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宝钗笑道:“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皇叔;虎牢关上声先震,万军不敌一夫勇!”
  张飞大喜:“某正是张飞,小先生年纪虽小,却当真见识广博。”
  史书上曾记张飞尊敬读书人,宝钗有意念了这首诗出来,显示下学问,张飞的称呼果然立时从“小公子”换做了“小先生”。
  他语气也恭敬许多,抱拳道:“还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
  宝钗笑道:“在下姓薛,名蟠,字文龙,襄阳人氏,因自幼修习观星之术,三日前见紫微星在新野上方闪烁,特来一观,没想到先遇到辅龙之虎矣!”
  “紫微星?辅龙之虎?”张飞喝了口酒,敛了笑意,叹道:“我大哥确有龙凤之姿,奈何如今困于这新野弹丸之地,无处施展。”
  宝钗浅饮一口清茶,笑道:“刘皇叔龙游浅滩,乃是因孤龙难升,缺人辅佐。”
  张飞道:“我大哥虽无地盘,却并不缺人,武有二哥与某、子龙誓死追随,文有孙乾、糜竺等贤才,如何小先生又说缺人辅佐?”
  宝钗笑道:“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乃天下第一忠义之士;赵子龙一身是胆,世之虎将;翼德兄更不必说,万军之中取敌首如探囊取物;孙公佑出使各方,长袖善舞;糜子仲舍家资,拒曹操,此皆为忠义之人。”
  她微微一顿,道:“刘皇叔信义著于四海,坐拥世之虎将、忠义贤臣,仍无尺寸立足之地,何也?”
  张飞环眼圆睁,怒道:“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尔!”
  宝钗摇头,笑道:“昔日项羽勇猛无双,战无不胜,却最终一战而亡。高祖屡战屡败,却终成霸业,何也?”
  张飞已听得入神,忙跟着问道:“何也?”
  宝钗喝了一口茶,悠然笑道:“项羽冲锋陷阵,不过仗着自己兵勇将悍,万夫不当之勇。高祖文不成,武不就,却有汉初三杰相助。”
  “内政有萧何,巩固后方,保障粮草,此战之基也。谋划有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此战之方也。外战有韩信,战必胜,攻必果,此战之利器也。”
  她放下茶杯,站起身,笑道:“刘皇叔得战之利器,却无战之基与战之方,焉能不龙困浅滩,虎落平阳?”
  张飞叹道:“也是,我兄弟勇猛并不下于那西楚霸王,却难以替大哥保下基业……”
  宝钗见他心动,转了话题,客套两句便要告辞。
  眼见得她要走,张飞忙追上来,抱拳道:“请小先生教我,何处可为大哥觅得萧何、张良?”
  宝钗指向窗外,笑道:“向南百里,有一卧龙,行得云布得雨,救得浅滩之龙,有萧何、张良之能,如何近在咫尺却错过不识呢?”
  说罢,她拱手作别,快步下楼。
  黄岩、梅鹿已骑着两匹新买的小马,牵着枣红马在下等候。
  宝钗翻身上马,不待张飞反应过来追赶,三人已迎着夕阳出了新野小城。
  刚走至城外,忽有一人迎面而来,叫道:“好一个不出闺阁的千金小姐,竟孤身来此做说客哩!”
  宝钗抬头看去,见是徐庶,也甚是惊喜,忙下马笑道:“元直兄何往?可是来投玄德公?”
  徐庶笑道:“我原是要回家,一路听得孩童唱什么‘得卧龙、天下宁’,心知必有人谋划,特来一寻,没想到竟是黄小姐?”
  他摇头笑道:“你这般千方百计推孔明出山,不怕他动怒吗?”
  宝钗仰头,慨然道:“既得其主,便要早日抓住,多这数年时间,也许就扭转得了天命呢!何苦蹉跎岁月?”
  徐庶讶然,竖起大拇指,道:“好气魄!不愧为女中丈夫!”
  身后有马蹄声响,听得张飞声音道:“小先生,且请留步,随我见大哥去!”
  宝钗忙翻身上马,向徐庶道:“我身份不便,不易见太多人,还望元直兄替我挡一挡!”
  走出数步,她又回头笑道:“光阴易逝,玄德公乃当世英雄,还望元直兄不要再犹疑观望!”
  她一拱手:“请!”
