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近些日子,菩提祖师、元始天尊并各位仙老长辈都在宝华殿闭关,玉虚宫内走动的除了童子仆妇,大多是各处仙长带来的年轻徒弟侍从。
  杨戬作为元始天尊弟子,是玉虚宫的半个主人,又是玉帝外甥,三界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每日自然有无数人上赶着与他结交。
  黛玉从袖中取出那玉瓶,轻叹一声,转身回到玉辰阁。
  她拿了一张素笺,写下数句谢辞,将玉瓶一起交给蓝衣仙婆,请她前去代还。
  待蓝衣仙婆去后,黛玉换了身衣服,带上绞丝玉镯,簪上玉簪,向着人烟稀少的偏僻之处行去。
  这两日,她出行依赖绞丝玉镯,将驾云之术愈发荒疏了。
  法宝虽好,毕竟不如自身精通。
  黛玉行出数里山路,忽闻到一股梅香,不由得随之转了方向,寻香而行。
  她转过数道山路,登时眼前一亮。
  原来,前方一大片空地上,植满了约百十棵梅树,香气袭人,梅影翻飞。
  黛玉手捻飞字诀,飞入梅林之间,一株株赏过梅花,然后从袖中掏出一方帕子,念声:“长!”
  那帕子变作包袱皮大小,黛玉又捻收字诀,将地上的落梅枯瓣尽收入其中。
  她捧着满满的落花,在林角找了处空旷之处,化出玉簪剑,以剑法挖了个小坑,将落花埋进去。
  这梅林甚大,黛玉用掉了三方帕子,也只收了十分之一的落梅。
  她立于梅坟边,忽想起当年葬花故事,那时的她,寄人篱下,多愁多病,哀婉无助。
  而如今,她身轻体健,有护身法术,又有师父、师兄护佑,可这天地间,仍有如昨日所遇新娘那般的女子,倍受欺凌,孤苦无依。
  黛玉轻叹一声,俯身捡了支枯枝,边舞剑,边吟道: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望侬建香丘。”
  “收尽天下凄艳骨,广撒净土掩风流。”
  剑舞毕,人静立,黛玉望着梅坟,喃喃叹道:“建香丘......”
  她须得练好法术,变得更强些,即使将来回不到那个世界,救不得大观园的姐妹,也要庇护得了那些陷入污淖的可怜女子。
  “好一个收尽天下艳骨!”
  身后忽有击掌之声,黛玉转过身去,见是杨戬。
  他今日没有再穿淡鹅黄袍子,反而是一袭白衣,头发散了下来,松松地系在后面。
  这副家常打扮,柔和了他略显凌厉的眉眼,若是不认识的人见了,定当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仕子。
  他唇角微弯,笑容自然了些:“如此悲心善愿,此处若有酒,我当敬姑娘三杯!”
  黛玉微红了面颊,面前这一身白衣,让她想起昨日那小白鸟儿,语气也轻松了起来:“真君昨日赠的药,已抵得过天下名酒。”
  杨戬道:“这天下,极少有人伤得了我,那药放着不过束之高阁,赠予姑娘,以后救了人,也可算杨某一份功德。”
  黛玉笑了,也洒脱地一拱手,大声道:“那我便代将来获救的人,谢过真君大德了!”
  杨戬点头道:“相见至今,此时最为畅快!”
  他回身一挥手,道:“这片梅林,是我当年亲手所植,姑娘以为如何?”
  黛玉道:“此前听人讲梅之美,不过墙角数枝,暗香浮动。今日见真君的梅林,才知梅花也有大气象!”
  杨戬道:“今我愿在此做个向导,陪姑娘瞧一瞧昆仑山风光,如何?”
  即便是在秦末汉初,一男一女相伴游山,也算得甚是暧昧了。
  黛玉抬眸,对上的是,那双茶褐眸子里的坦荡与真诚。
  她微微一笑道:“恭敬不如从命,便有劳真君了!”
  第12章
  二人出了梅林,杨戬道:“昆仑山连绵起伏,低空飞行最能领略其美,姑娘可跟着我。”
  说罢,他声音不轻不重,念了个诀,轻轻飞了起来。
  如此这般,黛玉还有何不明白的,他是在指点自己的飞行技呢!
  那诀听来正是祖师教自己那套,读起来轻重音节略有区别。
  黛玉照着念了一遍,身姿果然更觉轻盈。
  杨戬倒转过身,闲庭信步般掠过一处雪顶,向黛玉道:“飞行、剑术,归根结底都赖自身气息充盈,姑娘的大品天仙决还需再勤练。”
  黛玉点头:“多谢真君指点!”
