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573节

  “呵呵。”
  王韫秀轻笑一声,凑到方重勇耳边低声道:“把她拿下吧。”
  方重勇刚想拒绝,王韫秀又补了一刀说道:“不拿下就得赶紧的弄死她,她知道太多事情了,不掌控住,会害死你的!你当妾身是在开玩笑吗?”
  方重勇猛然心惊,发现自己之前确实忽略了这个问题。
  万一江无烟将来,供述出一些关于方重勇和银枪孝节军的一些事情,搞不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鲜于仲通的例子已经摆在眼前了,事不密则败,江无烟的重要性还需要怀疑么?
  王韫秀到底是官宦圈子里面走出来的女人,某些方面考虑问题比方重勇要周全。方重勇虽然不是出身草根,但是他的思维,却是跟权贵阶层不完全同频。
  说完这番话,王韫秀便抱着儿子悄然离开,从外面反锁住了卧房门。
  “殿下……”
  江无烟看向方重勇,欲言又止内心非常矛盾。
  “你看,你报答了我的恩情,然而现在我又庇护了你,你还是欠我的。
  你我之间就这样施恩报恩,没完没了的。
  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这样的状况?”
  “殿下,我真的可以养活自己的,不想依靠男人。”
  江无烟知道方重勇是什么意思,但她还保留着最后的倔强,不想活在男人的羽翼之下。
  “你帮韦坚杀的人,应该不止一个李林甫吧?
  你知道这么多骇人听闻又机密要害的事情,他将来还会放过你么?
  这次你帮了我和银枪孝节军这么大一个忙,你以为我的仇人还会放过你么?”
  “殿下,能不能不要再说了?
  我现在陪你睡还不行么?”
  江无烟一脸哀怨的恳求道。
  “你知道太多事情了,放你走,我即使现在不担心,将来也一定会忍不住想杀你。
  我不算什么好人,但也不屑做那些恩将仇报的事情。
  你真想我们走到那一步么?”
  方重勇将江无烟轻轻搂在怀里,在她耳边低声询问道。
  一边说,一边双手不老实的在对方身上摸索着。
  “我不要一夕之欢,我要的是你当我的女人!”
  方重勇咬住江无烟的耳朵呢喃道。
  听到这话,江无烟幽幽一叹,心防彻底崩溃,身子软了下来。她搂住方重勇的脖子,主动和对方吻在了一起。
  多年折腾,她也确实是真的累了。平西郡王的女人,听上去挺不错的。
  江无烟这样安慰着自己。
  ……
  卧房门外,方大福对王韫秀竖起大拇指说道:“王妃真是大气,奴十分佩服。”
  “唉,都是命。这女人要是把知道的事情拿到外面乱说,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我能不允诺点头么?”
  王韫秀长叹一声说道,心中暗暗劝解自己:知恩图报的人,总比那些往男人胯下钻的狐狸精要好点。
  应该是这样的吧?
  第408章 明日校场领赏,不携兵甲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长安城宵禁的鼓声一阵阵传来,位于长安修文坊中右相府,也就是李适之的宅院内。这位大唐右相正在一边观日落,一边饮酒。
  李适之是大唐官场里面出了名的大酒鬼,号称是无酒不欢,不当值的时候,常常喝得烂醉如泥。
  《新唐书》李白传中,欧阳修将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并列为“酒中八仙人”。
  也就是所谓的“八大酒鬼”,李适之平日里什么做派,也就不言自明了。
  正在这时,下仆上前对他禀告道:“右相,银枪孝节军军使方重勇求见。奴来问一问,是把人挡回去呢,还是请进来?”
  “让他进来吧。”
  李适之微微点头说道,面色沉静。此刻他喝得不算多,应付方重勇绰绰有余。
  其实李适之对张均的心思洞若观火,不过是想公报私仇而已。
  但还是那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很多时候就是互相利用。
  李适之不方便说的话,张均乐意冲在前面,那就让他来说。而李适之的本意,并不想要武力解决这件事。
  而是希望银枪孝节军高层“知难而退”,安抚一下底层丘八们。把封赏的事情糊弄过去就行了。
  那么朝廷是不是真的没钱了呢?
