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他们都是武器研制或是弹药研发专业的佼佼者,刚被邀请来的时候,谁都瞧不上谁,骄傲得很,但见过乔小姐数次之后,这态度就彻底变了。
你要是把她当成一个只知道做生意的小姑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她总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一针见血,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听完之后,让人有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两个老外,最初来到中国确实是为了五斗米折腰,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设备、仪器、还有乔小姐的思路异常清晰,对于他们的研究也很有意义。
昭颜表示:这都不是事,虽然她不懂研发,但不妨碍她有作弊器——小系统1105。
就算小系统1105比较废,但也不是各个系统都这么废的,架不住1105的功德数高、等级高,系统大厅里随随便便发布个悬赏,一大把还处在饥荒、温饱的野生系统们,纷涌而上。
——分割线——
兵工厂这边紧锣密鼓地生产,黎荣廷也马不停蹄地着手盘查西南地界的日本商户。
小日本本来就没憋什么好屁,这一查还真就查出不少问题。
其实,昭颜压根没必要给他们什么说法,在自家地盘上,你一外来的,我说不想让你在我家开店,你能拿我怎样。
但她就是要揭开日本人的真面目,怎样的狼子野心。
所以,从西南地界传出的新闻,一条条地往外蹦。
日本洋行借着经商名义,大肆购买西南地界土地,价格低廉到你想象不到。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卖给他们呢?他们在本地成立了一些专门为掠夺土地的社团,这些社团里大多是日本的浪人,他们使用武力压迫老百姓,强迫他们出卖土地,当地警察局也早就被重金收买,和他们沆瀣一气,充当他们的帮手;
真是讽刺,人家明明是抢你土地,还非要塞给你一块大洋,跟所有人说,那是他合理买下的,警察局官员可以作证,手续齐全的。
日本人开设书店,但几乎没什么人进出,店员却异常忙碌,他们忙碌着打探消息,忙着去采点,将西南地界的地形特点、各大要塞、矿藏分布,事无巨细画成绘本,还要利用开在中国的日本印刷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再印成地图,出口回日本;
试想下,印在了地图上,出口日本,然后呢?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关心中国的地域地形,细思极恐。
更别提他们还瞄准了西南地界的矿产,多次以拜访,交流经商经验的借口,和西南本地的大商户交往甚密。
等他们觉得时机成熟,就提出可以给资金短缺的商户,在其名下的矿产上占一定的比例。
而他们开采的矿产,不管是煤矿、铁矿、还是金银,都被稍加掩饰,通过水路和陆路运回了日本。
最让人惊讶的是,日本人在西南地界开设的什么造船厂,或是纺织厂,实际上不过是挂羊头爱狗肉,实则在生产武器的配件。
他们将这些配件分开生产,工人们并不能知道他们每天生产的是什么东西,但是,这些配件一旦被运回日本,和在其他厂生产的配件一组装,就是杀人的武器。
……
铁证如山,有理有据,黎家的西南军及时出手,以雷霆手段驱逐西南地界的日本人。
其实这些线索,不光在西南地界,最初在孙寿南的西北地界没有么?项易鸿的东北地界没有么?都有,只不过谁也没有黎璋这样的大手笔——不管是商人也好,读书的也罢,既然我们没有这个精力去一一区分,那就统统赶走。
这几天,西南军赶人赶得很欢快,来不及收拾行李滚蛋的,把行李留下,人可以滚蛋了。
这期间,松本崎一直没有离开西南地界,留到了最后。他如果就这么离开了,怎么对得起将军阁下的作战计划,他在不停地寻求方法留下,比如拜访乔家,试图去拜访黎璋黎大帅……
恰此时,国民革命政府正式誓师北伐。北伐战争也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中拉开序幕。
参与北伐战争的军队一共有八个,共计十余万人,以蒋某人为总司令。
而北伐的对象主要就是项易鸿、陈桐和黎璋为首的三大军阀头子。但这三支队伍都不太好打,占据极大面积不说,兵力也是颇丰。
拿项易鸿来说,他背地里有英美支持,武器是诸多军阀中最先进的,兵力有二十万左右;陈桐略少些,也有十五六万;黎璋虽然平时不好战,这些年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但是西南军的兵力和项易鸿不相上下。
第一战打响,首当其冲的是离得最近的陈桐的东南军。
双方在陈桐的地盘——进入东南地界第一门户,关月桥开战。
关月桥是军事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刚刚打响枪声,陈桐就调重兵扼守关月桥,国民革命军在关月桥附近进攻受阻。
而当地的农民军在此处发生了大作用,他们分批次带着国民革命军,趁夜从小路直插陈桐的阵地前沿。
凌晨时分,总攻开始,当陈桐的东南军还在跟正面进攻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开战时,本地的农民军带着第四军的独立团,沿着崎岖山路攀爬、绕道,已经绕到了东南守军的身后,出其不意发动猛攻,导致东南军的第一站大败,丢下关月桥,往回逃窜。
松本崎接到电报时,原本烦躁的心情突然就平缓了下来,脸上喜形于色,看的身边的助手好奇问道:“阁下是有什么喜事么?”
