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我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家的,看年纪,大一点的,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小一点的才刚会跑的样子,都瘦骨嶙峋的,衣裳也破破烂烂的衣不蔽体了,眼看着就要到冬天了,看着怪叫人可怜的。”
  花衣这么一说,神经大条的燕子也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了,声音尖亮:“对对对!花衣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也看到有这么两个孩子,但我也没当回事,还以为是隔壁谁家的孩子呢,毕竟咱这边住的毕竟偏僻,邻里邻居的除了闲安王都是些贫苦人家。”
  郑好好沉吟片刻,“那两个孩子在附近多久了?”
  花衣道:“也就是这两天,是不是我太敏感了,是不是就是附近谁家的孩子,想来找咱们家小郎君玩?”
  郑好好点点头,表示知晓了:“那就多留意一下吧,要是这几天他们也还在这里,那到时候我出去看看什么情况。”
  花衣认同的点头:“好的夫人,这几天我们都多留意着点。”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刚刚还在身边的知知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开了。
  郑好好回望了一眼那边玩的正热闹的小朋友们,恰好他们跑到了雪芽那儿,被灌木丛挡住了一些,都以为知知也在孩子们那边。
  跟她们想的不一样,知知在听到门口来了两个朋友之后,就想跑开去看看。
  这时,他已经到了府门口。
  刚刚他也听到了花衣姨姨说两个小朋友毕竟怕人,知知弓着身子把自己尽量缩成小小的一团,蹑手蹑脚的一点点龟速的朝门边移动。
  门岗守卫都站的直直的,连缩成一小团的知知都没看到。
  门口摆了两个大狮子,这是郑好好让人做的,说是她们家那边都是这样摆,宋灵昀就随她了。
  这两个石狮子刚好给了知知一个很好的隐蔽,小小的一只被石狮子很好的挡住了,不光是门岗没看到,那两小只缩在另一只石狮子后面,也没有看到知知。
  倒是知知,从石狮子后面探出来一个小脑袋,看到了姨姨们说的两个小朋友。
  知知咬着手指,小小的眉头皱成川字,为什么那个哥哥和那个弟弟身上的衣服破破的,都是洞洞。
  知知低了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干干净净,还是粉色的,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如此耀眼夺目。
  莫名的,一种酸涩涌上鼻子,看到自己和他们衣服的区别,知知红了眼眶。
  第56章 在知知愣神的时候,那边两个小朋友小声说着话。知知连……
  在知知愣神的时候,那边两个小朋友小声说着话。
  知知连忙把小脑袋朝那边凑了凑,聚精会神的去听他*们说的话。
  “弟弟,弟弟,你别睡,哥哥保证,今天一定给你找到吃的,别睡好不好?”
  这显然是哥哥的声音,带着哽咽。
  “哥哥……”弟弟的声音小的几乎微不可闻。
  弟弟的眼睛几乎快睁不开了,他的嘴唇龟裂,哥哥连忙掏出腰间的水壶,倒了一些水在手掌里,慢慢的喂给弟弟。
  哥哥心里不断的内疚,都是因为他,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勇气。
  要是他有勇气,昨天在这家有人出来的时候,他就上前去求一口饭吃就好了。
  弟弟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要是今天还是吃不上饭,弟弟可能就饿死了。
  弟弟若是饿死了,那他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在那一场战争中,一开始每个人都不以为意,都觉得他们在北安王的庇佑之下,怎么都不可能受到战火的侵袭,所以一开始大家都没有任何的防备之心。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从未打过败仗的北安王竟然输了,突厥打了进来。
  一夜之间,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村子里的房屋在燃烧,村里的活人几乎看不到了,剩下能跑能动的人,都跟着北安王到夏川去了。
  走不动的,受了伤的,放眼望去只剩下了老弱病残相互参扶着走到稍微干燥一些的地方。
  然后安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他的爹娘,也死在了那里。
  他带着弟弟跑了出来,他仍记得,娘满脸是血,口中还不断吐着血,交代着他一定要护好弟弟,以后他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了。
  他熟悉山里的各种小道,这才带着弟弟躲过了突厥的乱砍乱杀,借着山上的溪水和野果子,他们这才逃了出来。
  在来到京都之前,一路上他们听到了很多人说,京都多么的富有,遍地都是金银财宝,更是有吃不完的饭。
  而且,一直守护着他们的北安王也是京都的。
  正是因为抱着这些想法,他才带着弟弟一路逃亡到京都,就是想带着弟弟能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
  好不容易混在商人的车队里进了城,城里很是繁华,看起来非常的富有,可是并没有遍地都是吃的,反而城里也是有许多的小乞丐老乞丐,他和弟弟依旧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之后,无意间在河边上听洗衣服的妇人们说,有一户人家心地特别善良,他们家收留了哑巴家的孩子,不光管着哑巴家的孩子吃喝,还教给那个小哑巴念书学知识。
  那些妇人们很是费解,想不明白为何那样的大户人家做出这样不可思议的事,若是教给一个小郎君小公子念书学问,还能理解,教给一个刚学会说话的毛丫头能成什么事?
