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悟空拈起绒毯一角,将黛玉球蒙头裹住,轻轻拍了两下,口中念念有词:“烦恼皆散,欢乐齐来!”
他念了数遍,忽叹道:“这词,还是我花果山的老猴儿教的,唉,不知我花果山的孩儿们好不好?他们可也想念我吗?”
悟空趴在桌子上,乌溜溜的眼珠,也起了丝惆怅之意。
黛玉眨了眨眼睛,绒毯下的球体,随之闪了一闪。
她想安慰悟空两句,苦于无法发声,只能连续眨了几次眼睛。
悟空是谁?天生地养的灵明石猴,心思灵透无双,立时会了意,喜道:“你听得懂我讲话?你在安慰我呢!”
他将黛玉球捧出来,毛手毛脚地向上一抛,待放回篮中时,那球就转过身去,一副气鼓鼓的模样。
悟空哈哈大笑,一瞬间的烦恼霎时消散干净,跳出门去玩耍了。
黛玉球安身在那竹篮之中数日,悟空天天摘了各色鲜花替她装饰,偶尔还带她出去晒晒太阳,吹吹清风,甚至弄些晨露果浆尝试喂她。
黛玉虽口不能食,见悟空如此精心照养,心下也是暗暗感激。
洞内诸师兄皆是和气有礼,童子们活泼纯真,陆陆续续来看望了黛玉球,又送了许多绒毯花草给悟空。
这一日天还未亮,悟空早早睁开眼,突然来了兴致,拎了竹篮,要带黛玉球去山顶看日出。
黛玉前世是位大门不出的千金小姐,成为魂体后又意识模糊,这样爬山看日出还是首次。
只见东方山头,渐渐亮了起来,先散射出万缕金光,一轮红日缓缓露出山肩,眨眼间跳出遮掩,光芒万丈地俯瞰人间。
悟空坐在山头,对黛玉球道:“终有一日,我老孙要像这太阳一般,教天地山川都为我倾倒!”
想起孙悟空之后的诸般伟绩,黛玉球眨眼,表示赞许。
心愿第一次得到肯定,悟空欢喜地捧起小球儿,豪情万丈地道:
“到时候,我带你走遍三山五岳,上天入地,跳出五行中,长生不老,恣意耍子去也!”
教天地为他倾倒,原是为了恣意玩耍!
黛玉心头有些好笑,与这猴子日久相伴,快乐似乎都简单了许多。
悟空拎着篮子,蹦蹦跳跳地下山。
今日休沐,没有早课,悟空将黛玉球安置好,跑出去嬉戏游玩。
晚上回来,见那球似乎黯淡了几分,悟空担心是光线不好,忙去借了数盏灯烛,将房内照得白昼一般。
球儿依然昏暗,悟空慌了,奔去请擅长医药的颖元师兄。
颖元师兄宽袍大袖,还是一副文弱书生模样,就着篮中看了良久,奇道:
“这是个什么精灵所变?灵体已尽,怕是没几日好活了。”
悟空骇然一惊,双掌合十求道:“这是我在后山瀑布里捡的,求师兄施展妙方,救它一救,小弟感激不尽。”
颖元师兄叹道:“我跟师父修炼百年有余,修身延寿,学医习术,不过是些小道,依然凡人之躯,虽有些医术,也只是医得病,医不得命。”
他从袖中摸出一只精致的木盒子:“事已至此,愚兄爱莫能助,这个盒子送它,好歹算副棺木吧!”
说罢,将盒子放在悟空手里,摇头去了。
悟空捧着盒子,猴眼里滚出两滴男儿泪,扑朔朔落在竹篮之上。
那篮子里的水晶珠子,微弱地闪了一闪,表达了谢意,一点点黯淡下去。
第2章
悟空又去找了数位有医道的师兄,奈何众人都是肉体凡胎,医不得精怪妖灵,一个个摇头叹息,无奈离去。
悟空呜呜咽咽,垂头丧气地要走,忽听一人道:“悟空,既有难解之症,你何不求助于师父?”
他忙忙收起哽咽,捧起小球儿,越过众人,疾步穿堂过院,掠过红艳艳杜鹃花,白灼灼玉兰花,小跑进一间精巧竹舍,远远叫道:“师父,救命也!”
竹舍门无风自开,瑞霭千重,祥云笼罩,隐隐有仙乐流淌,花香凤鸣。
堂内蒲团上,一人静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莲花眸蕴含慈悲,修竹姿皎如玉树,见到猴子进来,他身姿不动,微笑道:
“悟空,何事如此惊慌?”
悟空捧着黛玉球,滑步至仙师面前,跪下求恳道:“师父,这小球儿是我数日前在后山瀑布前捡的,通人性,会点头,与我相伴多日,已是顷刻不离的伙伴。”
“今日却不知怎的突然不好了,求您大发慈悲,救它一救!”
