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42节
先前朱红伟陪陈大勇卖衣服,他大哥不赞同,掺和人家的事容易里外不是人。现在看到大小伙子泪眼汪汪,朱大哥也忍不住同情他:“这两天就在我家过。”他妻子补一句:“在哪儿过不是过。”
朱家的房子是以前大户人家的东跨院改的,像团团家一分两半,住一大家子十分拥挤,陈大勇不好意思。
朱红伟见他摇头,立刻说:“晚上去你那儿睡。”
他哥瞬间想起弟弟的床只能睡一个人,“这事回头再说。先帮红伟贴对联。”
陈大勇擦擦眼泪,起身去帮忙。
他俩去大门外,朱家一众叹气。朱红伟他妈看着干干净净的鸡和鱼感叹:“多好的孩子啊。”
朱红伟的妹妹奇怪:“他哥干嘛不辞职做生意?我初中同学说她姐的大学同学的嫂子一年赚一套房。他哥就算一年赚一千,也够他结婚了啊。”
朱红伟没跟他妈说他赚了多少钱,但偷偷给父母五十块钱,留他们过年用。朱红伟他们几个算小打小闹。他爸妈因此算过多进点货一年能赚两三千。他妈就说:“不止!”
“所以为什么不辞职?”他妹愈发困惑。
朱大哥:“家里有个高中毕业就失业的,当然是让这个做生意。有工作的继续工作。”
“要是大勇哥考上了呢?”
朱大哥:“问题就在这儿,大勇也不敢保证他能考上。与其白上两年,不如早点辍学。”
朱家小妹张口结舌,急得惊叫:“——啥叫白上?!”
“别跟我急。有本事你跟陈家那两口子吵去。”朱大哥起身看到两盒点心,“这个别动。”
朱红伟的妈把点心柜子上,防止谁手快拆了。朱红伟贴好对联,拽着他从胡同另一头绕去苏笑笑家。
苏笑笑发现陈大勇眼皮通红,假装没看见,让他们去书房找团团。
张怀民今天休息,晚上去单位值班,后天再回来。此刻他在院里洗鸡肠,见状把苏笑笑叫去厨房,他端着盆进去就问:“我没看错吧?”
苏笑笑点头。
张怀民叹气:“这不得记一辈子?”
苏笑笑:“是呀。”
“不是,你怎么这么淡定?”
苏笑笑:“团团昨儿兴致勃勃地说陪大勇买东西,让他父母悔不当初,我就料到了。要是父母气消了,早让他哥或他叔去找他。没找他说明心里有气。今天能有好脸色?”
“那你——这好像也没法阻止。”张怀民又不禁叹气,“这几年我见过重男轻女造成的血案,也见过大的不满父母疼小的,不愿意赡养父母,就没见过这种。”
苏笑笑:“现在见到了?”
第112章 都挺好我第一次见赵奶奶买这么多糖。……
陈大勇的事谁都能说几句,唯独张怀民不能出面,只因他
身份敏感,很容易被传成仗势欺人。
张怀民干脆绕回到陈大勇身上:“让他在咱家过年?”
