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辟珠记 第100节

  到了中秋节这一日,巡城行会的人早早来到小院,指点宝珠走到何处可以蜻蜓点水,何处需要大洒甘露,果然暗中有各种安排。宝珠满口答应,实则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申德贤这种唯利是图的商人,哪里有指挥她的能耐。
  到了傍晚,行会的车手牵来两头威武的大白牛,套一辆高达两丈、用彩缎鲜花装饰的宝车,请观音登车巡城。
  宝珠匀出头发编成双鬟,遮住两侧耳朵,再以浓妆修饰眉眼轮廓。待夜幕降临,隔着高台,便是熟人也难以辨认容貌。她在净瓶中灌满清水,手持一条新鲜柳枝,一切准备妥当后,回头再次叮嘱韦训:“靠近一些,跟在车辕旁边,要在我能看见的地方。”
  第164章
  宝珠登车之前,申德贤亲自出马,再三强调:“今夜您便是真正的观音化身,一言一行务必端静肃穆,不可有半分轻慢之态。”
  宝珠对他的话置若罔闻,拎着裙摆,优雅从容地踩着梯子登上宝车。车顶有一木胎莲花座,供她立于花蕊之中,宛如神圣宝座。白牛刚慢腾腾地迈开蹄子,就在这瞬间,只见一道青影晃动,韦训飞身掠上宝车,旁若无人地在宝珠身后盘膝一坐,嘴角上扬,笑道:“这样够近了吧?”
  巡城时局面必然混乱,韦训一直对此事有些疑虑,但自负武功绝顶,坚信任何场面都能护得她周全,因此不曾阻拦。
  此时梯子已经撤走,高台孤立于空中,瞧热闹的人群渐渐涌上来。观望这青衣人的超凡身手,谁也没本事将他从车顶抓下来。申德贤又气又恼,却不敢发作,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借口,大声交代道:“你就扮演观音大士座下童子!”
  宝珠眼中满是笑意,笑道:“好得很,近水楼台先得月。”说着,她迫不及待将柳枝伸入净瓶,饱蘸甘露后,扭身往韦训头上、肩上使劲挥洒。
  申德贤从没见过如此我行我素的观音奴,跟在车旁竭力劝阻:“不可偏宠,需得雨露均沾!雨露均沾呐!”
  杨行简随车伴行,听了这句,暗自笑道:至尊决定专宠某人时,满朝文武都劝不住,你这胖子徒费唇舌,有什么用?
  果不其然,宝珠理直气壮大声宣告:“吾既为观音化身,偏爱座下童子,乃是天经地义。”
  她仍觉得不过瘾,干脆抽出柳枝,将半瓶甘露径直倾倒在韦训头上,把他淋得湿透。这般迂回曲折,抛头露面,只为这一个目的——
  “如何?觉得病好些了吗?”
  有生之年,命如朝露,韦训从未受过如此偏爱,沐浴在她温柔慈悲的目光中,兴奋得浑身簌簌发抖。仰望她的容颜,只觉身处极乐,九泉无恨。
  他曾嘲讽世间愚人盲从迷信,自欺欺人,错将白水作灵药。那瓶中明明是他亲手灌进去的普通清水,如今经由她手洒在自己身上,竟如脱胎换骨,仿佛发肤都能尝到甘美的味道。切身体会信仰之爱,又如何能分辨得清究竟是谁痴、谁癫呢?
  他欣喜欲狂,颤声答道:“蒙观音垂爱,已痊愈了!”
