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186节
戴维斯自然是生气的,可是却没有办法, 几乎所有的报纸广告部都是这样回复他的, 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得罪所有的报纸。
“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办法了。”
周渔那会儿的回答是:“静观其变。”事情是在变化的,此时隔岸观火是因为不涉及自身, 不过一旦涉及就不一样了。
他们在办公室里没回去,也是在等电话——全美一共1750份报纸, 周渔不可能全买, 但也买了上百份, 为的就是一锤子钉死二恶烷的事情。
这些报纸自然有全国性质的大报,也有各地方的报纸,所以得到消息的时间不一样, 这一天都有电话陆续打来,他们得统计。
所以,一个办公室的人,都看到了《晚间新闻》的内容。
于芳菲简直大开眼界:“就这么说吗?这么直白?”
这么长时间的合作,戴维斯已经很了解夏国了,他解释道:“我们的媒体跟你们的不一样,在美国国家是不允许办电视台和报纸的,这些都是私人的,报纸的背后是财团,是有着利益关系的。”
“所以,他们不止是为了播报新闻,让公众了解真相,更多的也是为了挣钱。这是一门生意,而不是公益事业。”
“但是,”戴维斯也皱着眉,“这么直白的也比较少,usi(美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这是铁了心也跟《昨日美国》分出对错,就是不知道《昨日美国》会怎么办了!”
于芳菲直接说:“其实损失最小的办法就是闭嘴。”
这是对的。
《真相是什么》已经将二恶烷说的透透的,外加usi作为美国前五的电视台,影响力巨大,《昨日美国》先天就理亏。
这个时候,按着夏国人的想法,那就需要用到三十六计走为上:在对方已经占据全盘优势,己方没有任何可能战胜的情况下,是不能硬碰硬的,只有三条出路——投降,讲和,撤退。
报纸也是需要公信力的,所以明面的投降和讲和都是不可能的,那么撤退才是最好的办法,先避而不谈,随后再围魏救赵——或者扯出个大新闻掩盖,热度一过,这事儿就解决了;或者私下与usi达成和解,一笑免恩仇。
当然了,如果这样的话,二恶烷的事情按理说应该会平稳结束,但是,周渔看着桌子上的两本书,一本叫做《哈里逊:一个贫民的奋起》,还有一本叫做《丹尼斯·詹姆斯:我与昨日美国》。
这两位恰好就是usi和《昨日美国》的创始人以及大股东。前者是周渔早就买的,为的就是能够打动说服对方,为华美日化提供一个特邀评论员的位置。
后者是今天刚刚买的,她匆忙地翻了一遍,倒是从中找出来一些好玩的事情,譬如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是他们都提过一件事情,就是电视的崛起对于报纸的影响,两人都在书里发表过相关的看法。
虽然他们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周渔还是闻到了火药味,她还专门去图书馆查了查,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哈里逊和丹尼斯年纪相仿,哈里逊是贫民小子富一代,丹尼斯则是标准的富n代。
可以这么说,他们是相仿的年纪截然不同的经历,他们是相同的赛道完全不同的载体。
哈里逊充满了冒犯,他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子,而丹尼斯非常优雅,却有着上位者特有的高傲,他有点像是旧式的贵族——眼睁睁地瞧着新技术的崛起,对其充满着愤怒。
周渔甚至都可以猜测:在这样一个并不大的圈子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脾气火爆自负的靠着自己双手博来一切的哈里逊对丹尼斯是怎样的态度——他不是看不起,而是认为自己必将取代。
所以,他们应该本就不怎么和睦。
当然这是推测,但周渔觉得,有时候,人的态度真的会左右一件事情的发展,如果她的推测对的话,她认为事情可能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丹尼斯如果不妥协,哈里逊必不罢休。而丹尼斯如果妥协,哈里逊也不会错过这个扩大战果的机会。
事实上,《昨日美国》的会议室里,这会儿也正在开会。
此时距离他们今天的截稿还有三个小时,他们需要在这三个小时里做出决定,究竟是闭嘴还是反击。
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编委会成员,他们有的是报纸的真正运行者,也有股东,虽然坐在一起,显然各自利益不同。
而此时,其中一位股东正在大发雷霆:“这样的头版头条是怎么通过的?你们的脑子是摆设吗?你们即便要隐瞒真相,你们却不调查一下真相是否可以隐瞒吗?”
“usi已经对我们发起了进攻,他们是有理有据的,他们甚至还有一个现成的科普节目。你们拿什么反击?你们告诉所有人,坐在这里的所谓的主编编辑和记者,其实都是一群白痴吗?”
