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47节
她做的这么好,跟风是肯定的,可能几个月后就会出现,她买个黑白电视,人家用她的营销方法,买个彩电,一下子就能把她盖住!那不得气死!
可她买个彩电,这个门槛可高了,就算对方咬牙买了,也不比他们多什么,等于无形拉高了成本,是个人都要掂量掂量。
更何况,这个年代可是没有大新闻的,任何一点新闻都可以让大家津津有味地讨论很久,记忆很多年,她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深刻,成为梅树村门市部的品牌故事,成为日后他们回忆的锚点。
周渔直接说:“彩电有几台?”
谁也想不到,要的又这么多,居然还要选彩电!
一时间,不少窃窃私语声:“八台彩电多贵啊”
“他们挣了多少钱啊?不说门市部东西便宜吗?”
“可他们要是放彩电,我还真想去,我们家只有黑白电视,我想看看彩电的啥样。”
“我也是,我同学家他爸爸出国带回来的是21寸的樱花彩电,她老说彩电好看,我也要试试。”
售货员也挺讶异的,“你等等我给你看看。”说着就去看库存了,没几分钟回来就说:“有五台18寸的,五台16寸的。”
其实这次一共就来了这些,没人买,都在呢。
周渔就说:“那要五台18寸的,3台16寸的。”
售货员都有点不相信,她这一年也没卖出去这么多彩电,“真都要啊?我可开票了?这得有大好几千块钱呢!”
周渔今天带着人呢,而且还有周福军跟着,根本就不怕,笑着点头:“你开吧!”
售货员顿时就乐了,因为梅树村门市部的出现,让百货公司这边业绩节节下降,外加本身他们就一直在探讨改革,昨天刚刚开了会,颁布了新的工资形式——给他们算业绩。
卖得好就有奖金,卖的差就要降工资,她本身还愁着呢,这电视怎么推销,哪里想到,周渔一下子给她将整年的业绩干满了!
想想即将要拿到的奖金,售货员高兴坏了:“我带你去交钱,小赵,小赵,快帮我搬货!”
这8480块钱实打实地花出去,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无论刚才大家议论什么,这会儿都一个想法:“你们什么时候放到门市部啊?”“一天能看多久?”“看电视收费吗?”
周渔正好趁机宣传:“早上开门就开电视,晚上关门关电视,中间除了电视坏了没电了这种情况,一律不关!”
“不收钱,也不需要买东西,到那儿还有免费的热水喝,不过人多了,电视就会搬到门口,可能会有点冷,穿厚点!”
这可太好了!
尤其是没事干的老人家,还有放寒假的孩子们,啥能有电视好玩啊,当即就想一定要去。
周渔也看出来了他们的意动,趁热打铁:“现在我就把电视送到门店里,最近的就是城南店,要是有空,来我们门市部看电视啊!”
大人们还想着得把年货买了,小孩子们已经受不了了:“妈,我们去看电视吧!”“我不要逛了,我要去看电视!”“走吧走吧,逛街太没意思了!”
周渔成功搅动了一池春水,然后功成身退。
严浩带着人帮忙先将第一台彩电送到了最近的城南店里去,周渔到的时候,店外居然已经等了不少人,瞧见电视搬下来立刻欢呼起来。
店长刘霞连忙迎了出来:“你们终于来了!我们就早上开门说了一嘴,没想到大家都不走了,就等着看电视呢!你们要不来,我今天的门都关不了了!”
周福军他们拆着彩电,外面一片孩子们18寸大彩电的欢呼声,刘霞则跟周渔汇报:“我们都包装好了,保证薄利多销!”
周渔看了看,果不其然,已经包出了很多小包零食,瓜子蜜饯饼干糕点都有,五分钱一小份,一毛钱一大份,彩电钱绝对亏不了!
随后就这么一路将彩电送到了各门市部,等着回了村,周渔又将两台16寸的放到了村委,一台是大人们看的,一台给孩子们看。
至于剩下那一台,则放到了自己家里。
周朵和林巧慧要明天才回来,周渔想自己做点饭在家看着电视好好享受享受,但她实在是对这个灶台搞不定,只能扭头去隔壁秋桂婶家问问有吃的吗?
哪里想到,每家都没人!
周渔一直走到了村委,才发现,整个村子的人除了巡逻队,恐怕都在这里了。
大人们舍不得孩子们挨冻,干脆让他们都进了屋,大人们则将电视搬到了院子里,这么冷的天,16寸的大彩电其实小的可怜,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
电视对于周渔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电器,而对于没有使用过的人来说,却打破了次元壁垒,他们可以听到国家刚刚发生的大事,看到那些只在广播里听见的歌声,看到唱歌的人到底什么样?
