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234节

  ……
  “这一局输了。”
  左相府的书房里,左相张守珪听完长子张献诚的汇报,失望的摇了摇头道。
  京兆府衙门今日的应对非常妥当,甚至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他找不到一点破绽!
  除非动用极端手段!
  张守珪身边还坐着一个瘦小文弱的中年人,正是御史中丞张倚。
  经过一番折腾与缜密思考之后,张倚还是彻底倒向了左相张守珪,从而拒绝了右相李林甫伸过来的橄榄枝。
  无论李林甫怎么拉拢,张守珪对张倚开出拜相的条件,都远远超过了前者的价码。李林甫当然不可能支持张倚拜相,那样只会削弱自己的权柄。
  所以这一场争夺战,其实扣住张奭反而是关键的胜负手,但是已经可以半场开香槟的李林甫,到底还是被基哥横插了一脚。
  事实上,张倚现在掌控的权力,与负责边镇军务的张守珪非常互补,两人联合起来的效果,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而李林甫的权力基本盘都在六部,若是张倚拜相,则他必定会把手伸到六部当中,抢夺李林甫的权柄。
  正常情况下,张倚只可能倒向张守珪。
  权力的动物,眼中只有权力。
  李林甫亲近方重勇,甚至还想拉拢方有德,原因也是希望补强自己在边镇的影响力,这同样是因为权力,而不是方有德这个人对基哥多忠心,方重勇这个人处事有多机敏。
  “今天郑叔清才堪堪应付过去,我们怎么就输了呢?”
  张倚有些不满的询问道。
  张守珪摆了摆手,不想过多的解释。
  但他看到张倚脸上似乎有不悦之色,便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郑叔清这一套,正好是以退为进,以拖待变。我们要是在这里跟他去消磨,那真是正中下怀。”
  看到张倚似乎还不明白,张守珪心中腻歪透顶,强忍怒气说道:
  “某在除了兵部外的六部当中没有太多亲信,右相不管军务,某虽然主管兵部,却也被军务捆住了手脚。
  圣人让张御史审查科举舞弊的事宜,实际上也是希望你不要干预科举。
  所以明摆着的,某与右相斗法,就只能围绕着京兆府衙门展开,绝不能将战场扩大到整个朝堂,这便是圣人的意思。
  让方重勇担任金吾卫中郎将,亦是平衡两边的实力。如今方重勇明摆着偏袒郑叔清,我们强攻不成,只能另寻他法。”
  张守珪将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
  李隆基最近的人事调整,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非常微妙。隐约之间,将左相右相的斗争,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甚至都不希望科举被波及到。
  他还特意拉偏架,让郑叔清释放了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就是为了不让右相那边乘胜追击。
  “放心,本官一定会盯着右相那边。一旦科举的筹备传出什么风声来,本官便会一查到底的。”
  张倚信誓旦旦的对张守珪保证道,他说这话的时候,好像就一点都不记得,就在前不久,他儿子张奭便公然到杏花楼内庆祝自己科举中第!
  还没考就中了,这是多么的嚣张,已经完全超乎“考试作弊”这个范畴了,乃是地地道道的视法度为无物。
  或许,在张倚这一类人眼中,法律制定出来,便是让别人遵守的,他们能不遵守,则一定会想办法避过。
  “近期风声很紧,张御史也要谨言慎行啊。”
  张守珪意味深长的劝诫道。
  张倚感受到对方话语中的讥讽,冷哼了一声,起身行礼便告辞离开。
  等他走后,张献诚这才满脸忧虑的对张守珪说道:“父亲,某观这张倚不是成大事的人,跟他们合作,甚为不智啊。”
  “你还说别人,你自己那点破事,某都还没来得及教训你呢!”
  张守珪忍不住抱怨了一句,随即他立刻调整情绪问道:“事到如今,你那一招可还能用么?”
  “回父亲,这一招现在用起来更好。”
  张献诚不以为意的说道,显然不认为他爹的担心有什么必要。
  “方重勇现在毕竟是金吾卫中郎将,而且手里还有五百士卒。
  你那么做,势必会把他也拖下水。到时候,我们对付的就不止是郑叔清一个人了。
  你不是说那个方重勇很厉害么?为什么不避敌锋芒呢?”
  张守珪迷惑不解的问道。
  “父亲,您难道还看不出,方重勇已经倒向右相了么?”
