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199节

  原先,香皂洗衣粉卖的便宜,大家最多是五块八块的买,两袋三袋的买,但现在可不一样了。
  梅树村里就听见这样的声音:“同志,来十块美肤香皂。”“同志,我要一箱云净洗衣粉!”
  一箱可是五十袋!
  当然,不仅仅是肥皂香皂洗衣粉,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开始被抢购了,毛巾毛毯电吹风,酱油醋胡椒面,皮鞋布鞋衣服料,甚至有人还提前给上中学的孩子买了结婚用的洗衣机和电冰箱电视机,放着总比涨价强!
  梅树村每天早上早早就有人排了队,每天晚上到了下班点,还是人挨人,可以这么说,每天送来的货,没有一样能留住的,货架上都是空的。
  而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是笑哈哈——他们的库存都要清光了。
  只有bj和hl傻了眼,物价彻底上涨,同时上涨的还有原材料价格。原先一块香皂成本三毛三,如今算下来,一块香皂成本就要五毛。一块香皂赔一毛七分钱。洗衣粉也是同样问题,一袋洗衣粉,赔五毛钱。
  问题是,别的品牌,原材料涨了,售价也跟着涨了,可是他们签了合同,是不能涨价的。
  一个月200吨,bj的香皂一个月要赔将近14万,而hl的洗衣粉一个月要赔20万。
  这究竟是短期的涨价?还是长期涨价?没有人能判断。但是对于高达200万的违约金来说,也没有人能一开始就会壮士断腕,中止合约。
  所以,二月他们依旧供货200万吨。
  在这样的时候,这点货十天都用不了,上来就卖光了。
  这就导致了,其他日化产品,在其余的二十天,照旧有人抢购,照旧卖的库存都没了,照旧赚的盆满钵满。
  只有他们,在赔钱。
  但三月,他们依旧面临是违约200万,得罪梅树村,还是赔十几万的选择。
  前者代价太惨重了,不仅仅是钱,还有在夏国市场的发展机遇,而且根据他们对夏国历史上物价上涨的了解,从来都没有长时间不受控过。
  所以,三月份,他们依旧咬牙送来了约定好的200万吨产品。
  第147章
  200吨看起来多, 也就是160万块香皂,40万袋洗衣粉,放在梅树村一千多家店里, 平均每个店铺只能分到一千多块, 二三百袋。
  在这样大抢购的环境下,这点货紧着卖, 也就是五六天就没有了。
  然后按着约定,王罗阳就会给两家打电话,问他们要货,这么低的价格, 自然是不能再给了, 非但如此, 他们也提了条件:“原材料涨的太厉害了,这个价格我们赔的太多, 得涨价。”
  王罗阳倒是好说话,一听就说:“是啊,谁能想到, 就过了个年, 这市场立时不一样了。”
  “你们这个价格的确算是最低的了,老百姓也认, 我们的门店每天不知道多少人来问你们的产品到了吗?大家都觉得,你们是最贴心的日化产品。”
  这话说的, 董方行和蒋汉海都心里舒坦, 但王罗阳话音一转, 就说了:“那就按着咱们合同来,我们当时签的是上浮不超过6%,你们准备提多少?”
  要知道, 他们的售价是香皂三毛八,洗衣粉一块四。
  涨6%,也就是除菌香皂的售价涨到四毛,涨两分钱,一个月少赔三万二,洗衣粉的售价涨到一块四毛八,一个月少赔六万四。
  在夏国如今工人平均工资不过百,这些钱看起来是真不少,可问题是,对比他们一个月赔出去的,那真是杯水车薪。
  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董方行都急了:“这也太少了,我们一块香皂赔一毛七,还有其他成本,这两分钱,不管用啊。要是这么卖下去,我们太吃亏了。”
  那边蒋汉海也是一个意思:“我们想要涨价到一块八,这样也是最低价,能够赔的少一点。”
  这显然是做梦呢。
  王罗阳也没生气,而是跟他们就事论事,“当初咱们可是签的合同,白纸黑字写着,而且还按了手印盖了公章。我们得按照合同办事啊。”
  董方行都急了:“当时谁能想到,物价涨的这么快呢。咱们是签了合同,可咱们也是合作伙伴啊,天长日久的,是要长期合作的。你们不能捏着合同就不顾我们死活。”
  “你知道我们一个月要赔多少钱吗?”
