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萧恪换了一身,贴身太监洪喜捧着一个匣子走到陈真面前打开,那里面的东西立刻晃了对方的眼。
  “王爷,这……”
  “陈祭酒出身名门,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已有二十余年,比本王年岁都长。抚宁侯和本王的意思是想将两个孩儿交予陈祭酒教导,这是束脩,祭酒大人看看可愿收这两名弟子?”
  那束脩匣子里堆满了成色极佳的白玉。陈真与其夫人结缘于白玉,虽说不上贪财,但对稀罕的白玉珍玩却是爱不释手的。
  “祭酒大人,如何?”
  萧恪提的两个孩子,都是家世清白之人,其中更有柴晋这样的贤臣之后,陈真断没有拒绝的理由。
  “王爷放心,下官定然尽心教导。不知两个孩子何时能来?”
  “祭酒大人安排妥当了,命人到本王府上通报一声便是。本王白日里国事繁忙,之后一概事都由洪喜安排,正巧他今日也在,你们也算见过了。”
  洪喜往前一步,双手捧着那匣子往前一送,“陈大人,请。”
  陈真忙双手接过,回了一句,“公公有礼了。”
  事办妥了,萧恪也懒得逗留,便起身道:“陛下命本王执掌通政司,今日过来耽搁了些时辰,便不多逗留了。本王告辞。”
  陈真把那宝贝匣子往边上一放,亲自送了萧恪出去,来去之时言语态度截然不同。
  去通政司的路上,洪喜没忍住多问了一句,“主子,奴婢有个疑问想斗胆问您。”
  “你说便是。”
  “这国子监的大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奴婢一开始瞅着也不像是个贪图富贵的。”
  萧恪冷笑了一声。
  “你说陈真?”
  “是。”
  “说君子不君子,做小人也不地道的那么一个人罢了。也不难琢磨,他不是不贪财,是你想的那财没送到他心眼里,瞧着倒是个清高样子,不过是外面拘着文人清流的壳子,内里早不知道烂成什么样子了。”
  洪喜听完更加疑惑了,不由道:“那主子还将两位小公子托付给那人?”
  萧恪抚着额头懒懒说道:“他是伪君子不假,但才学人脉也是真。若真的烂在外面了,他这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也坐不了那么久。况且柴鸿池是柴晋的儿子,在这群文人眼里是贤臣清流之后,那小子日后自少不了诸多人脉。”
  “可奴婢瞧着柴公子平日里很怕主子您。”
  “怕是正常,我吓了他一回。他要是整日里见到我跟白琮似的,那才是有鬼。”萧恪笑了笑,半途又叹了口气,过会儿才道,“总归像是个知恩图报的,阿绥待他不薄,只盼着日后他能做个有良心的,也就不枉费我这一番吓唬人的功夫了。”
  果然是为了贺少爷,洪喜心中了然,口中感慨道:“王爷苦心,侯爷知道必会感动。”
  却不料萧恪突然开口打断了洪喜的话,道:“别!这事你瞒着点,无需让阿绥知道我做了什么。”
  “主子?!”
  萧恪无奈解释道:“阿绥年岁不大,尚且有些气性和傲骨,我所做之事未必件件都能解释得清楚。如今情势稍好,我是搏了这一身伤才让薛家的事揭过,你可别再添乱了。”
  “……奴婢明白了。”
  通政司离国子监并不算远,乘着马车约莫不到两柱香的功夫便到了。
  秋猎前萧恪也来过两次,那门口值守的兵卫也识得燕郡王相貌,便未阻拦。
  “放肆!谁给你的胆子敢调换文书奏折的?!”
  萧恪前脚刚迈进堂中,一只碗盏便砸在了他脚边,紧跟着里面传来一声怒吼和手拍击桌案的连串响声。
  “放肆!”
  洪喜从萧恪身后窜出来,朝堂内大喝了一声,比刚刚里头叫唤的那人声音还响亮,登时堂内一片寂静。
  第六十一章
  呆愣了片刻,立刻便有机灵的臣工回过神,朝萧恪拜道:“下官参见燕郡王。”
  经同僚一提醒,另外几个也忙跟着问安。
  萧恪施施然略过几人,径自走到通政使的位子上坐着,开口便问道:“通政使人呢?”
  秋猎前萧恪来得不多,却也来通政司走了几回过场,那通政使是个处事圆滑的中年人。方才进来时扫了一眼,无论是在旁看戏的,还是争吵拉架的,都是气性大的年轻一辈,最该调和下属的通政使却不见踪影。
  最先开口问安的那名官员适时开口答道:“回郡王的话,阮大人早些时候去宫里送折子了,算算时辰,该是快回来了。”
  “原来如此。那你们方才是在吵闹什么?”
