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可她好好的, 她哪里奇葩了?不就是把后世热场子,提高大众参与度的法子拿来用了吗,无人受到伤害, 大家明明, 都很高兴。
  “十一嫂, 你觉得,这法子不好吗?”
  “好,好得很!”
  蓝氏依然不能理解地回了一句, 而后指着那大红色的抽奖箱, “我就是觉得, 正常人想不出这这么奇葩的操作。”
  抽奖箱,怪怪的。像抓阄, 又不像抓阄。
  不过话又说回来, 刚才看着那跃跃欲试,都觉得自己会中奖的狂热百姓, 她的心, 也有一点蠢蠢欲动。
  想占便宜,果然才是人性的本色啊!
  “你十一哥今日回去, 怕是又要奋笔疾书了。”
  看一眼正与前三名一起喝茶谈心的朱椿,蓝氏嘀咕了一句,而后又似想起了什么,道:“昨日稀里糊涂地就应了,倒没想起来问你,为什么不拿二十二弟当彩头?”
  说到“稀里糊涂”,蓝氏有些无语。
  一定是羊肉太香酒微醺,不然他们两口子,怎么被糖衣炮弹这么一哄骗,就上了当了呢?什么“十一哥书生意气,比所有人都适合,为《水浒传》代言”,她信了,她竟然信了!
  现在想来,她脑子一定是有泡了?
  《水浒传》里一群糙汉,喝酒用碗,吃肉手撕,朱椿才不是这样的,他哪哪都不跟这书沾边。为《水浒传》代言,他不配!
  不对,《水浒传》不配。
  “我昨日所说,句句属实,十一哥本就文采出众,十一嫂可见着诸亲王里,还有谁自个编了书?”
  徐妙容面不改色回了一句。
  心中却琢磨着,找朱椿,自然是因为,他好说话呀。
  其实她也不是没想过找朱楹当彩头,可一来吧,朱楹涉猎广泛是广泛,可他没出过书,不像朱椿,有“蜀秀才”的称呼,天然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来,她感觉,朱楹这人就不适合与人谈心。想想上次他与陈樵谈的五毛钱的心,她就莫名替他觉得尴尬。
  深思熟虑之下,她趁着昨日吃羊肉的机会,把这事同朱椿说了。
  感谢那顿羊肉,朱椿心里暖暖暖的,面上醺醺的,被她那么一夸,当场就同意了。
  “他是自个编过书,可那些书……”
  蓝氏想说,那些书好不好,她还能不知道?话到嘴边,却又想到方才百姓们说的话。百姓说,他们久闻朱椿的大名,就想和他喝茶谈心。
  现在朱椿也的确与人相谈甚欢。
  所以有没有可能,是她的要求太高了?朱椿的诗文,的确写的很好,是她对他,一直太苛刻了?
  忽然就释然了。
  李白、杜甫,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的。她喜欢李杜,可她自己写不出来李杜的诗篇,也不该苛求朱椿能写出来。
  她把她的愿望强加在他的身上了,她不该望夫成龙。
  明明这个夫,本就是人中之龙。
  “谢谢你啊,二十二弟妹。”
  她开悟了,发自内心地感谢了徐妙容一句。
  徐妙容有些莫名其妙。
  朝着茅寮外看了一眼,却见来迟了没买到书的百姓们伸着脖子在往里头望,有那不甘心者,径直拦住了买到书的人,想付费一饱眼福。
  人群吵吵闹闹,朱楹站在一棵被白雪覆盖的柿子树下,正与王府的护卫说着话。
  收回视线,又一帘之隔的那头,忽然窸窸窣窣起了动静。朱椿与人喝茶谈心完毕,正叫人撤下茶水。
  蓝氏一听前三名都走了,忙掀开帘子,张口便问:“怎么样?”
  “不怎么样。”
  朱椿两腿往前一伸,活动活动了腿脚。
  “不怎么样?”
  蓝氏有些怀疑,“你刚才不是与人相谈的挺欢的吗?”
  “我那是......”
  朱椿急了,“我都是装的,是为了给二十二弟妹他们两口子撑场子!”
  “那,十一哥方才都同他们聊了些什么?”
  徐妙容笑意盈盈,问了一句。
  朱椿神情一顿,而后无事人一般道:“没聊什么,也就谈了谈诗词歌赋,又谈了谈人生理想。”
  “原来是聊了这些啊。”
  徐妙容意味深长地回了一句。
  朱椿面上更尴尬了。
  其实他只聊了两句诗词歌赋,一句人生理想,刚才他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说你喜欢我,真的吗?你为什么喜欢我?你喜欢我多久了?
