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另一边,皇上知道纯贵妃性子绵软,即使赌气,也不敢真的怎么样。
所以相对来说,他觉得还是从永璋和永瑢身上补偿比较合适。
于是,在皇上和皇后的有心撮合下,永瑢与富察家傅谦的女儿,皇后的亲侄女定了婚。
婚期定在后年的三月初八,预留的准备时间很充分。
纯贵妃很满意这桩亲事,璟妍的驸马是富察家的,永瑢的福晋也是富察家的,和皇后一家做亲家,稳妥!
这时,翊坤宫的汪芙芷却坐立难安。
黄河水患,皇后娘娘发动后宫人捐赠物资,芙芷也捐了不少银子,但此刻,她手里有更重要的东西。
这次洪水沿途淹没民宅无数、良田数十万顷,尸骨遍野,令人心惊。
阿玛桂铎留下的《治水经略》里,正有他多年深入治水基层,研究防水工程总结出来的经验。
汪芙芷翻开看,里面提到了“捆厢进占法”,即从坝头两端相向捆埽进占,留出龙门口,最后进行合龙。
用桩绳束紧高粱秆,逐层压土直至河底,依序而行,开挖引河,打桩进堵,因势利导。
纵使汪芙芷是个外路子,也能通过阿玛留下来的图纸,知道这是个好法子。
汪芙芷知道,现在不是权衡利弊的时候,于是她带着这东西,还是来了咸福宫。
没有过多的铺垫,汪芙芷便说明了来意,
“贵妃娘娘,这次黄河发大水,百姓受苦受难,嫔妾作为后宫妃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手中有一故人留下来的治水方案,芙芷觉得或许有用,想着拿给娘娘看看,若是堪用,请您交给高大人吧。”
高晞月在后宫多年,即使生性单纯,也有自己捕捉信息的能力。
她接过惇嫔递过来的东西,只稍稍翻开,她便知道,这里面内容的细致程度,不是一般人写的。
稳妥起见,她一边安抚着惇嫔,一边问道:
“这是个好东西,若是用在这次水患里,必定有大用,只是本宫很好奇,你所说的故人,到底是谁?”
汪芙芷没想过隐瞒,她现在的身份,是正白旗都统汪四格的女儿,不会有破绽。
“是嫔妾阿玛的好友,索绰罗桂铎。”
高晞月觉得这个姓氏和名字无比的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撞上汪芙芷沉静却带着一丝悲伤的眼神,她面露疑问。
汪芙芷的声音不自觉地沙哑起来,自己却未曾察觉,
“是曾经娴贵人身边的陪嫁侍女,阿箬的父亲,后来被牵连流放西南的,那个桂铎。”
高晞月恍然大悟,她知道的,这个桂铎,也曾在阿玛手底下做事,阿玛说过,是个能臣。
可惜了,桂铎的女儿阿箬在宫里犯了错,也牵连了她们一族。
高晞月仍不放心,怕坑害了自己的阿玛和堂兄,于是谨慎地问道:
“既然桂铎流放西南,这东西怎么会到你手里?”
汪芙芷控制宽大氅衣下颤抖的双手,尽量平静地回答:
“桂铎大人在西南服苦役十年,弥留之际,将写好的治水经略托人带到了京城交给了我阿玛,说纵然他是个罪臣,仍然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芙芷敬佩他的为人,因此一直想找机会,完成他的心愿。”
高晞月素来心软,听到桂铎的经历,也不由得眼眶一热,叹息道:
“你倒是个有情义的,还记得为你阿玛的朋友进献,本宫会把这个交给父亲,若是有用,我阿玛会为你,为桂铎大人请功。”
汪芙芷低下头,努力隐藏早已断了线似的泪珠。
她知道,若是阿玛还活着,纵使被流放了,阿玛肯定也希望这本书能够造福百姓。
她总记得,因为姐姐叫阿箬,她叫阿筱,因此家里移栽了竹林,临窗对竹读书时,阿玛总让她默写横渠四句。
她起身盈盈一拜,泪光点点间,神情坚毅,
“慧贵妃娘娘大义,一切拜托娘娘了。”
高晞月办事速度快,这治水经略不到五天,就送到了治水前线。
当高斌看到《治水经略》扉页上,原来下属桂铎名字的时候,也不禁为之震撼。
他早就觉得,像桂铎这样治水的好苗子,被无辜牵连,实在是可惜。
高斌大人是性情中人,他叫来高晋和永璜,大手一挥,
“叫着底下的人,给我使劲儿地干!”