  “回郡王,是两位同僚一时拌嘴……”
  萧恪突然笑了一声,那人立刻住了嘴,偷偷抬起头小心打量了下上首的少年王爷,心思一敛,转眼的功夫那话就同方才截然不同。直挺他颇为‘实诚’答说是两位同僚为了一本奏折,有些政见不合,倒不是什么要紧事。
  “奏折呢?本王奉陛下之命统管这里上下事务,今日赶上也瞧瞧是什么奏折能让通政司的官员青天白日里砸东西。”萧恪这话说得嘲讽,看着洪喜接过那官员双手递来的奏折时,多抬眼瞧了那两个闹矛盾的官员,一边却对这从头到尾一直答话的那小官道,“你这人瞧着倒是伶俐,想来平日甚得阮大人器重。”
  那人赶忙恭敬谦道:“郡王谬赞,下官只晓得尽职罢了。”
  萧恪笑笑没接话,单手支着头懒懒靠坐着等洪喜将奏折摊开放在桌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实则是他上辈子奏折看了快二十年,早已养成一目十行的本事,也最清楚折子所述的重点在何处。
  那折子中屡屡提到了燕州二字,撰写奏折之人也是燕州的官员,只是品阶低了些,他所告发之事又涉及上峰,倒不知是用了什么途径递上来的。
  朝廷从不是一池清潭,而贪墨不发的官员多半出身当地望族又或是与当地氏族有所勾结,鲜少被掘出,这小官的奏折送出来确实不易,只不过多半也是石沉大海了。
  若是换了其他州府,萧恪原是不打算插手的。毕竟这贪腐之溃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身后也多半有京中的勋贵权臣、甚至是皇亲贵胄做依靠,想要拔除也需细细梳理布置。可燕州是北境四州之一,虽不似其他三州紧挨齐燕战场,却是大齐将士退守的屏障。更加可能,是当年……贺牧夫妇葬身边关的推手之一。
  为着贺绥的缘故,他与萧定昊虽到不了撕破脸的程度,依靠太子这条却已堵死。
  不论是为了日后运粮给大哥和贺绥长姐夫妇,还是为了他能将手伸到北境、以便调查前世大齐溃败的缘由,燕州之事他都不能袖手旁观。
  萧恪面上不做什么表示,随手将那奏折合起。在其他几人看来,他只是匆匆一扫,压根没有细细读清奏疏内容。
  果不其然,其中一人不自觉咬了下牙,虽仅仅是一瞬,却恰好让萧恪瞧见,心中便大致有了数,嘴上却只是随口一问道:“那今日你们为何争吵?都是大齐官员,又不是市井泼妇的,嘴上吵不赢还要砸几个杯盏泄泄火?!”
  “王爷容禀。下官只是在管教不懂事的下属,未料到……”
  一人开口,萧恪一下子就听出来他是刚刚嚷嚷最大声的那个,至于是不是砸杯盏的还未可知,他未等那人告状的话说完,便幽幽怼了一句,“你那一嗓子确实吓着本王了,别告诉本王,杯盏也是你砸的?”
  “呃……”大抵是并不知晓萧恪这语出惊人的言行习惯,那人被噎了一句不由愣了一下,才讪讪答道,“是下官,惊扰王爷,还请恕罪。”
  “你惊着本王,一句话就想揭过?若非洪喜拦着本王,你那一杯盏说不定就要砸在本王脑袋上了。”
  “王爷!这、这……”那人显然是没想到萧恪胡搅蛮缠的本事,他甚至有那么一瞬觉得,燕郡王是和下属串通好了,故意选了这时间来的,不过这种妄自揣测他没敢说出口,脑子里千言万语转了一圈最后只化作一句干瘪的“下官是朝地上砸的。”
  萧恪后面却有话在等着他,那句辩解刚说完,便紧跟着冷笑了声反问道:“通政司掌受我大齐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何时成了你摔盘摔碗的地方了?!”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法子百试不爽,尤其是萧恪如今在百官之中尚无积威,面对这种寻常下属朝臣最是好用。他存心找茬不过是要先发制人,打压一下通政司上下的气焰,顺便看一看众人的反应。
  不过那官员倒是个伶俐的,虽然让萧恪吓唬了一番,适应得还算快,立马主动请罪道:“……下官知错,还请王爷责罚。”
  通政司手握奏疏上呈的‘权利’,什么事想让皇帝知道,他们都有一杆秤,能进这处还往上爬到肥差位子的,不是门路家底硬的人精、便是皇帝信赖的近臣。那官员如此快的反应倒也在萧恪的预料之内。
  “这事可大可小,本王也是为了整肃官风,免得砸杯摔碗的事传出去,让百姓以为咱们通政司与寻常菜场无异,陛下只怕要降罪。本王身为通政司之首,到时自是会替你们背些个小错处,但事闹过了,本王这肉疮怕你们补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