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聂百川:“明天。大队部会划分地界,并且开出的荒地不属于各家自留地,而是以生产队对单位,专门用来种植花生,届时按照各家出的工分来分果实。”
  向遥点点头,觉得这个法子很不错。
  她原本以为杨友良说的开荒,是各家开各家的呢,没想到是这么个开法。
  她又问:“那自留地呢?”
  聂百川:“自留地上也种,这个就完全属于各家自己种自己收了,种多少不论。”
  向遥:“也好,这样挺好的。”
  等明年大队收获了胖胖的花生,榨出了香香的花生油,小孩子也嗑上了美味的炒花生……
  再有黄国富走动游说一番,石塘大队成为花生之乡简直指日可待!
  第140章 瓜瓜瓜瓜。
  向家湾好几年没有组织过全员参与的开荒行动了。
  这几年农闲时期,大多是各家的男人去修几天堤坝,又修一阵马路和田埂,将山里的近道砍一砍,也就过去了。
  因此这一回,男女老少都倾巢而出,齐齐赶往大队部划分给队里的荒地,整个向家湾叽叽喳喳人声鼎沸的,便热闹得不行。
  向遥夹杂在其中,时不时就能从别人口中听到一星半点的家常八卦,也颇有些乐在其中。
  自古以来,论普通人家的八卦,那都是婆媳关系为多。
  人群里,婆婆说媳妇的不好,媳妇说婆婆的坏话,那简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堆起来能放几箩筐。
  向遥这会儿正挨在杨小红身边呢,杨小红家婆媳关系倒是尚可,而向遥则根本就没有婆婆,所以两人并不参与这方面的话题,只竖着耳朵听着,眼睛亮得惊人。
  “哼,我家婆那还用说?满大队都晓得她偏疼小儿子,连带着长孙都不疼,就喜欢小儿子生的。”
  一个三十郎当岁的妇女撇着嘴巴,说起公婆,那是一肚子的吐槽。
  “你们说说,平时有个什么事儿要干活都是咱们老大家哼哧哼哧地干,这家里有个什么吃的,都是瞒着咱们,偷偷端给老小家吃哩!”
  她冷哼一声:“就大前天,家里后山上捉了只野鸡,我寻思着总算能吃顿肉了呢,结果到吃饭的时候,你们猜怎么着?”
  向遥眨眨眼睛,热评捧哏:“怎么着?”
  那大嫂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地说道:“腿儿翅膀和有肉的地方都没了,就一副骨架子,和两只瘦巴巴咬不动的鸡爪子躺在一大锅汤里!”
  “我是真忍不住了,直
  接就问了,这肉都哪里去了?“她说道,“嘿,结果我家婆反过来说我馋肉馋得眼睛都掉地上了,反而抓着我一顿骂……”
  “绝了。”向遥评价。
  “可不是!”杨小红点头。
  但向遥觉得,这大嫂子既然都已经当成趣事给说出来了,那么这桩八卦的结局就应该不仅至于被骂一顿。
  果不其然,这大嫂子立刻换上了得意的笑容,继续说道:“以前我都是听我男人的,忍着忍着,想着等这两个老的将来走了也就忍到头了。”
  “但我后来一想,凭啥要受这个气呢?这两公婆能吃能喝还能骂人的,怎么看都不像是短时间内会入土的模样儿,人要是一直不走,那我岂不是要一直忍,忍到老?”
  虽然话说得不大好听,但是在场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跟着大嫂子关系不错的,站在她的立场上一想,确实难熬还心里不平,于是都点点头,表示是这么个理儿。
  “我可是一早就偷偷看到了,那老太婆一炖好野鸡,就端着个碗鬼鬼祟祟地往她小儿子房间里溜,我又不瞎!”
  “再说了,那香味儿可是飘得到处都是,我老早就闻到了!”
  “所以啊,我就噌地一下站了起来,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走到老小一家的房间里,端出来一盆有鸡腿有鸡肉的大海碗,又噌的一下走回来,砰地一下搁桌上,嘿,吓了他们一大跳!”
  向遥听着她绘声绘色地形容着当时桌上众人脸上的表情,觉得着嫂子说话真是太有趣了,劲劲儿的,抑扬顿挫,非常有吸引力。
  她不由得想,这要是搁后世,指定是个能站在大舞台上指着ppt做演讲的人才。
  这大嫂子继续说道:“我当时心里太气了,指着老太婆的鼻子就是一顿骂,偏心眼也就算了,我问一句还要骂我,这不是把我当小鬼子整吗?我寻思着我在这个家里,也实在做得够可以了啊,偏偏老小一家又懒又馋的,反而还过得好些,这是什么道理?”
