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867节
这天,他站在济源城的城楼上眺望远方的北中城,视野尽头,只能看到一个很小的黑点。
心情变得烦躁起来。
“控鹤军现在在哪里?”
李光弼询问身边的郝廷玉道。
按照计划,高仙芝统帅的潼关兵马,会和控鹤军交替掩护,在黄河南岸围城打援。
要是照正常进度,他们也该打到洛阳城下了。
所以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河阳三城的兵马应该会收缩到一处,让出北中城,便于洛阳的兵马增援。
而官军会多点进攻,顺带打援。
李宝臣要分出三路兵马作战,兵力无形中被摊薄了,可谓处处都是破绽。
按道理,应该可以侦查到敌军在频繁调动才对。
但好像,目前李宝臣……还挺坐得住?
李光弼心中直犯嘀咕的,战况跟自己预想的差太远了。
南岸的官军现在早就应该掀起攻势狂潮了呀?
“大帅,现在这情况,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啊?”
郝廷玉小声问道,并未回答李光弼的问题。
他们派出斥候,沿着黄河两岸都侦查了一番,结果让李光弼大吃一惊!
压根就没有看到什么官军,倒是发现汴州的宣武军,在荥阳以西建了一座规模巨大的营寨,防守森严。
而高仙芝也好,李怀光也好,他们的部曲,连个鬼影子都没瞧见。
“按照脚程,我们应该是最慢的一支兵马,为何我们都拿下济源了,却不见河对岸的两支兵马?
我们只是一支偏师呀。”
李光弼自言自语道,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们的粮道不好维持,所以计划是迅速打通河阳三城,然后通过南岸的粮道,缓解一下自身缺粮的困境。
但现在看来,他们居然变成了一支“孤军”!
而且目前剩下的粮草,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返回蒲州了!
“大帅,颜侍郎来了!说是有要事相告!”
一名亲兵在李光弼身后禀告道。
颜侍郎?
李光弼回味半天,才想起来,所谓的“颜侍郎”,那是颜真卿的族兄,兵部侍郎颜杲卿!
“本帅这便去,你也一起吧。”
李光弼对郝廷玉吩咐了一声,二人匆匆忙忙来到济源县的县衙,就看到身上穿着单薄布衣,一身落魄如同乞丐般的颜杲卿!
要不是见过颜杲卿,李光弼都怀疑此人是假冒的。
“怕节外生枝,故而乔装改扮。”
不等李光弼发问,颜杲卿便面色尴尬的摆了摆手说道。
“颜侍郎有话请直说,这里是县衙,却也是军营。”
李光弼直言不讳说道,面色严肃看着颜杲卿。
“控鹤军反了,天子死于乱军之中,长安沦陷一片混乱,大概就是这些事情吧。”
颜杲卿长叹不止,一边说一边摇头。
“你这不是坑我们吗?”
郝廷玉上前一把揪住颜杲卿的衣领,见李光弼面不改色盯着自己,这才缓缓松开手。
“控鹤军成叛军了,高仙芝的兵马,大概也不会来洛阳了,所以我们现在成孤军了,对么?”
李光弼沉声问道。
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观察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就完全说得通了。
颜杲卿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大概也没必要去说了。
“那么,现在只有汴州这一条活路可以走,只不过,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李光弼指了指放在桌案上的地图,对郝廷玉说道:“我们要一路向东前往河阴县地域,在此渡过黄河。谁能保证,李宝臣不会带兵追击我们?”
颜杲卿无言以对,李光弼对于战局的敏锐,远胜于他。根本就不用颜杲卿开口,李光弼就直接问“怎么才能去汴州”。
而不是该不该去汴州,或者该去哪里这样的废话。
其实,在李光弼看来,这附近除了汴州外,四周都是绝地,哪里还有其他活路可以走啊!
李怀光这个坑货真踏马该死!
