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46节

  3《呈报雍正十三年乾清宫宁寿宫皇贵妃贵妃妃嫔等缎布等项分例清单稿》,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三十二、春答应
  [简介]
  圣祖春答应。出身不详。乾隆十九年四月,奉安景陵妃园寝。
  [概述]
  圣祖春答应身世不详。她在康熙朝可能属于大答应之位分。雍正十三年的宫分档案中尚未有她的记载。
  三十三、晓答应
  [简介]
  圣祖晓答应。出身不详。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十二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概述]
  圣祖晓答应身世不详。她在康熙朝可能属于大答应之位分。雍正十三年的宫分档案中尚未有她的记载。
  三十四、治答应
  [简介]
  圣祖治答应。出身不详。乾隆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概述]
  圣祖治答应身世不详。她在康熙朝可能属于大答应之位分。雍正十三年的宫分档案内,她是当时已经有答应位分的两位后宫主位之一,写作“智答应”。1
  三十五、牛答应
  [简介]
  圣祖牛答应。出身不详。雍正十一年九月初六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概述]
  圣祖牛答应身世不详。她在康熙朝可能属于大答应之位分。雍正十三年的宫分档案中尚未有她的记载。
  ——————————
  1《呈报雍正十三年乾清宫宁寿宫皇贵妃妃嫔等缎布等项分例清单稿》,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三十六、双答应
  [简介]
  圣祖双答应。出身不详。雍正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奉安景陵妃园寝。圣祖双答应身世不详。她在康熙朝可能属于大答应之位分。雍正十三年的宫分档案中尚未有她的记载。
  三十七、苏贵人、仙贵人、牛常在、查常在、尧常在
  此五位出自康熙四十六年宫分档案1,是当时在世的贵人和常在。
  三十八、倩贵人、秀贵人、玉贵人、绮贵人
  此四位出自雍正十三年宫分档案之稿本,当时在世之贵人原写为“尹贵人、常贵人、兰贵人、洛贵人”,之后被涂改,在旁边写上“老贵人、倩贵人、秀贵人、玉贵人、绮贵人”2。她们可能是襄嫔、谨嫔、静嫔、熙嫔四位获得嫔位之前的称呼。
  三十九、蒋答应、袁答应、丰答应、玉答应、御答应、采答应
  此六位均出自雍乾两朝的内务府档案。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档案称:“宁寿宫病故蒋答应,本月二十一日初上坟。”3雍正十年七月档案称:“宁寿宫病故袁答应……本月七月十三日动土安葬。”4雍正十二年四月档案称:“宁寿宫后所穿八匹缎子丰答应于四月初三日初上坟。”5乾隆元年十月档案称:“宁寿宫玉答应、女孩儿苏伯礼动土安葬”6。乾隆五年二月档案
  ——————————
  1《呈报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毓庆宫贵妃妃嫔等人数清单》,嘉庆元年,档案号:04-01-14-0015-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呈报雍正十三年乾清宫宁寿宫皇贵妃贵妃妃嫔等缎布等项分例清单稿》,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为宁寿宫病故蒋答应照穿八匹缎子答应例办理知会上坟日期并俱有焚化衣服俱次日圆坟事致内务府》,雍正九年十二月,档案号:05-13-001-000004-01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知会宁寿宫病故袁答应动土安葬吉期事致内务府》,雍正十年七月,档案号:05-13-001-000005-004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为知会宁寿宫后所穿八品缎子丰答应瑞答应初上坟大上坟俱有焚化衣服事致内务府》,雍正十二年四月初一日,档案号:05-13-001-00008-00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为曹八里屯暂安宁寿宫玉答应女孩儿苏伯礼动士安葬日期事致内务府》,乾隆元年十月初九日,档案号:05-13-002-000001-00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称:“宁寿宫所内御答应于二月二十五日初上坟。”1乾隆七年二月档案提及“宁寿宫所内采答应”丧仪安排。2
  康熙朝时,后宫主位的位分等级制度还未完全成型,在当时,“答应”不仅为后宫主位的位分等级,亦囊括有地位较高之官女子。故而此六位答应究系后宫主位还是有一定身份之官女子,目前尚不清楚,有待今后进一步发掘资料。
  第十节 关于“老贵人”
  清东陵周边的马家庄有一座特殊的园寝,葬有苏麻喇姑和一位“老贵人”。关于这位老贵人之身份,学者多有争论。目前,随着档案进一步的公开和整理,可以初步梳理出这位老贵人的情况。
  在满文档案中,老贵人被记为“sakda guizin”3,直译为“年老之贵人”,故而老贵人之“老”为年老之意,既非姓氏,亦非封号,只是一种口语称呼。4目前,在清代官方档案中只见过一位被称为“老贵人”或“sakda guizin”之人物,即葬于东陵马家庄的这位老贵人。