  自然不止这批货赔的钱。商品的成本只包含原材料价格,直接人工,还有制造费用,折旧费等。但是广告费,梅树村的入场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是不包含在内的。
  尤其是,譬如bj他们一共推出了三样产品,香皂因为价格低卖的便宜,所以到货就空,但是洗发水他们的定价是没有约定的,在原材料上涨的时候,已经跟着涨到了三块五。
  这个价格不比华美日化海市日化这些便宜,最重要的是,洗发水因为价格比洗发膏贵多了,购买的人就不多,他们又是个新品牌,商品上没有评定会的标识——香皂也没有,但便宜,很多人就不计较了。
  而且,在一上市的时候,梅树村的售货员就会专门介绍:“别看这香皂便宜,其实是正规公司生产的,你们看,他们家的这款洗发水要卖两块五呢。”
  有人就会说:“不可能,两个价格差距这么大。”
  售货员还会帮忙教他们看包装:“瞧一瞧,bj日化夏国公司生产。是不是一样的?是不是一家?”
  这就造成了一个印象,你们家香皂这么便宜,凭什么洗发水这么贵?你们家的东西值这个价钱吗?
  这其实就是个心理作用——既然能这么便宜卖,说明你们成本不高,既然成本低,凭什么又定这么高的价格?
  所以,这也是很多厂商将品牌分开的原因——消费者可不管你里面加了什么好东西,消费者会对品牌在心里有个固定的判断,这家的东西中等档次,那家的东西价格低。
  若是你的产品的定价跟消费者的估价不符的话,是很难卖出的。
  所以,在华美日化和其他日化厂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他们其他的产品销量很一般,库存压货也会导致各项成本飙升。
  董方行那天自己算了算,这样卖下去,一年就要赔出去五六百万。
  这个数字可太大了。
  要不他急呢。
  王罗阳只能说:“合同就是合同,你的价格我们不能接受。”
  等着挂了电话,董方行和蒋汉海都气的不得了,可偏偏没有任何办法。
  董方行跑到了艾瑞克那里——如果说,刚来夏国直至过年前,艾瑞克还有些傲慢,那么现在,他的傲慢已经飞到了遥远的美国了。
  他急急地问:“他们怎么说?”
  董方行摇摇头,没说话,意思已经很明显。
  艾瑞克忍不住大骂了一声,但骂人有什么用呢,合同在那里,那是受法律保护的。
  艾瑞克就问:“你联系的那个经济教授怎么说?这场物价究竟要持续多久?会不会短时间回落?”
  他们其实已经问过商务厅的领导了,但是夏国如今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以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有过的阶段,也就是说,如今夏国的一切发展,都无迹可寻。
  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预料到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拐点又是在哪里?更何况,公职人员在没有具体消息或者是消息能够披露之前,肯定是不会说什么的。
  所以他们就想办法找了相关的教授,想要听听对方的建议。
  董方行说:“对方也很诚挚,说是因为过去的各种政策原因,导致了物价飞涨。这次涨价将会是什么结果,要看政府的决心,是一股脑通盘解决,还是像以往一样,按下去再等机会。”
  艾瑞克皱着眉头:“也就是,不知道。”
  是的,谁也不知道前进的车轮将会去往何方。
  那只能赌——如果像过去一样,那么物价很快就会平稳下来,一切都会恢复,对他们有利;如果决心解决,那么物价一定不会回落,反而会高涨,对他们将是大大的有害。
  但现在才三月,也就是说,他们才赔了三四十万块钱,距离200万违约金还远得很,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选择退出的。
  所以,四月份五月份的货物,还是按着200吨送了过来。
  但到了六月份,情况似乎有了转机——物价已经涨的不可思议了。
  日化因为产能充足,所以还能□□,其他品类的产品,则不一样,白糖一斤,原先都是九毛,外面倒买倒卖的小摊贩们已经卖到了两块。梅树村的盐一毛四一包买断了货,外面的小摊贩可以卖到四毛一包。
  可以这么说,翻翻都不止,价格涨了数倍。
  这种疯狂之下,还有一种声音在响起——这也太过分了,物价怎么可以这么涨?还要不要老百姓过日子了?!
