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31节
周渔点点头,的确不像是当官的,他的手满是老茧,哪个县长能长一手老茧?
张小翠也不管周渔是否回应,接着说:“你说你的法子他们会用吗?”
“这谁知道?睡吧!咱们事儿可多呢,要复印通讯录,还得去借餐具买菜买肉,别忘了这事儿!”
今天老板娘带人来让她们搬走,那么多人都留下了,为的就是给他们壮胆,周渔没办法一一道谢,就想着明天中午送一顿午餐过去,算是谢谢大家帮忙。
张小翠一想一堆事,也连忙睡了,这一天忙活的真挺累的。
第二天一大早,周渔先起来的,屋子里人多,她躺不住,干脆出去给大家买早餐。没想到到了楼下,恰好碰到了老板娘黄敏。
昨天对她横眉冷对的黄敏,今天一见她眼睛都亮了,特别亲切地问候:“周同志,你醒的这么早啊,房同志,周同志下来了,你有事儿赶紧跟她说吧!”
一个挺年轻的小伙子就从旁边花坛上站了起来,周渔瞧着眼熟,似乎是昨天跟着顾承耕的秘书,不过没进门。
瞧见他,周渔有点疑惑:“你怎么一大早在这里等着!?”
房明打了个呵欠,“没事,昨天回去后,我们连夜开了会,仔细研究了一下周同志您说的办法,大家一致表决认为是可行的。我们不知道您今天几点的火车,所以让我一大早就赶过来等着您了,把这个东西给您。”
周渔低头一看,居然是一张条子,上面写着:“吴县蔬菜交易市场001号”,还盖了章。
房明笑着说:“顾县长知道您种大棚蘑菇,所以请您成为我们即将成立的蔬菜交易市场的第一位商户,以后您的蘑菇就可以在我们这里挂牌,只要您愿意,全国各地来吴县订购蔬菜的,都能订购您的蘑菇。吴县永远是您的合作伙伴,周同志,合作愉快!”
第26章
房明也是一夜未睡, 把东西交给周渔并说清楚了就走了,倒是老板娘黄敏挺热情的凑了过来,“听说你给我们顾县长出了主意?”
周渔对黄敏并不反感, 黄敏是讲道理护犊子的人, 论起来,梅树村也是一群这样的人, 大家都挺可爱的。
周渔点点头:“我讲了讲我的一点想法。”
“可不是一点想法,昨天晚上县里亮了一整夜的灯,说是开了一晚上的会,就定了这事儿, 要是不重要, 不能这样。”
如果说昨天黄敏看着周渔恨不得把她赶出去永远不要再见她, 但现在看周渔就不一样了,顾县长已经很厉害了, 能给顾县长提出想法还被接纳立刻讨论的周渔,那肯定也是厉害人!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了解顾县长, 这位年轻的干部, 绝对不是那种为了做样子开会拖时间的人,他能够立刻召集人马研究一晚上, 今天还让房秘书送了那个东西来,就说明周渔提的意见好!是对他们吴县有大帮助的!
房明也说了:“要是这事儿落实的好, 咱们吴县能再上一个大台阶!”他还开玩笑呢, “到时候来咱们吴县的人比现在多多了, 老板娘,到时候你就不是小旅馆了,要开大酒店了。”
黄敏怎么能不激动?怎么能看周渔不喜欢?
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个没文化的, 也不懂事,昨天是我们错了,真是对不起。”
周渔根本不在意,笑着说:“咱们这是不打不相识,有了这个,我们以后可能会经常来,到时候还住您这里。”
黄敏担忧的心顿时飞了,她连忙点头:“好好好!咱们说定了。对了,你是出来买早餐的吧。别买了,老陈那边都准备好了,我也熬了靓汤,保证你们吃得好。”
等着张小翠他们下楼就发现,这待遇可是天差地别。
陈树仁就是昨天主要跟周渔互怼的那位,经营着旁边的一个早餐档口,这会儿将老板娘自家吃饭的桌子都摆满了,冲着他们说:“你们尝尝,我手艺可不错呢。”
黄敏端出来了冬瓜煲老鸭汤:“这是最补的,我熬了好几个小时,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赶过来,中间又排队又操心,又要坐那么久回去,得好好补补。别仗着年轻不当回事。”
更何况,还有旁边的小吃摊时不时送点东西过来,卓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怎么好意思?”