苏笑笑:“回头让团团问问。可能去红伟家。爸妈说红伟的父母很通情达理。”
团团此时正在问陈大勇要不要在他家过年。朱红伟抢先回答陈大勇买的鸡和鱼都在他家。这两天在他家吃,初二出去玩儿,玩几天再摆摊,能卖多少卖多少。
苏笑笑也问过团团过年去哪儿玩,团团想滑冰,可是年初二要去刘家凹给老奶奶老爷爷上坟啊。
看着陈大勇仍然通红的眼皮,团团心想回头跟妈妈聊聊,初六再去。于是告诉他俩他想滑冰。
其实照往常年初二朱红伟要去姥姥姥爷家。因为学习不好,哪怕他没偷过抢过,在很多长辈眼中他就是个坏孩子,到他姥姥家挺不受待见,以至于不爱去姥姥家。以往没理由不去,现在借口现成的,朱红伟立刻附和:“就这么决定。”
苏笑笑家厨房里飘出香味,朱红伟提醒陈大勇,该吃饭了。
俩人到家,朱红伟的爸就说:“洗洗手一会儿吃饭。”紧接着叫朱红伟拿鞭炮。
在团团家待一两个小时,陈大勇调整过来,脸上终于有点笑模样。朱家众人都有眼力见,见状只招呼陈大勇多吃点,吃好了去哪儿哪儿玩儿去。
饭后陈大勇本能帮忙收拾碗筷,朱红伟的嫂子吓一跳——朱家是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老爷们很少进厨房,别说刷锅洗碗。朱大嫂推开他就喊小叔子带他出去。
朱宏伟把他拉出去,朱父忍不住说:“比红伟懂事。”
朱大哥点头:“父母不懂教育,小辈不是完犊子就是特懂事特上进。幸好大勇是后者。”
朱小妹犹犹豫豫道:“我觉着多亏了苏团团和苏阿姨。不是苏阿姨和苏团团帮忙,他早辍学了。”
朱红伟在家说过,有时候他陪陈大勇,有时候杨一名陪陈大勇,跟刘家几个长辈去拿货。拿货的地方是苏团团的小舅舅帮忙打听的。
朱小妹不说,朱家几人都忘了,朱红伟能赚到钱多亏了苏笑笑一家。朱父点头:“小苏一家厚道。张队人也好。咱们前面那大娘的钱不是张队提醒让经警核实,可能就被骗了。”
朱大哥:“已经被骗。不是公安出面要不回来。”
朱小妹听说过这事:“拿人家的钱不还,他不想在四九城混了?”
朱大哥:“四九城混不下去可以去南方,现在南边很多城市买东西没限制,有钱就行。”
朱小妹年龄小,不清楚外面的世界,但这种事她哥不至于骗她,“要是我们家的钱被人骗走,骗子跑了我们只能认命?”
“不认命能怎么办。咱们国家那么大,找个人如大海捞针。全国公安都去找也不知道去哪儿找。”
朱父不由得想起这几年攒的钱,总觉着放家里不安全。先前那个大妈的钱被骗,张怀民跟街坊四邻科普过,存钱亲自去银行,要求银行提供存折,手写的借条不行。朱父决定年初二银行上班就把钱存起来。
年初二早上,苏笑笑拎着东西去公婆家,苏团团拿着几块钱跟朱红伟和陈大勇出去。
原本杨一名想去,他妈提醒他要不要压岁钱,杨一名决定去姥姥家,顺便带上期末考试成绩。
杨一名嘴甜,他姥姥姥爷喜欢他。以前提起他的成绩就头疼,现在连这个缺点也没了,给了压岁钱,杨一名挤在他姥爷身边说下午想出去玩儿,他姥爷又给十块钱。
杨一名的表兄妹很羡慕,他姥爷为了激励小辈,故意说谁能考上大学他给谁一百。杨一名趁机嫌少。他姥爷也是财大气粗,被外孙讥讽两句就加一个零。
杨一名的表哥表姐们想表示不满,冷不丁想起他们当中学习最好的也是大专。大部分人都是中专,因为上中专就能当个小领导。
杨一名的外祖父以前一直认为中专好。后来得知很多科学家是大学生,他们家几代人还没出过这么有出息的,就鼓励小辈上高中考大学。
杨一名怕他姥爷反悔,抓住他的手跟他击掌。老爷子不但没嫌他没大没小,反而被他迫切的样子逗笑了,向杨一名承诺,他说话算话。
李小光也不乐意去姥姥姥爷家,但他怕他爸,他爸一瞪眼,李小光就吓得乖乖跟上。
不过俩人都是吃了饭就跑。他俩找到团团,团团刚吃过饭。团团的表哥比他大一岁,跟杨一名等人年龄相仿,一听说他们几个出去玩儿就跟过去。
玩到傍晚就去团团家住。第二天也不说回家。下午张怀民回来,亲自把外甥送回去,因为明天他要去刘家凹。
团团没空陪陈大勇,杨一名和李小光有空,所以几人继续滑冰逛公园。
苏笑笑一进村,村民就同她打招呼,没等她开口便主动说她大伯二伯和小叔都在家,又说大伯母早上还说初二和初三没来,今天该来了,杀了一只鸡又杀一只公鹅。刚刚还在门口点火烤鹅毛上的绒毛。
苏笑笑道声“过年好”,就和张怀民带着团团过去。
到刘大伯家门口,刘家大孙子喊一声“大姑”转身就跑。张怀民奇怪:“这么大了还怕人?”话音落下,少年的声音传出来,“爷爷,大姑来了。”
刘大伯一家子都从屋里出来。
苏笑笑看到她大伯穿着雪地靴很意外。以前苏笑笑卖对联,他在旁边卖菜,看到人家穿雪地靴,跟苏笑笑嘀咕:“这鞋就是看着好,其实一点也不暖和。”
苏笑笑当时想问,你怎么知道。不巧有人来买对联。现在苏笑笑明白,他那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啊。
张怀民也注意到刘大伯一家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小声说:“看来赚到钱了。”
苏笑笑微微点头,把张怀民拎的东西接过来递过去。她大妈接过去就抱怨:“来就来,还拿什么东西啊。”
苏笑笑:“三家的。今年就不给大姑了。”
她大伯母想也没想就说:“她有钱,让她自己买。你大姑啊,为了赚钱家都不要了。”
苏笑笑心头一跳:“什么意思?”