  是夜,洛阳百姓扶老携幼,倾城而出,夹道瞻仰诸佛巡城,宝车所经之路万头攒动,欢喜赞叹声交织成一片热烈沸腾的海。
  恰逢中秋佳节,满月高悬,月明如昼,银辉将巡城的队伍照的纤毫毕现。更有行会请来吞刀吐火、寻橦走索等诸般杂戏伎人,身穿奇装异服,招摇于市。
  在所有巡城的佛像之中,最令百姓期待的就是唯一由真人扮演的长秋寺杨柳观音。无数人引颈翘首,远望一队人马缓缓而来:
  打头阵的是披着辟邪与狮子行头的伎人,两头瑞兽在车前净街开路,它们踏着激昂鼓点,舞出各种跳跃翻滚、摇头晃尾的精妙步伐,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紧接着便是两列手捧香炉、拂尘、经卷、念珠的比丘尼,乃是侍奉菩萨的人间侍者。之后是举着宝盖、金刚杵的卫士,尽显庄重威严。这般盛大的卤簿仪仗,除了帝王出行,人间只有佛道仪式才能使用,给予观者超凡震撼。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白牛牵引的宝车。高台顶端莲花座中,端立着一位少女观音,手持净瓶柳枝,将甘露洒向等待赐福的民众。月光洒在她端庄的身影上,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圣洁的轻纱。
  道路两侧的楼台上,聚集着富豪家的女眷,她们身着华服,一边观礼,一边争先恐后将花瓣抛向宝车。天女散花,万众欢腾,这一幕与月光交织,如梦似幻。这般盛况虽然每年都会出现一回,但今年又与往年略有不同。
  民众纷纷议论,今年这位观音气度尤为雍容高贵,颇具名门风范,使人见之忘俗。长秋寺佛像垂泪,一少女为菩萨拭泪,掷出黄金圣卦的故事已传遍洛阳,令人津津乐道。只不知为什么,今年宝车上多了个青衫少年。他跏趺坐于观音身后,揣度其身份,像是护法,又像是座下童子。
  宝车之上,宝珠面上装作端庄慈爱,实则心花怒放。自长安出发以来,从未有今夜这般愉悦过。
  布施是大乘修行中六度之首,分为三种: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她在蟾光寺中借用昙林的尸体暗中操作,汇聚信众米粮分给饥民渡灾,是财布施;今夜以甘露净水抚慰人心,使他们暂时免去内心对疾病的怖畏,乃是无畏布施。这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一种传递希望的途径。
  巡城到中途,许多百姓加入乐舞的队伍。杨行简早就按耐不住,冲入队列之中,与那头五彩狮子一起手舞足蹈。
  清水用尽时,宝珠便将空瓶递给韦训,他手速极快,车下又有十三郎接应,倒手一转,竟无人察觉。三个人心有灵犀,默契十足,如此尽情挥洒,源源不绝,得甘露者甚众。
  还有一件隐隐约约的缘由:如今她盛装华服,足踏莲花座,前有瑞兽开道,后有从人簇拥,再没人敢与她争道了。这前呼后拥、万人之上所带来的荣耀与愉悦,世间实难有什么事能与之媲美。
  转身洒水之时,宝珠口唇微动,悄声对韦训说:“听说今晚本来有烟火表演,因为没准备好耽搁了,要拖到后天。咱们一起看过烟花后再上路,怎么样?”
  韦训亦是少年心性,此情此景,岂有不从之理,笑嘻嘻地说:“只要你不着急,也不怕你兄长着急。”
  宝珠笑道:“他矫健得如同玉勒骓一般,多等一两日也没什么。我是急着与他相会,可是听说幽州冬季严寒,且远不如中原繁华热闹。一去千里,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韦训安慰说:“你可以去幽州举办巡城,只是天冷,不能穿得这么清凉了。”
  万众瞩目之上,二人暗中相约,眼波轻轻一触,随即错开,心中怦然而动,雀跃难言。
  人山人海之中,一名身材魁梧的巨汉头陀如鹤立鸡群,高出旁人一头,观礼甚是便捷。
  罗头陀仰头望向宝车顶端的青衣人,而青衣人却对同门视而不见,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眼前的观音身上,其专注痴迷之态一目了然。
  满月之夜,洛阳城内繁花似锦,鼓乐喧天。罗头陀神情淡漠,冷眼旁观这热闹非凡的巡城盛况,心中涌出一句俗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盛极则必衰。
  青衫客心窍已开,超然世外的人涉足尘世之中,不知是吉是凶。
  “……你那批火药制作成烟花时,炸死了两名工匠,为此赔给家属不少财帛。这硝石与硫黄的配比,似乎有些问题。烟花表演赶不上今天巡城,只能拖到后天,又是一大损失……”
  白牛牵着宝车经过眼前,队伍渐渐远去了。旁边的男人絮絮叨叨地诉说着,罗头陀的眼神从韦训身上移开,落在这吹毛求疵的商贾脸上。
  “人总是要死的。被锡杖砸成肉泥,或是被火药炸个四分五裂,同样要过奈何桥、忘川河。”罗头陀冷冷地说,“还是说,你敢拖欠洒家的尾款?!”
