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94节

  贺兰苑也不生气:“这不是谢谢你们吗?多谢你们如此格局。”
  蒋学哼了一声:“这会儿不是跟我吵架的时候了,我记得,除了西山的吴浩远,就你说我们最凶。”
  贺兰苑也有些不好意思,若是平时,肯定得呛呛两句,为了自己省份,谁怕谁!但这会儿,他是真服了,直接道歉:“我们错了,没想到你们南河省大人大量,这种情况下还帮我们。”
  “我保证,商情这事儿,我们绝对信守诺言,不再越界。不过有好事还得想着我们。”
  蒋学也笑了:“你真是见缝插针!我们南河可不是小气的,放心吧。”
  虽然他俩总是交锋,但都能看出来,这是真高兴了。从涉外宾馆到他们住的地方并不远,这会儿也没什么公交车,干脆一行人走着回去。
  周渔跟在后面,就听见前面人们高兴的说笑声,一时说多了50万,又能干不少事,一时又说,没想到卫生巾也有这么大的市场。
  周渔没吭声,她脑子这会儿好不容易放空了,干脆休息休息,却没想到,谷向荣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她身边了,冲着她说:“周组长,你们梅树村门市部需要纸类产品吗?”
  周渔诧异地看过去,谷向荣很诚恳地说:“说真的,我们没和个体户合作过,但周组长,我没见过你这样的,安溪卫生巾厂只是你的供货商,可有了这样的机会,你比他们厂长还负责。我觉得,跟你合作我很既放心又充满信心。就是不知道,你们看的上我们厂吗?”
  谷向荣主动地介绍:“我们厂刚刚引进了一套造纸和包装设备,生产手帕纸,抽纸,还有卷纸。我们判断这是有市场的,不知道你们感兴趣吗?”
  周渔都笑了,这些都是这会儿的新产品,很快就会风靡一时,她本来还需要一个个去拜访,没想到的是,居然自己找来了。
  周渔点头:“当然好!”
  事实上,找来的不止一个,周渔回去就睡了,谷向荣可没睡,直接将周渔怎么跟玛利亚谈判,甚至将周渔做的功课都宣传了一番,总之,周渔很靠谱的印象就这么彻底留下了。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展会结束,周渔这里就开始有人陆续敲门,“你好我们是景德镇陶瓷厂的,我们的餐具和茶具都很不错,想问问周组长,你们门市部需要吗?我们可以供货!”
  “周组长,我是粤东锅具厂的,我们厂生产的高压锅质量不错,还拿过省里的名优产品奖,请问你们需要吗?”
  “我们是南山牙膏厂的……”
  “我们是茶厂的……”
  ……
  日用百货结束的时候,周渔成了香饽饽,到她这儿主动自荐的厂家足足有上百家,送来的样品都没地方放了,专门开了两间房,大家的话都一样——“我们信你!”
  箱包鞋帽的时候,更是这样,原本他们一号店只有已经撤柜的海市服装厂和周渔自己的粤东服装公司的产品,这会儿回去,周渔觉得,自己办个服装鞋帽百货大楼都可以了。
  周渔当然知道,这不仅仅是厂家信她,这也是各省贸易团对于她的回报——她第一次感受到经商先做人这句话,有多重要。
  10月23日,52届广交会落下帷幕,南河省第一次拿到了第一,载誉而归,南河省发了贺电,专门表扬了南河省贸易团的出色表现,而个体户周渔“电”上有名。
  用蒋学的话说:“去部委做汇报之前,你恐怕要先在省里做汇报了!”