  张献诚急切说道。
  张守珪或许还不着急,但他已经很着急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把方重勇得罪死。与对方的仇怨,只怕是很难化解了。
  “唉,你这么说也不无道理。只是圣人那边会怎么想,你有没有考虑过呢?”
  张守珪叹息说道。
  “父亲,圣人是希望有人能分右相的权。他一定不希望这个人太弱了,完全无法压制右相。
  如果父亲不是这样的人,那么圣人就会再去找一个合适的。父亲如果不争,那才是真的输了。”
  张献诚耐着性子劝说道。
  张守珪想了想,最后还是微微点头。
  说得难听一点,圣人就是希望他跟李林甫,如同泥坑里的野狗一般争抢一根肉骨头!如果自己完全不敢争,那么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现在这个时候,当真是一步也退不得。哪怕做的某些事情,或许会让圣人感觉不舒服,该动手也一定不能缩手缩脚。
  李林甫在尚书省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所以只有在军务上张守珪才有压倒性的发言权,要不就得联合张倚,以御史台为跳板,找李林甫的茬。
  总之只要边镇无事,怎么都是被动。
  这些衙门,都是李林甫的主场,他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势力不小。
  只有避开六部衙门的争夺,跳出基本框架,才能把两边的实力,拉到同一个维度,在这个局部的战场上争夺大势。其实李隆基的思路也是这样,要不然就不会让郑叔清放了张奭了。
  “这样,记得要把事情办干净一点,不要怕花钱。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与之切割干净。
  如果最后无法挽回大势,那么一定要壮士断腕。”
  张守珪决绝的嘱咐道。
  张献诚一愣,随即苦笑道:“父亲,为了喂饱那些人,我们可是花了不少钱,到时候真的说放弃就放弃啊。”
  “对,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不被圣人抓到痛脚,那便是我们的机会。”
  张守珪的语气非常冷酷。
  “明白了,父亲请放心。”
  张献诚叉手行了一礼。
  “去吧。”
  张守珪无奈的摆了摆手,心情差到了极点。
  这世道,人人都要去争,只有圣人可以不争。
  宰相又如何?只要坐上了那这个位置,一切便由不得自己了。
  圣人说什么,那就得是什么。李林甫如此,自己也得如此。
  他走出书房来到院落,抬头看着天上一轮新月,皎洁如画。
  “恶斗要开始了。”
  张守珪幽幽一叹,这四年以来,边境无事,圣人也疏于政务。
  朝廷里各种沉渣泛起,他与右相李林甫的斗争都是表象,圣人久久都不立太子,才是朝廷乱局的根源。
  太子乃国本,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只不过,圣人为什么不立太子呢?他都要过六十大寿了啊,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可以活过六十呢?
  张守珪内心有个判断,只是他不敢跟任何人去说。
  或许,圣人压根就没考虑过身后事;或许,只有等他快要寿终正寝的时候,才会想到继承人的问题吧。
  这个老匹夫诶!
  张守珪忍不住在心中暗骂李隆基贪婪又无耻。
  ……
  金吾卫如今的编制不大,但里面的官员却又不少,依旧是从前“大编制”时的配置。可谓是经典的官多兵少,冗官现象极为严重。
  就拿左金吾卫来说,就有中郎将一人,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事一人,仓曹参军事二人,兵曹参军事二人,骑曹参军事一人,胄曹参军事一人。
  还有司阶二人,中候三人,司戈五人,执戟五人。
  再把经常不配置在长安官员中,基本上都当做虚职用的金吾卫将军也算上,那就有二十五名军官,却只有五百人编制,平均一下一个军官二十个兵,这还不包括基层的“队正”。
  其中很多官位,都已经有名无实,却还是被朝廷安插着权贵子弟到里头混日子,可谓是人浮于事到了极点。
  此时此刻,不过刚刚到了上值的时间,方重勇就将这二十多个军官都叫到了自己的签押房里。
  “诸位,金吾卫如今的现状,你们心里也应该明白是什么样了。
  所以,某想跟你们商量一件大事。”
  方重勇大声说道,在那张刷上白漆的大木板上写了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搞钱!
  第168章 京畿治安大作战(上)
  “诸位,你们觉得,现在的金吾卫是什么?或者说,还有什么追求?”
  方重勇拿着一根细木棍,指了指涂了白漆的木板上写着的那两个大字:
  搞钱!
  金吾卫众多军官与文官,都低着头不说话,似乎都在思考着什么。
  “这里可以为你们提供什么,面子还是荣耀或者权力?
  又或者你们捏着鼻子,就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吹嘘自己多么有本事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