  世宗即位不久,便下达上谕称:“朕奉皇太后懿旨:尔兄弟之母,当加意相待。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之母嫔,亦晋封为妃。再,现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经受封者,俱应封为贵人。六公主之母,应封为嫔。内有一常在,年已七旬,亦应封为贵人。”5其中提及“年已七旬”之常在被晋封为贵人,应该即是老贵人。以此计算,老贵人最晚生于顺治十年。
  雍正六年时,世宗曾经在上谕中提及:“今日总管等所奏易贵人之事,似此贵人入陵尚可。陵内关系风水之地,嗣后尔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皇
  ————————————
  1《为宁寿宫所内御答应初上坟大上坟俱有焚化衣服事致内务府》,乾隆五年二月,档案号:05-13-002-000001-01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为钦天监选择宁寿宫所内采答应金棺漆饰动土吉期事致内务府》,乾隆七年二月,档案号:05-13-002-00002-003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奏请办理景山年老贵人丧事仪注折》,档案号:奏销档193-1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谨按,如果“老”为姓氏的话,满文档案内应该写为“loo guizin”。
  5《世宗宪皇帝实录》卷2,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丁巳条,《清实录》,第7册 ,第51页。
  考之贵人尚可,若随常加封者则不可。或在外围周方左右,或在苏妈里姑之左右,另建园寝。尔等谨记,若遇事出,同内务府总管密议具奏。”1由此可知,老贵人虽然是圣祖的后宫主位,原为常在位分,但是未能“奉御”2,故而不能葬入皇陵妃园寝之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时,高宗上谕亦有提及:“老贵人,原因照看和恭亲王赏给贵人名号,不过与照看履懿亲王之苏妈拉妈妈相等。”3亦即言之,老贵人最终能够葬于马家庄,其情况与苏麻喇姑相仿。一来,她们的确与宫廷有关,但是均不属于“奉御”过的主位;二来,她们均抚养过皇子以至成年。其中,苏麻喇姑抚养的是圣祖第十二子和硕履懿亲王允祹,而老贵人抚养的则是世宗第五子和硕和恭亲王弘昼。这种抚养关系并非是传统意义上“乳母”“嬷嬷”的关系,而类似于养母、慈母之身份,这的确与苏麻喇姑类似。一般认为,苏麻喇姑的年纪与孝庄文皇后相近,4生于万历四十一年前后。其抚养的和硕履懿亲王允祹生于康熙二十四年,苏麻喇姑抚养他的时候已经七十余岁,老贵人抚养和硕和恭亲王弘昼时的年纪应该与之相仿。
  又根据《奏请办理景山年老贵人丧事仪注折》,可以对老贵人薨逝之时间有更详细的了解。其中提及:“总管内务府衙门等部恭奏,为请旨事。景山之老贵人于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午时薨逝。查得,雍正八年六月初三日,奏事太监张玉柱、王长贵奉旨降谕:老贵人现在患病,倘若事出,毋用传知外面之人,亦毋用奏报,总管内务府衙门之人按例备办。”5由此可知,老贵人曾经在雍正八年时得过重病,当时世宗为其安排过后事,最终于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午时薨逝。
  综上,老贵人的情况为:至迟生于顺治十年,康熙年间被选入宫中,封
  ————————————
  1《国朝宫史》卷3,上册,第27页。
  2谨按,一般认为“奉御”即侍寝之意。清代中后期制度形成之后,有位分的后宫主位必然都“奉御”过。而清初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后宫低级位分称谓还不确定,而且清初一直以服缎疋数衡量地位,使得一些后宫内的仆妇、宫女拥有的身份并不低于低级主位。如与老贵人一同葬于马家庄的苏麻喇姑,她作为孝庄文皇后的使女,生前的服缎疋数达到二十匹,相当于贵人级,去世之后的礼仪待遇达到三十匹,相当于嫔级。
  3《奏为有老贵人及苏妈拉妈妈坟茔一处该二人侮照看懿亲王和恭亲王之嬷嬷请该二府修理事》,嘉庆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档案号:04-01-14-0054-01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人》,第361页。
  5《奏请办理景山年老贵人丧事仪注折》,档案号:奏销档193-1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为常在,但是未曾“奉御”过。世宗即位后,因其年老,随常晋封为贵人,称为“老贵人”,曾经抚养过世宗第五子和硕和恭亲王弘昼。在雍正八年(1730年)时得过重病,最终在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午时莞逝,被龚于马家庄园寝。由其抚养过的和硕和恭亲王弘昼的后代负责相当一部分的祭祀事务。
  另外,目前猜测老贵人可能即是圣祖后宫主位中的贵人纳喇氏那丹珠之女。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前文贵人纳喇氏条。
  第十一章 清世宗雍正帝的后宫
