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侯爷好,沈某今日来是想问若我跟陛下说外放,陛下会同意吗?”沈新面色诚恳道。
“你不进翰林?”柳侯爷虎目微瞪脱口而出道。
沈新面色诚恳道:“沈某势单力薄,想尽快登高位,掌实权。”
适当暴露自己的野心,对这些上位者来说反而更加真实可信。
“你这么想也是对的。”柳侯爷微微叹气,不过还是天真。
即使人手握大权,也不见得有多自由。
想了想,柳飞虎说道:“当今陛下爱才又不爱才,他热爱修道,所求皆为长生,修道第一件事就是要心境平和,不为外物所扰,当今陛下更为注重这点。你只要好好说,说的有理有据他会同意的。”
心平气和是做事随心绝不让自己受气,不为外物所扰是刚愎自用,绝不听任何人的批评和建议,和书里燕临川描述的比较一致,沈新沉思一瞬,抬头道:“多谢侯爷,沈新感激不尽。”
柳侯爷看着充满生气的沈新,心里闪过一抹哀伤,出声道:“你若真的有心,就多去信给你柳夫子吧,让他去你那转转也是好的。”
“侯爷放心,此乃沈新分内之事。”沈新郑重承诺道。
时间随着沈新紧锣密鼓的准备缓缓而逝,转眼便到了点官当日,也就是琼林宴过后的第七天。
这日,皇帝陛下与文武百官齐聚奉天殿准备给新科进士的前十名进行授官仪式,排队的小太监们端着宫织局紧急连夜赶制的新官服静立一旁,大殿台阶两边每隔五步便站着一位身穿盔甲、拿着长矛的士兵,场面肃穆又庄重。
等穿着紫红蓝绿色官服的人依次进入大殿后,沈新听着太监的尖利的嗓音,微微抬头挺胸,看向脚下三寸地,端端正正走进了大殿,探花、榜眼依次进入大殿。
沈新行完跪拜大礼,带头开口道:“臣等沈新参加陛下。”
“免礼。”太监总管扯着嗓子喊道。
燕景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穿着用金线绣好的明黄色龙袍,头戴冕冠,声音沉肃道:“沈新。”
“微臣在。”沈新又一次跪下,没给燕景帝开口的机会,他直言道:“回陛下,臣承蒙圣上恩典得状元之幸,然微臣幼时家贫,自小立志为国为民,微臣苦学多年,深知唯有亲身体验地方事务,方能更好地为国效力。”
“因而,臣恳请陛下恩准,允臣外放地方,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加鞠躬尽瘁地报效陛下。”
第142章
身后的各色目光如芒刺背, 有震惊,有质疑,有疑惑…沈新稳稳地跪在地上, 眼眸低垂, 等待燕景帝的答案。
大燕开朝以来也曾有状元自请外放的先例, 但不是身体原因就是家中父母老迈想要就近照顾, 沈新却一样都不沾,那他为何要自请外放?
难不成是因为没有斗过杜明凌有些受不住?这怎么可能?燕景帝否定了他自己的推测,沉声道:“沈卿可有什么想去的地方?”
沈新朗声道:“微臣承蒙陛下厚恩,无以为报, 臣曾听闻西南边境民风淳朴, 但因地处偏僻百姓困苦, 臣愿前往西南偏僻之地, 尽已所能,兴利除弊, 为民造福,传颂陛下恩德, 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大燕西南的容枝府昭平县虽与邻国西晋相接,但西晋国小势弱,以往对大燕都是附属国的姿态,不太可能主动挑起战争, 而且昭平县靠西为连绵不绝的深山, 更是一处绝佳的天然屏障。
闽南多瘴,山民居多当地豪强众多, 虽说地理资源丰富,但税收一直提不上来,若是沈新把这块地方治理好了…燕景帝心中一动, “既如此,传朕旨意,新科状元沈新才学出众德才兼备,实为难得的有志之士,特命其前往容枝府任正七品昭平县县令,一月后离京上任,望汝进尔所能,为民谋福,为国效力。”
县城县令是根据地理位置和管理难度来确定品级,上县县令正七品,中县县令从七品,下县县令正八品,昭平县是容枝府内占地最为辽阔,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授予沈新正七品官职也不为过。
“微臣遵旨,谢陛下隆恩。”沈新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朗声叩拜道。
早朝结束后,沈新和同僚们简单应付几句便喜滋滋地回了家,原本给他准备的朝服是从七品编修,如今他外放升了半个职级,只能等宫织局做好了官服给他送过来。
家中空无一人,沈新回了卧房,磨墨提笔,给林斐济和杜浩元他们写了好几封信,他打算一会儿就把信寄去南江府,看有没有可能把他们都笼络到昭平县去。
容枝府与广安府相接,也不知道冯大青三个人什么样了,这么长时间没来信件,想必情况不妙。
如今外放地点已定,沈新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把上京这一摊子事好好的收个尾,离开前再多赚些银子。
他名下的水田是皇帝赏赐的,不能随意变卖,沈新去了牙行市场打算试试看能不能把水田租出去,也是一笔进项。
出了牙行,沈新在街上走走逛逛,买了几碗冰雪冷元子去了铺子,丝毫不管今日这出戏各方会有什么反应。
瑞王府。
秦安安听见瑞王说沈新自请外放,瞳孔有一瞬间放大,脱口而出道:“沈状元竟然要外放?”
