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第82节

  赵如月跟往常一样,在院子里处理今天要用的配菜。
  宁丹萍走进来跟她打了声招呼。
  赵如月有些意外地看着她:“这么早啊,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她提前跟宁丹萍说过,要忙完早上客人吃饭的高峰期,才有空带她去县城。
  跟王海燕说带宁丹萍去县城也没花什么功夫,就是花了十块钱,说要宁丹萍去帮忙搬搬抬抬,给十块钱酬劳。
  王海燕直接就问她把十块钱要走了,还让她别跟宁丹萍说给的是十块。
  赵如月怕宁丹萍知道她还花了钱,心里有负担,确实没打算跟宁丹萍说。
  宁丹萍拿了张小板凳坐下来帮忙。
  赵如月忙道:“你特殊时期,别碰冷水。”
  宁丹萍红着脸小声说道:“没事的三婶,现在量特别少,应该已经快结束了。”
  听她这么说,赵如月就没再拦着,她知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一味的付出是不可取的。
  自己帮了宁丹萍,宁丹萍也来帮帮忙,自己心里舒坦,宁丹萍也会觉得踏实。
  忙完上午,赵如月提前给招生老师打了电话,确认今天也能去报名,就带着宁丹萍上了去县城的公交车。
  赵如月身上带着报名缴费要用到的钱,担心路上出意外,她就先赶去学校报名,把钱交了。
  招生老师看她身边带着个孩子,还以为是给孩子报名,没想到她是要给自己报名。
  一通解释后,招生老师更惊讶了,原来昨天来问的那个人,也是帮她问的。
  他还以为那个男人是自己想学才来问。
  招生老师看着报名表跟她确认:“你真的要学这个专业?会计、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之类的专业可能比较适合女性。”
  赵如月笑着婉拒他的建议:“我就喜欢这个专业,确定就报这个。”
  “好吧,这边缴费,你是要住宿对吧?”
  “对的。”赵如月把钱拿出来放桌上,过了一会儿,拿到几张收据和一张录取通知书。
  “课本记得开学前一天带着收据来领取。”
  “好的。”办完后,赵如月带着宁丹萍离开。
  走出了学校,宁丹萍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三婶,你要上学?”
  这简直颠覆了她的想象,按照常理来看,上学这种字眼跟有了两个孩子的人完全不搭边。
  这事赵如月没打算瞒着,就没跟她说回去不要跟人说之类的话。
  只是点头说:“我上的是夜校,这个是专门做成人教育培训的,跟你们上学不一样。”
  宁丹萍了然地点头:“原来是这样,不知道这个学校分数线高不高,要是考不上高中,我也想读中专。”
  这是赵如月第一次听她说起关于未来的打算。
  赵如月说:“现在想读中专应该不太难,不过考得分数高一点,能选择的学校会更多。”
  还有一点她没说:考得好,更能说服家里供她上学。
  毕竟现在她家里那个情况,愿不愿意继续供她上学真的难说。
  而且考得好的话,学校没准还愿意给她免学费,那样她能继续上学的机会就更大了。
  “你想买的mp3在哪里有卖?跟同学打听清楚了吗?”赵如月以前没关注过这个,还真不知道现在哪里有这个卖。
  说到要买的东西,宁丹萍脸上多了些神采:“在新华书店,县城只有新华书店那边有得卖!”
  “竟然只有那里有的卖吗?那种手机维修店没有?”
  “你说的是小灵通维修的店吗?县城只有那个卖小灵通的地方有维修点,那边怎么会有mp3卖?”
  赵如月印象中,一些维修店也有二手的和山寨的手机、mp3mp4之类的电子设备出售。
  可是她们从学校到新华书店的路上,她印象中的那些店都没有出现。
  按照常理来说,学校附近不可能没有这种店。
  赵如月怀疑自己的记忆可能出现了偏差,难道要再晚几年才会出现?还是他们县城太落后了?
  来到新华书店,看到mp3的价格,赵如月再次怀疑自己的记忆出错了。
  “mp3竟然这么贵!”
  柜台里最便宜的一个竟然也要三百多,将近四百块钱!
