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57节

  张怀民一看有菜有汤有面就没控制,结果一家三口把面菜吃得一干二净。苏笑笑和团团吃饱,张怀民忍不住打饱嗝。
  团团趁机挤兑:“爸爸憨吃!”
  “不是爸爸憨,是妈妈做的饭菜好吃。”张怀民看着儿子,“难道不是吗”
  苏团团无法反驳:“妈妈,我玩儿去了。”
  苏笑笑问:“不跟我去邮局啊?”
  团团挥挥手表示不去。
  苏笑笑给张怀民使个眼色,张怀民抓住儿子,往他裤兜里塞一张擦屁股的纸,又往另一个裤兜里塞一个手绢,上衣兜里分别装着一把花生糖和一把水果糖,又给他戴上帽子围脖和手套。
  团团送给他爸一记白眼——
  妈妈的狗腿子!
  张怀民朝脑袋拍一下:“不去?那等你妈收拾好,跟你妈去上班。”
  团团拔腿就跑。
  苏笑笑隔着厨房玻璃看到他逃难似的:“团团,慢点!”
  团团停下,站在自家门口往左右看了看,双姐家还在做,王大姐家刚吃饭。他犹豫片刻,慢慢悠悠朝钟团长家所在的方向移动。
  张怀民到院门外盯着儿子,确定他没乱跑才回屋,“这小孩,去钟团长家玩儿比上学还积极。”
  “他家几个大的懂事又有耐心,最重要一点懂得多,团团不止喜欢跟他们玩,还喜欢看他们闹,听他们聊天。”苏笑笑看到张怀民伸手,就把洗好的碗递给他。张怀民用干净的抹布把碗筷擦干净放橱柜里,防止老鼠蟑螂爬脏了。
  苏笑笑一边刷锅一边说:“双姐的几个孩子挺好,就是她大嗓门,在家也不控制,团团经常被她吓得打哆嗦。隔壁王大姐喜欢唠叨,三句话没说完就能跟大女儿吵起来,团团听不出好赖,也经常被母女俩吓得不敢开口。他同学许小军挺好,但他家离咱家远,那小孩又喜欢跑这边玩,团团就不想跑过去找他。”
  张怀民心里有个想法,试探着问:“过几年再生一个?”
  苏笑笑停顿一下:“……担心只领团团一个他太寂寞?”
  “不止。过些年我们老了,他帮我们买米买面看病拿药,忙不过来。”
  苏笑笑:“不管生几个,只要他有出息,就没时间伺候我们。自古忠孝难两全!你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张怀民如梦初醒。
  苏笑笑见状无语又想笑,“还生吗?”
  张怀民毫不迟疑地说一声“不”,紧接着又说,“是我思虑不周!”顿了顿,又想说,“如果苏团团长着长着歪了就再生一个!”
  苏笑笑:“你少逗他,苏团团歪不了!”
  第42章 于心不忍嫌小苏不会过日子吧
  苏笑笑没想到那天早上是张怀民年前最后一次回家用饭。
  今年过年家里又只有苏笑笑和团团母子二人。头一年家里人少,苏笑笑不需要准备很多菜和主食觉着很好。第二年这样也还行。
  今年除夕上午看到人家院里热热闹闹,自家安安静静,苏笑笑一度觉着这个年忒没意思,忽然就能理解一些军嫂为啥受不了岛上清净的生活。
  因为静得让人心慌。
  好在今年革命结束,除了春联照常贴,还可以放鞭炮放烟花。
  今年供销社有鞭炮和小烟花,苏笑笑买了一堆,除夕晚上拿到院门外,把左右两边邻居的孩子喊出来一起玩。
  两家七个孩子,一人拿着一个小烟花,噼里啪啦放完一根,把附近大人小孩勾过来,苏笑笑门口热闹起来,团团很高兴,蹦蹦跳跳,吵吵闹闹,玩到九点还没尽兴。
  苏笑笑给他洗好脚,拽着他上楼,他困得眼睛睁不开还问:“妈妈,我们家还有烟花吗?”