  那商人被他狰狞凶悍的面容吓住了,瞧了瞧头陀手中旗杆般粗的锡杖,顿时将口中的闲话咽了回去。心中默默盘算过克扣“执火力士”货款的代价,他讪讪地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好饭不怕晚,好事不嫌慢,拖两天倒也没什么。满月这么亮,烟花就不显眼了。”
  此人名叫贾良,是巡城行会的一员,专门负责筹备燃放烟花事宜。他心想最近刚从幽州接了大单,这批火药早就回本了,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跟这种亡命之徒讨价还价。
  再说会首申德贤介绍了新的生意,将稀有木材卖与富豪人家,一本十利,比做烟花的利润丰厚得多。只不知他从哪个渠道弄来合抱粗的楠木,那种东西不是早就在中原地区绝迹了吗?想到将来倒腾一根木头就能大发横财,贾良当即从怀中掏出金子,老老实实将尾款付给罗头陀。
  巡城行会组织经验丰富,这场盛典总计数十万人参加,除了几次拥堵以外,算得上顺利,并没有发生韦训所警惕的变故。
  典礼结束后,宝珠依照以往惯例,将莲花冠等首饰原样退回,仅留下一身锦澜衣作为纪念。参与过如此盛典,心理上的愉悦满足早已超越了物质回报。
  只是卸下首饰、换回衣服之后,巡城行会的人仍是对她毕恭毕敬,行礼不迭。又有许多人向杨行简贺喜,告知他已经是“升仙家”了。
  宝珠奇怪地说:“纵然在巡城中是观音化身,卸下那身行头,就不该留下过誉的虚名,否则就是对神佛不敬了。”
  申德贤满脸堆笑,说:“菩萨回天上去了,娘子的气运才刚开始呢。这几日斋戒焚香,且等着得成正果、立地飞升吧!”
  宝珠本以为有机会扮成观音、登上宝车布施便是有佛缘了,巡城已经结束,还能怎么飞升?
  杨行简使个眼色,悄声对她说:“想必是这些愚夫愚妇对‘一朝显贵,鸡犬飞升’的幻想,以为从此能攀龙附凤,一家有女百家求了。”
  宝珠会意,想起朝中对那些超阶越次升官的宠臣,也是用飞升等语比喻,一笑置之。韦训却若有所思。
  第二天,他借着习字的由头,将宝珠留在院里,抄了一天的诗句。宝珠几乎纹丝不动在宝车顶上站了一宿,也觉得腿酸,懒得出门闲逛,正好盯着他练字。
  在这院中暂住的陌生少女扮演过观音之后,一时名声大噪,四邻八舍的闲人都聚在门口晃荡,想瞧一瞧她日常是什么模样。
  断尘师太带了两个徒弟也来了,只见院门紧闭,敲了敲门,没人应。院墙并不算高,她本可以轻松翻越过去,但沉思片刻,又转身离去了。
  作者有话说:
  巡城发生在霍七尚未赶到幽州之时,目前她还在路上狂奔中。
  第165章
  到了晚间,宝珠等人早早睡下。
  二更时分,万籁俱寂。慈惠坊的这座小院沉浸在一片静谧中。
  榻上传出稳健的呼吸声,十三郎已进入梦乡。韦训走出他与师弟共同的房间,幽灵般无声无息在室内逛了一圈,分别在宝珠和杨行简门口听了一阵,没有任何异动。
  确认三个人都安然无恙后,他来到一楼正堂。门轴发出“嘎吱”一声轻响,他打开门,盘腿坐在门口,凝神静气开始打坐。巡城那夜宵禁暂停,今日恢复,坊门关闭后,街道上一片死寂,无人在外闲逛。更长漏永,外面稍有声响传入耳中,都显得极为清晰。
  一只野猫不知从何处窜出,鬼魅般掠过院墙,吓走了栖息在庭院树上的斑鸠。驴在树下静静咀嚼豆粕,吃过夜宵之后,便站着打盹,偶尔甩动尾巴驱赶蚊虫。这是韦训当时选择它的理由之一,这头驴比大多数牲口更加警觉。
  三更天时,更夫打竹梆的空空声响远远传了过来。那声音穿过寂静的街巷,经过坊墙外侧,缓步往城南走去。韦训闭着眼睛,静听那不慌不忙,有节奏的规律响声。
  然而过了不到一刻,又有断断续续的梆声传来。这一回声音行径院门,来来回回走了两遍。
  更夫除了报时,更肩负防范火灾和偷盗的职责,因此向来是两人一组,一人打灯笼照路,一人打梆预警。可如今行经门外的脚步声却只有一人。
  韦训纹丝未动,磐石般坐在原地,静静听着时有时无的梆声,这个孤独的更夫在院外徘徊,两刻后,脚步和梆声同时消失了,就像它们从未出现过一样。
  四更天,夜更加深沉。门外再次出现了脚步声,这一回的声响沉稳有力,与之前不同的是,来人并未刻意隐匿踪迹,反而有些提醒之意。那人停在院门外,短暂的寂静后,向庭院中丢了件小东西。
  驴睁开眼睛,眼中透出警觉的光芒,它喷着鼻息,不安地来回踱步。
  韦训起身来到院内,借着微弱的月光,从地上捡起那物件——是一根生锈的旧棺钉,被捏成圆环形状。这东西是残阳院门人常用的联络用品,有时被钉在墙上,有时则钉在梁上。当被重手捏成圆环时,藏起钉子尖端,表明来者无意挑衅。
  棺钉在韦训灵活的手指之间来回翻转,他思索来者的意图,片刻后,轻轻掠上院墙,蹲踞在上俯视下方。阴影中站着一名黝黑胖壮的男子,正是师弟鬼手金刚邱任。
  “大师兄。”邱任恭敬地叫了一声。深夜来访,扔物提醒,这在残阳院门人当中,算是相当礼貌。
  在玉城时,这几人就表明了自己即将前往洛阳的意向,因此他出现在此处,并不算意外。然而七绝向来不合,不可能无事登门闲聊。
  韦训皱着眉头问:“什么事?”
