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28节
“大哥哥,玩打枪。”
钟三娃是钟家老小,亲兄弟之间他老三,算上四个异父异母的兄弟他老七。长这么大没被喊过哥,更别说大哥哥。
“大哥哥”三个字把钟三娃喊迷糊了,决定舍命陪小孩。
苏团团看起来懂事乖巧,可他毕竟三岁,很多时候听不懂人话。张怀民担心儿子给钟团长一家添麻烦,苏笑笑切好藕片,还没下锅炒,他就去钟家。
不过没到钟家就看到他儿子,苏团团在钟家隔壁沈家门口跟几个七八岁大的男孩女孩玩丢沙包。
钟三娃懂事的时候很懂事,故意砸慢一点,隔几次砸一次苏团团,让他有参与感。小孩出了一头汗也不觉着累,见着他爸就显摆:“爸爸,大哥哥砸不到我。”
张怀民敷衍地笑着:“团团好厉害啊。”
团团点头:“爸爸,你也玩!”
“不行啊。妈妈做好饭了。”张怀民抱起儿子,“不饿吗?”
团团玩饿了,可是还想玩,以至于一脸纠结。
钟三娃看他这样立刻说:“我也饿了,回家吃饭。苏团团,改天玩!”
团团冲爸爸伸出手。
张怀民向几个孩子道一声谢,决定饭后就去供销社买一包糖,回头塞团团兜里,让他给哥哥姐姐们。
团团到家意犹未尽,跟妈妈显摆哥哥姐姐怎么砸怎么躲,接着又显摆哥哥姐姐没有他厉害,都砸不到他。
苏笑笑心说人家真想砸你,一个沙包就能把你干倒。
“先洗脸吃饭!”苏笑笑摸摸儿子的贴身衣服,果然里头都是汗,便给张怀民使个眼色。
苏笑笑关上厨房门,把他抱到炉子边给团团擦汗,然后把衣服脱掉,快速换上张怀民拿来的干衣服。
到饭桌前,苏笑笑忍不住问张怀民:“有几个小孩跟他玩儿?”
“有钟团家的老小,沈团的两个女儿,还有几个我认不清,不在这边,好像瓦房那边的。”
苏笑笑最近买菜上班要穿过几个地方,看到过一片瓦房,比楼房新,修的很整齐,跟这边一处那边一处的民房不一样,应该也是家属区。
“这些孩子怪好的。”
张怀民:“可能因
为有三娃在他们不敢乱来吧。”
“钟团长的小儿子这么虎?”苏笑笑诧异,那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看起来很机灵啊。
张怀民点头:“莽撞的很。不过不是因为怕他。钟家老大是岛上的孩子王,比他大三四岁的都服他。其他孩子不听三娃的话,怕三娃在他面前胡说八道吧。”
苏笑笑想想这两次碰到钟家大娃,每次都是他跟他们打招呼,有礼貌有分寸,对团团耐心又温和:“看不出来啊。还有,上次我们碰到的两个比他高一点,我以为他只是性格外向,没想到他最大。”
张怀民笑了,给团团夹一片藕塞他手里:“算年龄他不是老大。怎么说呢?有的人年龄小,但有担当。”
看到盛菜的盘子,盛粥的碗,张怀民想起了它们的第一任主人:“我是不是忘了说,前团长嫂子被婆家害死后,婆家人也被打个半死?”
苏笑笑摇了摇头。
张怀民:“要追究起来,其实是娘家人把嫂子碰倒的,没法让婆家人给嫂子偿命。所以钟大娃就带着年龄相仿的半大小子把人绑了揍一顿。当时我在部队,没能亲眼所见,听说周围不上班的军属想上前阻拦,他弄一群七八岁大的孩子拿着大刀、锄头在门口挡着,谁靠近砸谁。”
苏笑笑不敢置信,心说这就是部队家属区长大的小孩吗。
张怀民笑道:“我怀疑邻居们也没想阻拦。不然这篱笆小院能拦住谁啊。”
“钟大娃因为那次的事一战成名?”
