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竟是宿敌白月光 第233节
*
“没想到,告密者竟是曹天,”萧晏行低头看着手中的信,反复看了几遍之后,他点头说道:“这封信上的字迹,确实是魏刺史的。”
谢灵瑜盯着他看过去,不由眨了眨眼。
反倒是萧晏行笑了声之后,自己解释说:“殿下可是好奇我为何这般肯定?”
谢灵瑜点头。
此时已是深夜,她迫不及待想要跟萧晏行探寻此事的真伪,便让武忧先行回去,毕竟方才她们出门乃是以装病为由,总不能一直不出门。
至于她自己则是留在了萧晏行的住处。
毕竟现在还是这封信更为重要,她需要连夜让萧晏行确定这封信的笔迹。
说完这句话的萧晏行站了起来,随后他找向一旁,抽出一副卷轴说道:“魏刺史素来爱好风雅,喜欢赠送墨宝给自己亲近的下属。”
待他将卷轴铺在桌子上打开之后,谢灵瑜凑过去看着卷轴。
上面写满了洋洋洒洒的字,而落款确实是魏安。
萧晏行的手指在画卷上轻点,指向某个字说道:“人写字时的习惯并不会轻易改变,你瞧魏刺史写这
个字时,其实并不精准,他习惯多加一笔。你再看这封信上,这个字也是这般多加了一笔。”
“虽说这世间确实有擅模仿笔迹者,但是这般细微之处,却是不易被发现。”
谢灵瑜看着信纸上的字,又看了一眼卷轴上的字迹。
确实如萧晏行所说,难怪方才他这般肯定。
“还有就是你方才说的落水案,我也确实有印象。当时此人尸身被带回府衙,是因为并不能确定他是意外落水还是死于谋杀,但是很快,这个案子便被定为了意外落水。”
萧晏行说道:“在妓馆出意外的人并不少,况且扬州水系发达,很多妓馆为了附庸风雅,喜欢临湖而建,因而客人酒后失足落水也并非罕见之事。我虽是司法参军,但是这个案子当时乃是被仵作验查为酒后落水。”
刀疤脸也确实是死于酒后落水,所以仵作这般验查也并无错误。
因而此案被了结的极为轻易和迅速,就连萧晏行都未曾怀疑过一点。
如今看来,往往看似最为简单的案子,反而藏着天大的秘密。
“从现在开始,务必要盯着魏安,特别是流民之患就在眼前,我总觉得不会就此这般结束,”谢灵瑜有些忧心。
她手中并无兵权,倘若魏安真的有所异动,他作为刺史,在扬州城内无人能够抵挡他的野心。谢灵瑜所带来的王府侍卫,也只能护着她平安离开而已。
萧晏行轻声说:“殿下放心,如今你已派人将灾情消息送往长安,朝廷必然会派人前来。况且即便魏安真的有作上叛乱之心,他也只能号令扬州,其他州府未必会听他的。”
被萧晏行这般安慰之后,谢灵瑜心底稍安。
“好在我来之前,圣人曾赐我这个令牌,见此如圣人亲临,我可以强行以此调动兵马确保扬州的稳定,”谢灵瑜说道。
但是没想到,一切计划都不如变化来得快。
次日,扬州城外便传来了消息,有数万流民逃难至此,竟在城外要求入城。
魏安作为刺史自是不允,他还派出官兵守在城门口,胆敢闯城者严惩不贷。但是流民虽不能入城,但始终在城外逗留。
谢灵瑜派了武忧到城门口查看,她回来之后满脸不忍,说堪称人间惨剧。
那些流民早已经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只怕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
见此,谢灵瑜再不犹豫了,她立马召见扬州几位大人。
“几位大人,城外流民越来越多,扬州乃是江南富庶之地,本不该如此视而不见,况且日积月累,流民心中不满加剧,若是像海陵县那般被水匪利用,只怕到时候会酿成更大灾祸。所以本王觉得,如今当务之急,应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谢灵瑜说完,巡视了几眼一眼。
坐在离她最近的魏安显然是有些坐立不安,他强忍着情绪,随后压低声音说道:“殿下,开仓放粮之事非同小可。”
谢灵瑜直接说:“魏刺史,如若你是怕朝廷怪罪下来,大可不必担忧。既是本王开了这个口,本王便是愿意一力承担这件事的后果。”
“但是若是此次赈灾顺利,得了朝廷嘉奖,本王必也不会掩盖诸位的功劳。”
谢灵瑜算是把话直接说明白了,若是开仓放粮之后,即便赈灾失利,朝廷怪罪下来,她一力承担后果。
这等气魄何等了得。
萧晏行见其他人并未说话,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有殿下此话在,我们还有什么好顾忌的。赈济灾民之后,这些灾民谁人会不感激诸位大人的仁厚和宽德。”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人闯入进来。
魏安见状,当即怒斥道:“不见殿下在此,怎敢擅自闯入。”
可是闯入之人头插红羽,脸上一片灰黑,更是满身风尘仆仆,只见此人扑通跪在地上喊道:“报,江西道起兵造反,聚众十几万大军,如今已经一路进攻到了越州。”
“什么!”魏安震惊的当即站了起来。
谢灵瑜瞪大双眸,已被这个消失震惊在了当场。
在她知道江西道流民之事,便担心此事倘若处置不好,会酿成大祸。毕竟人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会拼命挣扎的。
自古造反之中,有野心家藏不住野心,自然也有这般平民百姓活不下去的情况。
“越州所在江南道,倘若让他们一路真的打下来,只怕很快就会到扬州,”谢灵瑜微蹙着双眸,直到她看着众人:“赈济灾民之事,已经刻不容缓。”
但是魏安此时却朝着她拱手说道:“殿下,不可啊。”
谢灵瑜望着他,但是魏安却还是开口说道:“倘若江南道真的挡不住这股叛军,我们扬州便是首当其冲,到时候大军来袭,我们的粮食要供给士兵们,如何还能分开灾民。”
一旁的司马宋元友居然也在此刻站了起来:“殿下,刺史大人所言甚是,若是没有叛军来袭,我们开仓放粮无可厚非。但是如今叛军威胁在即,我们扬州得先自保啊。”
此时来传信之人并未离开,他跪在地上,犹豫再三还是说道:“还有一事,小人不知该不该讲。”
“都什么时候了,有什么话你赶紧说。”
看似好脾气的魏安这会儿都不耐烦了起来。
直到这个人说道:“小人听说此次叛军起兵之前,曾经有人在江西道干旱的田地里挖出一块石头,这石头上面还刻了字……”
谢灵瑜闻言,不禁冷笑。
当真是造反之人爱玩弄的老把戏了。
她问道:“上面刻了什么?”