  宁丹萍却说:“现在还算便宜了,之前更贵,一个要七八百,要不是今年大幅度降价了,这个我想都不敢想。”
  第91章
  宁丹萍攒了那么久的钱,也只买得起一个。
  赵如月记得羊城和鹏城那边的电子设备没那么贵。
  不过她也担心自己又记错了,得先问一问在那边的人。
  赵如月对宁丹萍说道:“你先别买,我出去打个电话,你自己去新华书店二楼看看书等我一下。”
  “好的。”宁丹萍不担心三婶突然不让自己买。
  因为她以前经常听小秋和小夏说的话就是,他们爸爸妈妈从来不会说话不算话。
  赵如月给范小蓉打过几次电话,她的电话号码已经背下来了。
  毕竟现在有电话的人少,经常打的电话号码就那么几个。
  而且区号可以在打电话的地方查询,不用记,需要记下来的号码只有几个数字,很好记。
  范小蓉去羊城投奔她小姨后,找到的工作就是在一个电子代工厂组装一些电子设备。
  她在羊城安顿下来,工作稳定后,很快就把住院的钱寄回来,还给了赵如月。
  后来也一直跟赵如月有联系。
  只是范小蓉跟她爸一家断了联系,她爸一家也在镇上住着。
  范小蓉担心自己打电话给赵如月,万一被人知道,传到她爸一家人的耳朵里,可能会让赵如月被她爸一家骚扰。
  后来就只给赵如月寄信,寄件人也用她自己起的代号,没用她本名。
  现在范小蓉几乎每个月都会给赵如月写一两封信,说一说她自己的近况,也问候一下赵如月和宁绍明最近如何。
  有时候她也会提到自己遇到的烦恼。
  赵如月对她的心理状况比较关注,看完信后,如果觉得有些事在信里说不清楚,才会去县城给她打电话跟她聊聊。
  范小蓉给的电话是她厂里的电话,电话打过去后,跟那边说一下自己找谁,然后可以先挂掉,等那边接电话的人去车间找人。
  可以等找来的人再拨回来,或者自己隔个五分钟再打过去一次。
  赵如月是在公共电话亭打的电话,她跟对面说自己几分钟后再打过去。
  然后等了五分钟再打,那边接电话的人就变成了范小蓉。
  “如月姐,你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是不是我老家那边……”
  赵如月忙解释道:“不是你老家那边的事,是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范小蓉被叫来的时候提着心,听到赵如月的话,悬着的心瞬间就放下来了:“那就好,你问吧,只要我知道的一定说。”
  “我就是想问问在羊城那边mp3买多少钱一个?我有个侄女想买mp3,但老家县城竟然只有新华书店有得卖,价格还特别贵,最便宜的一个要三百八十八块钱,她说这还是打折过后的价格。”
  “老家那边是这样的,毕竟不是生产地,而且我们老家还比较偏,很多东西在羊城、鹏城这边流行到烂大街了,老家那边才刚有得卖,旧款拿过去说是最新款,很多人也不看相关的新闻,商家说什么就信什么了。”
  范小蓉现在换到的车间刚好就是组装mp3的,她跟工友聊天的时候,经常聊到各自老家这些东西卖多少钱。
  赵如月一问,她就立马回答上来了:
  “mp3我们厂里生产的出厂价才大几十块钱,不过品牌的贵一点,听说出厂价一般都是一百以上,三百八十八能买个可以下载视频看的mp4了。”
  赵如月疑惑道:“你们厂里不是主要做代工组装吗?也有自己的成品卖?”
  “我们厂自己做来卖的那些,在外面算是杂牌,不如那些牌子货卖得上价,不过都是一个厂子的,用料差不了多少,姐,要是你侄女不着急要的话,我可以用员工价给她买一个寄回去。
  如果买我们厂子里自己的牌子,邮寄费加上买mp3的钱,应该不会超过两百。”
  “那我去问问她,等会儿给你回复?”
  “行,也快轮到我去吃饭了,我在这里等着你。”
  “好好好,我最晚五分钟后拨回去。”赵如月说完挂了电话,快步往新华书店走去。
  幸好这个电话亭离新华书店不远,走过去就一分钟。
  县城的新华书店也不大,上楼后一眼就能看完全场。
  宁丹萍正在杂志区拿着一本《意林》在看,听到有人走过来的动静,她抬起头,看到是赵如月来了,放下手里的杂志站起身:“三婶,你打完电话了。”
  “嗯,我刚刚给我在羊城打工的朋友打电话,她在做mp3的厂子上班,那边的mp3比较便宜,我想问问你,是想今天马上买,还是可以等等?”
  听到这里宁丹萍不由自主地皱眉,她放假之前,跟班上好几个同学说过,这周会来县城买mp3。
  要是没能买回去的话,她担心别人会笑话她。
  不过赵如月接下来的话,让她瞬间改变了想法。
  “如果可以等,我那朋友能用出厂价帮你拿一个寄回来,邮寄费跟买mp3的钱加在一起,应该不超过两百。”
  听到价格,宁丹萍心想,被笑话就被笑话吧,被人笑几句能怎么样?又不会掉一块肉。
  她辛辛苦苦那么久,就攒下来四百多,一下子能省下一半的钱,等一等也非常值得。
  “三婶,我可以等!”
  “那我就打电话去跟人说了,决定了可不能再反悔。”
  宁丹萍立刻跟她保证:“我肯定不反悔!”
  赵如月立刻下楼给范小蓉打电话,免得让人家等太久,耽误人家吃饭。
  打完电话,又带着宁丹萍去寄钱,担心寄过去的钱不够,她直接让宁丹萍寄了两百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