  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名胤禛,满文作“in jcn”1。作为圣祖仁皇帝的第十一子,序齿为第四子,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三月,恩封为多罗贝勒。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晋封为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圣祖崩逝。世宗以皇四子和硕雍亲王之身份于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改元雍正。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整顿八旗,因用兵西北设立军机处,创立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崩,年五十八岁,在位十三年。雍正十三年十一月,恭上尊谥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乾隆二年三月,奉安泰陵,升衬太庙、奉先殿。嘉庆四年五月,加上睿圣两字。
  世宗雍正朝时期,后宫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宫廷的档案文书制度虽然逐渐成型,但是与乾隆朝定制之后之时期相比,留存下来的档案仍然较少。关于雍正朝挑选八旗秀女的年届,目前只确定在雍正五年和雍正十二年进行过挑选,高宗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与继皇后辉发纳喇氏即分别在这两届挑选中被指婚。以此作为基础,推断雍正二年进行过挑选,之后按例为雍正五年。雍正八年原本亦应进行挑选,但是当年世宗罹患重病,或许因此推迟到雍正九年方才进行。之后是雍正十二年,即雍正朝最后一次挑选八旗秀女。不过,亦应指出,以上推论与已知档案尚有矛盾之处。根据《奏销档》,雍正十年曾经挑选过一次八旗秀女,在其过程中,将内大臣海望之女乌雅氏指婚给世宗的幼弟和硕戚恪亲王允祕为嫡福晋。2故而,关于世宗雍正朝挑选八旗秀女之年届,还有待进一步整理确定。
  ————————————
  1罗盛吉:《清朝满文避讳漫议》,《满语研究》2014年第2期。
  2《奏为选定咸福宫皇子等成婚日期事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5册 ,第13页。
  根据目前的资料统计,清世宗一生中至少有二十四位妻妾,其中多半是藩邸时期娶纳,也有一些是即位之后才收入后宫。谨按照成为世宗妻妾的时间、方式,将世宗的二十四位后宫主位分类综述如下。
  第一节 清世宗雍正帝的两位皇后
  一、孝敬宪皇后
  [简介]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正黄旗满洲乌喇纳喇氏,承恩公、内大臣、步军统领费扬古之女。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生。于康熙年间被圣祖指与皇四子世宗为嫡福晋。康熙三十四年,入宫行大婚礼,册封为皇子福晋。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生第一子和硕端亲王弘晖。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位。雍正元年二月初四日,诏立为皇后。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吏部尚书、公隆科多为正使,领侍卫内大臣马武为副使,册立为皇后。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未时崩,年五十一岁。同年十二月,谥曰孝敬皇后。雍正十三年十月,恭上尊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乾隆二年三月,奉安泰陵,升衬太庙、奉先殿。嘉庆四年五月,加上庄肃两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二月,加上安康两字。
  [家族背景]
  孝敬宪皇后出身乌哈国主系纳喇氏(纳齐布禄系纳喇氏),是太祖大妃的远族堂妹,她们虽然辈分相平,年纪却相差九十一岁,其家世可以参考太祖大妃条。根据谱牒记载,乌喇部始祖名为都尔希,是纳齐布禄的长曾孙,其生有三子,依次名为额和商古、库绅升古禄、古对朱颜。后来承袭部主地位的是古对朱颜一支,太祖大妃即是古对朱颜之后代,而孝敬宪皇后则是额和商古之后代。孝敬宪皇后虽然是乌喇国主的同族,但是其家系已经脱离嫡流很久。1
  ——————————
  1谨按,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孝敬宪皇后为都勒希的六世孙女,谱系为“都勒希一额和商古一额和布尔津一喀拜一博瑚察一费扬古”,可参考《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23。而根据《那氏宗谱》,孝敬宪皇后为都勒希的七世孙女,谱系为“都勒希一额和商古一额和布尔津一乌金特噶尔珠一喀拜一博瑚察一费扬古”,可参考《那氏宗谱》,吕萍主编:《佛满洲家谱精选o辽宁卷》。以前一种方式计算,孝敬宪皇后为太祖大妃的远族堂妹。以(转下页)
