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而另一边,田埂上,一群人正围在吴大志身边低声交谈。
  癞子有点害怕:“大伯,我们这么做不太好吧?”
  癞子他娘不等吴大伯开口,就一掌拍在他脑门上,“什么不好?你大伯说得没错,她一小丫头片子,懂什么种地,还又是县领导又是专家的……真当老娘没见识!这县里的大官忙的很,哪有空管我们小老百姓的事。她就唬人吧,也不怕大风闪着舌头。”
  众人纷纷附和,癞子也不敢多话。
  吴大志瞪了眼癞子,缓缓开口:“这县领导是那么好见的?还把县领导引到上阳村来……还是太年轻啊,这牛可吹破了天。你们知道我做了一辈子的大队长,见过最大的官是谁?”
  不等众人猜测,他自言自语道:“是镇委秘书,那派头……咳!跟你们扯这些干嘛,一群没见识的。”
  “是,是,还是大队长厉害!”众人讨好道。
  “吴建国这人啊!阅历不够,太容易相信别人了,随便来个小知青糊弄他两句,他就信了,还想让我们空出块地种天麻,这要是没种好,粮食也没收上来,粮财两空。”吴大志信誓旦旦道。
  他那套说辞,让不少人信服。
  主要是大伙也没见过什么领导,一开口就是县领导,那么大的官,似乎跟他们完全不搭边啊!
  而且农民么,吃饱饭最重要,这万一大片的种了天麻,耽搁了种粮食,天麻没种好或者滞销,粮食又没种,大伙儿吃什么?
  所以,现在村里头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吴大志为主的,不看好种植天麻的,选择安安分分种地的;一派是以村长为主的,虽然村长有一定威信,但架不住大伙穷怕了,也饿怕了。生怕连最基本的不饿肚子都达不到。
  “可他们要是去采收了,卖了,拿到钱了……我们怎么办?”大伙比较关心这个。
  吴大伯阴恻恻地看了那人一眼,斩钉截铁道,“这山脚下是村里的,地底下的东西当然也是。他们要是卖了钱,就得有我们的份。”
  “对,这是大家伙的东西!卖了就得给我们钱。”癞子他娘附和道。
  癞子瞄了眼他大伯,又瞄了眼他那傻子一样的娘,他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兆头——和村长、徐老师对着干,不出钱也不出力,到头来还妄想分钱……先别管村长同不同意,你们问过人徐老师同意不?他臻哥同意不?
  ——他哥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
  昭颜是个行动派,村长也是心急火燎,做梦都想改善村里头的情况。
  趁着中午吃饭休息的空挡,就把自愿报名的人员集合到了教室前面的空地上,开始安排活计。
  除了村里那53号人,知青所那边,来了秦绵、郑曼玲还有队长潘勇三个人。
  昭颜将这些人分成四小组。
  第一组负责去山里采挖。简单培训,强调下开挖时的注意事项即可,但需要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以青壮年为主,需要将盛满背篓的天麻背着从山上运山下,山路崎岖。所以,第一小组的活是几组人中最累的。
  这活直接被贺臻先行揽了过去,让卫解放组织组织村里头还未成婚的壮力把这活给包圆了。
  都不用贺臻把道理讲给卫解放听,后者那动员的小词整的一套套的:“这可是天大的好处,还不是臻哥和徐老师见大伙儿都到了成婚年龄,却穷得叮当响,十里八乡的姑娘,谁瞧得起咱们?这不,给咱们攒彩礼钱的机会来了!”
  “昨个村长在大会上可是说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咱这个活是累了点,但分红的时候,你们就不会觉得累了。”
  “以前,咱们上阳村这破地儿,啥指望都没有,游手好闲的,还要靠姐姐妹妹们出嫁换彩礼,就这样,还是穷,穷得都娶不上媳妇儿,这一辈子啊,也就看到头了。现在,徐老师都把金山银山给搬到咱们面前来了,你们要是还不动起来,我可不管你们了,我得跟着臻哥和徐老师干。你们不干就不干,人徐老师和臻哥是你爹啊,还是你妈啊,替你们操心这个。”
  混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窃窃私语。
  “你们说挖这个不行,整那个不行的,你们干了没?这不还没干,就说不行了?不就卖些力气活么,你们亏啥了?还有昨个,谁给你们分钱了?这么些年,除了政府拨了两次补贴,有谁给大伙发过钱没?”