  邱任小心翼翼打量他的神情,除了一丝不耐烦以外,未见恼怒之意,似乎并没察觉他高价卖给小姑娘人参的事。
  于是他开口道:“传闻三日前有人辣手灭了一门拐子,尸体不见刀剑加身,皆是被空手撕成碎块,左右邻人却浑然不知。洛阳从未有过类似的事,因此传得沸沸扬扬,黑白两道皆知。有老江湖认为是一种高深指爪功夫……”
  韦训昂着头,傲慢地说:“是我干的,怎么了?”
  邱任心道果真如此,瞅了一眼他腰间的鱼肠剑,干笑着说:“师兄向来一击致命,取其头颅,这回怎么突然改了手法?”
  韦训不耐烦地说:“残灯手七绝人人学过,只许你鬼手金刚使,不许我们用?”
  邱任连忙摆手:“怎么敢。指爪上的硬功夫,江湖上最知名的是白驼寺‘伏魔指’,那伙秃子成天吃斋念佛,就算与牙行有纠葛,想来手段不会这么狠辣。正巧我来东都谋生,便有人怀疑是残阳院的‘残灯手’。”
  邱任这一番话道出,韦训顿时明白了,老四绰号“鬼手金刚”,以勇猛强横的指爪功夫闻名江湖,此人刚来洛阳不久,就发生了这起怪事,有人怀疑到老四头上,倒也合乎情理,怪不得他半夜登门询问。
  邱任本以为是卖参坑他的事被本人察觉,但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青衫客武艺超群,犯不着拐弯抹角报复,便放低姿态,问道:“大师兄可是对老四有什么不满?将这口锅栽在我头上,以后在此地行走,属实有些麻烦。”
  韦训心道互相栽赃乃是残阳院门人最拿手的技艺,那一日因宝珠被拐,他大开杀戒,还真没抱着坑同门的意思。没想到出了关中,背锅仍是残阳七绝甩不开的宿命。
  他觉得有趣,莞尔道出真相:“六颗脑袋也太多了,我随身的皮袋装不下。”
  邱任的笑容凝在脸上,尴尬地道:“原来如此。”
  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问清楚了,却也对这短命小鬼没办法,只能忍下这口恶气,暗暗盼着他赶紧翻船。邱任想此人身患至阴寒疾,用上党人参大补,承受不起,非得肾阳亢盛,躁动难平,到时候就有乐子瞧了。
  韦训哪里猜得到这黑胖子的龌龊心思,蹲踞在院墙上,骄横地说:“我已在巡城中现身了,倘若有人向你寻仇,你就直说是青衫客干的。那群下作东西,接观音接到老子头上了。敲阎王门,掘鬼差坟,还想留全尸下葬,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说罢,不等邱任回复,转身跃回院里继续守夜去了。
  回想自关中启程后的种种经历,车船店脚牙等各行绿林□□畏惧残阳院的邪气,纵有觊觎宝珠之人,盯梢时望见他就气馁了。可出了潼关,途经河洛一代,这些不长眼的歹徒竟接连骚扰。如此一来行动处处受限,日夜提防,实在令人厌烦。韦训索性主动暴露行踪,欲以青衫客的威名震慑宵小。
  这一夜他在正堂打坐,隐约察觉到数次不同寻常的动静。但他担心是声东击西之计,佯装未闻,一直按兵不动。
  五更天后,天色渐渐露出鱼肚白。左右邻舍的居民陆续发出起床声响,鸡鸣狗吠此起彼伏,与人咳嗽洗漱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又过了两刻,街巷中,货郎挎篮叫卖各种朝食的吆喝声响起,卖蒸饼的、卖出尖馒头的、卖鲜桃奈李的……运送货物的车轮辘辘作响,牛马驴骡蹄声哒哒,人间烟火气息将夜的静谧一扫而空。
  十三郎和杨行简陆续醒来,洗漱后出来煮茶。等到宝珠姗姗下楼时,整个慈惠坊已经完全苏醒,各种嘈杂声响混杂在一起,再不能分辨清楚。
  平安度过长夜,韦训略微松了口气,见她发髻缠着一根鹅黄色丝带,嘴上点了胭脂,问道:“今日要出门?”
  宝珠喝着浓茶,醒醒神后说道:“该去南市拿订下的药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