报信之人听到女子问话之声,整个人忽地开始剧烈颤抖,而一旁司马宋元友催促道:“殿下问你话,还不如实说来。”
“牝鸡司晨,天将灾祸,以清君侧,天下大吉。”
报信之人说完这几句话之后,整个厅堂内安静的犹如死寂般。
谢灵瑜一个字一个字听完之后,嘴角忽地勾了起来。
合着竟是冲着她和皇伯爷一起来的。
她作为女子为官,竟给了这些人起兵造反的理由。
第143章 交出永宁王,以灭天谴……
厅堂内,众人还因为此事而震惊,毕竟江西道有人起兵造反,本已是惊世骇俗,没想到造反之人居然还打着这样的清君侧旗号。
一时之间,谁也说不出话。
就连萧晏行都忍不住一脸担忧看着谢灵瑜,毕竟牝鸡司晨这几个字实在是太过诛心。
他与谢灵瑜相识以来,便知道殿下心中报复,不输男子。
她能以女儿身走到现在,也不仅仅是靠着圣人的宠爱,而是她一步步走来。
“此次起兵谋反之人是谁,既是打出这般大的声势,自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吧,”倒是谢灵瑜率先反应了过来。
传信兵低声说道:“乃是先楚王后人的谢献,他宣称江西道的旱灾乃是上天降下的惩罚,在攻打下宣城郡之后,不仅当众将当地刺史砍了头,还将粮仓打开给流民分发粮食。不过十来日,他们便聚集了十几万大军。”
先楚王之子?
谢灵瑜双眸微微一缩,她与楚王有杀父之仇,在当年刺杀案之后,圣人便斩杀了楚王,将楚王后人流放。
却没想到先楚王后人居然趁着天降灾祸时,起兵谋反。
而且这个谢鲜居然胆敢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甚至还将矛头直对着他。
牝鸡司晨,他也不想想她这个亲王之位是如何而来的。
倘若阿耶还活着,她宁愿不要成为什么女王爷。
一时间,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谢灵瑜心头百般激荡。
随即她冷笑道:“当年楚王便是谋反作乱,意图刺杀圣人阴谋败落,但是圣人慈悲,只斩首恶,放过了楚王后人,只判以流放之刑。未曾想此人竟不念圣人宽宥,居然还敢继续作乱,他这是要彻底断绝楚王这一脉。”
“魏刺史,你速速派八百里加急,将谢献在江西道谋反作乱的事情上报朝廷,请朝廷迅速派出大军讨伐逆贼。”
听到这个吩咐,魏安当即说道:“是,殿下,下官即刻派人前去查看。”
“还有立刻派人前往江南道,打探目前前方的战事情况,定要保持与江南道之间的消息互通,我们要做好发兵讨伐叛军的准备。”
谢灵瑜环视了众人一圈,声音坚定说道。
此话一出,众人显然有些异议,在他们看来等待朝廷支援,据守扬州乃是上上之策。
果然便有人要起身说话。
但是谢灵瑜却坚定道:“本王乃是圣人亲封的扬州大都督,如今到了此等时刻,本王掌管扬州军政大权,诸位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
到了这种时候,她也不必再跟扬州这些官员假客气了。
她本就是扬州大都督,身份又这般尊贵,谁能触她的逆鳞。
此刻连魏安大概也没想到,这位一向宽和的永宁王殿下居然会一下子变得这般强势,即刻便要掌握整个扬州。
但是偏偏他还不能反抗,从名义上来说,扬州大都督确实有资格统管扬州。
“士曹参军即刻前往军械库清点兵器,没有本王和魏刺史的共同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打开军械库,”谢灵瑜当下便开始发号施令。
随后她又说道:“还有派人严格看管粮仓,同样,没有本王和魏刺史的手谕不得打开粮仓。倘若有人胆敢擅自靠近,格杀勿论。”
谢灵瑜声音冰冷。
“如今乃是非常时刻,本王这般安排,魏刺史你应该没有意见吧,”谢灵瑜看着魏安,倒是还询问了一句。
魏安岂敢有异议,只听他赶紧说道:“殿下此举实乃明智,下官自是没有异议。”
谢灵瑜点头:“如此这般自是最好,如今咱们同在扬州,乃是在一条船上,安危与共,还望与诸君同舟共济,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