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60节

  李小光他姐夫一家今儿都在家是都请假了。以至于忘了今天非节假日。闻言李小光他姐就说:“那你们路上小心点。”
  老太太瞪一眼儿子,李小光姐夫跟上来:“我送送你们。”看着他俩上车,他姐夫才回去。到家就被他娘指着数落,嫌他没眼力见儿。
  老张和罗翠红确实不知道团团上午出去了。十一点多,罗翠红跟老张聊天:“团团该回来了吧。”
  “该回来了。是不是在一名家?过一会儿再不回来我去看看。”
  十二点团团还没回来,老张戴着草帽出来,正好碰到朱红伟大哥下班回来,告诉老张他陪小光买车去了。闻言老张就回家说再等等,十二点半还不回来就吃饭。
  幸好大中午路上人少,车顺畅,十二点十几分,团团跑回来。老张一看他脸通红,心疼坏了,团团洗好脸,他就把绿豆汤端出来,“赶明儿买个冰箱。”
  团团:“您买?”
  “买!”罗翠红端着凉面进屋,“钱不花死了也带不走。趁着我和你爷还能吃冰棒冰西瓜,买了冰箱我们也能享受享受。”
  下午团团跟杨一名和陈大勇出去,老两口就去前门大街,听说那边有电器店。
  翌日上午,老两口弄回来一台小冰箱,上面冷冻,下面冷藏。冰箱安好,老张出去买冰棒汽水,冰棒放上面,汽水放下面。
  团团一到家,老张就拿冰汽水。团团张口结舌:“爷爷,你和奶奶太厉害了吧?说买就买?”
  “今天犹豫不决,兴许我明天就死了。”
  罗翠红不高兴:“天天咒自己,活腻了?”
  老张乐呵呵拿出俩奶味冰棒:“尝尝。”
  刚得到消息的街坊进来:“真买回来了?老罗,还是你俩会享受。”满脸羡慕,“回头我把剩菜放你家。”
  老张摇头。
  “看你小气的。”
  老张打开冰箱:“冰箱太小,我家的剩菜加团团家的,哪还有空。”
  街坊大妈一看确实小:“咋不买个大的?”
  老张没看到大冰箱,担心说错话:“回头你买个大的让我们沾沾光。”
  “我也想买,不是没钱吗。”
  老张:“一块住了几十年,谁有多少钱谁不清楚?别叫穷了。”
  大妈讪讪地笑笑,随便找个理由回家。她一出大门,老张就对团团说:“她家有海外关系,当年那些坏家伙趁机去她家搜了三遍,连一张纸币都没搜到,不定藏哪儿去了。”
  团团:“有海外关系不等于有外币啊。”
  老张很笃定:“有。以前她跟人显摆过。后来不敢显摆,一说到钱就哭穷。也不怕藏老鼠洞里被老鼠吃了。”
  罗翠红嫌他话多:“再不吃化了。”
  老张一看冰棒要化,顿时顾不上跟孙子讲古。
  八月中旬,团团带来的东西卖完,李小光被他姐叫过去陪她摆摊。李小光姐姐的小姑子也想做小生意,就跟过去打下手。
  但是她小气,人家着急上班的人说“多加点生菜,快一点,赶时间”,她小姑子瞬间没了笑脸。李小光她姐愣了一下,笑着多加两小片生菜,解释大块的不好卷饼。
  过了几天,天气不好,她小姑子没跟过来,买饼的人又不怕得罪李小光和她姐,人家有话直说,她小姑子臭着一张脸,要不是这个摊位在路口,还不用过马路,真不想买她家的饼。
  李小光胡扯:“她是我姐的小姑子,车子和锅都是我姐买的,她想分一成被我姐拒绝,她不太高兴。”
  “什么也没出就想分一成?”看到李小光点头,“想得真美。别理她。有本事让她自己干。”