李光弼在心中大骂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大帅,没有人接应,我们必定会被李宝臣围而歼之。末将建议派人跟方节帅联系,让他出兵接应我们渡河。”
郝廷玉对李光弼抱拳行礼道,完全将颜杲卿当成了一个透明人。
当带兵的武将们听到了控鹤军哗变,长安沦陷,天子殒命的消息后,他们自己就作出判定了,压根轮不到颜杲卿这个兵部侍郎对他们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更别说听从安排和指挥了。
这世道变了啊,再也回不去了。
颜杲卿看着面不改色给部将下达种种军令,把自己晾在一旁的李光弼,心中忍不住幽然一叹。
属于武将们的时代,终究还是来临了。
第593章 我要把精力用在军事上
“终于到了。”
颜真卿翻身下马,看着眼前高大的潼关城墙,脑子一阵阵眩晕。
他已经不年轻了,骑马奔驰百里,让他的腰都快散架。但是情况危急,他不得不拼尽全力。
这是他作为宰相的责任。
大唐,不能在他手里倒下,无论局面多么困难,都要去争取最后一丝希望。
“某是右相颜真卿,还请带我去见潼关防御使高仙芝!”
颜真卿气喘吁吁的,对潼关城楼上值守的士卒喊话道。
很快,上面放下来一个吊篮,将颜真卿吊了上去。
颜真卿被人领到城楼的签押房,不一会,进来一个没见过的中年将领。
他一见颜真卿,就对其抱拳行礼道:“颜相公,下官马璘,现在代理潼关军务。长安那边情况如何?听说控鹤军哗变,圣人没有和您在一起么?”
啊?他们居然知道了?
颜真卿大惊失色,面前之人居然已经知道长安失陷的事情,他是怎么知道的?
颜真卿不能理解,因为他并没有派人来潼关通知此事。
于是他如实回答道:“这件事……一言难尽。但是控鹤军确实哗变了,长安也确实失陷了。天子崩于乱军之中,本相,本相无能,唉!无能啊!”
颜真卿一个劲的扼腕叹息,几乎到了老泪纵横的程度。
一旁的马璘面无表情,不但无法出言安慰颜真卿,甚至不知道该不该将高仙芝他们的决定,告知对方。
“高节帅人呢,本相有话想跟他说一下,他们已经出征了吗?”
颜真卿用袖口擦了擦自己脸上的泪痕,一脸正色对马璘说道。
“他们……”
马璘欲言又止,真的很不忍心,让这位为大唐操碎了心的宰相难过。但纸包不住火,这些事情颜真卿迟早还是会知道的,所以此刻马璘心中很是纠结。
“如何了?”
颜真卿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们今天一大早便离开潼关,前往西域了,您在路上没有遇到他们么?”
马璘轻叹一声说道,他也很无奈,高仙芝就是这样,很是随意的把潼关防御使的腰牌和鱼符,让给自己了。
然后啥也没说!也没有任何所谓的“官方手续”。
毕竟,长安都沦陷了,这官位虽然还不能说是个屁,但也跟屁差不多了。
“走了?他们如何要回西域?”
颜真卿大吃一惊!
高仙芝他们居然已经走了?
他们怎么能就这样丢下朝廷不管,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回西域呢!
颜真卿听到了最不希望听到的消息。
马璘将张光晟的事情,跟对方说了一下,又把高仙芝等人商议的结果,以及军中将士的意见也说了一遍。
本来高仙芝是安排剩下这些人去汴州的,但是他们都是关中本地人,所以不肯去汴州。
只有李嗣业带着五十骑去了。
将来,李嗣业会在汴州建一个类似于“驻京办”之类的机构,与西域保持联系。当然了,除了保持基本的联络外,也不排除会安排相关的贸易。
“颜相公,下官有些话不说不行。高将军他们,曾经在安西北庭很多年,麾下将士们,也都是那边的人。如今朝廷这副光景,他们不走,留在关中作甚?也请您体谅一下将士们的苦衷。”
马璘对颜真卿摊开双手,表示自己也无可奈何。当时他甚至说不出挽留的话。
马璘是关中本地人,他当然愿意留在关中,可是那些来自安西北庭的将士,他们的家乡距关中相隔数千里。马璘有什么资格去劝说别人留下来?
那些安西北庭的兵马,离家多年,转战多地,这几年却连毛都没有捞到一根,甚至还不如留在安西北庭当地种田呢!
这些人没有放手劫掠关中,已经是很有武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