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结婚后过得各种不如意,恢复高考后, 她想参加高考,刚开始被夫家各种阻止,后来眼看着阻止不了,她的夫家也就不管了。
然后她努力考了三年,一年分数比一年差,没考上,只能认命。想回城,可带着丈夫和两个孩子回到京市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住的地方,最后还是灰溜溜地回了那个小山村。
一辈子被困在小山村的苏雨心里恨哪,她觉得自己的不幸全都是父母和弟弟造成的,带着怨恨咽下最后一口的苏雨再睁眼回到了父母要她把工作让给弟弟的时候。
这一世她发誓绝不忍让,就算是死,她也不会去下乡。于是一边在家里各种大吵大闹,一边勾引堂妹未来的丈夫。
上辈子她最恨的是父母和弟弟,最羡慕的就是堂妹苏曼,同样是高中毕业,她毕业后凭自己的能力考来的工作被父母逼着让给弟弟苏军。
而堂妹苏曼接班了小婶供销社的工作,成了一名正式工,经人介绍嫁给轧钢厂的厨子宋元。
改开后,宋元下海开酒店,她儿子考上京市大学,她来送孩子时,宋元已经是几家连锁酒店的老板,住的是奢华的别墅,开的是大奔。
她当时羡慕极了,腼腆内向的堂妹除了长得比自己好看,成绩比自己好点儿,几乎没有优点,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供销社女工竟然嫁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男人。
于是苏雨重生后就开始跟宋元勾勾搭搭,在和家里抗争的过程中,苏雨偷拿着家里的户口本,给家里适龄没工作的弟弟妹妹们全都报名下乡了。
原主这个倒霉蛋更是被她一杆子送到西北吃沙子去了,等到家里知道这些个孩子都被报名下乡时,苏雨已经拿着卖工作的钱,跟宋元领了结婚证。
原主下乡半年后,苏大成和刘美兰收到了噩耗,原主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已经去了。
苏大成和刘美兰强撑着坐火车去西北给原主办了丧礼,回来后没多久双双病倒,没两年也跟着去了。
苏家其他孩子下场也不比原主好到哪里去,原主的愿望是不下乡,留在京市好好孝顺母亲。
苏雨想嫁给宋元,就让她嫁去,宋家可不是良配,宋元父亲早逝,他妈一个寡妇艰难把一双儿女拉扯长大,宋元是老大,勤劳踏实能干,在他们这一片是出了名的大孝子。
他是个好儿子、好大哥,却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第一世原主嫁给他后,他的工资一直都是交给他的母亲保管。
宋母强势,又偏心他妹妹宋琪,等于说结婚前十来年一直是原主养家、养孩子,而宋元的工资,则养宋母、宋琪和他舅舅一家。
后来他下海做生意,赚到了钱就变了,宋母嫌弃原主只生了一个女儿,整天琢磨着让宋元离婚再娶生个儿子。
宋元不肯离婚,后来经宋母和宋琪拉皮条找了小三,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又有了小四、小五,曾经他还动过念头,把私生子抱回来让原主养。
原主要离婚,宋元不肯离,最后两人各退一步,原主不提离婚,他外面的私生子不准认回来。
原主如果不是为了女儿,和不让父母担心,早就跟宋元离婚了。这样的人生苏雨羡慕,就让她去享受吧。
苏曼来了之后,就直接给苏雨吃了易孕丹、多子丸。她不是觉得原主嫁给宋元后只生了一个女儿是没本事。
那就让她特有本事,使劲儿生,三年抱俩体现不出来她的本事,必须一生生一窝,动辄三胞胎、双胞胎、四胞胎。
能生不是本事,养得起才算是能耐,宋母不是喜欢孙子嘛,这辈子就让她喜欢个够,让宋雨给她生个足球队。
就宋元那三十多块钱的工资,要养宋母、宋琪,还得贴补他舅舅一家,再养十来个孩子,想想就刺激。
苏雨觉得宋元有本事,殊不知,他之所以不跟原主离婚,之所以能身价上千万,那都是沾了原主的光。
宋元发家开的第一家酒楼是靠着原主小舅的支持才开起来的。原主外公祖上也曾富贵过,战争年代早早地就把家产变卖,藏了起来。
改开后,原主小舅靠着苏曼外公留下的黄金做起了生意,在南方赚到钱资助宋元开了一家酒楼。
后来更是通过苏昊认识了他的几位转业到地方的战友,靠着苏昊的关系他才能一步步发家致富。
