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面对北伐过程中,中共力量的迅速崛起,国民政府开始担心了,董主席也开始担心了。
于是,寻了个莫须有的由头,开始策划“清共”行动。
不光是中共方面的人被逮捕枪杀,国民政府甚至连非共的左派进步人士也一并通缉抓捕,国民政府掀起了针对中共的血雨腥风。金陵城内,每天都有大批的中共人士偷偷离开这里,回到武晋市——中共重要的发源地。
而另一边,日本人掌控西北地区,大量的日本人从国内移民到西北地区,将这片土地上的农民聚集起来,赶到“部落”群居。
这种叫做“部落”的群居生活就是将西北地区的农民们赶离他们世代生活的村子,赶到一整片不适宜耕种的洼地,除了杂草,再无其他。
被赶到这里的农民们为了活下去,只能搭建临时的窝棚,或者挖土坑在野外生活。甚至为了防止农民们逃跑,日本人还特地修建了四米高的围墙,墙头上有铁丝网,四个角处还有炮楼,炮楼上架着机枪,谁跑就打谁。
这些被日本人围困起来管理的农民,就像是被他们圈养的奴隶,每天天不亮被驱赶着下地干活,替日本人种粮食,吃的是石头一样硬的混合面的饼,喝的是脏水,住的更是环境恶劣,头顶连片遮风挡雨的屋檐都没有。
长得漂亮的女性,直接被拉到了军营,能活着出来就已经是造化。
西北广袤的土地被日本人彻底占为己有,另一方面,他们又从文化、经济多方面侵入,办学校,开工厂。
一晃三年多,1931年春。
金陵城内,今夜,董主席在官邸设盛宴,欢迎国民军第九军军长黎荣廷及家眷。
天还未暗,灯火通明,国民政府中举足轻重的官员三三俩俩的,携带家属出现在董主席官邸。
今晚,他们这些人都是作陪。
金碧辉煌的大厅,大理石的台阶,名贵的地毯,明亮璀璨的水晶吊灯,一切都极尽奢华之意。
曾镇义一现身,大厅里出现了个的小高潮。
曾镇义一贯深得董主席信任,他所率部更是董主席的嫡系部队,清一色的美式武器装备,让其他军队眼热得不行。
美制的榴弹炮、山炮、迫击炮、战防炮……应有尽有;火箭筒、重机枪、轻机枪不说上千架,几百架总有的;冲锋枪、步枪这些都不必说,人家多的都不太想要了。
这些装备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当初曾镇义作为东南战场上的总指挥,打败陈桐之后,一点点补齐的。
补着补着,就补成这样了。在众人看来,曾镇义在董主席眼里的地位,那是无人能替代的。
但事实如何,怕只有曾镇义知道。
他的女儿被老董送给了美国人,他所率部的这些装备,并不是董主席想给他的,而是他女儿在大洋彼岸给他挣回来的,董主席不敢得罪美国人。
说到董主席对他的信任,三年多前,可能有点儿。
现在?
呵呵……董主席怕是防他防得跟贼一样,同样的道理,他有一个太过厉害的女儿,让他忌惮。
曾镇义一出现,官员们纷纷向他围靠过来。
曾镇义忙完应酬,就见和第四军军长杜国禹正站在角落,一脸戏谑地笑着看向他。
曾镇义走过去,语气完全不似刚才的敷衍,他二人在学生时期,就是同一所军校毕业的,感情自是不用说。
“你怎么躲这清闲了?”
杜国禹笑笑道,“我这哪清闲了,刚从剿共战场上回来。”
曾镇义疑惑道,“不是说难打得很,你怎么突然回来了?那位怎么同意的?”
杜国禹无奈地耸耸肩,“早些年打军阀时,落下了病根,这不,刚上战场,我这受过伤的腿疾复发了,实在无法,只得向董主席请罪,这剿共我是去不了了。”
曾镇义再一看,刚才没细看,这会儿瞧他身体的绝大部分重量都倚靠在了身后的矮几上,杜国禹冲着旁边挥了挥手,就见副官径自推来了轮椅。
他一屁股坐下,还招呼曾镇义坐到旁边的位子上,两人小声聊了起来。
“你知道,咱们这位董主席,突然召西南的黎家人来金陵城是做什么?”
