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830节

  守着李琩,就等于是在群狼环伺的地方准备给人挡刀,多少命都不够填的。
  而李怀光当个宫廷侍卫首领,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他又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本事,更没有这个想法。守着一个弑父杀君的皇帝,是个很好玩的事情么?
  李怀光一点都不傻,他才不想当冤大头。
  颜真卿和李泌的布置是很好的,但好规划也得那些“棋子”们心甘情愿的执行才有用。
  “留后,那卑职要怎么去回复才好?”
  这名亲兵一脸委屈询问道。
  “罢了,你一边凉快去,我去跟节帅说吧。”
  李怀光擦了擦身上的汗珠,穿好衣服就往帅帐走去。
  他的姿态看似很嚣张,但似乎身边的亲兵都是见怪不怪,谁也没想过为朝廷说话。或者可以这样说,在方有德归隐后,控鹤军上上下下都认为是朝廷对不起他们。
  没有老子在前方浴血奋战,你们这些狗臣子还能在后方吃香喝辣么?
  这种想法已经不是一个两个。
  而李怀光为人洒脱又能扛事,很得一众丘八们的爱戴。
  来到帅帐,李怀光发现除了父亲外,还有另外一个年轻人。他见过,是颜真卿的亲信,名叫李萼。
  看到李怀光来了,李嘉庆笑着问道:“正要找你呢,朝廷准备让我们出潼关攻打洛阳,夺取河阳三城,打通漕运线路,你以为如何?”
  打洛阳?
  李怀光一愣,随即面露不满之色。
  他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控鹤军刚刚扩编,新招募了不少人,正是要整训的时候。这个时候出潼关作战,跟找死又有什么区别。哪位相公想出战,自去便是,控鹤军将士是不去的!”
  没想到李怀光居然把丑话说得如此直接,李嘉庆不由得面露苦笑。
  这种话不是不该说,而是应该委婉点。
  李怀光一直把方有德当偶像在学习,不过现在看起来,打仗的本事有没有学到不好说,那种骄横跋扈的直爽,倒是学了个十成。
  李嘉庆看向李萼说道:
  “李参军有所不知,上次与皇甫惟明所率河北贼军恶战之时,本帅伤了心脉。如今出谋划策倒是没问题,只是提刀上阵嘛……唉,不提也罢。现在指挥控鹤军作战,全靠留后李怀光。
  李参军有什么想说的,直接跟他说便是了。老夫迟早要告老还乡,将来控鹤军就是李怀光说了算。”
  李嘉庆这番话可谓绵里藏针,十分不好接。
  又是说自己上次恶战受伤,又是说现在自己说话已经不算数,实际上则是暗示朝廷想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
  上次定鼎乾坤的恶战奖励,都已经是打了折扣,现在还想指使丘八们去关外打仗?
  呵呵,谁爱去就谁去吧。
  李嘉庆笑里藏刀,李怀光软硬不吃,一众丘八唯马首是瞻,这便是控鹤军的态度。
  “李节帅,都是为了国家,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李萼有些无奈的劝说道。
  他还能说什么呢,如果他可以带兵,如果他麾下有强军可以用,那他早就用了!
  何必过来装孙子求人呢?
  “放屁!”
  李怀光忽然指着李萼大骂道:
  “我们上次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大胜河北贼军,砍死了皇甫惟明。原以为会天下太平,你猜怎么着?天子居然弑父杀君!
  方大帅气得隐退,那时候你们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在做什么?”
  李怀光可不会在意颜真卿是不是宰相,哪怕知道李萼是颜真卿的铁杆幕僚,骂人也一样想怎么骂就怎么骂。
  “如此,某这便回去禀告颜相公吧。”
  李萼对着李嘉庆父子抱拳行了一礼,然后转身便走。
  话不投机半句多,还说个屁啊!
  李萼也不想惯着李怀光。
  主要是现在这件事,只有立场没有是非,继续纠缠下去,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又有什么好聊的呢?
  等李萼走后,李嘉庆这才长叹一声,教训儿子李怀光道:“人生在世常常有不得不忍之事,心直口快是大忌。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你不该说得那么难听。”
  不过这话李怀光似乎听不进去。
  他看着李嘉庆询问道:“父亲,天下为朝廷尽忠者,莫过于方大帅。你看看方大帅最后是什么结局?如果他不隐退,就会被颜真卿他们那帮人天天缠着,不累死都要烦死了。”
  李怀光毫不示弱的与李嘉庆对视。
  最后,还是李嘉庆败下阵来,只是摇头叹息。
  他们这些丘八,不是什么白眼狼。谁对他们有恩,谁是在利用他们,这些人心里都是有数的。
  如果方有德还在,只要他下令出潼关作战,控鹤军将士肯定都是没有二话的。
  但现在方有德已经隐退了,而且原因也是人尽皆知。
  如今朝廷又有困难,又想起他们这些丘八,要他们这些人出关作战。
  凭啥呀!