  周渔也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朋友,和上百份合同。她在来之前,只想着先探探路,这样的收获即便来自后世的她也未曾想过的。
  当然,也有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秦月书给她打了电话,告知了南州肥皂厂为什么没有去广交会的原因——他们厂要倒闭了。
  第69章
  周渔是在准备去火车站的时候, 接到了秦月书打来的电话。
  “我先去了一趟南州肥皂厂,他们厂还在正常开工生产,我去的时候恰好是下班点, 我打听了一下, 他们职工好像根本不知道有没有去广交会的事儿,没人讨论。”
  “后来我觉得不放心, 我想着,这广交会连你都去了,可见很重要。南州肥皂厂刚扭亏为盈才半年多,肥皂这东西利润也不大, 他们为什么有好机会不去啊, 一定是有问题。”
  “我就去拜访了一下范广西主任。他知道是你要打听, 就跟我说了一句,他们厂要倒闭了, 但别的话都没说,我猜想着,我们就见过几次面, 他对我不熟悉, 有些话不会多说,还得你去问问。”
  周渔听着都皱起了眉头, 就事论事南州肥皂厂倒闭是不可能的。一号店和小门市部一个月就能销售十万块香皂,仅这个利润, 就足够给职工发工资了。
  更何况, 他们还在南河其他城市的供销社, 百货大楼销量也不错。按理说,他们非但不应该倒闭,账面上还应该有一笔存款了。
  怎么能倒闭了呢。
  周渔心里存疑, 但这会儿给范广西打电话也不合适,他要是想求助早就打给自己了,周渔就忍住了。
  恰好商情组包了五辆大巴,周渔干脆留下了两个工作人员断后,又续了两天,让这五辆车将所有贸易团成员都送车站。
  此举可不是用的南河贸易团的名义——广交会结束了,可以这么说,这落下帷幕的那一刻,贸易团就已经解散了。
  用的是周渔和华美集团的名义,如果说第一次机械照明,周渔是收获了朋友,拓展了人脉,那么从日用百货开始,周渔收获的可就是实打实的合同了,人家那么信任她,她自然也要报之以李。
  当然,也是顺便开辟新业务。
  这行为让大家都乐的不得了,“哎呦,一直看大巴车拉着外商,没想到,咱们也能坐一坐。”
  “多谢周总了,这可是省了大家不少事。”
  这是说真的,粤东可是国内最贸易最发达的地方,更有不少人来返香江捎回来大量的货物,这年头出来一次难得很,大家自然要趁机采购。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这样去火车站,这一路别提多费劲了。
  如今有了大巴车,从宾馆接上直接开到进站口,不用等车,不用转车,连走路都没几步,可是省了不少事。
  用贺兰苑他们这些贸易团工作人员的话说:“怪不得周渔能把生意做大,瞧瞧人家这周全!”
  当然也有工作人员问:“团长,这样好吗?”
  贺兰苑回答:“怎么不好?要是各个有这个脑袋瓜,还能东西卖不出去吗?以小见大,人家的周全在细微之处,学着吧。”
  周渔坐的火车是从粤东直达南河的,中间还路过四个省份,更何况,还有同时间出发的其他贸易团,譬如海市贸易团,所以这一批是一起坐的大巴。
  周渔跟海市日化的李晓明恰好要聊天,干脆一起走,结果一上车,李晓明就先感叹了:“哎呦,你们车上还有电视呢?配置也太齐了吧。”
  “不过,外商看得懂咱们的电视节目吗?”
  商情这事儿今年是自由组队,但明年一定会是部委的统一行动,所以周渔这些招,也就没用了,不过这招不错,她也不准放弃。
  周渔直接就说:“当然不是放电视节目,放的是我们南河参展各工厂的广告片!你以为为什么他们到了展台就直奔我们而来,是因为提前了解了。”
  李晓明简直目瞪口呆,他知道周渔的厉害,当初这姑娘可是把他说的服服帖帖的,可他没想到,事儿还能这么干!
  他看着电视,心里算了算,“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你们全程都在放广告,怪不得怪不得!”
  其他人自然也是感叹,忍不住说:“我说为什么外商到我们展台问来问去,到了南河的展台,就直接定下来了,原来原因在这儿!”
  “周组长,这不止是放广告片吧,我瞧着外商的架势,价格他们都知道,你这是连报价一起了吧。”
  周渔点头:“是,不但如此,还有各厂的历史,获得过的荣誉等等都有,应该这么说,我们利用了一切办法,将南河的厂子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介绍了一遍。”
  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有人就说:“哎呦,这谁能竞争的过啊!幸亏就今年,要是明年也这样,我们可是卖不出去了。”
  周渔笑着说:“以后你们也可以啊。我们华美集团准备明年春交会专门开通免费大巴,如果大家有兴趣投放广告,可以打电话,每个座位上都放着我们的名片呢。”
  大家低头一看,可不是吗?真的有一张名片,而且一面中文,一面英文,他们问:“你们这还给外商们发了!”
  周渔说:“发了,既然已经合作过了,他们也满意,不如继续。”
  谁做生意脑袋转的这么快?大家一边感叹,一边很自觉地将名片装入了钱包中,妥善的放好了!
  南河省的效果谁看不到,明年他们也要!