  这个事情,要从两个方面看。
  若是只看总量的话,确实,大唐中枢很有钱。大唐疆域万里,户口数百万,朝廷怎么可能没钱?
  没钱怎么维持这么大一个帝国?
  但具体到每一个事项,中枢又真的没有什么钱了。
  比如说,官员的俸禄发不发?
  那肯定要发啊。
  再比如说边军的军饷要不要安排?
  那肯定要安排好啊。
  长安百官的办公经费,皇宫的用度,维护驿站,修路,建造漕船,疏通运河,赈灾,治理黄河水患,治理蝗灾。
  这些事项,哪一个是不要花钱?
  主要问题在于,银枪孝节军是一支新编练的军队,又属于圣人的私军。所以朝廷对其没有特别安排,也不算是出人意料。
  毕竟,银枪孝节军士卒的花名册,都在兴庆宫而不在兵部,你让议政堂和六部衙门怎么安排呢?他们事先连这支军队有多大编制都不知道!
  总之,李适之认为,这件事,就应该是银枪孝节军的将士们忍耐一下。要不然,朝廷从哪里去弄钱呢?
  那不还是得要再多加几个苛捐杂税,才能满足要求?
  很多事情不能细说,一旦细说,那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下官拜见右相。”
  方重勇看到李适之正端着酒杯发呆,恭敬行礼道。
  “好说好说,坐吧,不必拘礼。”
  李适之叫下仆搬了个软垫铺在地上,让方重勇跪坐到自己对面。
  “方军使不在武功县,反而来长安,应该是为了银枪孝节军封赏的事情吧?”
  李适之笑呵呵的说道,没有摆什么官架子,看上去很是随和。
  当然了,如果方重勇没有提前看到江无烟带来的信,那么说不定还真会以为李适之这个人很好说话。
  “回右相,下官正是为此而来的。
  朝廷封赏的消息至今未出,又不让银枪孝节军归建,这不合常理。如今军中人心浮动,某这个军使,也是想知道其中究竟有什么意外。
  希望右相不吝解惑。”
  方重勇很是客气的说道,但是绵里藏针,细品一下,这番话很不好接!
  李适之性格粗鄙,不是那么精细的文人,也懒得跟方重勇绕弯子。
  他直接叹息道:“只因为朝廷无钱封赏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本相其实也已经准备好了封赏方案,暂时还未下发而已。”
  李适之从怀里掏出一张信纸,将其递给方重勇。
  上面写得也很简单。
  当初方重勇报功的时候,本身就防着朝廷用交子糊弄人。所以直接写明了,多少战功兑换多少粮食,兑换多少布匹。
  要求都转化成了实物下发。
  所以李适之对户部的要求也很简单,把方重勇报的单子取三成,砍掉七成,再按“官方定价”,折算成交子。
  砍掉的七成,按照以前的老规矩,兑换成勋官爵位。朝廷有一套成熟且运行多年的兑换方法。
  然后详细拟一个奖励文书出来,走完政务程序后,送到银枪孝节军大营即可。
  这样,便给这次发赏披上了合法性外衣,一切都是符合规矩的。
  也没人要求,说功勋都要兑换成财帛粮食啊!以功勋换爵位,本身就是老规矩!
  看到这张纸上的内容,方重勇才明白为什么议政堂的人要调动神策军的兵马埋伏了。
  这不摆明了瞎搞嘛,自己麾下那些丘八们,得知朝廷这么对付他们,不炸锅才怪了!
  方重勇看了以后倒吸一口凉气!
  “右相,下官以为,按这个法子发赏,实在是对不起万里远征,横扫西域的将士们。
  所以下官现在只能去一趟兴庆宫,请圣人来圣裁了。”
  方重勇沉声说道。
  “方军使啊,你听本相一句,不要让圣人难堪啊!
  若不是圣人默许,本相能这么安排吗?圣人已经派高将军来打过招呼了,此事本相一言而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