  他姐的小姑子正是这样想的,就让她父母掏钱买车买炉子和锅。李小光姐姐的婆婆认为未婚女子卖饼不好找对象,又不清楚能赚多少钱,就不同意再弄个摊位。
  李小光帮他姐收钱,他姐做饼,俩人都没发现小姑子拉长脸。被客人点出来,他姐留个心眼,无论谁问赚了多少钱,她就说今年能把本钱赚回来就不错了。三轮车不便宜,饼不贵,人家一听这话不好意思再打听。
  等他姐上手,李小光就让他姐去北边学校门口。学校门口有门卫,没什么人闹事,他姐可以一个人出摊。
  老刘家那边由最初的俩人发展到六人,另外四人在皇城东边。
  朱红伟去外地上学,他妈就去菜市场附近路口卖饼。经常碰到熟人,地头蛇看出她家在附近,不敢上来找麻烦,担心被街坊群殴。
  九月中旬,苏笑笑把凉席拿出来。今天张怀民在家,他俩趁着周末天气好把凉席洗刷干净收起来,床上铺被子,准备迎接冬天。
  刚把席晾起来,一个老太太背着箩筐进来,头上包着花毛巾,风尘仆仆的。苏笑笑看一下张怀民,你去我去?张怀民担心对方上手抢再伤到苏笑笑,对来人说:“您等一下。”
  来人下意识停下。张怀民到屋里拿俩馒头:“只剩这么多——”
  “啊?”来人轻呼一声,反应过来,“不不,不是,我不是要饭的。”
  张怀民僵住,不是要饭的,她一大早从哪儿来啊。
  来人拿掉毛巾擦擦汗,埋怨:“早上起来感觉挺凉的,没想到走一段路热一身汗。”放下箩筐就说,“我是——”想说她叫什么,估计张怀民不知道,“我是小光,就是你儿子的同学,他姐姐的婆婆。您知道吧?”
  苏笑笑失笑:“您啊。小光家不在这边——也不对,你知道小光家在哪儿吧?”
  “知道。”
  知道还过来,那就不是需要她指路。苏笑笑搬个板凳,“先坐下歇一会儿。”
  小光他姐的婆婆太累,也不想多走几步路进屋,坐下就扒开箩筐,拿出两个布包,“那个团团在我们家说水土好,我种的瓜比你家的甜。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夸我。正好桃和石榴熟了吃不完,路边都是卖这些东西的,不值钱,您尝尝。”
  苏笑笑哑然,不禁看张怀民,收还是不收啊。
  张怀民问:“大嫂,您的意思这是给团团的?”
  老大妈来之前找儿媳妇问过,团团的父母是干什么的。担心张怀民不收,又强调东西不值钱,给团团嗑着玩儿。
  苏笑笑拿个盆把桃和石榴都接过来,满满一盆:“都给团团?要不要拿一半去小光家?”
  老大妈不想去小光家,看到他爷爷的死人脸就烦:“听说小光经常找你家团团玩,让团团给小光吧。团团不在家?”
  “学校忙,昨天给他爸打电话说今天上午回来。快回来了。”
  大妈点点头:“回来就好。”说完就起身。
  苏笑笑让她再歇一会儿,她跟苏笑笑不熟,不好意思:“家里还有事。”
  “我送送你。”苏笑笑陪她到胡同口告诉她去哪边坐车。
  张怀民洗个桃掰两半,递给苏笑笑一块:“这大嫂比小光他妈会做人做事。”
  “小光他爷那样的,她姐的公婆再不懂事,两家人不得天天闹。这桃比你买的好。”
  张怀民前几天去分局开会,在路边看到俩老人卖桃,看起来不错,个头挺大,但没有一丝甜味儿,“尝尝石榴?”
  苏笑笑点头。张怀民端着盆去堂屋,掰开一个石榴递给苏笑笑,苏笑笑拿碗把石榴籽剥出来,张
  怀民的桃吃完就捏一把塞嘴里,“酸酸甜甜,不错!”
  苏笑笑呼吸一顿,好一会儿才骂出口:“要不要脸?”
  “我替你尝尝味儿。”
  苏笑笑把碗搂到自个跟前:“滚!”