经过两个月昼夜不停地拼力赶工,黄河决口终于成功合龙。
高斌大人看着早已经胡子拉碴,累的脱了相的侄子和外孙,抚着胡须,祖孙三代对着波涛汹涌滚滚东去的大河相视而笑。
这一日,皇上亲自到城门外迎接治水功臣,高斌大人见皇上龙颜大悦,正在写着御诗。
于是他顺势歌功颂德,呈上了桂铎的书,为桂铎请功。
皇上早已经被喜悦之情包围着,一时之间,早想不起来桂铎是谁。
再加上得知这次治水,这本《治水经略》功不可没,于是他很爽快地同意了给桂铎平反,追赠知府,谥号忠善。
皇上还另外颁旨,在堵口工地旁修建河神祠一座,供奉桂铎香火。
桂铎和其妻子的坟茔,也由专人迁移回京城,葬入祖坟。
去迁坟之人,正是桂铎故友,都统汪四格。
翊坤宫内,汪芙芷看着汪伯父送进来的信,泪如雨下。
信中说,现在阿玛和额娘的墓,就在姐姐的身后,关山难度终得度,梦魂相聚得团圆。
他还说,去西南时,阿玛的故居周围,茂林修竹,为阿玛流放那一年亲手所植,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第232章 疼疼我
翊坤宫偏殿里,佛像前的香烟缭绕不断,却驱不散那阴郁潮湿。
如懿得知阿箬阿玛平反,还被追赠了谥号之时,面色阴郁,不似人形。
她想起当年阿箬对自己的背叛,害自己在冷宫待了四年。
若不是那几年她不在,给了魏嬿婉可乘之机,魏嬿婉怎么会过的这样好,她又怎会被皇上厌弃。
如懿想,阿箬不仁,她不能不义,她要让地底下的阿箬知道,自己已经大度地原谅了她。
于是如懿拿起针线,刺破自己的指尖,挑了一块彩布,开始为阿箬绣起了经幡。
冬梅有些纳闷,阿箬是谁,怎么从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不过按照冬梅自己的逻辑,主子爱害人,坏,被主子害的人,好。
所以主子缝的经幡,不管是谁,一律剪了剪了全都剪了。
于是她默默拿起早已经准备好的小剪刀,将那经幡的上“箬“字的一点剪开。
随后,冬梅转身去了正殿,汇报了今日经幡的进程。
汪芙芷听闻,如懿竟然敢在经幡上绣姐姐的名字时,将手里青色风荷的帕子狠狠攥住。
她转头吩咐道:“本宫怜悯娴贵人受刑后身体虚弱,特意每天赐下鸡汤,给她补身子,冬梅,此事就交给你监督她喝下,本宫重重有赏。”
冬梅觉得惇嫔娘娘真是心善,这么美味的鸡汤给主子喝,真是可惜了。
秋雯看出来冬梅这个馋丫头的想法,给了她一个脑瓜崩,
“傻丫头,你若是想喝鸡汤,来小厨房我给你单独熬一锅,给你主子的,千万不能偷喝,知道吗?”
冬梅揉揉自己的脑袋瓜,撅着嘴答应了。
偏殿的如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碗冒着热气飘着黄油的鸡汤,自从出了慎刑司,她又回到了答应的份例。
这样美味的鸡汤,御膳房是不会单独给她做的。
如懿犹豫了一会儿,伸出手,用两个手上不戴护甲的三根手指,端起来这鸡汤,另外两根手指的银色护甲正正好好地摆在两边,如同坚硬的螃蟹钳。
因着之前失血过多,如懿的皮肤更加蜡黄,脸上松松垮垮的坠皮在喝汤时堆叠成一团,好像腰间的赘肉。
如懿贪婪地舔尽碗中的最后一滴鸡汤,随后更有了力气,专心致志地绣着经幡。
在一个无风的月夜,令妃魏嬿婉诞下一子,是为皇上第十三子。
皇上人到中年又得麟儿,还是素来得宠的令妃所生,自然是喜不自胜,亲自为其赐名永琰。
为了兑现之前魏杨氏救庆佑时许下的承诺,皇上当即下旨,封十三阿哥永琰为嘉亲王,
另外,令妃亦和嘉妃一样,享贵妃份例和仪仗。
永寿宫
鎏金兽首金炉里,丝丝缕缕的淡青色烟雾在空中交缠缭绕,散于空中,落一室暖香。
一身蓝色蟒袍,系着绣金缎面束腰带的进忠慵懒地踱步进来时,正看见西边窗下,固伦和静公主正执笔作画。
令主儿正倚在黄花梨木拔步床上,眼睫微垂,注视着摇篮里的十三阿哥。
岁月对待令主儿格外温柔,不曾在她脸上留下丝丝皱纹,而是添了几分从容。
这几日进忠来的勤,永寿宫里的人已经习惯了进忠公公隔三差五的送皇上的赏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