  等着周渔坐下,李晓明还跟她说呢:“我们可是老合作伙伴了,你可得留个好位置。”
  周渔哭笑不得,但也实话实说:“咱们的日化,跟其他百货不一样,别人餐具变个图案就行,我们不作出彻底改变,广告再多,也于事无补。”
  李晓明如何不知道。
  今年海市日化还和去年一样,肥皂香皂洗衣粉卖了不少,真正的高利润的化妆品,几乎没有多少订购的——配方落后,效果一般,很难打入市场。
  李晓明说:“我们已经在努力了,两个月前,我们的设备更新换代已经启动,不过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怎么也要明年秋交会才能出产品了。”
  这是肯定的,国企采购设备,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比对,慢是肯定的。周渔就说:“别忘了人才的储备。”
  李晓明点头:“放心吧。”
  他顺便说起了周渔委托过他的事儿,“你不是让我找日化厂吗?前一段我倒是找到一个,香山日化。”
  他说周渔就回忆,没什么印象,李晓明介绍:“是北河省的,离着你们还挺近。各方面非常合适,设备都是70年代更换过的,样样俱全,因为经营不善,马上要倒闭分流。”
  “我了解了一下,他们的设备都要卖掉,而且没有规定必须是国家单位才能购买,对你正合适。”
  周渔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说真的,夏国各地的小日化厂不少,但符合周渔要求的并不多,一方面是这些日化厂设备落后,如果接手的话,在生产前就需要大幅度更换设备,周渔目前从资金和人才储备上来说,没有这个实力。
  另一方面则是,她现在成立了公司,也不能算是个体户了,可以叫做民营公司,但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个人的。即便倒闭转卖,很多人也不愿意卖给民营公司,而是愿意国企接手。
  所以,找到这么一个设备设施,又能卖给她的,真的很不容易。
  周渔立刻问:“在哪里?你什么时候有空,帮我介绍一下?”
  李晓明说:“你听我说完,本来我都准备给你介绍了,人家不卖了,说是听了你们南州肥皂厂那位模范厂长的演讲,很受鼓舞,要继续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扭亏为盈。”
  周渔都愣了,又是南州肥皂厂?
  八月份她和范广西见面,那会儿范广西就说,莫大海一个月最少要出去做三次演讲,她可没想到,正好让自己碰上了。
  不过虽然有些可惜,周渔也没太郁闷,毕竟买厂不是小事,本就是要慢慢找的,这种事急不得,得耐下心来。
  周渔就说:“那就再等等,你帮我再找找。”
  李晓明点点头,至于周渔为什么想做日化,他没问,但他认为,周渔对日化有很不错的见解,她来做,反倒是好事,所以也愿意帮忙。
  周渔惦记着南州肥皂厂的事儿,多问了一句:“南州肥皂厂最近很出名啊。”
  李晓明点头:“毕竟是国家日报报道的模范,不少经营有问题的厂子都想请教,听说是很受欢迎。但我们在海市,离得太远了,具体情况也不知道。”
  周渔就没再问什么了。
  到了火车站,李晓明他们和周渔并不乘坐一趟火车,大家就此分开,各自乘车回家。跟来的时候一样,因为是提前订票,所以大家都凑在了一个车厢。
  不过跟来的时候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会儿周渔可是香饽饽,就算有人悄悄地议论她,那也是说好话的,再没有觉得她不行了!
  周渔没管这事儿,睡了整整一路。
  事实上,他们商情组的人都这么睡的,实在是太累了,参展企业最多是五天,他们可是连头带尾整整忙了20天,用于芳菲的话说:“见识涨了,能力强了,体重降了,黑眼圈下不去了。”
  到了进了南河,周渔才歇过来,车子是从肃南进的南河省,这里停靠十五分钟。
  车一停下,大家都动了起来,肃南的同事们要下车,其他同事终于到了家乡,吃了好多天的外地饭菜,谁不想吃点合口味的。
  这会儿站台上都是挎着篮子卖自家吃食的小商贩,于芳菲问周渔:“周总,下去溜达溜达?买点午饭?”
  到省会还有三四个小时呢。
  周渔点点头也站了起来,拜托别人看包后,跟着人群下了车,顿时,冷冽的空气扑入了鼻腔中——这已经是十月底了,在粤东,这会儿天气不冷不热,没有丝毫寒冷的感觉,但是在南河,已经开始大降温了。
  狠狠地吸了两口冷空气,浑浑噩噩的脑子立时就清醒起来,周渔抬头看看,如今小贩身边都围着不少人,她听见有人喊:“包子馅饼!”还有人喊:“炒米炒饭!”
  这真是繁荣起来了,一年前她从南州去省会,站台上还没小贩呢。不过最吸引她的,居然是有人喊:“炸蘑菇!香喷喷酥脆脆的油炸平菇!”
  这可是肃南,居然有油炸平菇了!
  几乎都不用商量,周渔就冲着于芳菲说:“看看去!”于芳菲也兴奋的点了头,要知道,梅树村起家就是靠着蘑菇,如今他们的小门市部还承担着蘑菇批发的功能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