  “我想不通啊,想不通可不就要闹出来了,不闹出来这一通,我心里发慌,晚上翻翻滚滚睡不着觉。”
  “反正噼里啪啦一顿说,说完我心里也舒坦,谁也没理,坐下来就抱着那碗鸡肉开始吃。”
  回味了一下那鸡肉的味道,这大嫂子颇有些意犹未尽地说道:“嘿嘿,还别说,我家婆人不咋地,这菜倒是做出水平来了,估摸着是因为要给她小儿子和小孙子吃,放了不老少的油。”
  “那汤上飘的油花子哦,我吃过婆家这么多顿饭,就没见过几次。这下好了,我全吃了,嘿嘿,气得他们脸色铁青,但谁也不敢说什么。”
  “谁叫这海碗我是从老小房里端出来的呢,他们各个儿理亏啊!”
  大伙儿听得心里都爽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甚至有的人家里,这经还分了上中下册,谁不想在这种家庭的纷争中占据上风?
  一个跟这位大嫂差不多年龄的妇女就说道:“所以说啊,这新媳妇刚进门的时候,就不能被婆家给压下去了,这一压下去,接下来几十年都抬不起头。”
  这年头的乡下有些陈旧的观念就是很普遍,别说前头后头了,光是新媳妇进门这天,将新媳妇“压一头”的习俗就不少。
  这人见向遥认认真真地听着,就笑道:“你倒是运气好,家里没婆婆,从进门开始就自己当家做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哩!”
  向遥笑了笑:“这有啥可羡慕的,各家有各家的问题。”
  好吧,其实她觉得她嫁人之后,聂百川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出口,会引起群愤的……
  “也是,这没婆婆嘛,以后生了娃还都得自己一个人带,这也是个麻烦事,”那嫂子又说道,“像你们年轻又没生过的,指不定还不晓得这娃要怎么带呢!”
  向遥笑了笑,不说话。
  她心里才不担心这种问题,一来,她娘如今跟自己住得这么近,生了娃还能不搭把手?
  二来么,要真是生了孩子,她可没有打算丧偶式带娃,聂百川是肯定要一起带的。
  男人不带娃?
  想得美!
  话题引到了向遥身上,也就有人趁势憋出了老早就想问的问题。
  “向遥啊,你说你从哪儿能弄来这么多的花生呢?听说还有那种个儿特别大、特别红的番柿子,咱们这边可少见得很呐!”
  向遥眨眨眼睛,随口说出了早就想好的理由:“嗐,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个外地人,这人恰好是我一个老师的亲戚,一来二去的,我帮了人家一点小忙,人家也就愿意给我点回报了。”
  她当初提着花生去外婆家的时候,对着刘巧云也是说的差不多的理由,因此倒也不怕穿帮。
  其实这借口经不起多少推敲,但是人家但凡想问得深一点,向遥就飞快地含混了过去。
  人家当然也不会刨根问底,真有人想问个究竟的,也会很快被别人给堵回去——
  “人家小姑娘肯贡献出来这么多种子,就已经是顶好的事情了,咋的,你还想什么都问清楚,好去问别人要啊?”
  这么一说,问的人往往也就打个哈哈,不好意思再继续问下去了。
  就这么一路说着话,很快就到了本次集整个生产队之力要开垦的一片荒地。
  这块地说是地,其实是一片较为平缓的山坡,上头长满了杂草和荆棘丛,土质也颇为贫瘠。
  不算是什么好地,既不好种粮食,要清理起来也十分费力,所以一直都没有人在这片开过荒。
  但是开集体的荒就不一样了,人多力量大,是最不怕困难和艰苦的,加上种植花生需要的土地要求并不是太高,袁大山跟队里的老人一琢磨,就跟杨友良申请了这块地方。
  向遥等人到的时候,这儿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刘巧云因为想和关系好的人讨论鞋样子,一早就先走了,这会儿也正在人群中,和人说着话。
  向遥远远地瞅着她娘脸上的笑意,觉得自己的功夫真的没有白费。
  在外婆家的时候,每次去看她娘,哪怕她娘也依旧一直都是满脸笑容,但她还是能敏锐地感觉到对方心里的不开怀。
  但如今,自从搬到新屋住,女儿和女婿都敬重爱护,亲家也是个随和好相处的人,刘巧云脸上那笑容也就愈发诚挚,简直跟刻在了脸上似的,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这日子真是再好不过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