学士吉纶为副使,册封为华妃。嘉庆九年六月二十八日薨。嘉庆十年二月初七日,奉安昌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仁宗华妃出身沈阳侯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入旗的始祖名为侯优才,在清初被编入包衣旗籍,为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属于不食口粮人即非辛者库
  ——————————
  1《为支领皇后主位进册宝景仁宫等处拴挂硬彩子等项需用银钱事》,嘉庆元年三月初八日,档案号:05-08-006-00003-00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宣宗成皇帝实录》卷3,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丙午条,《清实录》,第33册 ,第107页。
  3《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片查禧皇贵妃薨逝篆拟谥号清文字样事致内务府》,道光十四年二月初一日,档案号:05-13-002-000142-003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为恭送和裕皇贵妃金棺事致内务府》,道光十五年九月初二日,档案号:05-08-002-000332-000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人。侯优才入旗之后身份并不显赫,至其孙辈才逐渐跻身官宦阶层。华妃之父亲名为讨柱,亦作“陶柱”,是侯优才的曾孙,其由膳房章京挑补为上驷院卿,又加总管内务府大臣衔,是其家族之中官职最高者。讨柱是从内务府系统内一路升迁上来,并未脱离内务府职官体系,所以对于门第提升有限,只能视为内务府官宦人家。1
  [入宫背景]
  根据档案,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十五子下新添官女子一人,系厢黄旗全保管领下卿讨住之女六妞,每日所食吃食一分,自今日起相应添给”。2可知华妃作为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是在乾隆四十三年作为官女子被选入宫中,在仁宗潜邸伺候,因故被收为妾室。
  [宫廷生活]
  华妃是仁宗潜邸时的格格,为仁宗生下了第六女,可惜在两岁时夭折。根据清宫医案的记载,华妃有血气不足之症,3这一点不知道是否与其生育的第六女夭折有关。在仁宗即位之后,她居住在承乾宫或者钟粹宫。4
  [封谥释义]
  华妃原本在嫔位的封号为“莹”,满文作“nilgiyangga”5,意为“光华”“光润”。升到妃位时,初定封号为“静”,之后改号为“华”6,满文作“yangsangga”7,意为“俏丽”“艳丽”。在华妃薨逝之后,准备奉安昌陵妃园寝时,发现其封号“华”的满文与世宗齐妃的封号“齐”的满文相同,故而要求进行更改。8最终仁宗将“华”的满文改为“gincihiyan”9,意为“华丽”“秀美”。
  ——————————
  1此段侯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乾隆庚子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顺天乡试齿录》《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2《为皇十五子下新添官女子六妞并添给吃食事》,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档案号:05-13-002-000443-005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1册 ,第316页。
  4《为支领皇后主位进册宝景仁宫等处拴挂硬彩子等项需用银钱事》,嘉庆元年三月初八日,档案号:05-08-006-00003-00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