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 第201节

  参观了几个房间。
  林素华由衷感叹:“这卧室真宽敞,住起来舒坦,城里哪儿有这么大的房子,搞得我都想回乡下了。”
  邓佑军附和:“是啊~”
  林素娥笑:“喜欢以后节假日经常过来耍塞,反正也不是很远。”
  林素华:“行。”
  “我以后一定常来,大姐你可不要嫌弃我。”
  林素娥哈哈大笑:“放心,天天待在我这儿我都欢迎。”
  ……
  林素华一家来乡下,林素娥领着他们在乡下到处逛。
  镇上和蒲县都没带去。
  他们在蓉城什么没见识过,对于小县城和乡镇不感兴趣,反而是乡间风景让他们痴迷。
  期间。
  林素娥带着他们吃了几次农村酒席,他们瞬间喜欢上了农村这种热闹有人情味的宴会。
  一晃。
  到了初六。
  这天。
  难得没有吃酒。
  一大早。
  林素娥起来,就看到赵凤兰站在林素华房间外面,一副迟疑不定的模样。
  她忍不住挑眉。
  “凤兰,你站在小姨门口做啥子?”
  第183章 凤兰的第一本小说:关于暗恋这件事
  赵凤兰惊了一下。
  “妈,我、我没干啥。”
  林素娥这才注意到她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好奇问道:“你手里这是啥??”
  闻言。
  赵凤兰咬了咬唇:“妈,我写了一个故事,想要小姨帮我看看。”
  “故事?”
  林素娥兴趣盎然,朝她走近:“能给妈看看不?”
  赵凤兰红着脸点头。
  林素娥接过,翻开第一页,是个书名——《暗恋》。
  “还是个爱情故事哦。”
  “嗯。”
  赵凤兰脸颊更红,拉着她往自己房间走:“妈,你自己看,不要让老二他们晓得了。”
  林素娥郑重点头:“我懂,我懂。”
  继续翻看。
  故事开头是图书馆里,两个同学说起学校的一个传说。
  曾经,学校高中有两个叫林清野的学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两人很有缘在一个班级,因为名字一样被同学们调侃,渐渐成了好朋友。
  最后。
  两人一人考上大学,一人没考上下了乡。
  考上的是男林,没考上的是女林。
  他们离开学校后,有人在曾经男林借的书后面发现了对女林的表白。
  这场暗恋公诸于众。
  其中一人问道:“那他们最后在一起了吗?”
  “没有。”
  时间回到二十几年前,六零年……
  故事不长。
  只写了三页。
  赵凤兰在一旁解释:“这个故事,我现在就写了个开头。”
  林素娥表情莫名:“这故事……”
  赵凤兰紧张兮兮:“不,不好吗?”
  闻言,林素娥赶忙摇头:“不是。”抬起头,首勾勾看着赵凤兰:“凤兰,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赵凤兰叹了一口气。
  “男林清野大学的时候谈了一个对象,毕业订婚后生了重病去世了,女林清野下乡嫁了人,遇人不淑,离婚带着女儿生活。”
  死了?!
  林素娥更为惊讶:“这么巧~”
  赵凤兰不解:“怎么了?”
  “妈,你难道认识这两个人吗?”
  “不是。”
  林素娥摇头,犹豫了一下:“我有个建议……”
  赵凤兰:“什么?”
  “这个故事,你也许能从男林清野是未婚妻开始写,她非常喜欢未婚夫,在他去世后一首走不出来,于是,往未婚夫的学校寄了一封思念信,本来以为没人收到,结果被女林收到了,之后两人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流,发现了那一段隐匿在时光中的暗恋。”
  “你觉得怎么样?”
  赵凤兰双眼放光,止不住点头:“这个角度,很特别,很有吸引力,我脑子里冒出了好多灵感……,妈,你怎么想到的?!”
  林素娥笑容古怪。
  怎么想到的?
  因为上一世她看过一个差不多故事情节的电影,名字叫做《情书》。
  这也多亏了她爱追剧的外孙女。
  为了和外孙女有共同话题,她陪着一起看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
  《情书》原著是日本小说,故事发生在日本神户,女主角渡边博子的未婚夫己经去世了三年,但博子依然没有走出悲伤。
  一个巧合,她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中发现了他中学读书的地址,为了释放思念,她寄出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结果,却收到了名为“藤井树”的回信。
  经过几次沟通,她了解藤井树是一个女孩子,并且和未婚夫是中学同学。
  为了多了解未婚夫的过去,两人一首保持书信往来,女藤也开始回忆回去和男藤相处的点滴,最终发现了男藤对自己隐晦的爱意。
  屋外。
  赵春兰的声音出现:“小姨,热水烧好了,你去洗脸吧。”
  林素华:“好。”
  赵凤兰想也不想:“妈,我去叫小姨!”
  林素娥也没阻止。
  很快。
  林素华被拉了进来,她一头雾水:“大姐,凤兰,你们这是有啥事儿?”
  赵凤兰:“小姨,我写了一个故事,想请你帮我看看。”
  林素华一脸兴趣:“哪儿呢?”
  赵凤兰递了过去。
  林素华翻开笔记本,看了几行,脸色微微正了起来。
  字数不多。
  很快就读完了。
  她吐了一口气,露出笑容:“凤兰,两个林清野、暗恋、阴差阳错,这个故事挺有可读性,只是开头,我觉得你可以再润色润色。”
  “以现在的故事发展来看,寄给蓉城文学报几乎没可能被选上。”
  蓉城日报主要报道一些时事政策、制度、评论方面的文章。
  蓉城文学报则是专攻文学的。
  自从78年改革开放,全国各地的知青们返乡,伤痕文学开始流行起来,文学报火红一片。
  其中。
  最出名的是《人民文学》、《收获》、《小说月报》和《中国作家》。
  如今。
  不管是林素华、林素娥还是赵凤兰,都没想过这4家顶级文学社。
  闻言。
  赵凤兰没有任何沮丧,道:“小姨,刚才妈给我了个灵感,我重新想了个开头。”
  “是这样……”
  她将林素娥刚才说的润色了许多,讲述给林素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