松本崎神色轻松道:“嗯,浅井君,我们不用走了,不但不用走,说不定黎家还得反过来求我们,帮他们脱困。”
第238章 漫云女子不英雄23
23
东南边战场,陈桐和北伐军打得难舍难分。
自打丢了关月桥之后,陈桐又调重兵去守另一个要塞——涟桥,以挽救东南军败亡的厄运。而国民革命军第三和第四军,则在攻克关月桥之后,乘胜追击,步步紧逼,很快就打到了涟桥。
如果能顺利攻下涟桥,那么,第三和第四军打头,后期增援部队源源不断补齐,左右夹攻,就能长驱直入,攻占东南地区的重要城池洛原,继而恒城、还有江凉等地,全歼陈桐的东南军。
国民革命军的作战计划是打算这样的。
所以,一开始,就没打算给陈桐的喘息的机会。在援军还没到的情况下,就敢趁着陈桐刚刚调兵过来,涟桥的阵地还不稳时,第三军向涟桥东区进攻,第四军正面进攻,逼着陈桐要么直面抵抗,要么就往西面退散。
而西面恰恰好,就是援军过来的方向。
之所以,第三军向涟桥东区方向进攻,是因为往前推进不远,就可以占领高地,更方便夺取阵地;第四军则仗着有苏联先进武器的加持,冲锋陷阵,直面进攻,毫不退缩。
陈桐为人极其吝啬,又非常看重钱财,这些年钱倒是搞了不少,但是论武器装备,用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一些落伍枪炮,完全没办法和北伐军的装备相提并论。
他的十五六万东南军,在国民革命军的攻击下,显得不堪一击。
等到国民革命军的第六和第七军赶到,三方猛烈攻击,失了洛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之后就是恒城,最后他退守到了江凉,退无可退。
临时搭建的指挥所里,孙仁平正苦口婆心地劝说陈桐。
“陈大帅,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现在,只要你一句话,放我出去,我立马直奔日本公使馆,我去给你做中间人,我去和日本人谈判,让他们资助军火,帮助我们击退那些革命军,怎么样?”
“你让我当卖国贼?”陈桐面色铁青,死死地盯着面前的沙盘,从牙齿缝里挤出几个字来。
这几日,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怕是江凉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他倒是下了死命令,让东南军务必死守江凉,可他心里明白,以革命军如今势如破竹的架势,想要翻盘,实在太难。
“哎哟喂,我的陈大帅,陈伯伯!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考虑这个?”孙仁平道,“你想想你那些如花似玉的美妾们,你再想想你那些享之不尽的金银珠宝,这要是被北伐军打下来,可就什么都没了!连我们自己的命保不保得住都难说,还提什么卖国不卖国?”
陈桐紧抿着唇,一言不发。
孙仁平虽然带兵打仗不行,但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他蛰伏在东南地界这些天,也让他看清了陈桐的为人——这就是个贪得无厌,贪于享乐之人。
陈桐眼下犹豫,迟迟不下决定,不是像他嘴上说的那样,有多爱国,而是他总归要在手下面前装一下样子的。
“陈伯伯,您再想想,如果北伐军打下东南地界,咱们东南军还有什么好果子吃?你可别忘了,挖皇陵,盗珍宝的人是你吧?强取国宝,卖给那些洋鬼子的人,也是你吧?拼命搜刮百姓的人,还是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