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说着,沈亮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显然他提到女朋友时感到格外的幸福。
  费雯在旁边听着不做声,眼睛却早就往沈亮身上打量了个一清二楚,这演员看起来怎么说也有二十七八了,已经并不能算是很年轻,相貌条件却也比较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其貌不扬,而他分到老郑手底下来,当然也就是没什么背景的,他混了这么多年还没什么起色,那也是很想当然的事儿。
  她表面没说什么,心里却有点不满:“冯天彦这回安排的叫什么事儿。”
  按照行规而言,来试镜同一个角色的演员通常会被选角导演故意错开试镜时间,避免让演员们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这样也避免给演员增加压力,以至于影响试镜时的心态和发挥。但现在冯天彦却同时安排了步青岚和沈亮在前后脚试镜,还这么凑巧让两个人碰了个照面,让费雯想不多心都难。
  步青岚再怎么于电影圈而言是新人,但毕竟名气和粉丝基础都摆在那儿,这个沈亮却是个籍籍无名之辈,跑龙套都只怕没跑过几回,冯天彦现在却要撂明了让步青岚知道选角团队是把他们两个搁在一起试镜,这是个什么意思?特看不上步青岚?还是说想让步青岚难堪,故意让他知道剧组特看不上自己?
  费雯皱了皱眉,也许有的时候导演就是喜欢用这种“压力测试”一样的方式来考验演员,但就算只是冯天彦故意刺激步青岚的,她心里也难免不满。
  毕竟演艺圈里向来是对“咖位”看得特别重,因为所谓“咖位”就相当于是经纪人跟剧组谈待遇、谈片酬时手里握着的砝码,但这种“咖位”的派头又是个特别含糊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一半看数据和过往履历,一半靠经纪人打信息差操作。
  通常来说,制片方会首先大致通过演员参演过哪些大制作的戏、哪些重要角色,大致给你定个位置,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演员为了争一番而争得头破血流。这倒并不仅仅只是粉圈斗争、粉丝虚荣,而是从商业角度来说,一番于演员的履历而言就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就好像发表论文是一作还是二作、经手项目是不是本人主导一样,这对于业内而言,演过一番的演员身价当然也会非常不一样,和只是普通参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但在谈判过程中,这中间也有很多操作比较很依赖经纪人打信息差给演员抬身价,所以艺人能赚多少也很看经纪人本人的能力,好的经纪人甚至能够帮自己的艺人争取到超出自己咖位的片酬和待遇。
  因此对于这方面的事情,身为经纪人的费雯当然是比步青岚要敏感很多。
  冯天彦现在非要把他和沈亮这种得靠跑龙套混日子的小角色混为一谈,这不就是在挤兑步青岚么,要是传出去了,那步青岚的市场价值可不就得受影响?
  费雯现在对冯天彦现在弄得这一出,当然是心里非常不快,但是她知道步青岚非常看重这次机会,所以也只能暂且先压下去了,脸上若无其事地笑笑,转向老郑,两人也顺嘴聊起行业里的新动态。
  那边沈亮也还是很局促,虽然脸上不太好意思,但为了女朋友还是鼓起了勇气,向步青岚在要了签名。
  步青岚觉得有点好笑,不过还是很客气地给他签了,倒是没摆什么所谓“明星”架子。
  几个人正聊了几句,会议室的门才被敲响,是冯天彦的助理进来通知:“步老师,冯导让我来叫您,可以准备进场试镜了。”
  步青岚点点头,跟着助理走进试镜室,而冯天彦坐在那儿,十分认真地看向步青岚。
  步青岚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然后坚定地走到标记的位置站好。
  冯天彦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步青岚立刻进入角色,他的表演自然流畅,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充满力量和感染力,连冯天彦都不得不承认,步青岚的表现超出了他的预期。
  试镜结束后,步青岚礼貌地鞠躬感谢,然后静静地走出了试镜室。回到外面,费雯已经在等他了,看到步青岚出来,她快步上前。
  “怎么样?感觉如何?”费雯关切地问。
  步青岚微笑着回答:“还行,我尽力了。剩下的就看冯导的决定了。”
  两人一起离开了工作室,步青岚的心情倒是稍稍平静下来了一些,毕竟自己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结果也就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然而,就在几天后,总制片梁正那边亲自打电话通知了费雯,角色最终没有落到步青岚头上。
  而费雯那边动用人脉多方打听,才从负责招商的公关经理那边打听到了消息,冯天彦最终居然是选择了那个籍籍无名的沈亮。
  知道这个结果,步青岚有些意外,但更多地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挫败感。
  他沉默了很久,还是忍不住问费雯:“雯姐,能问问冯导理由吗?”
