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不会的,杂交水稻的种植已经试点成功了。前年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后,海市周边的种植大市被作为试点区开始区域种植。配合国家专门的技术人员的指导种植,第一年的亩产量,就高达九百斤。”
  村长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乖乖!九百斤啊!比现在翻了个番,这要是真的,得多大的好事!上阳村的村民再不怕饿肚子了。
  “第二个,针对农作物养分和肥料不够的问题。化肥在促进粮食和蔬菜的增产方面确实是有奇效的,这个不能否认。传统的肥料,我们要用,但得搭配其他的肥料一起用。”
  村长点点头:“这个钱,咱们村不能省,能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的,该用还得用,咱们村粪肥的量原本也不够那么多庄稼地。”
  “接下去就是病虫害和工具的问题了。”昭颜细细想了下,斟酌道:“杀虫剂得要,除草剂也得用,要不然,光靠村民两只手,得拔到什么时候,还拔不干净。工具方面,可以把水唧筒改成背负式喷雾头的。”
  见两人不是很理解,昭颜从口袋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一支铅笔,翻开,在纸上画着,边画边说:“这样的,人可以将药桶背在身上,不会很累,将喷雾竿拿在手上。”
  “这一桶的容积大约20-30l,比水唧筒容量大很多,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上阳村的村民使用,毕竟不用村民们来回取农药,山路是真不好走。再来就是这个喷雾头——”昭颜笔尖指向莲蓬一样的东西,“比之水唧筒,可以节约30%农药,还可以节约成本。”
  “这种工具,我倒是没见过。”村长若有所思,目光投向一旁的贺臻,“你在县里见过这种农具么?”
  “海市旁边的种植大市已经普及这些农具。”昭颜补充道。
  贺臻摇摇头:“我没留意过这个,不过既然你说其他市已经普及,那我可以去打听下,黑山县要没有,青市总该有的。这个工具不成问题,我去问问,只要青市有,我给你想办法搞来。”
  昭颜看向村长:“那选种的问题,就交给村长你了,下次在上镇里开会的时候,争取下‘杂交水稻’选种。”略一思考,她又道,“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带上我,我跟你一起去镇上。我之前在黑山县见义勇为,登过报纸,说不得能为咱们村多争取些福利。”
  村长连连点头,眼底亮得惊人,他哪有不答应的,都是为了他上阳村好。
  他第一眼就觉得这小姑娘不一般,看吧!真就是不一般!
  果然是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真是啥都懂!
  再看看贺臻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模样,就开始嫌弃了:“好歹你也读过高中,哪怕是没毕业,也不能相差这么多吧!你看看人家徐老师,不单单学习文化知识,会教书育人,农业种植,人家也懂,你干啥了?见天的打架,我都不够给你跑县里见老师的。”
  贺臻有心解释,这学校也不教这个!
  他又不种地,他哪知道海市旁边种植大市的农用工具啊!连化肥成分都说的头头是道,他都开始怀疑,他俩学的是同样的高中课本么?
  “我就知道你那时候在高中,没好好读书!”村长恨铁不成钢。
  贺臻忍不下去:“下放知青那么多,不少是大城市里来的,也有直辖市的,学历也都不低,高中毕业的也不是没有。你瞧见谁跟她一样了?”
  村长一愣,还真是!
  从六几年开始,陆陆续续有知青下乡,到如今,都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可来了不少知青。有在这安家落户的,也有走掉的,还真没有一个能扛的。
  村民们提到下乡的知青,普遍都是嗤之以鼻的,觉得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种地也不会,只会扯些文邹邹的、没用的东西。
  徐老师简直就是个这群人中的变数,看着啥都懂,读书一定也很厉害!
  这要是被贺臻知道他舅心里的想法,少不得还得补一句——她不单读书厉害,她打架也很厉害!
