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23节

  周四娘子沉吟道:“或许是不想呢?”
  周二和锦娘本身以前也有仇,如今地位翻转过来,人家怎么可能还帮你。
  好在周四娘子和周二关系也一般,且她这二姐胆子也太大了,竟然还去放印子钱,也是活该。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儿女读书的事情,去年丈夫上任之后,一直忙碌的紧,今年总算是能够安排她们了。
  “他们的先生你找了么?”周四娘子问丈夫。
  孙世琛不由得道:“找了一位曾经发过解的老夫子帮他们开蒙。”
  “我这就放心了。”她可不是那种重男轻女的人,尤其是对待女儿,更希望女儿能够成为大才女。日后成不成婚都无所谓,一定要有野心有抱负有欲望,不要碌碌无为。
  孙世琛道:“那就先把束脩准备好,一年十五贯。”
  周四娘子兴高采烈,又回房对女儿们道:“你们可要好好读书,谁说女子不如男了,咱们女子并不比男儿弱。”
  两个女儿也兴奋起来:“是。”
  “管家那些都是其次,主要是读书,只要读书好了,哪能不懂这些呢?”周四娘子心想她曾经是庶出,周家虽然官宦人家,到底她的话语权不大,如今更自由了,自然要更好的培养儿女。
  至于周二娘子的事情,她早就抛在爪哇国去了,本来就和她无关。
  却说寒食节过了之后,魏家大姑娘定亲,全福人请的又是锦娘。兴许是上次送牡丹衣裳送的好,锦娘稍微争取,魏夫人就直接道好。
  锦娘自己都没想到,还对蒋羡道:“我本来以为魏夫人会请那些大官夫人呢,不曾想我随意透露出点意思,人家就让我做了。”
  “娘子,你也太妄自菲薄了,你现在可是最好的全福人,连纪通判都同我说将来要请你为她长女做全福人呢。”蒋羡笑道。
  说起纪家,锦娘小声道:“纪夫人对我仿佛有意见呢。因为她和钱娘子打擂台,我站钱娘子,没站她。”
  这些夫人们之间的关系,蒋羡还不知晓呢?他有点好奇:“这是为何?”
  “你看钱娘子吃肉,咱们跟着喝汤,是乐呵呵的坐着喝汤。但纪夫人吃肉,咱们得跪着喝汤。你是愿意坐着还是愿意跪着呢?”锦娘道。
  蒋羡恍然:“原来如此。”
  不过,锦娘也道:“其实她的日子也不好过,纪通判宠妾灭妻,他的长女是爱妾所出,纪大姑娘今年也不过十一二岁,眼光很高,听闻很是看中魏七郎,可你也知晓魏家门第高,恐怕觉得公主都配不上呢。”
  蒋羡想他娘子是真的没什么攀龙附凤之心,即便和魏家往来频繁,从来很清醒的知道,不似旁人总觉得奇迹会掉在自己身上。
  可他又问:“娘子你不是也很喜欢魏七郎吗?”
  “你是想说为何我不愿意让魏七郎做我的女婿么?其一是孩子还小,长大了未必一定好。其二便是有野心是好事,但是野心太膨胀,就很容易忘记现实的限制,永远无法脚踏实地。”锦娘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自己会什么就打什么牌出去,这样最好。
  魏大姑娘定亲的人家很是显赫,锦娘收到的全福礼也非常丰厚,蜀锦六端、罗两匹、抽金纱两匹、茶饼两担、一匣胡椒、一匣香片、羊皮六张、芙蓉簟两床、万事如意梳具两套、白银二百两。
  阿盈立马就登记好了,把东西送到库房,她想上次娘子送的观音绣像、牡丹满绣的衣裳也算是起了作用。
  当然,做全福人也不是日日都有的,一年能发一次财就不错了,今年运气好,做了两回全福人。
  这算是可遇不可求的,锦娘又拨了月钱让阿盈去发,她自己则和方妈妈正说话:“钱娘子说王老夫人要去爬山,让咱们作陪。妈妈,那日您就别去了,在家歇着吧。”
  方妈妈也是咋舌:“那王老夫人真的是身体健朗,登高爬山我这天天做活的老婆子都不成。”
  锦娘也是觉得王家颠倒过来了,王老太太身体好的不得了,每日活蹦乱跳,一日吃三碗饭,邬氏却是食少事多,人还虚弱不堪。
  隔了几日,天气晴好的时候,锦娘她这般没有裹脚的人爬了一趟山回来都不愿意动弹了。蒋羡帮她揉着脚:“现在还扭着吗?”
