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左边那女郎年少一些,云鬓高耸,钗环满头,正是金城公主。右边的一身绯色官袍,头上却别出心裁地戴了一只金色花冠。
  她本在侧头听金城公主说话,等到两人走到近前纷纷道礼,太平公主才发现这是褚沅:
  昔年那个时时刻刻低眉顺眼,不敢行差踏错一步的女官,如何变成了这般意气飞扬的模样?
  “太平姑姑。”金城公主笑吟吟地喊她,“今日天气好,难得褚少卿也不忙,我正好请她进宫来和我练吐蕃话。”
  “褚少卿?”太平公主好奇地重复了一句。
  李重俊颔首笑道:“不错,朕应洛卿之请,任命褚夫人为鸿胪寺少卿,专典邦国外交,情报往来。此次金城出嫁的典仪皆由她一手操持。朕还委托她与吐蕃商议朕亲自送婚之事呢。”
  太平公主眉头一皱:“陛下犹在病中,却要为金城送婚?这恐怕不太妥当吧?”
  “这有什么不妥当,长安城夏季闷热,偶尔朕也应该出去看看城外风物。不远走,最多到渭水也就回来了。”李重俊笑眯眯地回答,他打了个手势示意褚沅和金城先走,自己则带着太平公主往另外一边走去。
  太平公主心知他这是不想再讨论这个话题,转头将太子交给宫娥,才道:
  “微臣回朝之时曾听朝野议论,说陛下对洛北恩遇之厚,古今少有。当时微臣还不敢相信,可陛下如今就连洛北救下来的这个宫女都给了这么高的官职,实在是……”
  李重俊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褚少卿曾与上官太妃同掌制诰,其才能如何,太平姑姑应当是知道的。何况这些年她坐镇碎叶城,政绩极佳,年年吏部都将其列为上等。所以宰相提名她担任鸿胪寺少卿时,朕亦照准,并未有徇私之处。”
  他转而轻轻一笑:“太平姑姑莫忘了,昔年太宗以魏徵为镜,如今朝中也有宋璟、卢怀慎这样的谏议官,若此举不妥,他们早就上疏弹劾了。”
  太平公主得到了皇帝肯定的答案,脸上的神情却越发凝重:
  “微臣不是不清楚褚沅的能力,只是此举欠妥。虽说举贤不避亲,可洛北提名褚沅担任鸿胪寺少卿之后,不论褚沅在此职位上做出何等成绩,朝野那些人都会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说她是……微臣是为她可惜。”
  李重俊释然地一笑:“原来是为了这个,太平姑姑多虑了。民间有句俗话,不知你这次回朝,可曾听过?”
  “什么俗话?”太平公主敏锐地接过了皇帝递过来的台阶。
  “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么?”皇帝说完,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太平公主也只得陪着他笑,心中忧虑却未减少半分。李重俊似乎察觉到她心有戚戚,又开口道:
  “既然太平姑姑如此担心,不如就留在长安一阵子吧。朕的这个孩子难得同您有缘,您可以住得离东宫近一些,好替朕时时看顾。”
  太平公主驻足在玉阑干前,看着池中锦鲤搅碎一池春水,心中也陡然紧了一下,皇帝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希望她继续留在长安,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洛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素有大唐军神之称,有他在,大唐往后的三十年内都不会有大仗要打。更难得是他性情沉稳,为人光明,是一柄应当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寒光宝剑。”
  李重俊折了支辛夷花枝放在手中把玩:
  “姚崇、宋璟、张说等皆是治世之臣,他们与洛北不睦,恰好可以任用他们运转朝政,保证百姓不受影响。”
  “至于太平姑姑,”李重俊把手中那支花枝递给她,“朕希望你坐镇宗正寺,镇住那些野心勃勃的宗室,可否?”
  太平公主愣住了,脸上的表情说不好是惊喜还是恐惧:“可是,古来未有已经出嫁的女儿执掌宗族事务的……”
  “北朝便有‘妇主门户’的旧俗。”李重俊轻轻地打断了她,“再说,李唐宗室历经磨难多年,也是时候需要太平姑姑这样的人来弥合他们。”
  太平公主接过了那支含苞待放的辛夷花枝,暖风吹过她面前的太液池,湖水泛起阵阵涟漪。
  李重俊从宫娥捧着的玉盘中拣起鱼食,撒向池中争食的锦鲤:“再说了,平阳昭公主能着甲胄同举义旗,姑母为何不能穿紫袍为幼主镇守宗庙?”
  一尾红鲤跃出水面,水珠溅在太平公主蹙起的眉间。她望着池中自己晃动的倒影,忽然发现鬓角竟有了几缕白发。当年无忧无虑的少女,如今也成了这副模样:“陛下,若是朝臣不许呢?”