张怀民:“以前就有担当。那次之后算是上上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苏笑笑不由得转向小不点:“你儿子现在也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怀民想起往部队送报纸的邮递员说的事,失笑:“是呀。邮局的小喇叭!”
小喇叭抬头,一脸疑惑,爸爸说什么呢。
张怀民:“好好吃饭,饭后还要跟妈妈去上班。”
“我和大哥哥玩!”
张怀民:“大哥哥要写字。回头让妈妈教你,学会了你跟大哥哥一起写。”
苏团团不知道写字意味着什么,不妨碍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
张怀民说起苏笑笑上班就想到供销社在她上班的那条路上,提醒苏笑笑买包糖果。
团团一听到糖果,连饭都不吃了。
苏笑笑见他这样好气又好笑:“不吃饭不买糖。”
团团放下喝粥的勺子,决定不吃就不吃!
苏笑笑:“那中午也不带饭,我们去食堂吃?”
前几天团团有点不舒服,一直叫妈妈抱,张怀民炒菜的手艺不行,家里也没有酱菜咸菜就粥,他干脆去食堂买粥和包子。
团团吃过妈妈做的包子,有滋有味,也吃过妈妈用大虾做的虾饺,都比买的好吃,他愈发嫌弃食堂的饭菜。
团团一听要吃食堂瞬间挂脸,扁着嘴巴准备哭给妈妈看。
苏笑笑夹一块藕抵他嘴巴,团团委委屈屈地张嘴,用小手捏住,可怜巴巴看他妈,就会吓唬人!
苏笑笑边吃边说:“团团,不要学其他小孩撒泼打滚哭闹,这些招数对妈妈不好使。你想哭,现在就可以,眼睛哭肿难受的是你。妈妈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同情你。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也不会听你的话叫大哥哥和你玩儿。”
“妈妈没有双姐好!”苏团团大声宣布。
“死哪儿去了!”
一声暴吼传过来,一家三口吓一跳。苏笑笑和张怀民面面相觑,这声音怎么有点耳熟啊。
“这一天天的吃饭都找不着人,养你们这些祖宗有啥用,也不知道帮我干活……”
唠唠叨叨声由近及远,直到最后什么也听不见。苏笑笑转身团团:“双姐好?”
团团吓得直摇头。
苏笑笑乐了。她忍着笑问张怀民:“双姐几个孩子?都多大了?”
“三个。跟钟团家的三个娃年龄相仿。好像因为嫂子家穷没人敢娶,正好碰到参谋长个大龄青年,嫂子不嫌他年龄大,他也不嫌双姐穷。也算夫妻互补。不过跟钟家不同的是老大老二是儿子,老三是女儿。”张怀民说完觉着很奇怪,“你俩同事这么久,你不知道?”
苏笑笑:“刚认识没几天,她不主动说我哪好意思主动问。平时在家就盯着团团,也没空留意她家几口人。虽然听到过小孩打闹的声音,可咱们东边的政委家不是也有几个?我哪分得清谁是谁。”
张怀民:“咱们左右两家邻居你平时也没走动过?”
苏笑笑点头:“过去咋说啊?我是新搬来的邻居。空着手多失礼。要不改天叫团团奶奶寄几样首都特产,我每家送一点?”
张怀民冷不丁想起一件事。以前他一个人过来,没有给家里去电报的习惯,现在带着团团安顿下来,总要给家里说一声。
张怀民:“那你给妈写信,就说咱们在这里一切都好。”
苏笑笑不由得想起他那封规规矩矩的家书。
单看家书,苏笑笑以为他本人沉默寡言为人木讷。事实上他是真觉着没啥可写的。家书让苏笑笑来写,苏笑笑有得写。
饭后带着团团到邮局,让团团自己玩,她就用抽屉里的信纸给公婆写信。
先写一路平安,南方暖和,至今气温未到零下,就是湿气重,三天不晒被子,被子又冰又凉,不用盐水瓶灌热水捂不热被窝。接着写团团很想爷爷奶奶,想奶奶做的好吃的,爷爷买的好吃的。中间插几句张怀民的情况,邀请公婆寒假来玩儿,家里有个书房可以放行军床,团团的房间还空着。最后提醒二老注意身体,不要太辛苦,重活留给张新民干。
信写好,苏笑笑买了信封和邮票就盖上邮戳。
苏笑笑刚把她的信放在一堆要寄的信里头,一个渔民大步进来。苏笑笑见她有六十多岁,提醒她慢点。
戴着斗笠的老太太进门就打量苏笑笑:“您是新来的苏同志?”