  “嗯,还有点儿。那老太太可真是健步如飞,我起初还好,到最后觉得我这双腿带有千金重,抬都抬不起来了。”锦娘摇摇头,只是觉得累。
  蒋羡则道:“那你明日就在家中休息。”
  “明日我还要去探望邬娘子,她今日脸色都是惨白的,差点晕倒。其实若是我的话,肯定就不会爬了。但她太孝顺了,一定要陪她婆婆爬上去,鞍前马后的。”锦娘都不知道她图什么,孝顺是好,可也要顾着自己身体啊。
  夫妇二人说了一回,锦娘就睡下了,她是一直躺着休息,即便是晚饭她也懒得起来吃。
  如此次日早上起床,腿却依旧酸痛的很,她先去给王老太太请安,又道:“昨日见邬娘子脸色惨白,都担心的很,故而我们都过来探望一下。”
  王老夫人也是有苦说不出,她这个儿媳妇的确是好,可是太好了,事事完美,做的周到,娘家还得力。就像这次推举贤能,丈夫和儿子都推举邬氏的亲弟弟,没人在意她的娘家?
  昨日不过是陪婆婆爬个山,你若身体不好,说自己爬不了,谁也不会说你?偏偏又要坚持爬,表的一幅好孝心。
  “我早就让她别去,她那个身子十天有九天都不是好的,这般果然被我说中了吧。”王老太太道。
  锦娘和钱娘子有些面面相觑,这样说不太好吧。
  还是钱娘子反应快,立马就道:“婆婆体贴,儿媳才愈发孝顺,这是多少人家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般才了解对话,二人一起探望邬氏,邬氏已经躺床上了还要起来。锦娘连忙阻止:“快别起来,本来咱们探望你,还得折腾你起来,那样岂不是平白过来。”
  邬氏咳嗽了两声:“到底是我这身子不中用。”
  “你这又是何必呢?”锦娘话说出口,就见钱娘子打眼色,她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又岔开话说了些旁的才出来。
  等到了外面,钱娘子请锦娘去了家里,她儿媳妇董大奶奶看茶,钱娘子打发她下去,才和锦娘道:“你是年轻心热之人,但是人家婆媳之间的官司,你就莫掺和了。”
  锦娘忙道:“我并未掺和,还请教姐姐,该如何做是好?”
  钱娘子则道:“你看那对婆媳,一个作怪的嫉妒自己儿媳妇,另一个以弱凌强。”
  这话一咂摸,锦娘明白了一些,她道:“这又是何必?”
  “王老太太是趁着王知府得了怪病要冲喜嫁过来的,本来准备做妾的,没想到王知府中了进士之后,她运道好,怀了个儿子,王家长辈遂让她成了正妻,可一直都不大受宠。所以她对邬娘子的感觉就很微妙,也不能说她苛待儿媳妇,但总是不太好,偏偏邬娘子若是跟着丈夫去相州任上便罢了,她却是个图虚名的。我想她原本是想自己的名声,也是想和婆婆化解,但她做的越好久衬的人越不好,故而那王老太太见她做的越好,自己心里不自在。”钱娘子解释。
  锦娘忙谢过钱娘子:“原来还有这段渊源,还多谢您告知我呢。”
  不是亲近之人,谁和你说的这般明白?