“剿共?”曾镇义原是没有主意的,但刚才听杜国禹一说,脑子里就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杜国禹冲他竖了个大拇指,轻声道,“十之八九。”
“我是一点也不羡慕,爱谁谁打去,我的枪不对着小日本,让我去打国人?”杜国禹压低了声音道,“你是不知道,我这次去剿共,中共那哪能叫武器?都是些土枪,炮都没有,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穿什么衣服的都有,就是没有一套像样的军装。”
“就这么一支部队,你说,竟然能够将之前第六军的赵宝华打得溃败,可不就拿命拼么?这意志也没谁了。我这美式装备不少,一炮下去,还不得轰死一片?可惜可惜……让他们去打吧,我不干了。”杜国禹摇头,“这要是都去杀鬼子多好,西北早就夺回来了。”
曾镇义往左右扫了一眼,低声道:“慎言。”
“我听说,日本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前阵子,还去找陈桐,想请他出山,许以重诺,让他回东南地界主持大局。”
“陈桐不是都逃到南洋去了么?”
“是啊,这老小子当初被我们联合夹击,卷了一大笔钱逃到南洋逍遥快活。这会儿,日本人又惦记上他,找他出山是借口,他的残部早就被吞并了,不过是日本人想要扶植他当傀儡,就像西北地界的邹亮一样,活得连狗都不如,还害惨了西北的老百姓。”
“陈桐怎么说?”
杜国禹叹息了一声:“兴许是真的折腾不起了,也可能是不想趟这个浑水,没答应,只推脱说年纪大了,有心无力,希望日本人能谅解。”
“不过,依我看,陈桐没几天好活头了。”杜国禹拿起桌上的酒,直接一口闷了,“小日本那德性,最爱使阴招,明面上对你客客气气,背地里痛下杀手的,也是他们。”
“扯远了,哪轮得到咱们同情别人,自顾不暇。”杜国禹转头看向曾镇义,“对了,我那位好侄女什么时候回国?这都多久了,你就一点不急?”
曾镇义没有和任何人泄露过小初的事,也没有说起她冒名顶替乔书媛的事,这是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包括杜国禹。
所以,杜国禹只以为她还在国外留学。
不过说起这个,曾镇义的眉头稍舒缓了些,“快了,上个月来信说快回来了。”
这三年多来,虽然当初小初被送走的时候,非常仓促,他们父女俩根本没说上什么话,但她在临行前对他说了句——不要和中共作对,她会回来的,还让他好好保重身体。
就为了她那句“好好保重身体”,曾镇义差点没老泪纵横,多少年了,因为他身边有其他女人的事,小初始终不愿意搭理他,即便他早就和那女人断了联系,把人送走了。
这要是让昭颜知道,估计得唏嘘。
她明明希望他能好好活着,保重身体,继续在那个位置上,镇守着重要城池——东溪。这样,策反的时候,多一分胜算,尽量用和平的手段,把东溪给争取过来。
不多会,门口一阵骚动。
曾镇义和杜国禹朝门口看去,脸色瞬间就变了。
杜国禹诧异:“日本人怎么来了?”
旁边有国民政府官员谄媚地冲他示好,解释道:“杜军长有所不知,这日本人叫松本崎,是日本的一位陆军中将,目前长期驻守在西北地界,这次前来金陵城,据说是和董主席有要事商谈。”
杜国禹不屑地撇撇嘴,曾镇义明白他的意思——和日本人有什么好谈的?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了!
更何况,你要谈就谈,非得挤到今天这样的日子谈,合适么?
今晚可是宴请西南地界的黎家人,黎家人和日本人什么关系?三年多前的战事还历历在目,董主席把人家儿媳妇交给日本人,枪毙了。
“你看着吧,一会可有好戏看了。”杜国禹幸灾乐祸道。
松本崎带着身边的女伴,一路面带微笑的和众人打招呼,只是脸上一道从额头一直延伸到下巴的刀疤,深深破坏了和谐,让他看上去极为恐怖,哪怕是笑着。
大家虽然对日本人不喜,但既然是董主席请来的,自然是要给些面子的,至少没有恶言相向的,最多就是不予理睬罢了。
松本崎打了一圈招呼,看到角落里的两位,刚要往曾和杜这边走来,门口又是一阵喧哗声——今天的主角们到了,黎家人来了。
松本崎握着女伴的手不自觉地收紧,疼得后者蹙起了眉,几次小声提醒他,都没有任何作用,只能强忍着痛意。
再度看到黎荣廷、黎耀廷兄弟俩,松本崎仿佛又想到了三年多前,他在西南地界的遭遇,而他身边的女伴脚步稍稍往后退了退,有些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