老太太口音很重,苏笑笑努力听才听懂,点点头:“您是寄信还是买邮票信封?”
“我——我想写一封信。”老太太挺不好意思,“给杭城的女儿。”犹犹豫豫又补一句,“想知道能不能回来过春节。”
估计不能!有工作的人春节只有一天假啊。苏笑笑仍然笑着问:“要我帮你写吗?可以啊。”拿出她自己的信纸,“说慢点,我刚来,有点不习惯大家说话的方式。”
吴双牵着团团进来,想向苏笑笑抱怨,“你儿子人小鬼大,都敢跟隔壁公社的人侃大山。”苏笑笑的话先传入她耳中,心说她真会说话,明明老太太普通话不标准,硬说自己不行。
吴双喜欢这样的同事,松开小崽子,把角落里的椅子搬到柜台前,让老太太坐下慢慢说。
老太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苏笑笑又不能按照她的土话来写,一边确定她说的内容一边润色,一封信写了半个多小时。
给亲戚寄东西的渔民在旁边看一会儿,忍不住问:“邮局现在还帮写信?”
苏笑笑可不想一天到晚写信:“有时间可以的。现在不行。”她收下老太太的钱,帮她贴上邮票,“现在得给你寄东西。寄去哪儿?”
渔民递给苏笑笑个纸条,纸条很旧,最边上的字快看不清了。苏笑笑把地址抄下来,又找一张空白的纸抄一遍递给渔民,让他收好,就问他寄件人姓名和地址。
渔民接过信纸愣了片刻,看清上面的内容,再看看自己皱巴巴的纸条,连忙道谢。
苏笑笑不在意地笑笑:“顺手的事。您说地址吧。”
吴双把渔民的东西拿去过称,然后找邮局专用袋帮他装好。
渔民不放心,不是不放心吴双,而是不放心苏笑笑,担心她虚有其表。渔民盯着地址看一会,意识到苏笑笑
的字很好看,比他刚上初中的儿子写得好,瞬间放心下来,心说邮局终于来个识字的。
渔民走后没多久,又来两位,一个是军嫂,一个是中学老师,给老家人寄信,内容跟苏笑笑差不多,向家人报平安,再告诉家人不能回去过春节。
两人先后离开,邮局的邮递员开着邮局唯一一辆车出去,半个小时后,拉一车东西回来。
吴双带着几个人帮邮递员搬下来。邮递员进来就给苏笑笑一封信:“嫂子,您的信。”
“我的?”苏笑笑心说,谁给我写信啊。
原身的那些同学下乡的下乡参军的参军嫁人的嫁人,因为不在一块渐渐断了联系。亲戚不应该这么着急给她寄信啊。
苏笑笑接过去,看到上面的寄信人,顿时气笑了。
吴双好奇地问:“谁呀?”
“我爹娘。”苏笑笑折起来塞兜里。
吴双见她这样很奇怪,小声问:“跟你爹娘关系不好啊?”不由得朝外看。团团一脸好奇地看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吴双低声问:“团团都跟你姓了,你爹娘还不满意啊?”
“回头再说。”苏笑笑从柜台里出来,帮大家把邮件分类,邮递员先送信件和小件,大件通知收件人来取,或者约定好时间,邮递员一车送过去。
邮件整理好,邮递员离开,邮局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吴双就问:“啥情况啊?”
苏笑笑冲团团招招手。
团团摇摇头朝后院跑去。
苏笑笑跟到门口,听到小崽子喊值班人员,也是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爷爷,我要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