陈树仁大手一摆:“你们要是不吃就是不原谅我们。”
卓翼觉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还是周渔说了:“我们吃,但是不能白吃,这样,中午我们想给蔬菜公司那边的人做一份午餐,陈老板,您跟我做这个生意行不行?”
陈树仁都不得不给周渔竖大拇指,这是收了他们的饭菜,又让他们不赔本,还赚了钱。陈树仁如何不愿意,连忙说:“当然好!”
有了陈树仁帮忙,中午那顿饭自然大家吃的肚儿滚圆,周渔趁机将印好的通讯录发了下去,这次订购就圆满完成了任务。
从旅馆出来后,还有点时间,周渔抓紧带着周福军和张小翠,去了黄敏推荐的几个地方,买了点特产,一行人就去了火车站。
不过他们的方向不同,周渔和张小翠、周福军的火车票是下午两点的,直接回南州。
卓翼和左军还没有完成订购任务,准备在粤东周边的城市转一转——吴县起来后,这两年有不少县城也跟着种起了冬季菜,他们要去找一找,是下午三点的火车。
所以,两个人干脆早点退了房来了火车站,送周渔他们上车,安顿下后,卓翼还跟周渔说:“我等会就打电话回去,让他们也知道你们的好消息,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来接你们,下车的时候你们注意一下。”
等着他们下车离开,张小翠忍不住就说:“哎呦喂,咱们来的时候可没说接车,这就有了!”
她戳戳周渔,“刚才我就想问,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高兴?”她怕问出来人家笑话她没文化,就一直憋着呢。
这么一问,连周福军都一副要听听的意思。
周渔就跟他们解释:“咱们这蘑菇可不是卖一茬的,真的种起来蘑菇二十天就能出一茬,我弄那个通讯录,就是为了以后好卖蘑菇。但现在有这个,就更容易了。”
“最早到四月底,北方都是缺菜的,都需要从南方订购蔬菜,如果我们的蘑菇从吴县这里挂上了,就跟他们的蔬菜一样,出现在这些采购组组长眼前,你想想,订的会少吗?”
“那肯定不能少!”张小翠立刻回答,“咱们这次有很多都没买上呢,他们唠嗑我也听了,说是虽然贵,但多种花样他们愿意的,所以根本不缺买的。”
“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条途径,咱们这点蘑菇销路就不用愁了。”
张小翠其实隐隐猜到了,可是她又不敢相信,要知道,一个棚最少挣几百块,这还是一茬,如果都不愁卖的话,这一茬接一茬,就别说六个月周渔直接用市场批发价收购了,就是五毛一斤,一年就能几千块!
天哪!张小翠坐在那里半天就跟傻了一样,没吭声,周渔都有点担心,她别刺激大了,就瞧见张小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抬手啪的给了自己一个嘴巴!
周渔都惊了!
张小翠笑了!
“哎呦,疼死了!真的啊,真的啊!那……那我是不是要发财了!”
这趟车从粤东发出,一路经过许多省市,所以这会儿卧铺车厢里没几个人,他们在的铺位更是没人,但张小翠还是压低了声音。
但显然这是自问自答,根本不用周渔回答的,她这会儿脸上的高兴活灵活现的,就连褶子都成了花,“周渔你可真能干!你怎么就那么能干呢!”
“周渔,我想好了,我一定要让大妮二妮坚持读书,不能上了小学就退学。也让她们像你一样学知识。”
周渔都被她这一惊一乍逗乐了,笑着问她:“我还以为你说做漂亮衣服呢。”
张小翠点头:“那肯定得做,不怕你笑话,家里穷,原先回娘家,亲妈亲爸不嫌弃,可表姐弟堂兄妹之间都是被笑话的,这次我肯定要给全家都打扮的体体面面,嫉妒死他们!”
张小翠说的热闹,倒是周福军一直没吭声,周渔就问:“福军叔,你咋想的?”
周福军犹豫了一下说:“我就是觉得,这么好机会,咱们村就140个棚,是不是少了点。”
周渔不由给周福军竖了大拇指:“是,但得好好规划,人手就这么多,也不能为了挣钱盲目扩大规模,万一出事就麻烦了。”
这也是。
周福军还是有点遗憾。
倒是张小翠比他想得开:“放着周渔这么厉害的人在这里,你担心什么。今天挣不着,周渔肯定有办法以后挣到的。”
周福军讷讷地说:“那也不能全指着周渔,她多累。咱要是勤干苦干就能挣来钱,不更好吗?”