  “剩下的衣服我洗鞋我刷?”
  苏笑笑把碗放到他面前,又拿一个石榴,“一个够吗?”
  第126章 孝敬他爸人老了会心软吗?
  张怀民好气又好笑。
  苏笑笑一个白眼过去,张怀民消停了。
  每月四五个周末,平均下来他只能在家过一个半周末——警局总有突发状况,有的人喝了二两黄汤壮了胆敢动刀,市民就近报给公安局。有的人是做生意被骗要杀人,人命关天,也要上报张怀民需不需要武警介入。
  难得上午没有同事找他,不想大好光阴用来吵架,张怀民就老老实实剥俩石榴。满满一碗石榴籽,夫妻二人打算好好品尝,团团回来了。
  进门看到一盆水果,提包一扔就去洗手,团团抓一把石榴籽给许小军半把。张怀民怒吼:“不会自己剥!?”
  “爸爸剥的香。”趁其不备又抓一把,另一只手飞快抓俩大桃逃之夭夭。
  苏笑笑捡起掉在桌上的石榴籽塞他嘴里。张怀民气得直瞪眼。苏笑笑装瞎:“再剥啊。”
  “你就惯吧!”张怀民掰开一个石榴给她一半,谁也别闲着。
  团团拿着洗干净的桃从厨房出来:“要不要削皮啊?”
  苏笑笑:“应该没打农药。小光他姐的婆婆种的。”
  团团惊得猛一睁大眼睛:“以前在她家教李小光的姐姐做饼,那个大娘可惜我们去的不巧,又说回头熟了给我们摘几筐,还以为是客套话。”
  许小军啃着大桃,脆脆的,很甜,“那大娘实在人。”
  团团不禁说:“她家好像还有柿子和梨。妈妈,你说回头会不会再给我们送一盆?”
  苏笑笑:“要看以后生意怎么样。”
  “这样说就市侩了吧。”团团不认同。
  苏笑笑:“小光他姐的生意不赚钱,她想给咱们送一盆,也是叫小光的姐姐捎过来。这盆水果是她一大早亲自背来的。”
  团团下意识问:“走着来的?”
  张怀民给儿子个“傻不傻”的眼神。团团想想坐车都要半个多小时,现在秋老虎那么厉害,背过来不得累中暑,“就你聪明!谁能跟张队比啊。”
  张怀民:“我是不是没有打过你?”
  “我是你想打就能打的?”
  石榴剥不下去,张怀民准备起来。团团又说:“我是妈妈养大的。打我不用问问妈妈?”张怀民的身体停一下又坐回去继续剥石榴。
  许小军看到这一幕差点被鲜桃呛着。
  团团得意地冲他扬扬下巴,一副“我还治不了他”的样子。苏笑笑见状提醒:“苏团团,别太过分。”
  苏团团变成乖团团:“妈妈刚才的意思小光他姐的生意不错?”
  “就算没有你姨生意好,凭她婆婆那么高兴也能说明超预期。”苏笑笑边思考边说,“以前隔壁市的会来首都卖煎饼。自打计划经济,普通市民很少能买到煎饼。十来岁的中学生小学生可能都没见过。煎饼对小学生来说挺贵,零花钱有限,轻易不敢尝试。所以我说看以后。口碑出去,一天十来块钱,她婆婆能每周末来给你送水果。”
  张怀民点头:“这一盆水果拿去卖最多三块钱。”
  团团咬到舌头。
  张怀民指着小石榴和品相不好的桃:“小光他姐的婆婆应该知道这种水果甜。但买的人不敢赌卖家的良心,会把这些挑出去。那她只能半卖半送。”
  团团摇头:“不是,妈妈去年买的苹果七八毛钱一斤。当时也是苹果丰收季。”
  苏笑笑:“当时立冬了。那个时候连柿子都少了。现在路边全是这些,有软的有脆的有大的有小的,你卖五毛,人家卖三毛,就算你的桃子品相好,可是又不能延年益寿,想卖出去只能降到一两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