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253节

  这不属于陆离需要关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他现在更好奇刘备那边的动向。
  交州或许是已经观望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了,前不久遣人往荆州陆离这里送了一封信。
  明明当初跟他们沟通的是益州,却往荆州送信,哪怕信里面的内容带着几分“表诚意”的感觉,陆离也不免觉得对方这事做的挺不地道的,暗藏着些许挑拨离间的嫌疑。
  不过比起这个,更让陆离关注的,是对方信中所说的刘备派人往向南查探的事情。
  向南,总不能他们是觉得自己可以在曹操得到扬州之前,先一步得到交州吧。
  交州那地方该怎么说呢,倒也不是不好,但是你得到的付出与你得到后立刻能够应用的收获,是绝对不对等的。
  交州为什么一直没有参与进东汉末年争霸的赛场之中,难道纯粹是因为地原因以及当权者不想吗,还因为这里的发展情况压根支撑不了这种野心。
  那里不属于中原腹地,五六百年后还有诗人写“巴山楚水凄凉地”,而巴山楚水都比交州要靠北,这个开发程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真要比较的话,在乱世个大环境都比之太平年岁要倒退不少的情况下,交州反而因为大量战乱流离人员的涌入,加上占地者的用心治,比之战乱之前还要好上不上。
  只这么一个情况,就足够令人沉默难言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今割据交州的士燮有多得人心,是可想而知的。
  再加上地环境原因,如今依附在士燮身边的士人跟当初依附刘表的可不同,刘表那是有条件但是没有心气,士燮属于已经在可以范围内做到最好了。
  面对这种敌人,事情最好不要做绝,能招降还是以招降为主,不然到时候便是得到了交州,怕也是要大失人心的。
  刘备若是图谋交州,这并不是什么明智之选。
  可若不是交州,莫非是更南一些的地方吗?
  如今的交州放在后世是广西、广东、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更往南或者偏一些的话,可就是老挝、泰国那边了。
  交州已经算得上是大汉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了,那些地方如何更不用提。
  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陆离都忍不住要怀疑是不是士燮写信诓他了。
  不过若是刘备那边准备一切往最坏处打算,无法在汉土立足,想要向外耕耘,这倒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可是真的会这样吗,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绝对是一个特别荒唐的决定。
  第270章 如有天助
  之前曹、孙几番交手足够让双方对于彼此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也没有搞什么盘外小花招。
  又或者说,搞出来的盘外小花招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索性便不将主要精力与期待放在这种事情上了。
  现在,双方都是带着无法投机取巧的实诚心态去打的,战争是存在谋略不假,可因为双方都不存在什么能够在谋略上绝对压倒对方的存在,互相完成了各种见招拆招之后,战争进入了最朴素的状态。
  朴素到什么程度呢,就这么说吧,要是让陆离来打的话,他也是这么打的,而陆离的军事水平属于按部就班的那种平。
  但是平与平之间也是有区别的,陆离的平属于真的平,如今的平属于“巧”与“巧”对对碰之下的不得不平。
  双方一方作为进攻方天然要更加强势一些,另一方虽然相对弱小,但是有守方优势加上水军水平高一些,情况虽然不容乐观但也不至于立刻投降。
  但谁都清楚,如果继续这样“平”下去,落败一方会是谁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孙军营帐之中,气氛实在称不上积极向上。
  谁都看得出来,如果没有什么变数,继续下去的话他们妥妥是难赢的那一方。
  营帐中气氛算不上好,军中同样如此,气氛是会传染的,在你也不积极向上,我也颇为惶恐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形成某种恶性循环。
  如今营帐里面坐着的,有可以为孙权效死的人,也不乏家中与本人都有他意的存在。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人也能坐在营帐中,事实上很多时候用的都不会全是纯粹忠诚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稀少且珍贵的,更多的反而是可能没有那么忠诚,但是有所图谋且身后有所牵绊的人。
  别管他们心里向着谁,家人都还在后面待着呢,或许他们可以投靠曹操帮助对方取得胜利,可孙权绝对也有本事自己完蛋之前先将他们一家子送下去。
  当年董卓对袁氏搞得那么一出,给大汉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四世三公的大家族都免不了,谁也不敢赌自己会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不过别管心里打着什么主意,能够坐在这里至少军事水平是都拥有的。
  有本事的将军对于战争都是有一个粗略的感知的,他们会根据战场形势有种隐约的感觉,明白什么情况下是那种敌人看似强大实则弱点也明显,只要抓住就很容易攻破,也能感知到那些看似弱小但实打实难缠的敌人。
  当然了,还有那种又强大又难缠的。
  一般来说,按照东汉末年得志便猖狂的普遍规律,曹操应该属于第一种才对,结果对方非常反常的成为了最后一种。
  多不公平啊,曹操面对的强敌都遵守了普遍规律,结果轮到他们应对曹操这个强敌了,对方就不遵守规矩了。
  孙权一方对此不公平之事狠狠点了个踩,努力好久才达成这个结果的陆离疯狂点赞。
  这种邪恶的、丑陋的,对人充满不友好的所谓规律,就是要坚决取缔,永不继续才对。
  可惜不管曹操那边是欢欣鼓舞还是喜笑颜开,全都与周瑜他们无关。
  周瑜环视一周,绝大多数的人好似很惧怕与他对上视线一般,或是提前低头,或是在对上之后立刻便带上了几分做贼心虚般的惶恐。