  苏笑笑回答;“还有一点。”
  “明天放!”
  苏笑笑点头:“明天放。现在可以安心睡觉了吗?”
  团团点着头跟小鸡挑食似的。
  苏笑笑把他塞被窝里,摸摸团团脚的位置热乎乎的,她就把盐水瓶放到团团里侧,里侧靠墙,盐水瓶不会掉地上摔碎。苏笑笑又给他掖好被子就回房休息。
  过了年初一,年初二开始上班,苏笑笑翻开日历,看到上面的时间愣住,一九七七年?真快啊,离恢复高考只剩八个月。
  苏笑笑忽然想起钟家老大、张家老大和吴双家老大虚岁都有十六七。照往年这么大的姑娘小子今年开春不下乡,到秋也要下乡。
  下乡干农活哪有心思复习参
  加高考。
  今年下乡太不值。
  这几个大孩子经常帮她照看小不点团团,要让苏笑笑看着他们恢复高考前下乡,苏笑笑良心不安。可是也没法明说今年恢复高考,于是决定先探探吴双的口风。
  给团团装好手帕、手纸以及糖果等物,看着他去隔壁吴双家,苏笑笑就挎着包去邮局。
  今儿吴双休息,明天周末苏笑笑休息,所以要等下周一。
  刚开年邮件极少,周一上午,苏笑笑闲着没事看完今天的报纸就跟吴双闲聊,聊几句就很自然地扯到孩子身上,“你家老大虚岁十七了吧?”
  吴双点点头,随口问:“问他几岁干啥?给我家老大介绍对象?”
  “就这么着急当婆婆?”苏笑笑白了她一眼,“就是想知道你家老大是当兵还是下乡。”
  吴双的笑容定格。
  别看她天天吼大的骂小的,其实很疼孩子,只是疼的方式跟苏笑笑、宋老师不一样,跟大部分父母一样,给孩子攒钱。
  吴双不舍得孩子当兵,也不舍得他下乡干农活。她本人当了小半辈子农民,很清楚农民多么辛苦。可是老大去当兵,老二就要下乡,不可能把俩孩子都弄去部队。一来她丈夫只是团参谋,没有那么大权利,二来首长也不敢对她家特别照顾——家属区跟她家老大年龄相仿的没有八十也有五十,单单对她家照顾,哪怕几个团长政委都是体面人也会为了自家孩子找首长要名额。
  可是部队也不能在一个地方招这么多兵。
  手心手背都是肉。吴双一时不知该让老大当兵,还是把名额让给老二,让老大先下乡。
  吴双犹豫片刻,跟苏笑笑表示她这几天也在愁这事,紧接着又问:“你看是不是让我家老大和老二抓阄决定?”
  “你家老二不是还小吗?”
  吴双摇头:“不小了。跟老大一样今年初中毕业。”
  苏笑笑十分意外:“可是他俩看起来差三四岁?”
  “差两岁,老二像我不长个,看起来比老大小四岁。我担心老大初中毕业十四五岁就被弄下乡,特意让他在小学留两年级。”吴双说起这事脸上的尴尬一闪而过,小声说,“其实我能想到这样做还是因为宋老师。
  苏笑笑没听明白,关人家什么事啊。
  “宋老师家的老大不是大娃,是钟自立。自立是她和钟团长收养的。人家把孩子托付给她和钟团长,宋老师就得对孩子负责吧。宋老师担心自立太早下乡被人欺负,就说他十七八岁再下乡。当时我就想不如让孩子留级,十六周岁初中毕业不小了,可以下乡,说出去也好听。”吴双说完一脸得意,就像她比宋老师聪明。
  苏笑笑很无语,心说你直接说孩子小过两年下乡,也没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吧。
  用得着这么迂回吗。
  苏笑笑看在她的几个孩子经常领团团玩的份上没有直接吐槽,“您可能想多了。宋老师是农村人吧?要是钟团长托关系把他弄回老家,姥姥姥爷还活着,谁敢欺负他?”
