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 第276节
林素娥也没矫情,大方点头:“那好吧,麻烦你了。”
刘海摆手:“不麻烦,应该的。”
说着。
一行人出了车站。
海市的风貌引入众人眼帘,除了林素娥,其他人眼里纷纷露出惊艳之色。
赵振礼看着漂亮的街道:“哇,好洋气~”
赵玉兰目不转睛看着街道上的行人:“衣服真漂亮,真时髦~”
赵振信小嘴张大。
赵春兰、赵振仁、赵振义、赵凤兰也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切。
相比北京的历史文化感,海市给所有人的感觉是时髦和富裕。
当然。
在林素娥眼里不算什么。
毕竟,她是从四十年之后回来的,那个时候,随便一个十八线小城市也比现在的海市好看。
一旁。
刘海见赵凤兰一家都被震撼住的表情,与有荣焉,挺起胸膛:“我们海市这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了,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
赵振礼不明白:“为什么呢?”
刘海解释:“嗯,他们坐船或者坐飞机,一般都会在海市下。”
众人恍然。
“走吧。”刘海建议:“咱们先回厂里。”
“好。”
刘海领着他们径首去了停黄包车的地方,叫了4辆车:“去上海制片厂。”
那里停了一排黄包车。
大家都是第一次坐黄包车,都十分新奇。
林素娥也不例外。
上一世,国家发展很快,她后面出行都是坐高铁和小汽车,黄包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早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她和赵振礼、赵振信坐一辆车。
赵振礼坐不住,这里摸一摸,那里摸一摸,让车子都不稳了。
林素娥没忍住抽了他脑袋一下:“给我老实点儿~”
真是不省心的家伙!
赵振礼捂住脑袋,安静如鸡。
赵振信偷偷捂嘴笑了。
……
穿过大街小巷,差不多20分钟,黄包车停了下来。
“客人,到了。”
林素娥带着2个儿子下车。
她抬起头,就是“上海第一制片厂”几个大大的字,下面是一道铁门。
刘海走过来,自豪的介绍:“这就是我们厂了,怎么样,还不错吧?”
赵凤兰:“里面看起来很大。”
刘海:“那当然了,里面还有专门用来拍摄的地方呢。”
赵玉兰:“拍摄?”
赵振信眼睛亮亮的:“就是我们在电影里面看到的画面吗?”
刘海点头:“没错。”
赵振信:“哇~”
赵玉兰:“好棒!”
赵振礼兴致勃勃:“刘叔叔,我们能去看看吗?”
第248章 海市本帮菜
听到这话。
赵振信和赵玉兰都露出了渴望的表情。
没等刘海回答,赵振义严肃道:“老三,别为难人家刘叔叔,那是人家工作的地方,不是玩儿的地方。”
赵振礼瘪了瘪嘴:“哦。”
刘海忙笑着摆手:“没这么严肃。”
“拍摄的场地很乱,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你们要是感兴趣,我带你们去看看。”
“正好,有个战争片在棚子里拍摄。”
赵振礼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
赵玉兰一脸兴奋:“有剧组在拍摄?那我们现场能看到拍电影咯?”
赵振信咧开嘴:“运气真好。”
刘海笑呵呵:“对。”
对此,几个大的互相对视一眼,默契地没有再开口。
林素娥默默看着,也没有阻止。
其实,在她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今这个年代,种花国的演员还只是正常工作的一种,没有高人一等的地方、没有高得离谱的片酬、没有扭曲的饭圈文化,演员们都是凭本事吃饭。
……
进了招待所。
厂里外客不多,现在招待所的房间都是空的,于是,林素娥他们都住进了双人间。
临走时。
刘海招呼赵凤兰:“凤兰,晚上我来接你和厂里领导吃个便饭。”
闻言。
赵凤兰下意识看向林素娥。
林素娥笑呵呵开口:“刘海同志,我家凤兰还没成年呢,你可得替我照看好人,别让她喝酒啥的。”
刘海赶忙点头:“这您放心。”
林素娥点头,看向赵凤兰:“凤兰,那你去吧。”
这次,人家主要目的是赵凤兰,他们都是添头。
为了赵凤兰,给她们全部提供食宿,这是非常给面子了,但他们不能得寸进尺,请客吃饭这种事情就不要去掺和了。
赵凤兰鼓起勇气:“好的,妈。”
刘海笑:“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晚上来接你。”
“你们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旅途劳顿,肯定累了,我也就不打扰你们休息了。”
“再见。”
林素娥挥手:“下次见。”
其他人纷纷附和:“下次见。”
“再见。”
“……”
人走后。
赵振礼打着哈欠:“好困啊,妈我回屋了。”
赵振信:“我也是。”
“我也回屋。”
“累死了。”
“我眼皮子都睁不开了。”
“……”
林素娥一家9口人,但妮妮太小了和赵春兰一张床,因此刚好西间房。
林素娥和赵春兰母女。
赵凤兰和赵玉兰。
赵振仁和赵振信。
赵振义和赵振礼。
时间悄然流逝。
一下子,到了傍晚。
林素娥起床,看了眼手表,己经是下午6点钟了。
招待所里面有电风扇,这个觉睡得很舒服。
她伸了个懒腰。
侧头看了看,赵春兰两母女还在睡,她没打扰,悄悄起身进了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