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847节

  方重勇暗自揣摩,其实不管大唐中枢愿意还是不愿意,时代的进步,终究会淘汰落后生产力。
  比如说租庸调里面要求必须交出来的布匹,如果由农户自己织布,那么这种布,不但质量堪忧,而且耗费的工时很久!
  换言之,根本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布匹,根本就不该出现在市面上,也不可能出现在市面上。
  是大唐的法令要求,强行让这些布成为上缴国库的税赋,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现在看来,交通发达地区,落后生产力被实质性的取代了,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应该,也必须要有新的鞋子,去适应长大了的脚。
  而不是为了适应旧鞋子,把长大了的脚,砍掉多余的部分。
  这个发现,对于方重勇将来纠偏新朝廷发布的新法令,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两个女人分别向方重勇展示了她们的价值。
  想得庇护的李怡怀了方重勇的孩子,想用书籍文字寻找自信的大贞慧,也为方重勇即将颁布的新法令,找到关键的改进点。
  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人都算是“求仁得仁”了。
  “要发展生产,可不是发展小农经济的生产,开历史的倒车啊。”
  方重勇喃喃自语一般说道。
  目前宣武镇的情况,不能用好或者坏来形容,真要说的话,概括就两个字:复杂。
  发展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话虽说得轻松,解决起来又谈何容易?
  他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
  没有欢迎,没有宴会,甚至连见面问好都没有。
  从幽州马不停蹄赶到邺城的岑参,被李归仁“请”到了邺城府衙书房内。
  岑参简单观察了一下,发现李归仁这个人,跟史思明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幽州的见闻,让岑参感觉,史思明现在虽说是在备战,但神经其实是相当放松的。从衣着打扮,到府衙和书房的陈设就能看出来。
  更像是文人的书房,而不是边疆哪个大将的签押房。
  而在李归仁这边,岑参只看到了“战斗”两个字。其书房陈设几乎和边镇的军府没有任何区别。
  “有事说事,没事快滚!”
  李归仁不耐烦的对岑参说道,压根没把这个文人看在眼里。
  当然了,他的态度虽然不好,但把岑参斩首示威也没必要。
  “鄙人有样东西,想给李将军看看。”
  岑参从怀里摸出史思明的信,交给了李归仁的亲兵。
  史思明不识字,李归仁还是识字的。他拆开信一看,越看越是皱眉。
  最后,竟然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再也不复刚才的漫不经心了。
  “这封信,你是哪里得来的?”
  李归仁沉声问道,还算是沉得住气。但脸上的表情显然没有之前那么轻松,岑参甚至还看到对方的右手忍不住抖了两下。
  “史思明不会写字,不会认字,这是他麾下军师平冽写的。至于信还是不信,李将军心里有数。”
  岑参不以为意的说道。
  他是不紧不慢,可李归仁却已经被这封信上的内容,炸得头皮发麻了。
  “你为什么要给本将军看这封信?”
  李归仁还在强撑,但是语气已经软化了许多。
  “宣武军节度使方清,要对李宝臣用兵。鄙人受其所托,来提醒一下李将军,莫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李宝臣自身难保,要是他命令李将军渡河南下汴州,李将军可要好好考虑一下后果,莫要被人卖了,还替别人数钱才是。”
  岑参嘿嘿冷笑说道,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
  “这……”
  李归仁沉吟不语。
  其实他最近也发现了黄河南岸有一些动静,只是不确定那是为了什么。本来也有些担心,方重勇会不会大军渡河袭击黎阳,在黎阳建立桥头堡。
  不过从岑参带来的消息看,方重勇这次的目标,是李宝臣。
  为什么方重勇会认为他打得过李宝臣呢?
  李归仁心中涌起一股疑问。
  要知道李宝臣麾下兵马也不少呀!
  似乎是看出了他在想什么,岑参对其解释道:
  “为了打通河阳三城对于黄河的封锁,为了漕运通畅,这次关中那边会出兵八万攻洛阳。宣武镇的兵马,不过是配合他们打佯攻罢了。
  李将军自然也可以不信,全心全意为李宝臣效忠,流尽最后一滴血。
  反正鄙人言尽于此了。”
  岑参大大方方将关中那边的计划和盘托出,根本就不怕李归仁将消息通报给李宝臣!
  简单说就是:我把话说清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先生请先去休息,李某要考虑一天。”
  李归仁十分客气的说道,跟之前的态度比,堪称是前倨后恭!
  他已经嗅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李将军请便。”
  岑参抱拳行礼告辞,被李归仁的亲兵领走了。
  等他离开后,李归仁立马派人,去请正在巡视城防的刘龙仙,来府衙书房商议大事!
  不一会,一身戎装的刘龙仙便匆匆忙忙赶来,走路都在喘气。
  一见面,李归仁也没有废话,直接将史思明让平冽写的那封信,交给对方查看。
  “史思明这狗贼疯了?”
  刘龙仙看完信,一脸惊诧的反问道。
  李归仁摊开双手,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对了,宣武军那边派人来说,关中兵马准备突袭洛阳,为了打通漕运。听说这次要派出不少军队。”
  李归仁将岑参告知的消息,转述给刘龙仙听。
  “李将军,不少是多少呢?”
  刘龙仙疑惑问道。
  别到时候搞出小猫三两只,那就坑人坑到姥姥家了。
  “据说是八万人。”
  李归仁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
  “打个对折也有四万了,再加上宣武镇的兵马,确实不少了。”
  刘龙仙长叹一声,他也知道为什么李归仁看起来很着急了。
  敌军这次是来势汹汹啊!
  宝臣大帅,大概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刘龙仙已经看明白了形势。
  其实宣武军那边的意思也很简单:我们打李宝臣的时候,你们最好别动。要不然,一来有史思明在北方虎视眈眈,二来这次前来攻打李宝臣的军队有很多,宣武军未必不能守住汴州,你们可别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得不说,如果宣武军没有打过黄河的意思,李归仁也确实没有去汴州找方重勇麻烦的心思。
  怕就怕李宝臣强令李归仁带兵攻打汴州,以求解除洛阳之危。
  而方重勇和关中兵马,最后都被李宝臣带兵打败!
  到时候,李宝臣搞不好要来邺城兴师问罪了!
  有没有这个风险呢?
  不得不说,一切皆有可能呀!
  李归仁的犹豫不决,也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李归仁的心情,可以说是“既怕宝臣过得苦,又怕宝臣开路虎”。
  李宝臣被灭,唇亡齿寒之下,他将来的日子更难过。
  李宝臣打败各路强敌,李归仁兵权难保,要被收编。
  这尺度还真是不好把控,真正的“进亦忧退亦忧”。
  “宣武军的使者还在城中,你觉得本将军应该怎么回复才好?”
  李归仁无奈问道。刘龙仙是他的亲信,二人有过共患难的经历,还是靠得住的。
  起码这位不会去投降李宝臣。
  “李将军,其实吧,我们不必在李宝臣这棵树上吊死呀。”
  刘龙仙小心翼翼的说道。
  “噢?”
  李归仁眉毛一挑,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宝臣被围攻,我们看着就可以了。他若是战败,我们可以转移地方,或者……换个人去投靠呀。
  没必要陪着李宝臣这艘船沉下去的。”
  刘龙仙为李归仁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思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