他俩显然不是一类人,但各有道理,周渔也没当中间人,而是将新买的笔记本拿了出来,上了无人的上铺,将在吴县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下来。
——其实不止是她给顾承耕建议,吴县同样也给了周渔不少启发。
倒是卓翼和左军送了人后还有点时间,两人就去了火车站旁的邮电局,给南州那边打了个电话。
伍月华这会儿也等着消息呢,一方面担忧今年的过年菜能不能订够,一方面也担忧周渔的蘑菇下了这么大本钱,能不能顺利卖出去。
其实对于卖出去她是没有异议的,她敢肯定,蘑菇即便贵也是抢手货。她担心的是周渔的身份,她就是个个体户,改革开放虽然已经三年了,但大家的观念还很有待更新。
周渔这样的身份,这些同行们能不能认可?愿不愿意订购?还有她现在大棚才建了几个,人家会不会要来看看,万一看了发现啥都没有那可怎么办?
伍月华这几天都没睡好,一双眼底都是青黑色的。
这会儿电话一下子响了起来,伍月华连忙接了起来,就听见里面传来了卓翼的声音。
伍月华连忙问:“怎么样了?”
等着卓翼把发生的事情简短说了一遍,直到挂了电话,伍月华都觉得这事儿有点出乎意料,怎么就全卖出去了,还给人家吴县提了好建议,成了001号呢!
可是,你觉得这事儿周渔办不出来吗?想想那天闯入她办公室的小丫头,伍月华忍不住笑了,这可真是周渔能办出来的事儿。
她连忙说:“安排一下,后天下午我去火车站接站。”
三天两夜的火车说真的特别累,张小翠和周福军开始还跟旁边的人打打牌,后面也烦了,躺在卧铺上看天。倒是周渔洋洋洒洒写了不少感受,写完了就睡觉,被他们称之为真能睡。
等着到了南州,已经是第三天的下午,三个人里,周渔因为睡得多精神饱满,周福军是身体好也精神饱满,只有张小翠萎靡了。
一出战,周渔就瞧见了伍月华,正冲着他们挥手。
周渔连忙过去了:“您怎么来了?”
“卓翼没说我们要接站?”伍月华笑着问。
周渔点头:“自然说了,但我以为就是司机送我们回村,没想到您过来。这是什么风?”
伍月华哈哈大笑:“是你的富贵风!我可都知道了,你这是去吴县可是干了件大事,001号,可见顾县长和吴县人对你的认同。”
伍月华不得不感叹:“我以为你们梅树村是慢慢起飞的,谁能想到,是一飞冲天的?”
“走吧!”伍月华指了指说,“我专门借了车,送你们回村。”
周渔往那边一瞧,居然借了辆小客车,几个人上车,伍月华和周渔做了前面两个位置,张小翠和周福军他们就往后坐了。
坐下后,伍月华就问了问具体的经过,然后就说:“你们既然以后要往外卖蘑菇,那么就需要电话线,我已经跟邮电局找了人,给你们村分了一条,你明天就去办理,争取年前装上,别耽误生意。”
这真是急人所急。
无论是已经签好合同的订单,还是以后的,都需要电话联络的,可这会儿安装电话不是有钱就行,还是批准。
周渔本想着回来跑跑呢,没想到伍月华替她都办好了,她不由说:“多谢您。”
“你跟我不用谈谢。说真的,我也快退休了,我一直觉得就这么平稳的度过就可以,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你能干,那就使劲儿干,有事就来找我。”
当然,她还问周渔:“你想过没有,你们140个棚是不是能够供应得上?”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昨天周渔说人家吴县名声大于实力,如今梅树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她建议吴县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用的是借力。
但种蘑菇却不一样。
吴县的名声永远属于吴县,而蘑菇的技术一旦分出去,就不属于她了。
所以这招借力是不好用的。
周渔点头说:“的确有点供不应求的感觉,不过我们村目前就这些人,大家第一次种菇,这个规模已经是极限了,后续自然会增加菇棚。”
周渔反问:“您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伍月华也实在,直接说:“这是你凭本事挣来的,我其实作为蔬菜公司总经理也跟着沾了光,今年能在年终总结上好好写一笔,你要怎么做,我这里只有支持的。”
“只是,蔬菜公司不是铁板一块。你们村里没有种菇的熟手,可咱们南州是有的。”
这已经点的很清楚了,小王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