  哪怕面上还是镇定的,但隔着一段距离周瑜都能看出其中的虚浮。
  周瑜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有人都清楚按部就班等待他们的结果不会好,那么想要出奇制胜极大可能是要用命去拼的。
  你要说很有胜算,为了前途去拼命也不是不行,但这种近乎绝境的孤注一掷,赢了也最多就是在这一次打退敌人,那在许多人心中就有些过于不值得了。
  人人心里都有一笔账,现在对于孙权这边的投入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写满了不划算。
  有人在权衡利弊,也有人有效死之心。
  此刻在营帐中存在这份决心的人,大都是昔日孙氏旧部。
  他们与孙氏之间,不管是感情还是利益,都捆绑的死死的。
  而这种情况具现化,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忠诚。
  此刻面对来自周瑜的注视,他们不曾躲开半分,反而带着一种有事就选我,绝对没有半个不字的坚决,甚至还有人跃跃欲试准备主动请战。
  哪怕不敢说我一出战便反败为胜,但至少提升一下士气也是好的。
  继续这样下去,都不用曹操打败他们,也不用内贼出手,自己军队内部军心就散了。
  周瑜没有落下每一个有着这种眼神的人,或许在他们四目相对的那一刻,眼中的情绪在此刻相似到如同在照镜子。
  孙权是个年轻人,一个在很多人看来还不够成熟、不够令人信赖的年轻人,周瑜同样是年轻人,与他同龄的人在曹操阵营现在还大都属于小辈,都在那里磨炼着呢,可同样年龄的他已经统领着扬州的兵马、战船与曹操正面刚了。
  这里面有周瑜自己的能力在,但也绝对脱不开来自孙氏兄弟二人的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在某些人那里或许是个笑话,但在周瑜这里从来不是玩笑。
  没有多少胜算的情况下,明明投降是更好的选择,至少可以保有一条生路。
  可是周瑜不想这样选,孙权也确实没有这样选,对方将兵将交付给自己,又何尝不是将命交给了自己。
  对于这样的信任,周瑜永远不会选择背弃。
  如果是真的想要提高士气,这个时候确实应该选择忠心耿耿的人更好一些,但周瑜做出的选择却并非全然如此。
  周瑜拿出几份文书:“明公与我来信,只言后方有欲为蔡瑁之人,只他们有无蔡瑁之能不论,明公却非刘景升之辈。”
  他也没有指名道姓,直接将文书扔进一旁燃烧着的火盆之中。
  如今的天气还算不上寒冷,大家一开始看到火盆还以为是周瑜身体有什么不适,现在才知晓原来是做这个的。
  他说了袭营的计划,然后混杂着进行了点名。
  其中有板上钉钉不会背叛的人,也有自己一被点名就心里“咯噔”一声直接对号入座的。
  周瑜:“自古功过之抵莫过于军功,此番允死不允降!”
  聪明人都清楚,周瑜没有说允胜不允败,这是给自己人留后路,而所言语的允死不允降,则是要让某些人展现态度。
  这种手段轻易是不能用的,一个搞不好就容易弄得人人自危,笨蛋一点甚至直接自己将自己给玩完。
  但周瑜显然不属于笨蛋行列,别的不敢说,至少军中某些内部骚乱平稳了下来。
  袭营计划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胜利,却也不存在什么大的失败。
  不输,对于他们而言本就算得上是一种赢。
  当陆离得到相关消息的时候,他们这边互相袭营都进行了好几波,一开始属于是试探情况,后面的才是打一个出其不意。
  毕竟大多情况下,经历了几场正式袭营不成后,惯性思维下一般都会放松些许,觉得对方短时间内不会再来了,又或者是实在熬不住了,便是有心防备,身体也吃不消了。
  无奈双方对此都非常有经验,谁也没有通过这种手段从对方身上捞到太大的好处。
  双方都是手段尽出,你来我往之间精彩却有残酷。
  精彩的是谋略与战术,残酷的自然是牺牲与死亡。
  胜利的天平肉眼可见的在朝着曹操一方倾斜,而在这种时刻,孙权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海船的改造成了。
  就那么点人,真的就成了?!
  孙权觉得这简直有些不真实,战场上没有太大的好消息,反倒是“造船厂”如有天助,捷报频传。
  怎么着,难道他是一个入错行的天命之子吗,那他应该有的行当什么,造船厂老大吗?
  海船与河船是有区别的,就算海船造的再好,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放到战场上使用不是,总不能最后让他战败后扬帆远航……吧?
  嗯?
  孙权感觉好像打开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要知道他一直重视造船,一反面是想要靠海吃海,一方面也有借助海洋绕开曹操向外开拓的想法。
  如今这般,莫非当真是天意吗?
  孙权忍不住冷笑一声,东汉可不存在什么海贼王的说法,曹操应有尽有,他跑到海里去赌一赌是能够成功着陆还是葬身大海?
  孙权将这个想法抛到一边,但是鬼使神差般的,他没有让那群还在努力研究的人停下。
  第271章 正文完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
  战争结果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在不存在天灾人祸等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在彼此智力不存在断崖式差距的前提下,没有什么以弱胜强的桥段,也没有什么反败为胜的剧情。
  曹操与孙权双方势力的战争,最终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一场毋庸置疑的胜利,之后就是本就松散的内部随之纳头便拜。
  这一次陆离得到消息的时候没有任何滞后性,倒不是说他被曹操召唤到前线来了,而是当曹操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胜利,系统的播报也随之到来了:【历史改变进程目前进度为100%,进度固定,任务结算中……】
  陆离以为至少应该要打败孙权、刘备这两个历史既定的敌人,甚至可能仅仅只是如此都还不够,或许还需要一统天下后改朝换代,再加上将司马家处好,这样才算是彻底改变。
  可事实却是只是打败孙权,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明明已经等这一天等了几十年了,此刻陆离却莫名有种幸福来得好突然的感觉,个人晕晕乎乎了好几秒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