1982年,梅树村人进入了电视时代,而南州市人民也跟着梅树村蘑菇批发门市部进入了电视时代。
为了抢占个好地方,很多孩子吃完早饭就搬着小板凳守在了门口,一直看到晚上关门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现在,家长们去上班,听到的都是这样的话了:“妈,给我五分钱我要去看电视!”
人们买东西则会说:“去梅树村吧,东西便宜还能看看电视!彩电哦,老大呢!”
在过年大批量采购结束后,这些五分一毛的小包装,撑起了门市部的销售额,店长们原本并不在意,总觉得这才多点啊。
可后来发现,小包装不需要送鸡蛋,小包装买起来没负担,盘点一下,居然挣得更多!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原来古人诚不欺我!
至于瞧着门市部这么红火,跃跃欲试想跟进的人们,则被一台1120块钱的彩电击退了——周渔就是个疯子,这成本太高了!可没彩电,谁来啊!
一时间,梅树村门市部在南州市无一对手!
而周渔则收到了从省城拜访回来的周远征转达的一个口信——虞梅的丈夫,原身曾经的老师马有信让周远征告诉她:务必来找我一趟!
第36章
周渔对马有信还是挺有印象的, 是个特别好的老师。
原身在校谈恋爱的事儿其实是闹了两次。
第一次是薛新成的青梅胡艺发现了他居然在偷偷谈恋爱,立时不干了,先是找薛新成质问, 让他分手。
但薛新成并不愿意, 胡艺就找到原主,让她分手。
原主质问薛新成的时候, 他是这么形容胡艺的:“我们俩根本没感情,就是七八年前我爸下车间的时候,胡艺爸爸差点掉到了原料池里,让我爸拽住了, 算是救了他一命, 关系就好了起来。”
“我爸妈都是知识分子, 不喜欢干家务,也不会做棉袄棉裤。胡家就是普通工人, 会过日子,胡妈妈就经常带着胡艺来我家帮忙,他俩忙活, 我就只能带着胡艺玩, 也算是从半路一起长大的。有次过年一起喝酒,她爸就说要结个娃娃亲。我爸妈只当开玩笑就同意了。”
“哪里想到他们当真了, 后来我上高中她初中毕业就进厂了,联系的就不多了, 就是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 他们家突然来提亲, 说是岁数也到了,先结婚再上大学。”
“我当然不愿意,已经拒绝了, 可他们家就拿着娃娃亲的事儿说嘴,一直不甘心。”
“你放心,这事儿我回去就让爸妈处理好,被说娃娃亲就是开玩笑,就算不是开玩笑,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能包办婚姻?”
原身就是听任了这话,才没搭理胡艺,哪里想到,薛新成骗了她,把事儿说颠倒了。胡艺家可不是一般的工人家庭,人家有个外公,当年马上要起复,薛家知道后,就恰好救了胡艺的爸爸胡桂荣。
这后面的娃娃亲都是薛家主动的,而且为了锁死,宣扬的人尽皆知,胡艺和薛新成从小也都跟小夫妻似的相处。
可哪里想到,胡艺的外公没几年就去世了,没等到重用。盼望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了,薛家是厂领导,胡家是普通工人,薛家儿子是大学生,胡艺是个初中生,薛家就不愿意了。
薛新成单方面断了联系,胡艺和薛新成这么多年,一心想嫁给他,又有了这样的一个有对象的名声,以后嫁别人都没人要,怎么可能干休!
原身不搭理她,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着信件告到了学校,还跑到了食堂和课堂上闹腾,闹得全校都知道了。
这会儿校规里是明确规定不允许谈恋爱的,学校里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认为虽然违反规定,但都是年轻人,如果开除的话他们的人生就毁了,主张记大过,给他们一次机会。
另一派则认为,应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直接开除他们。
两边人吵得厉害,马有信是原身的任课老师,说真的,原身上过他的课,但没有任何私下的交流,他站在第一派,一直在给原身和薛新成争取机会。
原身至今还记得马有信说的话:“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公安和监狱。校规是校规,但法外亦有人情,二十岁左右本就是谈恋爱的年纪,你让他们压抑本性,这本就是违反人性的。如果他们犯错后,改正的机会都不给,那这还是学校吗?那我们能教出什么人?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番话,第一次处理的结果是让他们写检讨,校内警告一次。
但谁能想到,薛新成是个没担当的,他是一点惩罚都不想背,愣是找了人去求情,说是都是原身勾引他,一直给他写情书,他只是收收情书,而且还拉了几个同学作证,一时间,舆论都倒向了薛新成。
原身虽然看着不爱说话,但其实是个韧性很足的姑娘,否则怎么可能在父亲去世,叔叔逼迫的情况下,还临危不惧考上了大学?