  吴双脸上的笑容凝固,讷讷道:“只是心疼孩子啊?”
  苏笑笑:“凭她每月拿出全部工资买鸡鱼肉蛋就可以看出来,不是怕孩子到乡下被人欺负,是希望孩子跟着她多享两年福。如果上面允许,宋老师能让自立在家待到二十岁不得不下乡的时候再下乡。”
  吴双瞠目结舌:“那那——他这几年在家吃闲饭啊?”
  苏笑笑:“闲饭也是吃她家的,谁能说什么?”
  “可是这么大的孩子不上学也不下乡不当兵,传出去多难听。跟城里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有啥区别。”
  苏笑笑叹气:“宋老师都不介意当后妈,还介意别人怎么说她?嫂子,人家的思想境界跟咱不在一个层次。”
  吴双仍然觉着人言可畏。
  苏笑笑道:“不说她,你怎么想的?听团团爸说革命结束部队会有变动,要我说,不如叫你家老大在家待一年,看看明年啥情况。”
  “你说的变动是啥变动?”
  苏笑笑摇头:“我哪知道。可能对咱们有利,也有可能是坏消息,不管结果如何,还能比下乡干农活辛苦?”
  吴双仔细想想:“万一到时候让他去西北援边咋办?”
  “以前肯定辛苦,像北大荒,石河子,荒无人烟。经过支边青年和军人二十多年垦殖,现在应该好多了。听说那边很多农场都是机械化。”
  吴双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平时也懒得看报了解,“拖拉机收割机吗?”
  苏笑笑点头。
  “要是这样也还行。”
  苏笑笑想到她刚才说她家老二长不高,又忍不住同情孩子。明明当妈的不舍得,言语间反而怪儿子不会投胎,于是小声说:“双姐,别怪我说话难听,无论过几年,无论你家老二下乡还是当兵,都有可能有去无回。不是说老兵或老乡欺负他,而是他的小身板,您觉着他能割一天小麦,还是能跑五公里?”
  吴双听到苏笑笑的前半段很生气,紧接着听到后半段瞬间气消,“不瞒你说,我也在愁这事。你说,老二怎么就随了我?”
  苏笑笑一阵无语,你是他妈,不随你随谁。
  吴双大概也没指望她回答,又问:“你说这事咋办?”
  “你给他和老大补补。就算不长个也长骨头长肉。骨头结实身子骨就结实了啊。就算一个月花五十,一年也就五百。周参谋一个人的工资也花不完吧?”苏笑笑故意吓唬他,“要是永远留在部队或农村,你再后悔就晚了。”
  吴双顿时心疼的难受。
  苏笑笑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便言尽于此。
  翌日清晨,苏笑笑起来看到吴双在菜园子里摘菠菜,无奈地摇头,微微叹了一口气,拉着团团逛副食厂。
  来得早,苏笑笑买到王素芬口中冒着热气的豆腐。豆腐放她带来的盆里,苏笑笑给了钱就捏一块递到团团嘴边。
  团团不讨厌豆腐,因为苏笑笑做的豆腐没有豆腥味,见状他张大嘴巴,浓浓的豆香跟浓稠的豆腐脑似的,团团抿抿嘴唇咽下去又张嘴。
  苏笑笑失笑:“喜欢吃啊?”
  “回去跟鸡蛋炖着吃。”
  团团拉着她的手臂:“再吃一块嘛。”
  苏笑笑又捏一块塞他嘴里,“早上吃豆腐,中午吃什么呀?”
  团团左右看看,指着猪肉摊。
  苏笑笑摇头:“今天没有肉啊。”
  团团收回视线,拽着苏笑笑光海鲜摊。他看到螃蟹凶狠地瞪一眼,嘀咕:“丑八怪!”
  卖海鲜的职工习惯了他对海产品的嫌弃,听了这话还是想笑:“团团,要不要大虾啊?让你妈做海鲜面,给你蒸虾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