有人显然是想解释一下的:“这只是个巧合!”
“不!”对方冷笑道:“这不是巧合,这是你们的傲慢造成的结果!你们以为魅力微笑来自于夏国,那是个贫困落后的国家,他们是弱势的可以欺负的,你们可以从中牟利!”
“但是,它既然站在了这里,就说明它的能力是足够的,你们看低了它!你们一向如此,收起你们的傲慢吧!”
“你们为什么敢做这样的报道,你们在后面到底有多少的小动作,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吗?”
这种指责显然让人并不愉快,一位副主编立时反驳:“你这只是马后炮。我们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有的话,那只能说这一次,上帝没有站在我们身边,运气差一点而已。”
“你们应该……”
他们正在吵闹的时候,突然门打开了,主编哈姆从外面走了进来:“詹姆斯先生已经有了决定。”
詹姆斯是《昨日美国》的大股东,他的决定就是最终的决定。
周渔在回酒店的时候,问戴维斯:“我可不可以雇佣乔治一次,明天早上拿到报纸,给我报一个信。”
戴维斯笑着说:“我想他一定很乐意。”
显然乔治对挣钱很感兴趣,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周渔又在睡梦中被吵醒了,乔治大声地跟周渔说:“周总,我拿到了最新一期的《昨日美国》,他们在头版进行了反击!”
周渔说:“能给我念一下吗?少年!”
“非常荣幸!”乔治立时念起来。
周渔听了听就知道了他们的思路——他们不准备妥协,想要干到底,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抛却剂量谈毒性是伪命题,有害就是有害,不能因为含量少而豁免。
他们说——化工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太多东西进行了妥协了。现在,我们还能妥协吗?那以后还有什么不能妥协?
不得不说,即便是反驳,《昨日美国》也找到了一个好思路,他们这样写就等于承认了二恶烷其实真的没有那么有害,但是,他们开始换了一种思路,告诉大家,但这件事是有害的。
——日化行业隐瞒了这么久,他们是想干什么?
甚至他们还扩大了范围,进行了深挖,然后得出来一个恐怖的结论——如果这一次妥协,那么后面会有更可怕的事情,这些商家会隐瞒更多的真相。
这种办法在辩论上叫做扩大论题,一般情况下是很管用的。因为他们得出的结论的确是很吓人。
不过这次,周渔挂了电话后,直接扭头睡觉了——他们走了一步特别臭的棋。
显然,于芳菲和戴维斯作为日化从业者,都跟周渔同频,《昨日美国》的确是把自己摘出去了,显然特别为消费者考虑,颇有旧时代新闻报道的气质,但却一拳头把日化行业所有的公司打死了。
二恶烷绝对不是故意添加的,而且是在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微量并不影响健康是科学家的共识,即便是美国的法律都没有相关限制。
但是,他们把所有日化企业都说成了可恶的为了赚钱不顾消费者生命的王八蛋。
周渔相信,即便是想要找华美日化事的那家日化公司,也不愿意看到他们这样的狡辩,也恨不得一拳头锤死他们的。
所以,概念的改变和扩大,导致了入场的范围更大了。
如今不是华美日化的事儿了,是usi和整个日化行业的事儿。
所以这天,没人打扰她,周渔这一觉就睡到了七点半,也算是将昨天缺的觉彻底补足了。
然后照常洗漱吃早饭,去公司上班,等着到了的时候,周渔就跟戴维斯说:“十点以后,给咱们约好的报社打电话,问今天我们的版面能上吗?”
这就可以看出这些报纸的态度。
周渔推测,如果说昨天的态度是肯定不能上的话,那么今天大部分报纸的态度将模糊起来,他们要看风向了。
果不其然,周渔很快听到了他们的回应——“我们认为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要不这样,你先不用改,再等等,如果有新的消息我会通知你。”
“哦,这个我们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可以的,不如这样,你再给我点时间,我来进行处理一下,很快会给您答复。”
几乎大部分的报社都是这样回复。
等着戴维斯放下电话,于芳菲脸上都带了笑容,原先的紧张完全没有了,这显然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看样子,他们犹豫了。”
周渔点头,“现在就要看usi的回应了。”
事实上,这件事的影响绝对不小,试想一下,两家媒体打架,即便人种不一样,大家都是人嘛,哪里有不看热闹的。
周渔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昨日新闻》这两天比之平时的发行量要多买了10万份,而usi的收视率比平时要高出1个百分点。
显然这事儿已经引发了关注。
于是,根本不用周渔动手,usi在直接在《晚间新闻》义正词严地对《昨日美国》进行了抨击——他们认为《昨日美国》已经完全不顾新闻的道义,在捏造谎言,他们认为全美国的日化产品都有问题,都因为含有二恶烷而可能致癌,是荒谬的。
《昨日美国》使用了扩大论题的办法,让公众因为害怕而恐慌,从而相信他们。现在usi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同样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全美的日化企业都拖进来了,那这些企业还能坐着吗?