  钱娘子道:“日后咱们也少掺和,少站队,否则顺了姑意逆了嫂意。”
  锦娘点头。
  然而与锦娘她们相反,纪通判的夫人却是在王老太太那里逐渐得脸,连王老太太去广云庵也带着她去。
  纪夫人当然也自鸣得意,她虽然和钱娘子等人关系不睦,在魏家也没有后来的魏锦娘关系亲密,但她终究抓到了自己的终南捷径。
  王老夫人到底是大名府府公之妻,儿子还在相州做官,她说一句话,比什么钱娘子要好使多了。而王老夫人看纪夫人也有同病相怜之感,同样不受宠,家有宠妾,纪夫人的长子也是纪通判定下的显赫背景的儿媳,连儿子都只向着儿媳妇,她们看着似乎是主母,却不过是空中楼阁。
  又说邬娘子知晓婆婆子不喜欢她,只在家休养,偏这气候下起了雨。她不愿意让家中生了孩子的妾去讨好,只想着这馆陶县离广云庵最近,遂让公公去信给馆陶县,让她们留心些。孙世琛接到府尹来信,又加派了人手,让周四娘子过去陪着。
  这一陪不打紧,倒是让周四娘子得了王老夫人的青眼。
  等端午的时候,锦娘在王老太太这里看到了周四娘子,邬娘子还引荐:“蒋夫人,这位是馆陶县孙县令之妻。”
  锦娘含笑问好,周四娘子也马上回礼。
  她们二人以前认识,但关系一般,也不欲相认。二人分自己的位置坐好,锦娘如今是府推官之妻,位置在周四娘子之上,她和钱娘子蓝氏又是一处,不管哪个说话,都有人捧场,倒是显得有几分热闹。
  周四娘子在这样的场合很难插话,她现在属于小卡拉米,看这场上,纪夫人虽然为知府夫人底下头一个,但她似乎没什么人跟她抬桩。钱娘子一看就人缘好,再下来便是那锦娘了,只听王老夫人还问道:“听说你们前几日都去魏家看牡丹花去了?”
  锦娘笑道:“是啊,嫂嫂还说我怎么没把您请过去,我说您老人家去拜菩萨去了,嫂嫂才没怪我呢。”
  嫂嫂?周四娘子心想这锦娘不会是什么真假千金吧。
  也是,否则蒋羡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随意娶一个丫鬟出身的女子,这不符合常理。
  且听王老夫人道:“牡丹乃富贵象征,非一般人所有,你嫂嫂这个人也是这般,天生的命好。”
  锦娘含笑应是,她去魏家看过牡丹之后,特地拓了几朵回来,准备绣满绣的牡丹绶带鸟的被面,将来送给魏大姑娘做添妆。
  正在此时,龙舟开始划起来,锦娘等人的目光被吸引住。
  河水滔滔,衣袖翻滚,龙舟飞快的往前行着。
  等胜负已分时,筠姐儿和王家还有纪家女儿一起牵着手过来了,方才她们一群小娘子在那边捶丸投壶玩的不亦乐乎。
  此时,筠姐儿小脸红扑扑的,锦娘赶忙帮她擦汗,又道:“饿不饿?这里有点心。”
  “饿了,但是我只吃一块就好。”筠姐儿笑道。
  锦娘拿了块栗子糕给女儿,又听蓝氏道:“魏姐姐,筠姐儿开始学马球了么?”