刘大伯瞪一眼妻子:“大过年瞎说什么。”叫苏笑笑先进屋,然后同她解释,她大姑嫌天天进城麻烦,最近住在闺女家,跟她外孙女一个房间。
苏笑笑那个考上中专的表妹在城里租两间房,一间她和丈夫以及孩子住,一间当客厅,做饭在楼道里。刘大姑叫闺女女婿给她在客厅弄一张床,叫外孙女跟她睡。
刘大姑的闺女女婿巴不得孩子出去,再加上可以跟着丈母娘卖衣服,自然是一万个愿意。所以刘大姑就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老伴扔家里。
年前生意好,整个腊月都没回去,直到除夕前两天才回家。刘大姑嫁的不远,冬天村里没事,她老伴闲着无事就找几个大舅子小舅子抱怨她眼里只有钱。
苏笑笑还以为她大姑要离婚,等她大伯说完,忍不住说:“吓我一跳。其实长远来看,还是城里租房划算。平时地里的活不多,两三个人就忙得过来,其他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刘大伯:“可是租房要买炉子买锅碗瓢盆啊。”
“以后不在城里干了,这些东西也可以拿回来。”
张怀民点头:“可以买一辆自行车。夏天去冰棒厂弄几箱冰棒,在你们租的房子门口卖,一天也能赚三四块。”
一个夏天卖五十天,一年房租出来了?明年卖两个月,赚够一辆自行车?一辆自行车能骑七八年,有的能骑十多年啊。刘大伯越算越划算。可他又不放心把精心伺候的麦子交给儿子,“回头跟你二伯小叔商量商量。”
苏笑笑:“决定好就租公园或商业街附近的房子。”
刘大伯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苏笑笑和张怀民领着团团去
二伯和小叔家。两家长辈都给团团准备了压岁钱。团团收下就跟表兄弟姊妹出去玩儿。
下午,苏笑笑和张怀民跟长辈去上坟。回来休息片刻,一家三口就走着去镇上。
到镇上,出门前换的鞋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苏笑笑不禁说:“要是把路修好,公交车到村口,大伯他们都不用去城里租房。”
张怀民:“不过也比以前好多了。咱们以前过来,你大伯哪舍得鸡鱼肉蛋全上。给团团一两毛钱压岁钱心疼的直抽抽。”
团团把钱掏出来:“以前给我压岁钱,让我买铅笔,还提醒我好好学习。这次给我一块钱,让我买糖吃去。这是不是说明大姥爷赚到钱了?”
张怀民:“肯定比你们几个赚得多。”
“大姑奶奶要在城里买房。”团团转向他妈,“要是大姥爷二姥爷和小爷都在城里买房,以后去他们家是不是就不用像现在这么麻烦?”
苏笑笑点头。
“那我还能吃到洋槐花、榆钱和香椿吗?”团团问,“小舅舅还给我带好吃的吗?”
苏笑笑:“田地是你大姥爷他们的根,根在农村,农村院子大,还有老邻居,他们在城里买了房也不舍得离开农村。”
“那买房干什么?”
苏笑笑:“几个舅舅阿姨进城做生意方便,不用租人家的房子。”
团团懂了:“妈妈,咱家屋子空着,为啥不告诉大姥爷他们啊?”
“他们知道。”苏笑笑道,“咱家只有几间空屋子,借给谁不借给谁啊?与其左右为难,不如都不借。”
团团不禁点头:“难怪几个姥姥姥爷都没问咱家的房子是不是还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