  费雯暗自叹了口气,她也知道步青岚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也很看重这次机会,为了这个角色步青岚也付出了很多心力去准备,而艺人这么看重,费雯当然也是亲力亲为,花了一番心思去周旋,但最终却仍然是这个落选的局面,她当然能够理解步青岚自然是心有不甘。
  于是她点了点头,拨通冯天彦的电话之后,直接在办公室里开了公放,让步青岚一块儿听着。
  费雯那边很客气地沟通了几句,只说了想请冯天彦吃饭,感谢冯天彦的指点,冯天彦听出了她的弦外之意,但却答应得倒是很爽快,直接问了步青岚时间,索性约了午饭的时候一块儿喝茶。
  德维勤和冯天彦的公司都在望京,离得不远,因此吃顿午饭也是顺道的事情,步青岚便也跟着去了。
  上了菜后,步青岚也终于是按耐不住,很单刀直入地问:“冯导,不瞒你说,我这次来就是想要问问冯导的意见,冯导不妨直说,也是对我们这些后辈新人一个进步的机会了。”
  “青岚,说实话,其实你试镜的时候很超出我的预期的,我看得出来你准备得很不错,”冯天彦笑了笑,说,“但是你也知道,这次的角色需要的是一个平凡得几乎没有特征的小人物,而你的外貌和气质实在是太突出了。”
  冯天彦顿了顿,又看着步青岚认真地说:“青岚,我看得出来,你对演戏很上心,所以我说这话也不怕得罪你。你要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有时候‘太出色’也是一种不利。你的长相和气质固然是你的优势,但在某些特定的角色面前,这些优势反而成了阻碍。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故事的核心需求。”
  “我们想要观众他们来看电影,是来听故事的,来看人物的。所以你得明白,观众对演员的认知,就像是个双刃剑。之前的曝光能给演员带来了名声和关注,这本是好事,但有些时候在塑造某些角色上,这反而很容易成了累赘。观众已经对你有了固定的印象,那么你在屏幕上的每一次出现,观众们不是看到角色,而是看到了‘步青岚’,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儿。”
  步青岚听着,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些许迷茫与苦涩,他确实没想到,团队和他费心营建的公众形象,固然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但现在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自己的阻碍。
  冯天彦见状,便继续解释道:“就比如这次的角色,需要的是一个平凡至极、甚至有点灰暗的市井小人物。观众们如果一看到你,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个光鲜亮丽的大明星步青岚,那么不管你的表演多么到位,他们的心里总会有一道隔阂,感觉到不真实,难以投入,那这剧本里的苦难、挣扎、喜悦,那都白编了。咱们做电影的,最怕的就是观众不入戏。”
  “而沈亮,他给人的画面几乎是一张白纸,观众对他没有太多先入为主的印象,更容易接受他塑造的任何角色。这不是说沈亮比你更优秀,而是他更适合这次的角色需求。”冯天彦语气平和,试图让步青岚能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这次的选择。
  “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水和容器的关系。水再好,容器不对,那也就漏了、洒了,什么用都没有。你的外形,无疑是顶级的好水,但这次的角色,需要的容器是粗瓷,你这玻璃杯,怎么能盛得住泥土的味道呢?”
  步青岚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谢谢冯导,您说得对。”
  餐后,费雯开车送完冯天彦回公司后,才开车送步青岚回酒店,路上安慰了步青岚几句。
  但步青岚却始终沉默着,心里总是时不时想着冯天彦那句话。
  其实早在先前挑剧本的时候,费雯起先也并不是特别看好这个角色,更想要给步青岚推其他的角色,但是因为步青岚本人太喜欢这个本子,非常强烈地坚持了,所以费雯最终还是同意了。
  毕竟于费雯而言,步青岚虽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牌艺人,但步青岚的身份在那儿,恐怕比很多大牌艺人还难搞一些,费雯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经纪人,对自己跟步青岚的合作认知当然是很清楚,最终还是围绕着“服务”上去了,而并不是像一些“家长式”的经纪人那样,对艺人的保护欲和控制欲都太过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