  控鹤军上下又不欠这些狗比的!
  李怀光说话很冲,不讲面子,但道理是没有说错的。只怕控鹤军中如他这般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要不然,李怀光也不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先等两天吧。你也暂时不要去长安了,等两天再说,朝廷应该还会派人来的。”
  李嘉庆沉声说道。
  他心中很清楚,不出兵是不行的。控鹤军的军饷与粮秣,都是来自于长安。而长安的粮食大半都要通过运河输送。
  打通运河线路是必然之选,这也是关系到控鹤军的军粮,并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也不能什么条件都不讲,就被朝廷糊弄来糊弄去的。不把出兵开拔的赏赐给够,想出兵潼关以东,门都没有。
  ……
  这天一大早,汴州开封县外渡口热闹非凡。
  从登州而来的漕船,在渡口卸货。一匹又一匹骏马,从船上慢慢走下来,这些马匹看起来非常雄壮。
  其实,人们印象里,大唐除了边疆以外的地方根本不产马,这是不对的。
  大唐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养马的地方,而且马匹产量极高,鼎盛时期,一年有五十万匹以上。
  马匹已经普及到了富裕一点的农户,怎么能说没有马呢?
  只不过,马和战马,完全是两个概念。
  大唐的习惯,是从草原民族那边引进良马来“育种”,以此获得好马作为战马。但这些马在中原吃饲料养过一两代后,由于各种客观条件,会产生退化,最后只能驮物,不能用来骑乘。
  如今的情况,驮物的驽马好找,可以供骑兵使用的战马却不好找了。
  汴州的商贾与百姓们很少见过这么多骏马,一时间也是愣住了,如同看稀奇一般的围观。
  “滚滚滚!不要闲着没事在这围观!”
  何昌期带着亲兵,如同驱赶苍蝇一般驱赶着人群。
  今日他们心情大好,也懒得对这些好事之人动粗。
  方重勇以前对他说过,看热闹找乐子是人们普遍的天性,这些人就像是苍蝇一样,杀是杀不完的,也没有必要因此坏自己的名声。
  直接将他们赶走就行了,不要老是想着打打杀杀耍威风。
  “哟,这马不错啊。”
  方重勇带着几个文官也来到渡口,一行人原本还算平静的脸,立刻喜笑颜开起来。
  “节帅,登州那边送来的马匹,整整一千匹呢!
  该说不说,车光倩办事利索得很。”
  何昌期连忙上前迎接,语气里洋溢着喜悦。
  这些马,将会优先补充给他的部曲。
  当然了,方重勇虽然已经将麾下几个将领外放,但那也要等李璘登基**后才能成行,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服众。
  所以现在这些人都还在汴州,没有去外地赴任。
  “你父亲办事很得力啊。”
  方重勇转过身,对身后亲兵打扮的大聪明说道。
  大钦茂说送渤海国的骏马过来,就立刻送过来的,一点都不拖沓的。他女儿大贞惠也是个妙人,可以考虑收入房中了。
  方重勇对渤海国这边的关系还挺满意的,这种跟自己麾下部曲无关的强援,想干涉政务军务很难,但提供的助力又很大。
  方重勇觉得将来可以考虑支持大钦茂去干涉渤海国国主的废立,只要现在的渤海国老国主大门艺噶了就行。
  他看着身后这位大钦茂送来的质子,那张脸长得有点像金城武年轻时候样子。平时跟个闷葫芦一样,什么都不说。
  以至于方重勇一度认为,这位是暗恋大贞惠想玩骨科了。
  结果大贞惠却说,她压根就没跟这个原名叫“大英俊”的家伙说过话,二人完全不熟悉,而且根本就不是一个妈生的。
  大概也就比陌生人强那么一点点了。
  果不其然,大聪明听到方重勇夸奖大钦茂,只是非常谨慎的抱拳行礼,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
  一旁的何昌期等银枪孝节军将领,都感觉这厮平日里一副酷酷的,拽得二五八万的样子。再加上他的颜值薄纱银枪孝节军中那些五大三粗的将军,不由得让这些丘八们心生厌恶。
  长这么帅还喜欢装啊,你怎么不去当兔爷呢?
  老大夸你都不懂得恭维两句,想来你一定很能打吧。
  “张守瑜,你去探一探他的底。”
  何昌期对身边一位十将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