他还没试探出这家人什么来头呢,这家人就要走了?
“是啊。”燕临川面上有一瞬间感慨,“还选了西南最贫苦的一个县,沈状元心气高着呢。”
“王爷此话何意?”秦安安问道。
“若是昭平县真的能在他手下繁荣起来,证明此人能力不容小觑。”燕临川感慨一句,“莫说父皇,就是我也会把人调回来给他升官的,自古能臣少有啊。”
秦安安语气不确定道:“有没有可能是他受到挫折一时不忿才想外放的?并没有考虑结果。”
燕临川嗤笑一声,“怎么可能?大燕每年有约莫将近十万人参加科考,只有堪堪一千人才能进入会试,五百人进殿试,万中取一的人才,怎么可能连个小小挫折都受不住。”
“今日大殿上,沈新说话有理有据,姿态不卑不亢,一看就胸有成竹。”
秦安安轻呼了一口气,“那就好,这样的话四弟也不必再跟着受苦了。”
燕临川“嗯”了一声,“若是有机会,等四弟回了相府,我们可以一起吃顿饭,也能再了解了解这位状元。”
“好。”秦安安轻声道。
杜府。
杜明凌下了早朝,照例回主院看卧床的秦华。
秦华自从从巡检司回家后,整日食欲不振,晚上有时还会被噩梦惊醒,再加上怀了孩子,整个人肉眼可见地削瘦起来,眼底的乌青甚为明显。
“夫君回来了。”
房间里满是苦涩的药味,杜明凌坐在床边沉默了一瞬,他看见如此可怜的秦华心里也不是滋味,开口道:“今日早朝沈新已经申请外放了,一个月后出发,以后几年不会见到了,你也宽宽心吧,别想太多,好好养胎才是正事。”
这些日子,他也感受到了府里人情冷暖,秦华意识到在杜府他能依靠的只有杜明凌一人,因此他绝对不会放手的。
要走了,走了就好,时间长了事情总会被淡忘的,秦华抿了抿苍白的唇,眼里闪过一丝光亮,轻声道:“好,我会的,厨房做了绿豆汤,夫君喝一碗去去暑气吧。”
到底是夫夫,杜明凌也不忍心看到秦华这么受罪的样子,他握了握秦华的手,轻声道:“好。”
相府。
“沈新要外放?”王月婉猛然提高了音量,“那宁哥儿怎么办?”
秦怀章“嗯”了一声,“夫夫一体,他自然也要跟着沈新一起去。”
“可昭平县那么偏远,听说那里的山民粗俗不讲理,宁哥儿也还没回过相府,就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了…”王月婉喃喃道,心里一片悲苦。
看来这个孩子跟他们实在没有缘分,秦怀章沉默了一瞬,叹气道:“若你实在难受,那就趁这一个月的时间多见见吧。”
“明烨也是一个月后走吗?”王月婉动了动眼珠问。
“是。”秦怀章说,想了想,他宽慰道,“几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明烨虽然离开了上京,但明暄会一直陪在你我身边的。”
王月婉苦涩地点了点头,随机振奋起来,决定明日就邀秦宁来府中一叙。
快到夏季,气温也在逐步升高,铺子奶油糕点碟边已经放了碎冰,空气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凉意。
沈新迈过门槛,开口道:“秦掌柜,我买了丸子,来尝尝味道怎么样?”
秦华见到沈新眼睛亮了亮,他快步上前,接过小食,小声问:“相公,怎么样成了吗?”
“成了。”沈新借着宽大的袖子摸了摸秦宁细白的手指,也小声回道,“是昭平县县令,正七品。”
当天下午,沈新收到了相府的邀帖,邀请他们一家去相府一聚,沈新把拜帖递给秦宁,问:“想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