  第95章 这个老师有点野11
  11
  第二天一早,向阳小学的教室里几乎坐满了,一点名,有四十五个孩子。
  大多是上阳村的孩子,昨天昭颜走访的那些家的孩子都来了,下阳村也来了部分学生。如果两个村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来,这个小小的土坯房是铁定坐不下的,也没那么多课桌。
  因为教室只有一间,老师兼校长也只有她一个,所以昭颜只能把所有学生都集中在了一个班上课,按照年级高低分组坐,所有科目的老师都是她一人。
  两张课桌拼在一起,大家挤一挤,侧边也可以坐,能坐下4-5个孩子,解决了课桌少,书本也不够的问题。还剩下两个孩子实在挤不下的,昭颜就让他们坐到了讲台上,和她共用一本教科书。
  她郑重地强调了下这两个位置的重要性,既可以代替老师监督底下学生的纪律,也接受其他孩子们的监督。
  而她以后每天都会挑选前一天课堂表现最好的两位同学入座,被挑选中的孩子还会有些小奖励。
  条件艰苦只是暂时的,她相信,以后这些都会慢慢完善的。眼下要做的事实在太多,首当其冲的是发展村里的经济。
  只有凭借知识的力量,让大家吃饱饭了、穿暖衣了,才能推翻村民心中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从根源上解决不肯送孩子来读书识字的问题。
  到时候,根本不用她去家访、去劝说,村民们自发地就会把孩子们送来上学。
  时隔二十天,向阳小学重新开学。
  第一天开学,孩子们的情绪并不是很高,她询问了班上一个乖巧的女孩子吴大丫后才得知,他们并不是因为上学而不高兴,是因为他们想周老师了。
  吴大丫的声音刚落下,其他孩子纷纷跟着低下了头,眼泪布满了眼眶。
  “徐老师,周老师是为了我们留下的,如果她没有留下,她是不是就不会死?”吴大丫睁着大大的眼眸,眼底透着纯真和清澈。
  “我是在周老师去世后,才偷听到我爹跟我娘说,周老师知道自己生病后,根本没有吃药,她把仅剩的二十元都拿来给我们买了本子和铅笔。”吴勤已经11岁,半大的小子了,跟着周老师的时间也长。他从入学起,就是周老师教的,对老师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所以说,就是我们这些人拖累了周老师!害死了周老师,是不是?”
  孩子们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望着自己,昭颜不知道从何说起。
  她想了想,走到吴勤面前,摸了摸他的发顶,柔声道,“这是周老师的选择。她始终坚信,你们在坐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她愿意支援乡村,愿意把自己的热情和爱化作一缕阳光,照耀在上阳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她为你们提供土壤和阳光,使你们生根发芽,希望看到你们有生机勃勃的一天。”
  “古人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大致意思是说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比鸿毛还轻,有的人死得很有价值,比泰山还重。你们觉得周老师是哪种?她会后悔么?”
  “不,她不后悔,她实现了自我价值。”没人比她更理解周清兰的内心,如果她后悔,就不会有机会来到她面前,将所有功德倾尽,只为了这群跟她毫无关系的孩子。
  “而你们只有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利用所学知识改变上阳村的贫困、祖辈的守旧思想,才是周老师最想看到的。”
  吴勤抹了把眼泪,下定决心道:“徐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不会让周老师失望的。”
  “对,我也要好好学习!”其他人纷纷附和。
  “好,那我们现在开始上第一节 课。先上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其他年级的同学可以当复习课,再温故下。”
  上午的课还没结束,教室外就传来喧闹声。
  昭颜安抚好学生,刚走出教室门,迎面对上一行人,为首的是个年纪四五十岁的男人,四四方方的脸,表情极严肃。
  男人阴沉地看了她一眼,转身从身后,一把拉出来个人,问道:“癞子,这人是不是那打人的小知青?”
  癞子抬头,一张肿胀的脸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家倒吸一口气,以前这癞子长得也丑,但好歹五官正常,现在五官都挤到一块了。
  癞子触及徐老师淡漠的脸,眼神躲闪,支支吾吾:“是,是徐老师。大伯,要不还是算了吧?”
  “没用的东西!”吴大队长狠狠瞪了眼畏缩的人,继而看向自家兄弟和弟媳妇,“你俩怎么说?”
  “大儿子被打的,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动弹不得;小儿子鼻青脸肿,连个人样都没了。你俩不是要我来主持公道么?你俩好歹放个话。就这么白让人打了?”
  “都听大哥的。”癞子他爹唯唯诺诺道。
  癞子他娘一想到俩儿子的惨样,双手叉腰,暴跳起来,“孩子他大伯,不要放过这小婊子!敢到咱们上阳村欺负人,还把大黑和癞子打成那样,她今天要不赔个一百,不对!五百!再跪下磕头认错,别想好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