  “朝臣当然不许。”李重俊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明黄帕子上洇开点点猩红。太平公主下意识要去搀扶,却被对方攥住手腕。
  他的眼睛亮得吓人,像两簇在风中摇晃的烛火:“所以朕要姑母在朕活着的时候坐稳这个位置,等朕不在了——”
  “陛下!”太平公主猛地抽回手,金丝绣凤的广袖扫落玉盘,鱼食哗啦啦洒进池中。锦鲤翻腾的水声里,她听到自己急促的喘息:“陛下春秋鼎盛,何必……”
  “朕已经过了自欺欺人的阶段了。”李重俊倚着白玉栏杆轻笑:“朕本该月余之前就死去,如今的时日,算是洛北用医术向上天偷来的。所以今日朕必须要把话说明白……太平姑姑,你愿意否?”
  太平公主望着水面上的锦鲤,忽然低笑出声:“陛下好精妙的制衡之术。臣掌宗室,洛北掌军权,姚崇掌朝政,三方牵制又互为倚仗。”
  她轻轻叹息,看着眼前年轻的君王时眼神中竟有怜悯之意:“既然陛下以江山社稷相托,微臣责无旁贷。”
  春风掠过太液池,吹散皇帝鬓角的虚汗。他松开太平公主的手:“好,三日后大朝会,朕会下诏任命姑母为宗正寺卿,加镇国大长公主衔。”
  “臣还有个条件。”她突然将鱼符按在汉白玉栏杆上,“请陛下允准相王的两个幼女随金城公主入吐蕃游历。
  李重俊挑眉:“她们可是已经出家向道了。”
  “正因如此,才让她们四处游历。”太平公主笑得坦诚,“洛阳的道观不过是个比长安更宽大些的笼子,与其让她们在那里自怨自艾,不如送去雪域看看那里的生活……”她压低声音,“陛下何必担心,要知道,如今执掌鸿胪寺的可是褚沅。”
  那位手中有张“网”来收集情报,曾为女皇行走灰暗的褚沅褚女史。
  皇帝怔了怔,突然放声大笑。笑声惊得锦鲤们纷纷潜入水中,倒让池畔匆匆赶来的白鹭扑了个空:“朕明白太平姑姑的意思了,太平姑姑思虑深远,朕自愧不如。难怪当年则天太后常说,您最肖她。”
  太平公主谦逊地一低头:“陛下谬赞了。”
  这一年四月十七日,金城公主正式离宫,踏上她前往吐蕃的漫漫长路。
  鸿胪寺赞礼官的长喝声中,九重宫阙次第洞开。
  金城公主的车驾缓缓经过宫门,金城公主透过晃动的珠帘望见两旁送亲的人物,洛北一身紫色的郡王袍服,立在最前。
  她忍不住微笑起来,想起几天前私下交谈时褚沅的话:“洛将军要我转告公主,苏毗的大唐驻军离公主不到数日路程,若是公主想要找人聊天,苏毗女王赵曳夫一定愿意帮忙。”
  车驾停了,四周突然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褚沅捧着婚书,带着吐蕃使节穷桑倭儿芒一道登上城楼,绯色官袍上在阳光下泛着光:“请陛下亲送銮驾。”
  李重俊接过婚书,以皇帝印玺盖上印章,又接过吐蕃使节的酒杯:“朕以公主相托赞普,望吐蕃与大唐永守和平,再无战事。”
  穷桑倭儿芒双膝跪地,自他手中接过婚书:“吐蕃幸得公主下降,与大唐再为舅甥之盟,愿谨守本份,绝不言战。”
  第277章
  盛大的典仪结束之后, 送婚队伍缓缓行进。算上与公主同往吐蕃的工匠、僧侣、乐人,还有想搭着皇家仪仗徙往碛西生活的普通人......队伍绵延数里,直到太阳快落山前才行至渭水之滨。
  李重俊按古礼下马设帐, 并命众臣赋诗为公主践行。
  鸿胪寺少卿褚沅自然担任诗会主人的角色, 她将那些诗稿汇集一处,用素手将此次的诗会之冠交给了即将陪伴公主西行,以大唐中书舍人身份成为“赞普顾问”的萧嵩。
  “褚夫人是以诗冠的名号‘嘉其志’啊。”宋璟笑笑地以杯中酒相祝,“那我等也只有以美酒相祝了。”
  皇帝留姚崇在长安监国,宋璟是在场众人中年资最长的宰相, 他一开口,众人都别无二话,一道举杯祝贺。倒把萧嵩闹了个脸红, 只躬身道:“微臣必然不负所望。”
  诗会结束时已到半夜,众人离帐时,天空中繁星漫天。褚沅扶着金城公主回到金帐中, 转回去监督其余杂务时, 却看到洛北站在河滩上,正望着一川春水缓缓流淌。
  “阿兄。”褚沅走过去唤他:“吐蕃人那边结束了?”
  “穷桑倭儿芒的酒量,要同我比喝酒,下辈子吧。”洛北脸上难得泛起绯红, 说话时的语气难得带着上挑的尾音——这是回到长安之后的洛北少有的意气风发,“陛下他们都回銮驾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