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 第54节

  汪慧英摇头。
  两人相视一笑,重新入了席。
  一场婚礼办得热热闹闹。
  大家好好休息的来,吃得心满意足,高高兴兴的走。
  吃过午饭。
  林素娥一家子往家走。
  各回各屋。
  林素娥一进屋,立马把门反锁了。
  下一刻。
  拿出红包。
  总共2个红包,摸上去薄薄的一层,首先打开钱翠花给的那个。
  不意外。
  是大团结。
  全部拿出来一数,总共3张。
  那就是30块钱。
  这并不出乎林素娥的意料,但不妨碍她很满意:“说倦了,木匠家就是大方!”
  接着,拆开了女方给的红包。
  数了金额,面露惊讶:“居然也给了30块钱!”
  随即。
  喜不自胜。
  女方给了个“顶配”谢媒钱,这代表什么?
  当然是对她这个媒婆的满意咯!
  林素娥感觉到了满满的成就感,第一次在因为绑定媒婆系统而决定做媒之外,对这份职业生出了一股热爱。
  “好了,什么都不重要。”
  “现在——抽奖!!!”
  搓了搓手,向各路神祷告一番,她心一横,按下了按钮。
  指针疯狂转动。
  林素娥双手合十,一首碎碎念:“不要抽到5,不要抽到5,不要抽到5……”
  财神保佑。
  不是5。
  抽中了——10。
  10倍返利,系统背包多出了一沓现金,正是600块钱。
  加上本金。
  就是660块钱。
  660块加上她身上的500块钱,存款正式突破四位数。
  “哦耶!”
  林素娥双手握拳,蹦了起来:“发达了!发达了!我现在是千元户了。”
  未来可期。
  未来可期啊!
  第50章 买火车票
  参加完婚礼第二天。
  一大早,林素娥去村长那里开了介绍信,说起要去蓉城看亲戚,赵振宇二话不说答应了。
  拿着介绍信,她骑着自行车往县城里走。
  浦县火车站。
  这里绝对算得上浦县最热闹的地方。
  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她先去购票处买票,每个窗口都排起长队,只好随便选了一个流动得比较快的队排。
  大概排了20分钟。
  总算是排到林素娥了。
  里面,一头乌黑齐肩短发、白衬衣,精神抖擞的女售票员微笑着问道:“大姐,你要买去哪儿的票?”
  林素娥回答:“给我3张明天去蓉城的火车票。”
  “3张去蓉城是吧?”
  “对。”
  “明天早上7点零2分发车,你看行吗?”
  “可以。”
  “好,3张票,总共7块5毛钱。”
  “好的。”
  林素娥把介绍信夹一张大团结递了过去,售票员给她找了2块5毛钱还有3张车票,介绍信也还给了她。
  她接过来,说:“谢谢同志。”
  售票员笑:“不客气。”
  买好票,林素娥大步离开。
  实在憋不住了,后方排队的大哥早上肯定吃了韭菜盒子,一嘴的韭菜味。
  出了售票大门。
  她这才大大的喘了一口气。
  拿起车票看起来。
  “这种硬板票,好多年都没看到了~”
  她手里的车票是淡粉色的,只有拇指大小,长方形,和后世的高铁票不同,没有身份证号和姓名。
  正面写了起始地点蒲县和终点蓉城;硬座;票价2.5块。
  这是半价票。
  原价是5块钱。
  背后,用白色贴纸贴了发车时间。
  现在全国火车站都是硬板式车票,一首到90年代才渐渐被取代。
  ……
  出了火车站。
  林素娥看了一眼天色,差不多9点钟。
  她想了想,往国营商店驶去。
  锁好车。
  一进门,街巷的喧闹声都被屏蔽在了外面,商场里舒适安静。
  没人逛街吗?
  不是。
  林素娥一眼望过去,几十个男男女女在各个柜台买东西。
  那是逛国营商店的人素质高?
  大可不必。
  造成这样局面的,只不过是国营商店规矩大。
  你敢吵闹,工作人员就敢赶你走。
  为何这么嚣张?
  举个例子,现在的国营商店就相当于后世的奢侈品店,你看那些奢侈品店的店员态度好吗?
  再者说,现在的营业员还是铁饭碗,吃公粮的,又不靠销售额和提成吃饭,自然是有底气得很。
  言归正传。
  她左右张望,找到了卖锅碗瓢盆的柜子。
  运气好。
  这个柜子没人。
  她走上前,吊眉的中年女营业员手里拿着一把瓜子在嗑,坐在柜台的高脚凳上,睨了她一眼,一点儿招呼的意思都没有。
  林素娥:“……”
  如果她是20岁的小姑娘,肯定受不了这个气。
  但,她己经40岁了,加上上一世的84岁,都活了上百岁了。
  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发火。
  意气之争,没有必要。
  于是,她带笑,客气道:“1755营业员同志,麻烦帮我拿一下第二排最右边的保温杯,我要买一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