  呃……这些可不能让她们知道。
  怕再问下去,就要露馅了,他忙开口问:“今天卖出去了多少本书?”
  话音落,又自个回过味了。
  他记得,卖书之前,朱楹说了,今天一共准备了五千本书。书是他亲眼看着卖光的,也就是说,今天一共卖出去了五千本书。
  不对,抽奖之人和中奖之人买的书不要钱,所以除过这一部分,一共是……
  “四千七百八十四本。”
  不知何时,朱楹从柿子树下走了过来。
  他又道:“今日的数字条,到一千九百四十九为止,抽奖一共三十九轮。计入盈利部分的书,应为四千七百八十四本。”
  又来了。
  朱椿撇嘴,寻思,这二十二弟怎么好像对数字很敏感似的。上次在后湖,他也是这般,拿数据说话。
  上次他说服了皇兄,这次……
  想到今日的战果,朱椿脸上有些与有荣焉的兴奋。大明的商税改革,有他的一臂之力!皇兄这次一定很高兴,他要趁机求点什么。
  不如,就求,再在应天府待半年!
  心中有了目标,他眼里也有了光,看着朱楹,催促道:“书已经卖完了,咱们赶紧进宫,向皇兄复命吧!
  徐妙容:?
  感觉他兴奋的有点不合常理,也搞不明白,他为什么也要跟着一道进宫复命?
  没理由拦着对方,索性四个人一起进宫了。
  他们到的时候,朱棣正在和徐妙云,并三个好大儿和一个好大孙一起吃饭。徐妙容遥遥地瞥一眼,只看到几碗带着汤汁的面,面上隐约还飘着几片青菜。
  腹诽了一句“孩子还在长身体,也不说给孩子加个鸡腿”,她同情地看了一眼朱瞻基。
  然后,朱瞻基就动了动筷子,从最底下扒拉出一个鸡腿。
  她:……
  这大孙子怕不是有读心术吧?
  随着朱瞻基碗底的鸡腿亮相,余下各人也默契的开始翻鸡腿。结果一翻一个没有,三个好大儿终于意识到,今日只有母后和儿子/侄儿有鸡腿。
  面,瞬间不香了。当然它本来也没多香。
  三个好大儿正寻思着,怎么把这面赖掉,便听得朱棣道:“你们四个人也来了啊。来得正好,如果不嫌弃的话,这四碗面还没动,你们要不要吃?”
  好大儿们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不过,四碗面,父皇的意思是,他要把他那碗面也送出来?所以父皇也不想吃自己的面吗?
  “不要。”
  朱椿却态度鲜明地拒绝了,他还说:“嫌弃,皇兄,我们嫌弃。”
  朱棣:呵呵。
  看弟弟一眼,他说:“你们啊,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上了。”
  “皇兄很饿吗?”
  朱椿又问。
  朱棣笑,“不是朕饿,是国库饿。”
  “原来你家已经穷成这样了。”
  朱椿颇有些同情地看他一眼。
  朱棣:……
  他脸色有些微妙,却也说不上尴尬,徐妙容暗忖,这面,怎么就素淡的如此恰到好处呢?这国库,最近不是没什么大支出吗?平时也没见朱棣这样吃啊?
  感觉他又想内涵谁,她尽量不吱声。然而这种时候,不是她不吱声,朱棣就不问她的。
  “你们怎么来了?哦,差点忘了,今日初八了,所以,你们是要来告诉朕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徐妙容:……
  装,你继续装。
  打量她不知道,这次卖书没有外部势力干扰,除了因为朱楹早早做了安排,还因为朱棣老人家暗中护了航。先前拿太平门厢做试点一事能定下来,也是因为,朱棣出了手。
  宫里消息灵通,她不信朱棣当真一无所知。怕是前脚,书卖光了,后脚消息就传到了他耳边。
  又搁这演呢。
  她没吭声,朱楹道:“皇兄想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你说呢。”
  朱棣但笑不语。
  朱楹便也笑了笑,道:“是好消息。”
  而后,他就把今日的卖书情况删繁就简说了一遍。说到热闹处,朱椿还插嘴,必要时还上手,活灵活现的把当时的情况还原了一遍。
  徐妙容更加觉得他不正常了。
  那个文雅的朱椿,那个安静的朱椿,那个打王司业都要让别人上手的朱椿,去了哪里?
  “四姨奶奶好厉害呀!”
  朱瞻基一向捧场,小孩子就喜欢听这些稀奇事。听说那什么抽奖,什么抢答,顿时也顾不上吃鸡腿了。他又是笑又是拍巴掌的,徐妙容本来不觉得不好意思,却生生被他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