  前方山顶有一处镜湖,杨戬靴尖轻点,掠起一缕水花,溅珠碎玉地转了个圈,稳稳地立在水面上,道:“水面对新修者来说,很难借力,但也最能为修行提供助力。”
  黛玉试探着在水面一点,摇摇摆摆,险些落入水去,忙捏诀升起。
  杨戬踩着水面走了几步,轻松自在,水花都没惊起一丝。
  他语气温和道:“你须得让全身法力流转起来,待流至脚尖,便轻轻一点水面,借水力反弹,法力循环往复,人便可静立。”
  黛玉再试,一只脚险险地踏入了水中,幸而她临危不乱,另一脚再踩,踏水立了片刻,又要陷落。
  一道光圈出现在脚底,将她托了起来。
  黛玉有些沮丧:“这水面浮若无物,委实难以借力。”
  “对初学者来说,你已经很不错了!”杨戬随手收了光圈,面上声色不动,道,“多少人,初学时要整个人扑腾进水里好几次呢!”
  黛玉再试,湖水没过脚面,双脚交替踏水,竟能在湖面站够一柱香时间。
  她身姿轻盈,罥烟眉微蹙,含情眸凝神,娇喘微微,香汗点点。
  杨戬蓦地转过目光,背过身踏着湖水散步起来,只留神听着那边动静。
  过了许久,那边水花之声渐渐静谧,杨戬转过身去,见那刚修行三年的姑娘,姿态优雅若一只伶仃白鹤,凌波微步,踏着湖面盈盈向自己行来,便如走在平地一般。
  他不由得点头赞叹:“你这般天资,普天之下也难也找出三个来!”
  “找不出三个......”黛玉侧一侧香腮,明眸中带着调皮的笑意,“嗯,已有的两个,可是包含了真君?”
  杨戬面无表情地打了个响指,两团光球逆着水面滚过去,轻轻包住她湿透的鞋面,然后头也不回地向着湖对岸飞过去。
  黛玉抬起脚,惊讶地发现一双绣鞋已变得干爽温暖,那对光球犹未散,直护着她踏过水面,才悄无声息地消失。
  黛玉追上杨戬,与他并肩飞过十数座雪岭,终于觉出气力不济,呼吸也渐渐沉重起来。
  杨戬指着峰顶一块平地道:“那处视野最是开阔,咱们在那儿停一下吧!”
  他如此不动声色地体贴,黛玉哪会不知,依样息了身法,在山顶降落。
  脚下积雪封霜,身侧寒风如刀,黛玉本就出了些汗,此时被冷风一激,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杨戬背过身去,撕下一片中衣衣襟,迎风一晃,变作轻轻软软的一件白狐裘,倒与当日祖师变得那件有九分相似。
  他将狐裘递于黛玉,然后转身在山崖边坐下。
  黛玉裹了狐裘,走过去坐在他身边,低声道:“你也曾随祖师学过艺吗?”
  杨戬讶然,失笑道:“你比我那妹妹聪敏多了,不过是一点轻身法,竟就让我漏了底!”
  他转过脸,看向远方,轻声道:“是,其实我可算作祖师的第一个弟子!”
  “他当年助我习练法术,学成了一身武艺,我却骗了他的开天神斧,导致他遭到天庭忌惮,被佛道两家猜疑,不得不退隐山林。”
  黛玉低声道:“你是为了救自己的母亲,对吗?”
  “救母亲?”杨戬苦笑一声:“不过是年少轻狂,自以为是,陷入了一个有心人织就的大骗局!”
  他坐在山巅之上,长腿荡了出去,晃悠悠,仿佛随时要被吹落山崖,衣衫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露出缺了一块的半截衣襟。
  黛玉心头一酸,低声唤道:“大师兄!”
  杨戬薄唇微颤,半晌才低低道:“别这样叫我,我如何配呢?”
  黛玉走过去,在他身边蹲下,轻拉他衣袖:“大师兄!”
  杨戬终于回头看她,茶褐色的眼眸里,晕着薄薄的一层轻雾。
  良久,他叹了口气,道:“回去吧!”
  他当先跳起身来,伸手挡在黛玉外侧,低声道:“慢点起身,仔细头晕掉下去。”
  黛玉缓缓站起身,笑道:“我如今可不是身娇体弱的闺阁小姐了,哪儿就那么容易头晕呢!”
  杨戬微微一笑:“不过白嘱咐你一句,便是掉下去我也接得住,就是可惜要累你再爬次山了。”
  黛玉歪头笑道:“我不怕,大师兄会变鹰去找我呢!”
  杨戬哈哈大笑,相识至今,黛玉还是第一次见他开怀大笑。
  仿佛春风拂过久积的冰山,化出最瑰秀的原初模样,好看得惊心动魄。
  “师妹!”杨戬大声道,“你累不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