  一个闺女姑娘家家的,念书有什么用。
  妇人们不理解,他也听不明白,但是他只知道,这户人家一定心地很善良,见识和心胸远远是这些市井妇人们无法企及的。
  本来他在听说前面的时候,没觉得怎样,在听到后面那句话的时候,他终于打起了精神,连忙凑到妇人们跟前,打听这户人家的住处。
  他已经年纪不小了,从来没有念过书,但是他们那边镇子上有个秀才,在私塾里教书,十里八村有什么事都会找他写信。
  有人寄信也会去找他念信,光是这一项,都挣了数不清的钱,更不要说教书收来的束脩了,更是多到他不敢想象。
  而他的爹娘,辛辛苦苦一辈子劳作,所挣的银钱也不过勉强足够一家人吃喝,甚至他们想做一身新衣裳,爹娘都要攒很久的钱。
  他也想过读书,这件事他甚至连提都不敢跟家里提,一身衣服都做不起,更不要说那如同天价的束脩了,家里更是怎么都不可能拿得起。
  那时候的他,小小的心灵里一直保持着对读书的向往,如今这样一个机会出现了,他一定要为弟弟争取一下。
  他已经这样了,但是弟弟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只要他努力做工挣钱,一定可以让弟弟念得起书。
  他看向宋府大门的眼里燃起了火光。
  终于,他鼓起了勇气,抱着弟弟朝宋府的大门走去。
  门岗守卫看到衣衫褴褛的两个小孩,皱了皱眉头,“你们怎么还在这里,快走快走,快回家去吧,都到晌午该吃饭了,你们爹娘找不到你们会着急的。”
  “我们没有爹娘了……”哥哥的眼神暗淡下来,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顿时泄了一半。
  门岗闻言惊愕了一下,随即道:“你们是哪里来的,要不去官府那边吧,那边可能会收留你们的。”
  这两个孩子大的这个也不过七八岁吧,怀里还抱着个更小的小孩,看起来瘦弱不已,几乎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
  看到这里,门岗不由得担心,若是让爷和夫人看到有人死在了自家府门前,一定会不悦的。
  想到这里,哪怕是看着心疼,但他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你们走吧。”
  哥哥一下子跪了下来,眼含泪花:“官老爷,求你了,给口饭吃也行,我弟弟再不吃饭就要饿死了,求您了官老爷,求您了……”
  哥哥抱着弟弟,单手不断的磕着头,头上一下子红了一片。
  那门岗看着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觉得有必要去府里通报一下,夫人一向心地良善,若是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斥责他的,他还是进去通报一下吧。
  想到这里,门岗朝府里走去,准备叫换班的过来先替一下他。
  这时,看到门岗走了,原先还有些害怕的知知,看到这里一下子哭了出来,跑到这个男孩跟前,慌乱无措的去拉他。
  “快起来快起来,呜呜呜,哥哥你们快起来,我带你们去吃饭,我带你们去吃饭……”
  面前突然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撒下一片阴影,还有稚嫩的哭声不断喊着他。
  因为磕头太猛烈,加上两天没吃饭了,哥哥的意识都已经有些恍然了,他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在哭,他只知道,只要他好好磕头,那些官老爷们说不定会大发慈悲,给他们一口饭吃好打发了他们。
  知知见拉不住他,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想着这个大哥哥的脑袋不能再磕在地上了,笨拙的将自己的小手垫在了大哥哥磕下去的地方。
  动作拙笨,却是一片赤诚之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