她直接撕破了脸,跑到食堂大声朗读薛新成给她的求爱信,薛新成听说后赶了过来,现场跟她发生了抢夺,两个人互殴出手,双方同学因为劝架也被波及,最终闹成了一件大事。
这会儿马有信即便是再想保护学生也没办法了,原身离开的时候,最后一节课恰好是马有信的,他在课堂上冲着所有人,也冲着原主说了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没有不可能,不要放弃自己。”
这样一位老师,突然让周渔去见他,周渔怎么敢不答应?
更何况,周渔本身也准备在适当时机,跟农大的老师同学重新建立联系——周渔对梅树村以后是有规划的,种蘑菇只是一时,但随着技术的普及,种植户增多,蘑菇价格降低,这桩生意就很普通了。
周渔是想让梅树村以种蘑菇为中心,开拓一系列相关产业,而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周远征回村的时候,都已经是大年三十了,南州这边过年风俗不少,尤其是这会儿乡土情节重,大年初一上坟,初二回娘家,初三拜亲戚,初四送财神,初五破五了才能出门,所以周渔是初六去的省城。
周三春陪着她。
马教授家住在南河农业大学的宿舍,就在校园里面,周三春可知道她是怎么回来的,小声问她:“要不要你找个地方坐着,我去给你请出来。”
周渔不是原身,再说,就算是,她相信原身那么勇敢的女孩,一定不会惧怕再面对的,“没事,走吧!”
他俩在校门口进行了登记,这才进了校园。
这会儿正放寒假,但学校里的人并不算少——很多人家境贫寒,根本出不起回家的来回路费,无论寒暑假都是留校的。
原身当时事情闹得挺大,周渔往里走,很快就感觉到,有人在看她,可能是认出来了。
不过好在这样的注目虽然不少,但大学生的素质都挺高的,起码没有问到她的脸上来,等着进入了教师宿舍,这种注目就没有了。
周渔面色不改找三号楼,周三春则狠狠地吸了口气,刚刚那些人不但打量周渔,还打量他,周三春这会儿太庆幸了——他妈过年给他买了一身中山装,他本来觉得贵还不要呢,是他妈说:“你给周渔当保镖,天天跟着她,穿着丑了丢周渔的脸!”他这才要了,今天幸亏穿上了,没丢脸。
周渔哪里想到周三春居然在纠结这个,如果她知道,就会说:“他们不是看你穿的好不好,他们八成以为你是我新男朋友!”
马有信住在六楼,周渔爬上去的时候真是心脏都砰砰砰跳,她在原地歇了歇,才准备敲门,哪里想到,屋子里先传出来了声音。
虞梅在里面问:“燕燕想逛公园,你去不去?”
一个男中音回答:“我不去,周渔应该最近几天就过来,万一来了找不到人怎么办?我在家里吧!”
虞梅笑话他:“哪里有你这样的,人家老师要见学生,都是学生等着,你反了!”
男中音被妻子奚落,也不生气:“虞工,你这个说法我表示反对。老师又怎么样,学生又怎么样,只要能交流,这些繁文缛节都该去一边的。对不对燕燕?”
燕燕应该是他闺女,岁数不大,小姑娘声音清脆得很,“马教授,我也表示反对。父母和孩子的地位天生不平等,你们两个斗嘴,不要殃及我这个池鱼。我不发表意见。”
这会儿连个防盗门都没有,都是木头门,缝隙大不隔音,周渔听得清清楚楚,也对这一家三口算是了解了。
不得不说,这氛围真好,不过再听下去,就不礼貌了,周渔直接敲了门:“马教授在吗?我是周渔,我来拜年!”
听见她的声音,里面三口人简直是异口同声:“曹操来了!”
很快门就开了,虞梅的面容露了出来,她一脸喜意,“周渔,你怎么今天来了?快进!”
周渔就进了门,然后就发现这屋子,可真挤啊!
似乎只有两室一厅,不过这年头的房子建设思路跟后世不一样,都是卧室大些,客厅非常小,整个厅里只放了一张四方桌和四把凳子,剩下的地方,都被书摆满了!
屋子里不但有马有信,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马燕,还有位八十来岁的老太太——他们三口争论,老太太就在那里摘韭菜,愣是一点声都没发出,显然已经习惯了充耳不闻。
虞梅热情地介绍:“这是我妈,你叫张奶奶就行,那个是我闺女,叫马燕!”然后轮到了马有信,她笑着说:“这位你应该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