  纵马就走,再不回头。
  黄岩与梅鹿各骑一小马,跟在后面,忍不住回头望了一望。
  但见徐庶站在路口,伸手拦住了张飞去路。
  宝钗转道邓艾家,向其母假称是黄承彦之子。
  邓氏虽曾是新野大族,却已因战乱没落多年,穷得家无过夜之米,邓家只能忍痛让聪慧的小邓艾去替人放牛维生。
  邓母眼见来人雍容俊秀,又听说是当世大儒之子,虽心下不舍,仍一咬牙忍痛送了小邓艾跟随。
  天色黑尽,黄夫人正站在门口观望,远远见到女儿一身男装,风尘仆仆回来,登时又喜又怒。
  她迎上前,抓住马缰,正要责备几句。
  却见女儿怀里坐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正三分惊恐地望过来,只得住了手。
  宝钗跳下马,将小邓艾抱了下来,笑道:“母亲,这孩子我半路捡的,饿了半天了,有饭没有,给我们盛两碗来。”
  听得女儿喊饿,黄夫人霎时心软,忙让黄岩、梅鹿将小孩儿带下去洗漱更衣。
  她拉着女儿进了内间,语重心长道:“你是个女儿家,如何就这般野出去一天?若让二郎听到,可如何是好?”
  她口中的“二郎”便是诸葛亮。
  宝钗换下男装,笑道:“他明白我的,没关系。”
  小邓艾换了衣服进屋,却不见了带自己回来的小恩公,只有一位高髻罗裙、容颜倾城的小姐,吓了一跳。
  宝钗招手唤他过去:“不认得我了?好好吃饭,再睡一觉,明日一早我带你去拜见先生!”
  小邓艾这才认出,眼前小姐正是小恩公。
  他霎时更加拘谨了,黄家人见他这样可爱一个小孩子,却口吃这般严重,都是心疼不已。
  黄夫人亲热地拉他坐在身边,见他衣服不合身,便帮他挽起宽大的袖子,又亲自给他加菜。
  小邓艾这才放松了不少。
  次日一早,宝钗带着小邓艾去草庐时,心底是有三分忐忑的。
  虽然诸葛亮早说要她诚于己,但昨日之事其实是提前干预了历史进程,安排了诸葛亮的命运。
  可守孝三年之期将满,她与诸葛亮婚期在即,从此形影不离,已容不得她慢慢等待时机。
  进了草庐,她先把邓艾推了过去,笑道:“我为你找了位高徒,别看他只有四岁,却立志要重新造字呢。”
  诸葛均上前,摸了小邓艾的头道:“你都造了什么字?”
  小邓艾紧张地开始口吃:“我,我,我造了,山,日,水......”
  他从袖中摸出一张纸,上面是黄姐姐昨夜让他写下来的十个自造字。
  诸葛均拿过来看了,大赞:“有模有样,颇有古文之风。”
  他拿过去给坐在案后的兄长看。
  诸葛亮接过字,也赞叹两句,转而问道:“听你口音,似非本地人氏?”
  邓艾紧张地看向宝钗,待宝钗微笑点头,他才道:“我,我是,棘阳,村人。”
  “哦,原来是新野棘阳村。”诸葛亮目光一闪,向着宝钗微微挑眉,又和气地与邓艾说了几句话,独自起身行至房外。
  宝钗会意,跟着走了出来。
  诸葛亮坐在墓前,细心地拔去墓上野草,轻声道:“你去了新野。”
  不是问句。
  宝钗早知无法瞒他,便道:“是,我一时好奇,想去看一看刘皇叔的模样。”
  “你不是容易好奇的人,”诸葛亮摇头,缓缓道,“你想让我出山?”
  宝钗在他身边坐下,反问道:“你不想吗?或者你觉得现在的才学不足以出山争天下?”
  诸葛亮笑道:“好直白的激将法!”
  他拍去手上灰尘,握住宝钗的手,低声道:“再过一月,就是孝满之期,我想先与你过两年安生日子。”
  宝钗反手回握,柔声道:“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与你相随不离,风里浪里也是安生日子。”
  诸葛亮叹道:“每次我自认为已认识了你,你却偏要再给我一层惊喜。”
  他看定眼前人的双眸,低声道:“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决断,最大胆的女子。”
  春光明媚,温暖阳光映得佳人面庞粉扑扑的,一双水盈盈的眸子欲说还休。
  她眼睫低垂,分辨道:“乱世能人辈出,到最后争的往往就是时间,我怕来不及,并不是有意要逼你……”
  “我明白,”诸葛亮止住她的解释,低声道:“天时不在我,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罢了。”
  宝钗默默握住他的手,给予无言的支持。
  她心下却道:我已知后世诸事走向,若事事皆抢占得先机,就不信胜不了这老天!
  第98章
  许是徐庶挡关得当,刘备并没有很快来访诸葛亮。
  转眼到了夏天,三年孝满,庞德公、司马徽正式上门提亲,诸葛瑾的书信及聘礼也辗转从江东送了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