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659节
不过听到这话,众人都是苦笑摇头。
何昌期做为亲兵队长和行军先锋是优秀的,甚至可以说是银枪孝节军最快的一把尖刀。
但是让他出主意,还是算了吧。
什么叫“狗嘴吐不出象牙”,看何昌期的样子就知道了。
“节帅,占据蒲州,断河东粮道。此策可行。”
车光倩抱拳提议道。
“看似很美,但是架不住河东有十万精兵啊,他们打过来,我们可还招架得住?”
方重勇摆了摆手。
“妹夫,还是去汴州吧。”
方重勇的大舅子王彦舒提议道,这其实也是王家的安排,方重勇的家眷都已经去了汴州。
“确实是要去汴州,但不能走河东道去汴州。”
方重勇沉声说道,在地上画了一幅十分粗浅的地形图。寥寥几笔,颇有神韵,将山河表里的河东描绘了个大概。
“朝廷的兵马,说不定在河东道埋伏着。这次,再不会有岳父和旧部了,去了必死。
而生路,则应该从晋州向东,走人迹罕至的小路,去潞州。然后过壶口关,出滏口陉,抵达邺城地界。”
邺城?
那不是叛军的都城么?
这玩笑开大了啊!
“节帅,我们去邺城,那岂不是……”
车光倩话还没说完,却是越想越觉得……貌似这一招有点意思啊。
“难道你们以为皇甫惟明会打我们吗?你们还把自己当官军的精锐呢?
我们现在就是反贼啊!”
方重勇忍不住提点道。
众人面面相觑,好像明白了什么。
魔鬼藏在细节里面
看了一下评论,发现有人没看懂,不得不给你们复盘一下,前文其实伏笔很多。
第一个,基哥的原定计划是怎样的。
首先,把银枪孝节军和其他军队分开,把他们骗回长安,这些就分散了小方的兵权。然后让王忠嗣在路上伏击。最后,给小方安插一个叛乱的罪名。
比如说被皇甫惟明收买,打算在长安兵变巴拉巴拉。
这件事就变成了糊涂账。
第二个,基哥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到太原的。
书里面没有明说,但很显然他就是跟着赤水军一起的啊!赤水军先从凉州到关中,再从关中到太原。他在军中,可以保证绝对安全。
基哥先跟着赤水军入太原城,然后半夜发难。小方也不方便搜查赤水军随行人员啊!
那么,为什么基哥很放心在赤水军里面呢?
因为安重璋。
基哥与凉州安氏,达成了利益输送。而小方一向跟凉州安氏不对付。至于李光弼,看到他来太原后眼神躲闪没有?
但无论是安重璋也好,李光弼也好,他们知道的内容,都是基哥要夺小方的权柄,然后将他踢回长安。
这对于他们二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他们压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算是小方,也只是认为基哥要夺他的权,只是会把他投闲置散。以小方对历史大势的预知,这算问题么?
你投闲置散,老子难道还怕没饭吃?
所有人都没有想过基哥会痛下杀手。
对哦,基哥可是一日杀三子的人。
这里头,就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基哥的狠辣。他不仅敢想,而且敢做,是权谋小能手。
第三个,王忠嗣的选择。
基哥为什么要让王忠嗣杀女婿,一句话:你要交投名状!否则我如何把兵权交给你?
王忠嗣是怎么选的呢?
牺牲小我,以全君臣之义,以全舔犊之情。他肯定知道,不收拾小方,基哥会秋后算账的。但是对于他这一脉的人来说,小方就代表了未来无限的可能。
他若是杀了小方,自家的傻儿子怎么办?顺风顺水当王妃的女儿怎么办?