这事儿要是让《昨日美国》赢了,那不等于,所有日化企业都有错?大家辛苦研发了这么多年的产品难不成都不卖了?!
周渔很快见识到了这一招的力度。第二天开始,似乎日化企业公司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
譬如bj的公共事业部总裁就在美国广播电视台上接受了采访,痛斥部分媒体为了博取关注,愚弄大众,并且表示,bj的所有产品都是安全的。
譬如lh也接受了采访,呼吁大家要相信国家和科学,并痛斥《昨日美国》的不道德行为,同时为lh旗下产品做出保证。
……
而戴维斯也接到了新的电话,他们原先定下的版面这次终于空了出来,而且也不需要他们对稿件进行修改,全部都可以发了。
显然,这是各家报社评估后的决定——经过了调查后,各大报社肯定已经掌握了真实的内容。从业人员一看就能明白,《昨日美国》是故意掐头去尾,它的报道没有说真话。
这对于美国媒体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大家总是为了各种利益对新闻进行阉割,而且也会在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视若无睹。
但这次显然不行了,日化行业虽然不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但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宣传费用出奇得多,也就说,日化行业是各媒体的金主。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跟着《昨日美国》来得罪一整个日化行业呢。
所以,从这天起,华美日化在各大报纸上买下的广告版,刊登出了大量对于二恶烷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数据都是出自各大实验室,保证真实有效无欺骗。
随后,华美日化就彻底隐身了,后面的事情,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了,当然,周渔仔细观摩了一场漂亮的绞杀!
显然《昨日美国》的再次反击是想嘴硬的,但可惜的是,炮火太集中了,usi的批判,日化行业的发声,各大媒体沉默中的风向转变,让他们猛然发现,这已经不是过去报纸可以操纵言论的时代了。
电视比他们反应的更快,更灵活,传播的也更快,更广,成本更低,一天一出的报纸,跟随时可以直播的电视,根本是无法比拟的。
詹姆斯甚至还准备想要刊登一个全版面的策划,来警告人们注意化学品对于身体的伤害,但完全流产了。
因为,他们射出去了弓箭,对方以□□回应——报纸的策划需要一个个采访,一个个写成,再排版印刷。而电视采访完了可以在《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中播放,甚至可以加一个紧急播报。
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
周渔与美国报业并不熟悉,不过想要打探消息并不难,毕竟他们的科普文章已经登上了不少报纸的版面。
“《昨日美国》如今内部非常分裂。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得罪了所有人,已经没有希望了,正在积极出策想办法。另一部分人正在相互埋怨,认为他们给自己找了一件麻烦事,想要找出罪魁祸首。”
“詹姆斯也没有料到,这件事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企图跟bj和lh等跨国企业的高层进行接触,不过都被拒绝了。他们的境况不妙。”
“他们应该最近总是开会,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长明,应该是在想办法进行补救。”
但没有等他们想到办法,usi就发了大招,在这件事发生三天后,《真相是什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了特别版。
这一版并不似第一期一样,将新闻当事人请来到台前,一起参与辩论。而是资深调查记者路易斯直接上场,带着摄像机去还原《昨日美国》的那篇报道是如何产生的。
路易斯他们拉出了整个报道的时间线,然后按着文章进行溯源,一一找到了被采访过的工作人员。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有着多名采访对象,其中就有某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教授罗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长期接触含有二恶烷的产品,会影响免疫系统。”
但是,在路易斯的采访中,他是这么回答的:“他们并没有完整的放出问题和答案。事实上,他们问我的是,二恶烷对人的身体有什么伤害,那句话是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其中一句。我这句话并不针对魅力微笑以及其他日化产品。”
这说明这个回答都是断章取义的,他们不是在报道新闻,他们是在操控舆论,愚弄大众。
他们的数据来源于美国cds实验室,但是当路易斯去采访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他们只要了魅力日化的检测,并没有要求对其他产品进行检测。”
而这说明他们并没有进行任何比对,这并不是一条为了消费者谋福利的新闻,这是一条专门针对魅力微笑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