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jeff hanson一开始没当回事,还开玩笑说要不然给她一个a+附赠一部印钞机?
意大利人生气了,叫他睁大眼睛看清楚抗辩信的署名。
抗辩信的撰写人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亚裔科研工作者,他们不在乎;但共同署名是诺奖得主michael rice,就必须谨慎处理。
听了这则八卦,朴皮特心想,如果负责麻省市场的还是wayne,不会出这样低级的岔子。
但他也知道,对于每年都会遭遇现场抗议,甚至于死亡威胁的tnt来说,抗辩信并不会改变任何事。
约两周的时间,贺美娜等来了tnt的回信。信中表示非常感谢她的来信,高度认可她的工作,已启动内部程序,请耐心等待。从张博后那里她得知同样的回复michael也收到了一封——执行合伙人的亲笔署名表示tnt非常重视此事以及与医药业界的良好合作。
然后再无消息。
贺美娜的入职仍然在走流程,就和抗辩的流程一样漫长;但事态似乎变好:春季披露会上9062n87被评为了当年的十大临床前潜力药物之一,df中心提前拨了30%的年度经费过来。接踵而来的实验安排让贺美娜很忙,几乎从早到晚都泡在实验室里。
张博后看不下去了:“对自己好一点吧美娜,以前的你可是df的一枝花啊。”
贺美娜错愕地看着他:“什么啊,太夸张了。”
张博后很诚恳:“你刚来波士顿的时候多漂亮——不是说你现在不漂亮——其实你可以告诉所有人你恢复单身了。”
“我不觉得这是需要特别去宣布的一件事情。”
“至少给自己一个认识异性的机会?”
贺美娜疑惑;张博后继续道:“nci的郁教授你认识吧?”
“如雷贯耳。他之前来df中心开会,我们见过面。”
“他儿子郁专美因为工作调动来了波士顿,在麻省理工做助理教授。今年三十岁,单身。”
贺美娜奇道:“天哪,郁专美是男的?我一直以为郁教授有个女儿叫郁专美。”
这下轮到张博后吃惊了:“郁教授的独生子当然是男的。”
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张博后快速打开mit官网,调出郁专美的个人主页:“我见过他,一米八三,外形俊朗,性格沉稳,谈吐不俗。”
更关键的是他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他们这个圈子,与外貌相比,著作等身更能打动人:“怎么样?要认识一下吗。交个朋友也不错。”
“算了。”贺美娜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我现在有很多事情想做,但结识新朋友不在此内。”
张博后遂识趣地不再提起。结束了和戚具宁的“恋情”,确实应该向前看。也正是因为这段“恋情”她元气大伤,失去了结识新朋友的能力。
但在别的方面贺美娜觉得自己可以再忙一点——她早就通过了理论考试,拿到了练车许可证,只是因为冬天路面湿滑不适合练车而暂时搁置。现在天气回暖,路面良好,张博后借出了自己的汉兰达,周末和纪宥霖一起陪她练车。
贺美娜有了学车的念头后一直在观察别人如何驾驶,她实操能力不差,上手很快,在家附近转了了几天之后就能载着张纪二人上大路练习了。
终于能自己掌握方向盘让她有些小兴奋,跟着导航的提示一直往前开,并在一个路口放缓速度,右转下了布鲁克林大道。
纪宥霖往窗外看了看:“这里环境不太好。”
“但是租金便宜啊。我在这住了差不多六年呢,还招待了不少刚从国内来的留学生,所以才认识了美娜。这条路走到尽头右转就到了——欸?!”
他望着窗外大叫一声;贺美娜立刻踩下刹车:“怎么了?”
“……没事。”
纪宥霖道:“熟人?”
“可能看错了。”
重新起步,贺美娜余光瞥见副驾上的张博后仍频频探头往后看,道:“怎么了?”