他清楚,只要他跟原主离婚,苏昊一句话就能把他打回原位,所以哪怕他在外面养了很多年轻漂亮的小三、小四,却哪个都不敢带到明面上来。
没有了原主的助攻,宋元这辈子能不能像上辈子那样下海经商发家致富,那就是个未知数。
就宋元那瞻前顾后的性子,没有原主小舅的指点,他想发家,纯属做梦。
苏家三兄弟,一大家子住在一个大院子里,虽然住的不宽绰,但比起好多家挤一个大杂院,或住筒子楼,她们家能有一个单独的院子,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正房三间住的是苏大伯一家和苏爷爷、苏奶奶。东厢三间住着苏二伯一家,西厢三间分给了苏曼一家。
倒座房分隔成三间小厨房,每一家一间,因为三家住在一个院子里,但早已分开吃饭。
苏爷爷、苏奶奶跟着苏大伯家吃住,苏二伯和苏父每个月给二老五块钱的养老钱。
苏曼来的时候苏雨已经重生了,这几天一直在家里闹腾,苏曼过来后发现她之所以能重生是意外绑定了一个签到系统。
小系统动手剥离了这个还未激活的签到系统,更改后台设置后绑定到了苏曼身上。
苏曼激活签到设置的新手大礼包里包含一份工作,她这次去电机厂报考的就是这份工作。
说白了,这份工作就是系统为她量身定做的萝卜岗,报考的人里面,就她所有条件都符合,最后被录取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这可是系统奖励她的工作。
她借机让刘美兰把放在苏奶奶那的户口本给拿回来。她们三家虽然已经分家了,但是户口本一直都是由苏奶奶保管,这也是苏雨能偷出家里的户口本,把剩下的弟弟妹妹一窝端都给报名送到乡下的重要原因。
刘美兰走进厨房,把温在锅里的饭端进屋里,给苏曼冲了一杯麦乳精:“赶紧吃,妈今天中午给你炒的鸡蛋,我闺女考试辛苦了。”
苏曼接过她递过来的白面馒头和小葱鸡蛋:“妈您可真好,给您当闺女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刘美兰揉揉她的脑袋:“能有你这个小棉袄,才是我和你爸最大的福气。明天让你爸陪着你去电机厂报名,我记得你爸有个战友他爱人在电机厂上班,有个熟人照顾着我和你爸也能放心。”
母女俩正说着,东厢房突然传来了吵闹声。
“你这个死丫头,你怎么能这么狠,那是你的亲弟弟,你怎么就不能替他多想想?
我跟你说了多少回了,你弟弟他身体不好,没办法下乡。你把工作让给他,暂时先下乡,等过一两年,你回来接我的班,皆大欢喜多好!”
“是你们皆大欢喜吧?我凭本事考上的工作,凭什么要让给他?他苏军有本事自己考去呀,自己没本事找工作,跟我耍什么横!想要我的工作,可以,八百块钱,一手交钱、一手交工作。”
“你这个死妮子,整天钱钱钱,你是钻钱眼儿里了,没有家里供你读高中,你上哪找工作去?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工作都得让给你弟弟,钱你一分都别想得,我和你爸辛辛苦苦把你养大,这是你欠我们的。你要八百块钱也行,你出嫁要给家里一千块钱的彩礼。”
苏曼和刘美兰动作一致的凑到窗户边,听着苏二伯家传来的争吵声。
刘美兰跟二伯母王梅花向来不对付,王梅花重男轻女,生了三个女儿后才生下苏军这个宝贝疙瘩。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飞了。
苏军小时候身体是比较弱,但这些年在王梅花的持续投喂下,吃成了一个小胖墩,身体壮的跟个牛犊子似的,下乡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纯属就是王梅花和苏二伯舍不得他下乡。
说起王梅花的重男轻女,就不得不提苏雨的两个姐姐苏叶和苏秋,她们俩初中毕业就不再读了。
用王梅花的说法是她们俩成绩太差自己读不下去,实际原因是家里不供她们读高中。
辍学后没多久,王梅花就托人给她们找到了对象,苏叶嫁给了食品厂的副厂长的儿子,苏秋嫁给了机械厂后勤部的科长。
苏叶看似嫁的不错,但那个副厂长的儿子智力低下,二十多岁的人了智力跟七八岁幼童差不多。
一米八的大高个,稍有不如意,就躺地下打滚哭闹。苏叶与其说是嫁了个丈夫,倒不如说多了个儿子,每天都得像哄孩子似的哄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