  额和商古的玄孙博瑚察在国初被编入八旗,仕至佐领,娶妻纳喇氏,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讷穆齐,仕至佐领、二等侍卫;第二子名为费扬古。根据乾隆朝初年成书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费扬古“奉太宗文皇帝谕旨,令入包衣佐领,在内廷养育”,以三等侍卫从征朝鲜、大凌河、锦州等处,立有战功,封为骑都尉。康熙初年曾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之后“请旨归隶本旗”,并在康熙十七年任步军统领,最后仕至内大臣,于康熙二十三年二月休致。这位费扬古即是孝敬宪皇后的父亲。费扬古所娶原配不明,1继妻爱新觉罗氏,是太祖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的曾孙女,已革固山贝子穆尔祜的第四女,即是孝敬宪皇后的生母。穆尔祜原为固山贝子,后来被革爵,故而孝敬宪皇后的母亲也无法获得宗女爵位,只是一位无爵宗女,孝敬宪皇后就是这位爱新觉罗氏所生的。顺便一提,孝敬宪皇后有一位姨母,是其母爱新觉罗氏同父同母的胞姊,嫁给董鄂氏内大臣鄂硕为继妻,即为世祖孝献皇后的继母。
  费扬古一共生有四子数女。第一子名为星禅,仕至副都统;第二子名为富昌,仕至二等侍卫;第三子名为富存,承袭父亲费扬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的爵位;第四子名为武格,后来承袭承恩公爵,仕至散秩大臣。已知的女儿有两位,一位即孝敬宪皇后;另一位则嫁给觉罗内大臣务默讷作为二继妻。从年龄上来看,务默讷的二继妻可能是孝敬宪皇后的姐姐。
  孝敬宪皇后的父亲费扬古在康熙年间病故,具体时间不详。而根据《玉牒》的记载,孝敬宪皇后的母亲爱新觉罗氏为顺治三年生人,在康熙四年嫁给费扬古为妻,最后在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病故。2所以孝敬宪皇后成为皇后的时候,她的父亲费扬古和母亲爱新觉罗氏都已经作古。另外,根据年纪计算,孝敬宪皇后出生时其母爱新觉罗氏已经三十六岁,以此推算,孝敬宪皇后在兄弟姐妹中可能排行比较靠后。
  ——————————
  (接上页)后一种方式计算,孝敬宪皇后为太祖大妃的远族堂侄女。此处按照《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录计算。
  1谨按,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孝敬宪皇后之父费扬古在崇德朝已经从征,于康熙二十三年二月休致。而根据《玉牒》记载,孝敬宪皇后之母亲爱新觉罗氏生于顺治三年。可知爱新觉罗氏比费扬古不止年幼十岁,不应是费扬古的原配嫡妻。但是,在世宗追封费扬古妻室的时候只提到了爱新觉罗氏,所以对于费扬古原配的情况尚不确定。
  2谨按,《圣祖仁皇帝实录》记为十一月乙亥病故。
  单以爵位来看,只有低级爵位的孝敬宪皇后的家族属于八旗内的中下层世家,但是费扬古在康熙朝颇受重用,并且已经跻身高级官员之列,婚姻圈亦在世家范畴之内,拥有相当的门第。1
  [入宫背景]
  由于目前已知的康熙朝挑选八旗秀女以及指婚皇子的档案相当有限,故而尚不明确孝敬宪皇后是在哪一年以什么方式被圣祖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世宗。在孝敬宪皇后崩逝之后,世宗追忆她的时候,曾经提及:“今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恩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余载。”2以此计算的话,孝敬宪皇后是在康熙三十年左右嫁与世宗。但是根据康熙朝的档案,孝敬宪皇后第一次作为“四阿哥福晋”出现,是在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提及后宫主位们宫分用度的时候。3根据康熙朝时的惯例,皇子在成婚之前,要从内廷皇子们的共同居所迁出,至分配好的宫中别院独居。世宗雍正帝作为皇四子迁居即是在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因此,目前认为孝敬宪皇后是在康熙三十四年下半年与世宗成婚,当时世宗十八岁,孝敬宪皇后十五岁。
  [宫廷生活]
  孝敬宪皇后嫁与世宗为嫡福晋后,与世宗一同居住在南薰殿,4并在此生育了世宗的第一子和硕端亲王弘晖,也是孝敬宪皇后所生的唯一子女。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初六日,她与世宗一起迁居到东城的四贝勒府,5即后来之雍和宫,而弘晖却在迁居的第二年夭折。世宗即位之后,孝敬宪皇后作为嫡福晋被册立为皇后,正位中宫。根据后来世宗追忆她时所述,孝敬宪皇后“奉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克尽孝忱,深蒙慈爱。服膺朕训,历久而敬德弥纯。懋著坤仪,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节俭,待下宽仁。慈惠播于宫闱,柔顺发于诚。昔年藩邸,内
  ——————————
  1此段乌喇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那氏宗谱》《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2《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1,雍正九年十月癸巳条,《清实录》,第8册 ,第472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