张博后欲言又止:“我好像看到了……你的前男友。”
“你看错了。”顿了顿,贺美娜又道:“他早就离开波士顿了。”
一开始贺美娜没有删掉戚具宁的schat。事实上她觉得都闹成那样了,她离开后戚具宁的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删除她所有的联系方式。
但她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看到戚具宁的icircle。
戚具宁回圣何塞之后发icircle的频率比以前高了许多。一天三四条,全是jasmine lee。他突然就多了很多时间,可以陪着新女友到处约会。
办公室,工地,米其林餐厅,海边,游艇,国家公园……
沙丘上做瑜伽的背影终于转了过来,妩媚的面庞上有几颗俏皮的雀斑,或嗔或喜,深情脉脉的看着镜头外的男人。
贺美娜向上滑动浏览戚具宁关于jasmine lee的动态,好像永远也没个尽头。不需要任何文案就能看得出这个男人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自己有多爱她。
她没忍住,给某张照片点了个赞。
未几,戚具宁的质问追了过来,恶狠狠地:“你是不是有病。”
她也觉得自己举动多余。利落地取消了点赞,并删除了他。
其实她已经困扰了很久,她不仅仅失去了社交的能力,还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情没做,而这事情多半和戚具宁有关。
纪宥霖看出了她的心事,问:“没收到快递?账单没改地址?金钱上还有些没算清楚?我想你前男友应该不会在意。”
统统都不是。
“你都搬走一个多月了。就算忘了什么也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不是吗?它并不重要。”
话虽如此,但贺美娜偶尔还是会想自己到底忘了什么。但越拼命想就越想不到。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记性时好时坏这件事情。譬如记事本上有一个费城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她怎么都想不起来是谁留下的。
但某一天晚上她阅读一篇brca1的最新文章时,突然意识到第一作者grace wong正是她在讲座上认识的年青人,并立刻想通了自己一直以来忘记的到底是什么。
她看了下时间,八点并不算晚,于是拨通了那个电话。
几乎是下一秒那边就接起来:“speaking。”
“……你好。”
那边轻声一笑:“被我接电话的速度吓到了?因为我一直在等波士顿来电啊。贺博士,你最近好吗?”
“我看到了你刚发表的文章,家庭式检测brca1突变的试剂盒……现在brca1已知的变异体有上百种……”
“啊,对。所以我们打算……”
因为从事的研究方向相近,两人聊得很愉快。大约聊了一刻钟左右,grace wong道:“我用这个电话号码注册了schat。我们加个好友好吗?”
贺美娜还没回答,电话那边传来一把活泼的女声:“还不睡?牙线没有了,明天记得买哦。”
grace wong回应了一个“好”,又低声道:“我周末来找你,好吗?听说波士顿北郊有一家很不错的上海馆子。”
贺美娜拒绝了:“我们还是偶尔聊聊工作比较合适。”
挂断电话,她想,至少她的社交能力在慢慢恢复。
慢慢恢复的,还有波士顿的生机。爬升的气温,枝头的嫩芽,都提示着春天已大驾光临。傍晚时分,贺美娜喜欢坐在后院的摇椅上,静静地喝一杯热茶。
这是她难得的休憩时间。
这天傍晚,她意外地接到边明的电话。
“贺小姐你好。”
打完招呼他就陷入了长长的沉默。还是贺美娜提醒他:“有什么事吗。”
“贺小姐,公寓里还有您的物品。您方便的话,我开车接您过来取一趟,好吗。”
“你知道我住哪里?”
边明没有说话。贺美娜知道问来也多余,于是道:“我没有东西留在公寓里。但我确实有一件事情忘了做。”
“什么?”
“我忘了和你说再见。”她说,“凡是留在公寓里的东西都是我不要的。如果你老板也不要的话就扔掉吧,谢谢。”
边明沉默了一会儿,才不自然地说:“很快会有人住进来。如果贺小姐不把你的私人物品带走的话,戚先生会很为难。”
“所以我说扔掉。”贺美娜道,“边明。再见。”
那边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她已经挂了电话。一抬头,见纪宥霖拿着一张薄毯站在门廊下。
“现在天气还有点冷。老张叫我拿一张毛毯给你。”
“谢谢。”贺美娜接过毛毯,过了一会儿,她道:“我忘记的那件事情,终于完成了。”
“这值得小小地庆祝一下。”他回屋去拿了两罐啤酒,打开,递给贺美娜一罐。
“春天真的来了。查尔斯河上的皮划艇越来越多。”
“十月份有一年一度的校际皮划艇赛,春天开始集训刚刚好。”
“你去看过?”
“听说很壮观。但是太远了,我又不会开车,所以没去过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