仙师垂首,就着悟空手中看了一看,伸手轻柔地接了过去。
黛玉虚弱迷糊间,只觉他手指温暖而强大,整个灵魂都宁静下来,便下意识地在他手心蹭了蹭。
那仙师微微一笑,向悟空道:“这是人的魂魄,你从何处得来?”
悟空惊道:“颖元师兄说是精怪,怎就成了魂魄?”
仙师笑道:“这确实不是凡人的魂魄,你瞧她流光溢彩,微带绛色,又有草木之香,应是哪里的仙草转世,有缘被你得了。”
悟空凑上去看,那珠儿察觉到他的气息,微弱地闪了一闪。
悟空心下又酸又暖,勉力露出一丝笑意,道:“弟子向来是个好人,山中花鸟虫兽素来亲近我,这小魂珠与我亲近,倒是它有眼力见儿哩。”
仙师微微一笑,将黛玉球放至桌上软垫中,那魂珠轻颤一下,愈发黯淡下去。
“虽是仙草转世,也须躯壳护持。”仙师叹道:“现如今只余魂体,难以长存阳世了!”
悟空颓然惊道:“师父也说这小魂珠活不长了吗?”
“正是!”仙师喟叹道,“世间阳气太盛,魂体长期游荡其间,必受侵蚀,迟早魂飞魄散。你瞧她珠色暗淡,飞散之日已在眼前矣!”
悟空噗通跪下,向仙师作揖求道:“师父,您设法救救它吧!”
仙师摇头:“难,难,难!”
“她是至纯至净之魂,非至真至洁之体难以承接。”
悟空急得抓耳挠腮:“什么是至真至洁之体?”
仙师道:“长于雪山之巅,经受自然之风,受雨露甘霖灌溉,未得尘世污染。”
在尘世间游荡多年,还是逃不脱魂飞魄散的结局,黛玉心中哀伤绝望,她迷迷糊糊地趴在软垫上,见那小猴子急得抓耳挠腮,心底不禁一暖。
悟空绕着小魂珠转了一圈,忽拍手道:“师父只管指明方向,弟子愿往摘取。”
仙师道:“若上那雪山之巅,须经五百道阴风,五百池弱水,五百座冰川,五百时烈阳,你可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悟空大咧咧地道,“师父不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徒儿这一去,功德可就深了。”
仙师抚须长笑,信手拂过桌面,一张地图显现在桌面上:“你既有决心,便顺着此图去吧!”
悟空将地图取来看了,藏进怀中,系一系腰带,向仙师弯腰行礼道:“师父只管坐在家中,弟子不出一个月就回来了!”
他轻轻摸了下黛玉球,转身就要走。
仙师唤住道:“你不怕路途艰难,这魂珠却挨不了许多时辰。”
悟空急得跳脚:“那便如何是好?”
“不妨,攀山顶求取仙草须看你的诚心,旁人帮不得忙,其他路途为师却可助你一程!”
仙师让悟空伸出手掌,虚空写了个诀,喝声:“万仞雪山下,走!”
悟空身影一晃,消失不见了。
黛玉大急,却苦于口不能言,只能巴巴看着悟空消失的地方,又求恳地看向仙师。
仙师叹道:“你已自身难保,还愿为别人忧急,悟空这善缘结得值当。”
他伸指拈决,口唇微动,一道圆圆的透明罩子将黛玉球护住,黛玉神思一昏,沉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黛玉悠悠醒来,室内清静无人。
许是那仙师施了固魂的法术,黛玉精神了许多,在透明罩子内滚了数滚,游目四顾。
香炉内轻烟袅袅,桌案上经史累累,不像是修仙之所,倒是个读书人的雅居。
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幼年时期,父亲的书房。
她父母感情和睦,黛玉两三岁,就常被母亲抱着,在书房里陪父亲读书抚琴,说到趣处,夫妻俩相视而笑,小黛玉也欢喜地拍起小手。
这仙师的房中,也放着一张古琴,琴弦调得适宜,想来是常常弹的。
“想听琴?”一道清雅温柔的声音在黛玉背后响起。
黛玉球骨碌碌翻身过去,原是仙师不知何时回到房里。
此时她魂体稳固,心思清灵,自然明白眼前仙师便是书中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
她眨了眨眼。
祖师哈哈一笑,净了手,走至琴边坐下,笑道:“你魂魄未稳,我便奏一曲安魂之乐吧!”
琴声悠扬宁静,黛玉心神俱静,整个灵魂都如浸在温水之中,暖融融的舒服,前世的生离死别,灵魂的经年游荡,一点点得到了安抚,寻到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