就算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子孙后代想一想啊!相比于老方这种只在乎大唐荣耀的魔怔人,王忠嗣才是这个时代的正常人。
他先派儿子进长安,帮忙安置小方的家眷,也是自家女儿的归处。为什么他敢,因为他知道基哥要跟赤水军一起离开长安。
所以王忠嗣才感慨,基哥老了,压根不知道下面的人在想什么。
而王忠嗣为什么要在雀鼠谷里面演戏,我就不过多解释了,你们要细品。
长辈对后辈的爱护和支持,你们要体会,书里面没有直勾勾的写出来。小方骂街的时候,王忠嗣是可以随时叫停的。
第四个,小方为什么没有察觉到基哥的阴谋。
这不是他大意,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人会搞他,没想到有人背刺,没有想到基哥的“神来之笔”。
而让所有人不能接受的雀鼠谷杀功臣,其实事前只有王忠嗣知道。甚至包括安重璋在内,这些都只知道小方要被免职,要被踢去长安。
他们因为自己的私心,选择不吭声。
王忠嗣也不可能在行动前,告知麾下所有将领。
这便是基哥阴谋的厉害之处,它是分层的。
其实被自己人后背捅刀的事情,作者当年就经历过,而且还是在公司里面当技术高管的时候。有时候你出个差回来,就发现一大堆针对你的吊事。
在你去忙项目的时候,不可能顾及那么全面。
其实这个就是没有把穿越者写得全知全能。
小方若是当夜自己在值守,或许情况会好一点,但是也肯定避免不了。基哥调赤水军三万人过来,就是不给小方兵变和不认账的机会。
像颜真卿这种局外人,帮忙说句公道话话,也起不到什么大用。
基哥让小方回长安,就是打消闲杂人等的疑虑,你看,我把都城交给你,这不算是不信任你吧。
不看后来的事情,谁会知道基哥要痛下杀手呢?
如果当时就知道,肯定有人要劝啊。
有人觉得王忠嗣提前报信,这件事就能避免。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真要闹起来,就是玉石俱焚,河东这些军队就毁了,皇甫惟明睡着了都要笑醒。
顺便说一句,王忠嗣与皇甫惟明有私仇。
王忠嗣不想基哥输啊!
他不同意处置小方,基哥肯定要想别的歪招。答应下来,然后关键时刻放一手才是最优选择。
而且王忠嗣也考虑到基哥年纪大了。小方就算在外面“漂泊”,凭借他的战功,基哥只要一死,马上就能恢复名誉官职,后面的皇帝,肯定还是需要他的。
所以这些章节里面用了一些“叙述诡计”,是叙事方面的遮掩,而非是剧情的遮掩。
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们以为弄出来一个岳飞,结果却是打碎了笼子,放出来一个加强版的黄巢。
方清,历史上安史之乱期间的农民起义领袖。
巨天,黄巢表字。
剩下的自己细品吧。
第461章 政治艺术
晋州州府临汾城下,来此驻守不久的晋州刺史李良臣,带着部族亲信,出城迎接方重勇与银枪孝节军一行人。
看到方重勇等人模样有点狼狈,李良臣连忙将对方迎进城内府衙,在府衙大堂内设宴。并安排府库给银枪孝节军提供酒水与吃食。
酒过三巡之后,李良臣有些犹疑的询问道:“节帅,太原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之前有西北四镇的兵马路过晋州而不入,直接朝着雀鼠谷去了。下官给他们提供粮秣,他们也不要,很是怪异啊。”
“那能不怪么,他们在雀鼠谷里埋伏我们,得那狗皇帝李隆基的诏令,要将我们全部杀死!”
口无遮拦的何昌期,直接将“那件事”说了出来!
“啊?”
李良臣吓得拿在手中的筷子,都掉到了桌案上。
“确实如此,昏君当道,不提也罢。”
方重勇摇头叹息不止。
“节帅一心为国,屡立战功,深明大义。
朝廷何故自毁长城?”
李良臣迷惑不解的问道,在他看来,方重勇特别讲义气,当初救援云州,可谓是不计工本,毫不犹豫。
谁好谁不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更关键的是,这位是自己抱着的大腿啊!
“李将军,你也多保重啊。某料定自己的亲近之人,多半会被朝廷清洗。当初银枪孝节军救援云州的事情,只怕会牵连了你,让你被那狗皇帝猜忌啊。
如今他正在太原,离此地咫尺之遥。唉,你好自为之吧。”
方重勇一个劲的摇头叹息,说得李良臣心里直发毛。
“那……下官应该怎么办?”
李良臣一听方重勇这么说,也有点慌了。
他本来只是大唐朔方地区一个羁縻州的刺史,说是刺史,其实就是当地部落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