  很多人都开始批判这种现象,电视上,报纸上,广播里,越来越多的声音在为此事发声。
  林巧慧来京市看两个闺女,就一边做饭一边跟周渔闲聊:“我怎么听说,这次涨价要结束了。”
  周渔刚接了蒋学的电话,说的是最近对于一个香水品牌的接触,这会儿抬起头问:“为什么这么说?”
  林巧慧把红烧肉导入了砂锅里,盖上盖子温着,扭头说:“涨的太厉害了,好多人都说,不能这么涨下去。”
  “你不知道,大家囤货成什么样子了。”
  “秋桂婶五百袋盐,都能吃个几十年。周秋芬她奶奶,平时那个钱存的那个严实,根本舍不得花,结果跑到村委给她孙女打电话,说是她有五千块的私房钱,害怕涨价后,就不值钱了,让周秋芬给她买个好寿材回来。”
  周渔都笑了:“好家伙,老太太存了这么多钱啊,看样子儿孙没少孝敬?”
  林巧慧点点头:“那是,梅树村现在富裕,她三个儿子都能干,秋芬更能干,老太太人也好,对谁都和善,你给点他给点,大家都知道肯定钱不少,但没想到这么多。”
  “彻底暴露了!”
  “公司里也一样,种植户都问收购价涨多少,客户都问咱们能不能便宜点,反正吧,感觉都乱了。”
  “让我说!”拿着锅铲的林巧慧女士最后总结,“甭管怎么样,赶紧安定下来吧。”
  周渔就说:“快了,你就等着就行了。”
  林巧慧立刻问:“你知道啊。”
  周渔当然知道,可不能说,“我预测的,不过你别往外说,这种事没个准。”
  主要是,这物价是涨定了的,她记得1988年,全国物价cpi上涨了将近19%,第二天同样涨了这么多。
  囤货是会跟风的,这时候拦不住,好在梅树村的人买点东西,也不会伤筋动骨,只要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会影响太大。
  所以她就说:“我给四爷爷打个电话,让他们要买就买正规渠道的,好多地方都有劣质产品,闹得可厉害呢。”
  因为物价涨,好多人都抢购,很多企业就把自己的库存拿出来了,库存的东西肯定就是滞销的,要是产多了还好,但也有很多是因为质量差。
  譬如好多残次品的电器,本应该是减价销售的,但因为抢购居然都加价卖出去了,大家买回去一试根本不能用,又闹着要退货,弄得是沸沸扬扬。
  林巧慧笑着说:“不用打了,老村长已经发话了,囤了四个月了,该买的也差不多了,家家户户就那么大的房子,总不能不住人住货吧,让大家别囤了,赶紧干活,菌种都涨价了。”
  周渔点头:“对村里,四爷爷比我有办法。”
  可周渔根本没想到的是,这还闹了个乌龙出来。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物价会有变动,但是,时间走到了六月,两家差不多赔进去了百八十万,但还是看不到尽头。
  问题是,总部不可能放任不管的。
  譬如艾瑞克,就不知道已经接到了多少电话——十一月上市,到了来年五月恰好半年,而他们六月份交上去的财务报告和业务报告,已经被看到了。
  可以这么说,除了赔钱就是赔钱,没有一点生机。
  艾瑞克从来不知道,骂人会有这么多办法,一个脏字都不吐,就能让你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当然,当每次骂完了,一切都会落到最后——他们需要业绩。
  所以他们再次提出要涨价,王罗阳肯定不同意,结果这次,他们拿出了杀手锏——你不是收了我们的钱了吗?如果不帮忙,那你可就掂量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