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9节
她说的是从农林渔业局买回来的草菇菌种种下的那一片,因为草菇喜欢高温高湿,那屋子里不但点了炉子,还保持了湿度,所以周渔不让人随便进。
周渔点头:“已经不少菌丝了。”
草菇七天左右就可以出菇,是出菇速度最快的蘑菇了。
那不就是双重保障?
周朵忍不住就问:“我能说吗?”周朵想喷死顾大苗。林巧慧也有点忍不住,周渔帮着大家卖菜,有主意有想法大家都不敢在她面前说什么,可私底下没少关心:“到底行不行啊?”
这有啥不能说的?周渔自然同意了。
没想到的是,周朵一听这话,直接跑出了院子,周渔远远地听见,周朵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秋桂婶,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小翠姨,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
“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这是1981年10月2日的早上六点半。
村里人起得早,这两天又在收玉米,勤快的已经从地里干了一会儿活回来了,家家户户都准备吃早饭。
周朵就像是只会学舌的鹦鹉,从村东头跑到了村西头,有三个地方她还专门进行了停留和广播,一个是周图强家,一个是笑话她的顾大苗家,还有就是老梅树下,醒的更早的老太太们,已经坐在那里聊天了。
这消息简直比喷香的饭菜还吸引人的注意力。
周图强直接就放下了筷子,皱眉问大儿子耀宗:“你听见啥了?”
周耀宗这几天正怄气呢,女方觉得他家没诚意,说好的五间房子一下子没了,闹了脾气说是不结婚了,自然对家里人没好气。
听着周图强问,他就说:“没听见!”
周图强可不信,他总觉得自己听到了什么蘑菇,他一直挂着周渔种蘑菇的事儿呢,干脆也不坐了,站起来往院子里去,就听见周朵的声音:“我姐姐的蘑菇种出来了?!”
周图强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种出来了?她咋能种出来呢。
她种出来,自己的打算怎么办?
不行,他得去看看。
顾大苗家和其他的村民家一样,其实对周渔种蘑菇都是观望态度,一边不相信周渔有这本事,一边有期待周渔有这本事。
如今听见了周朵的声音,顾大苗就一句话:“肯定是骗人的!”
他爸顾友来却不这么想,“这是真让她养出来了。”
他媳妇问:“养出来能有啥好处?”
顾友来也不知道,他除了赶个集,就没进过城,他拿着手里的馒头,“我去看看。”
听见的人不少,出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
应该这么说,老实的梅树村人,每年都勤勤恳恳的种地,就没发生过任何有变数的事儿,如今,周渔带来了。
大家从屋头走出来,碰上了邻居和相熟的人,都相互问一句:“你也听见了?”
等着都点了头,纷纷不由自主而又异口同声地说:“这周渔没说谎啊。”
——他们都当周渔说大话呢。
然后大家慢慢往前走,走到了大道上,然后跟其他人汇聚在一起,又是这句话开头,然后往周渔家走。
总要看看是真的吗?
总要知道就是真的,这东西能带来什么?
不过,根本就不用到周渔家了,半道上就有知情人开始讲关于蘑菇的事儿,有人问:“养出来了又咋地,不是个菜吗?”
秋桂婶子就等着这句呢。
周渔带着她们这几天可挣了十几块钱了,可她还不知道怎么回报周渔。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了,自然要给她证实:“菜?你知道草菇多少钱一斤吗?六毛到七毛!”
这话一出,刚刚还乱糟糟的问着的人们顿时静了,一辈子也不进个城的村里人不敢置信地大声问了句:“多少?!”
秋桂婶子底气十足地说:“六毛到七毛!”
这贵到什么概念呢,一块香皂才三毛钱!
不少人立刻吸了口气,然后飞快地在心里算了起来,这要是真能种出来,那比种地强多了。
可秋桂婶子还没结束呢,她接着再说:“这还是夏天的价,你们知道吗?去年夏天城里的韭菜二毛六,春节的时候可两块六一斤呢。这可十月了,你们听说过十月能出菇吗?想想,那会儿的蘑菇多少钱?”
这……谁敢算啊。
有人家里存款都没六块钱呢,一斤蘑菇卖这么贵?
“谁这么傻,这么贵,谁去买?!”说话的是周大勇。
秋桂婶直接说:“我只知道,韭菜那会儿买都买不着,过年了,总有人要吃口新鲜的,要的就是不一样!再说了,我可亲眼见过城里人买蘑菇的。就林子里那平菇,周渔采了一斤多拿出去卖,足足卖了九毛钱呢!”
“咱们不当好东西,人家当!”
这话的冲击力比刚刚还强,过年的高价蘑菇那是想不到的事儿,但林子里的平菇,大家多多少少都见过。
啥?那玩意也挣钱?
梅树村的人都疯魔了,这城里人怎么吃的这么奇怪啊。
如果是真的,那周渔这个金凤凰这是又飞起来了?!
周渔哪里知道,周朵和秋桂婶子的功力这么足,她只知道,这天来他们家的问的人特别多,进院子了个顶个的都往那几间屋看,开口就是:“周渔啊,蘑菇真种出来了,啥样啊,能看吗?你这能产多少蘑菇啊?”
