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925节
长安朱门皆竖子,张某及弟未行卷!”
街上有个人将帽子直接抛到空中,手舞足蹈。一边跳舞还一边大骂长安权贵不是东西!
看得王维一脸尴尬。
当年,玉真公主可是暗地里“钦点”他为状元的,连基哥都惊动了。
因此考官自然不会为难王维,送他个状元不过顺水推舟。当然了,平心而论,王维也确实有才华。
“方清好大的手笔啊。”
萧颖士此刻面色凝重,再也不复之前的戏谑。
他似乎已经没有兴趣下楼,去查看自己有没有中举了。因为他已经从旁人的反应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不过萧颖士暂时还沉得住气,一旁的萧复却已经跃跃欲试。他也不跟萧颖士和王维打招呼,自己悄咪咪的下了楼。
“萧复满腹经纶,中举应该不难。”
王维慢悠悠的说道。
不一会,萧复急急忙忙的跑上楼,此刻他已经衣衫不整,帽子也歪了,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狼狈。
不过脸上却是带着笑容,整个人都神采奕奕的。
“中了?”
王维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语气带着揶揄问道。
“某确实是中……中了!”
萧复一边喘气,一边指着萧颖士道:“不过排第一的,第一的就是萧先生。”
哈?
萧颖士大吃一惊。
名单的顺序,不是随便排的,而是综合考评成绩最好的人,便排在最前面。之后依次排序。
萧颖士是那种肚子里真有货的人。他当年,便是第一个公开断言皇甫惟明要反的人。只不过那时候他已经人微言轻,说的话没有人相信罢了。
这样的人科举排第一……好像也挺正常?
由于过去长安科举造成的坏印象,让一件原本很正常的事情,变得不正常起来。
换句话说,在到处都是任人唯亲的世界里,有个人突然招募人员的时候“任人唯贤”起来。
那么奇怪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这个真正正常的人。
所谓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便是由此而来。
“怪哉怪哉。”
萧颖士一个劲的摇头,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
从近的角度来看,此次科举必将青史留名。因为它是自大隋开科举以来,第一次不用行卷,不用攀附权贵,涂名誊卷,只要有本事就能考上的科举。
从远的角度来看,类似的科举若是年年举行,或者隔一年举行一次,将会拉大汴州朝廷,与其他割据势力的人才质量与规模。
再也没有人,可以跟汴州这边争锋。由此,某人统一天下,已经是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
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新科举比起旧时代的科举,其革命性与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
自此以后,势必会改变社会格局,必然超脱了改朝换代的范畴。
萧颖士忽然想起贡院门前那副对联: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好一个“将相本无种”啊!
萧颖士长叹一声,自己都排第一了,还砸什么场子,那是在砸自己的面皮呀。
“萧茂挺,三日后便是会试,你不去么?”
王维疑惑问道。
“不去了,去也是丢人现眼而已。”
萧颖士摆了摆手,自顾自的下了楼梯,只是那背影有些落寞。
……
“这位是江娘子。”
汴州府衙书房里,方重勇对大贞慧介绍起江无烟道。大贞慧乖巧的给江无烟敬茶,小心翼翼的。
“不是很像你的风格啊。”
江无烟凑到方重勇耳边小声嘀咕道。
“那我是什么风格?”
方重勇一愣,随口反问道。
“这个一看就是正经小娘子,你身边的应该都是骚……”
江无烟忽然不说了,因为她发现她自己好像也是那种。
“家中主母一般都叫大娘子,而你却是姓大。到时候你进家门,你尴尬,大娘子也尴尬。
所以,嗯,要不你改个名字如何?这样对大家都好。”
江无烟看向大贞慧,面色纠结的询问道。王蕴秀就是不想当这个恶人,才让她出马的。
王蕴秀显然是知道大贞慧这个人,关系到方重勇与渤海国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不想种下隔阂。
“一切单凭阿郎做主,即便叫……也是可以的。”
大贞慧差点说漏嘴,把“兰陵笑笑生”的笔名说了出来。
江无烟看向方重勇,对他点了点头。这个小娘子,比预料之中的好搞定。
“罗莎,或者卢森苞,你选一个。”
方重勇摸摸头上的发髻,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两个名字。
“那就叫罗莎吧。”
大贞慧似乎对这个名字还挺中意的。
一旁的江无烟翻翻白眼,心中暗自吐槽:
方清这踏马是搞什么,叫“慧娘”不就完事了,整这么多幺蛾子!
她慢悠悠的站起身,意味深长的在大贞慧,嗯,现在叫罗莎了,在其肩膀上轻轻的拍了两下,随即走出了书房。
“江娘子刚刚拍我肩膀是何意?”
罗莎一脸疑惑询问道。
方重勇想起江无烟昨夜在床上快活到虚脱的模样,轻轻摆手。
这种下流的暗示,就没必要传达给一个未经人事的小娘子知道了。
“呵呵,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跟你打个招呼。”
方重勇嘿嘿笑道。
第629章 boss直聘
上次考试是在贡院,这次的“复试”,因为考生数量大大的减少了,所以将考场设在了开封府衙的大院内。
因为是写策论,所以方重勇定下的规矩,是直接开卷考试。
无论考生带什么参考书都行,还特意声明:即便是夹带,也是可以的。
不过经过上次院试的洗礼,这次已经中举的考生都学乖了。他们心里都清楚,以官府在这次考试表现出来的套路,无论带什么书,带什么资料都是没用的。
如果不是有碍观瞻,他们恨不得光着身子进来参加考试!以示坦荡豪迈!
果不其然,拿到试卷后,考生们再次惊出一身冷汗。
这次院试的题目就只有一个:如何让大唐再次伟大。
是啊,怎么让大唐再次伟大呢?现在大唐都已经四分五裂了啊!
方重勇自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个。
所以他特别想看看在场的这些睿智考生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毕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方重勇漫不经心的在考场中穿行着,慢慢的踱步,时不时就会停在一个考生面前,看看对方是怎么写的。
不得不说,人才还真的有。
他看到有个叫“肖颖”的中年考生,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通,似乎是在“指点”汴州朝廷怎么用兵。
这个人的方略,简单说就是:依靠运河,掌控天下的财权。先南下两淮,再过江攻略江东。最后兵分两路,一路攻河北,一路攻荆襄。
搞定这些之后,两路夹击关中,待关中平定后,再取蜀地。
具体策略嘛,便是南面以收买与压服为主,北面以征讨为主,先南后北的次序绝对不能乱。
你说这个方略有道理么?
那是相当有道理,几乎跟方重勇所设想的一个模子刻出来。
但有用还是没用呢?
完全没用。
这些都不过是在纸上谈兵而已,不比当年的赵括聪明多少,说不定还不如。
当然了,这只是考卷而已,不能对其有过高的奢望。
有这种大局观,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人才了。只不过凭这点东西想救大唐,恐怕还是想得太美了。
走着走着,方重勇在某个考生的桌案前停了下来。这个人就是他之前亲自考察过的李勉。
只见这位考生,在卷子里面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