  六子在一旁煽风点火,推搡着卫解放说,“你说这么多干啥,就让他们听那吴大志挑唆吧,你们啊,就一个个地指望吴大志给你们发钱吧。他就惯会嘴上说得好听,啥时候让别人占到便宜了。”
  “人徐老师明明可以偷偷地把这钱藏起来,这致富的方法谁也不告诉,干嘛非要告诉村长,让村长组织咱们全村一起干?还不就是人徐老师是下乡知青,受过伟人思想的教育,境界高!”卫解放现在简直就是徐老师的小迷弟,说出来的话要多真诚有多真诚。
  卫解放和六子是谁?
  平日里都跟着臻哥混,好处得了不少。这两人一个读过书,一个机灵,是上阳村混子中最滑不溜秋的两个。
  他俩平时吃啥都不吃亏,能亲自下场干活,这事准错不了。
  混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真被说服了,也不管昨晚上大队长到底怎么挨家挨户地敲门让他们今个别来干活了。
  等集合的时候,第一小组已经有38人了,其中16个是听了卫解放一番劝说,后来加进来的,各个都是壮力。
  第一小组带队的是昭颜和贺臻,因为刚开始大家对天麻还辩认不了,需要她先确定采挖区,而贺臻,是因为他比较熟悉山里的地形。
  第二组负责将采挖回来的天麻上秤、分级、然后清洗。
  第三组人将清洗干净的天麻进行蒸制、晾冷、干燥、包装。
  第二第三小组的活比较轻松,妇女和老人都可以做。他们做这些活,昭颜还更放心,毕竟更细心些。
  第四组人兜底,对分装好的天麻再次查验,确保药品的质量上乘,保存完好、药品新鲜。最后给包装好的天麻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品名、天麻的等级、产地,包装日期、保存的注意事项等。
  而知青所来的那三人,也派上了大用场。
  秦绵和郑曼玲都是高中毕业的,秦绵亲和力比较好,郑曼玲比较有魄力,能压住人。
  所以,前者被昭颜招用了,暂任向阳小学的老师,按照上工记分,还有村里的补助。要发展教育,不是单单她一个老师就够了,她有更完善的全面发展计划,需要循序渐进。
  秦绵当然没有意见,还觉得非常开心。
  一来可以和她的榜样共事了,二来教书相对于上工,本来就是个轻松的活计。她原先不想来,是因为听说上阳村的村民们对老师抱有敌意,不认可读书识字,也不让孩子们上学。但短短几天,徐老师已经让村民们的思想有了改观,学校里也有了学生。
  而且徐老师想得非常周到,特地给她介绍了两个人——卫解放和吴铁柱替她站岗。但凡哪家孩子家长刁难她,都不用她出面,卫解放脑子好使,吴铁柱体格好,两人一互补,这就把秦绵担心有人惹事的顾虑给打消了。
  工作轻松,既有工分,又有补贴,还没有麻烦事,这工作怎么看怎么好,秦绵心里美滋滋的。
  而郑曼玲被昭颜带在身边,培养成副手,从天麻的识别和特性,到清洗的细节,还有蒸制晾干的注意事项等等,整个流程都倾囊相授。
  郑曼玲在一旁听得仔细,同时眼神复杂。
  终于,她忍不住问道:“你什么都教给我了,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昭颜刚拿起一个第一等级的天麻,采挖得很小心,没有破坏箭芽,她又放在手上掂量了下,递给上秤的人员,才有空转头看向她,浅笑道:“不怕,我会的不单单只有这些,上阳村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此时,郑曼玲只是震惊她如此自信,而数年后,等上阳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寻不见贫困村的一丝一毫迹象时,她才赞叹,她当年确实有这个资本说那样的话。
  队长潘勇也不闲着,他识字,等到第四组人查验完装袋,标签的事全部交给了他。
  一旦忙碌起来,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眨眼间又过去一周,而第一批的野生天麻已经采收处理完毕,平均差不多5斤鲜货制成1斤干货。这批量制成了100斤干货,分两袋子装,一袋50斤。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一大早,昭颜、贺臻、六子,带着100斤的干货天麻,坐着老吴头的牛车去镇上了。
  到了镇上,再辗转买了去县里的车票。
  牛车自然比不得自行车,这次他们到县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昭颜担心县委下班,他们先去的县委,把上回说的人工种植天麻的可行性方案递给刘秘书。
  刘秘书看到贺臻和徐知青出现,也是惊喜万分,接过昭颜递过来的笔记本,没想到这么快方案就做好了,他随意翻动了下,发现不单单有详细的文字描述,有的还在旁边配有插图,就连他这个没搞过种植的,都能看懂,可见小姑娘花了多少心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