还有则是下午的时候,有三家人拿着小框子来敲了周渔家的门,等她开了就问她:“听说林子里的平菇能卖钱?我摘了点,你瞧行吗?”
说完,就把盖布打开了,周渔瞧了瞧,果然是平菇,就是很少——今年的雨水太少了,根本不出菇。
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周渔自然明白,只要这蘑菇卖出去了,蘑菇能挣钱就在他们心里扎下根了。
而她能种蘑菇,不就等于认同她能挣钱吗?
虽然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这会儿却不一样,种蘑菇可不是单打独斗就成的,她得扩大规模,她需要人来销售,要不她卖个菜都愿意组队呢。
周渔笑着说:“当然行。要不,你们明早跟着我们去卖了吧。”
对方眼睛都亮了,这是真能卖?立刻点头:“好啊!”
当然,周渔还碰上个意外来宾,她去秋桂婶家说带着几个人卖蘑菇的事儿,回来的时候却瞧见老村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她家了,这会儿正垫着脚往菇房里面看,天要黑了,里面又没开灯,能看见什么?
所以,脸都贴到薄膜上——挤扁了。
周渔:……
她咳嗽了一声,老村长抖了一下,立刻退了回来,扭头就跟周渔来了个面对面……
第10章
老村长脸上闪过了一丝不自在,不过很快就调整好了,背着手挺严肃地说:“回来了?”
周渔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来,点点头:“回来了!”
还以为老村长还能再说点啥呢,结果他跟没事人似的,背着手就往外走,如果不是步子越走越快,周渔还以为他多淡定呢。
不就是因为她能不能种出蘑菇争执了一下吗?多大点事。这么大岁数的人了,都来了还不好意思了。
周渔就叫了一声:“四爷爷,蘑菇出菌丝了,你要不要看看。”
老村长脚步顿了一下,周渔听见了含混的一声哦。
这就是同意的意思了,你要是再让他说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要面子的。
周渔就主动点,直接开了一号房门,“得进来看,外面温度太低了。”
说完她也没盯着老村长,而是自己进去了,果不其然,不一时,门又被推开了,60岁的小老头慢慢地走进了这间简易菇房。
他来回张望着打量着这里的一切,周渔替他介绍:“我的法子跟堆放法不一样,是□□架法,比堆放法出菇的面积大,因为料堆得薄,又更好控制湿度,产量也大些。我从市里买了草菇的菌种,已经种下了,在另一个房间,长得也不错。今天出菌丝的,是后山采来的平菇。”
这屋子的床架都没用上,空荡荡的,老村长看了看,没出声,但脸上明显地露出了疑问的神色。
周渔看见了,装没看见,老小孩老小孩,对付老人跟对付孩子一样的,你什么都说明白了,他就不主动了。
周渔又拿了中间那根试管给他看,经过一天的生长,那团可爱的白嫩嫩的菌丝已经肉眼很容易看到了,周渔指了指:“这儿呢!”
老村长眯着老花眼盯着看了看,里面看着像是秋天的蒲公英,散散的一团,他又高深莫测地点点头。
就这点东西,看完了,老村长就背着手离开了周家,出去的时候恰好碰见周朵回家,小丫头挺兴奋地问周渔:“四爷爷也来了!他说啥了?”
“啥也没说就是看看。”
周朵挺失望的,“四爷爷那会不信你能做好,我还以为菌丝出来了,他能说点啥呢。咋啥也不说啊。”
周渔倒是很清楚老人们的心思,其实面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菌丝出来,蘑菇没出来,如果是她,她也不可能立刻说点啥的。
能来就代表着老村长不是那种把面子看得天大的人,这就挺好。
第二天,周渔就带着那三位采了平菇的村民去卖菜,秋桂婶本来觉得挺麻烦,不如自己帮着卖了,周渔却有其他考量,不自己卖怎么可能有收到钱的真实感?
这三位三个小队各一个,显然都知道林巧慧他们最近卖菜挣了钱,不但拿上了蘑菇,还各自摘了家里的菜,听其中一位的意思是:“好歹挣回车钱。”
这显然是忐忑的,并没有完全信蘑菇能卖钱。
周渔没说什么,她这次去的化工厂家属院。
——家里的试管实在是太少了,出菌后,很快就需要制作原种,一瓶可以分出5到10管原种,原种又一瓶可分80到100份的生产种,器皿她完全不够。
周渔就想到了在百货公司前卖货的那个职工,她让林巧慧帮忙盯着点,昨天林巧慧说,她碰见了,对方说今天中午有空。
约的是十二点,周渔猜测对方是肥皂厂的职工,应该不是一线的,这个点就是中午下班休息的时间。
周渔先陪着卖了菜。
这次运气好,她们刚到就碰上了陶富丽,就是第一次买周渔蘑菇的那位,如今,因为梅树村的菜新鲜又好吃,她已经成了常客了,甚至还带动了几个姐妹一起来。
她瞧见周渔也挺讶异的,“少见你啊,有蘑菇吗?”
因为就周渔卖过野生平菇,其他人来都是菜园里的菜,所以她下意识将周渔跟蘑菇联系到一起了。
不过她还很挺想要的,明天她家请客吃饭,鸡鸭鱼肉虽然不便宜,但人家也吃得上,这会儿就得吃点不常见的,蘑菇就是不常见的。
门市部从九月中就没有供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