  “开始了,她爹正帮她挑马呢。”锦娘自己是没学过这些,但是巴不得女儿的生活能更多姿多彩些。
  买马也要钱,魏家有专门的骑马的师傅教,锦娘她们还得另外给一份钱。但能够进去魏家,接受这样的教导,锦娘觉得钱都不是事儿。
  锦娘这边说着话,那边邬娘子也和周四娘子说话,她在王老夫人身边放了眼线,自然知晓她们在广云庵的事情。那就是纪夫人是通过踩自己,或者利用她们婆媳之间的矛盾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但是这孙夫人却是一个劲儿帮忙说和,她自然也是抬举一二。
  等周四娘子要离开的时候,邬娘子送了两匹缎子给她。
  不知怎么周四娘子也想要让孩子过来大名府这边,最好是进魏家女学,她听的出来,真正的女学学的东西和私塾完全不同。
  可是魏家是三品大员的人家,若无人引荐,恐怕都没法上门单独说去,真是望洋兴叹。况且若女儿们要来大名府,她就两边都牵挂,罢了,就先把书学好吧。
  等日后跟王家熟悉了,她再说出自己的请求。
  不过,邬娘子倒是笑道:“七夕女儿节,咱们府的小姑娘们都在一起乞巧,你不妨也带了孩子过来吧。”
  “好。”周四娘子松了一口气。
  又说锦娘带着孩子上了马车,就帮她用汗巾子擦后背的汗:“回去之后先坐会儿再沐浴,要不然就容易得风寒。”
  筠姐儿道:“娘,您为女儿花了那么多钱,女儿定然会好好学的。”
  “也不必太过勉强自己,凡事尽力就可以了。人又不可能做到每一门都精通,是不是?”锦娘为儿女花的钱也会告诉他们俩,她不想把孩子养成那种太不知道人间疾苦的人。
  母女二人回家时,却见对门有一位着茜红衫子白褶裙的女子站在门口,不一会儿甄夫人身边的妈妈出来迎了过去。
  到了隔日,锦娘才知晓原来那位便是甄二郎的白月光杨姑娘,她本就是甄夫人的表侄女,否则也不会和甄二郎青梅竹马。据说她父亲带着继母去任上了,甄夫人见她这继母不是贤良人,故而接了她过来。
  窦媛倒是不担心:“她也是千金小姐,必定不会做小,此番她年纪也不小了,将来说一门亲事嫁出去,我何必自乱阵脚。”
  “你心里有数就好。”锦娘知晓窦媛就是在这种熟悉的环境下成长的,她其实内心自有丘壑,倒也不多说了。
  “表嫂,我是绝对不会和我母亲一样的。”窦媛说完就起身。
  等她离开,锦娘才摇摇头。
  阿盈不明白:“娘子,这窦家娘子看似说不在意,实则又戒备的很。”
  “这叫卧榻之侧岂容她人酣睡?甄夫人怕是小看了窦表妹。她完全不顾及自己儿媳妇的心情,把儿子昔日旧爱接进家中,自以为无事,但日后恐怕事情就多了。”锦娘道。
  要不然有人说一动不如一静呢?就像大名府的那些酒楼食肆,背后都有很浓的官商背景,经商环境也不如江南好,所以她索性就不在此处做生意。
  转眼到了七夕,据说本应该是邬氏主持的乞巧节,换成了纪夫人主持。
  这对婆媳斗法,倒是便宜了纪夫人,纪夫人颇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志得意满。须知平日她的宴席虽然有人来,但总办的萧索,不如钱娘子那里热闹,现在知府夫人钦点的她,她自是使劲浑身解数。
  又拉着自己嫡亲的女儿道:“娘都与你搭好台子了,你可要好好出回风头。”
  她那女儿纪三姑娘道:“娘,这些针线活我不擅长,平日二姐做的比我好,还有女学的蒋筠都是翘楚,我怎比得过她们?”
  纪夫人戳了女儿的头一下,恨铁不成钢。那蒋家小娘子的娘,是个攀高枝儿的行家,才来几日就和魏家搭上钩儿了,怕不也是冲着魏七郎来的?她低嫁半头,反倒要受气,巴不得女儿能嫁高门,魏七郎是她相中的女婿,自然不能让人绊脚,谁都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