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如昼 第39节
尽管四人反应不同,都被逗得乐呵呵。彩妮更是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夺眶而出,她一边笑,一边用手拍着桌子,冲着德子扯着嗓子说:“哎呀,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呀,德子你可得懂得抓住机会呀!”
说了一句,彩妮更笑得肩膀直颤,脸上的酒窝都溢出来了,又继续说:“杨康德,我可跟你说喔,你有这门路,一定要麻溜地联系对方!错过了这个村,可就真没这店啦!”
彩妮这话,是有言外之意的。
明汐正喝着冰红茶,听到这话,“噗嗤”一声,不小心被呛到,嘴里的冰红茶差点喷出来,眼眶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玩笑话沁出一点快乐的泪花。她伸出手,轻轻将眼角泪水弹掉,嘴角仍挂着忍俊不禁的笑。
德子都听无语了:……
他就知道!这个事说出来肯定是这个反应!
他倒也想联系这个傍上富婆从此走上人生辉煌的小白脸亲戚!不说可以分一杯羹,总能沾点富贵的光。
但现在的问题是——他根本联系不到对方!
原本德子和对方就不是特别亲的亲戚,只是同属杨家的宗亲。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能偶尔见上几面。
在家族里,这个人可比德子有名气多了,是杨家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长得一副白白净净的秀气脸,活脱脱一个小白脸。后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听说他傍上了大富婆,自此之后,和宜城本地的亲戚都断了联络。
人也很少再回宜城了。
德子这样的无名小辈,以前认识对方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孩,如今对方飞黄腾达了,更是见不着人了。他也只能从父母亲人平日里的议论谈资里,零零星星地了解一些对方的消息。
按辈分,德子还得叫他一声三哥。
“他叫杨闵文,人长得那叫一个帅,脸俊得特别秀气,我小时候都叫他闵文哥来着。”德子最后补上信息。
彩妮连忙点头,也替德子说:“对,就是闵文哥,我也记得他。他对人可温和可温柔了,那次真还给我买过一根棉花糖呢。”
不管德子和彩妮如何谈论这个人,一旁的韩俊俊始终满脸不屑。他虽然还是个大男孩,可骨子里传统得很,大男子主义十足,对于傍富婆这种事,打从心底里瞧不上。
结果现在,这个人居然成了德子口中家族的荣耀之光,这实在让他难以理解。
这个杨氏家族,看来是没多大的出息喽!
和杨家人不同,他们韩家男儿个个都在外闯荡做生意,都是非常有血性有气节的。
这么一想,韩俊俊的注意力不自觉回到自己身上,忍不住偷偷瞧了明汐一眼,随后默默垂下头,端起酒杯,小酌了一口啤酒,心意是慢慢期待……
此时的明汐,注意力压根不在自己这里,自然也注意不到韩俊俊看来的目光。当德子说出亲戚名字的时候,她的眼睛瞬间瞪大无比,震惊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只可惜,大家都注意看德子说话,没有看向她,也没留意到她过度吃惊的反应。
“顾双洋现在的丈夫比她小二十岁呢。”李经理前两天八卦时说的话,又在她脑海里不断回响。
杨、闵、文?
真是他么!
如果是的话……她的手机里还存着这个人的号码,宿舍还放着他递给自己的名片。
明汐记了记那人样子,的确是一个面容温和的翩翩男子。那天在宿舍碰面,他主动提及自己也是宜城人,说同乡人相互帮衬是理所当然。当时她没多想,只当是同乡之间的客套话。现在细细想来,一切都有了答案!
为了自己的工作,梁教授找了前妻顾双洋帮忙。以顾双洋的身份地位,肯定不会亲自安排这事,就把自己求职的事交给了杨闵文来操办。刚好杨闵文和她是同乡,就以同乡人的身份出面帮她打通关系。
正因如此,杨闵文会知道她的名字,也知道她是宜城人!甚至,杨闵文当时还说,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都可以找他……
这关系……
绕得……
明汐只感觉胸口像是被漏进了风,心脏不受控制地一颤一颤,心上满是凉丝丝的异样感受,除了不可思议,还是不可思议。如果这样的话——
德子口中的闵文哥,岂不是梁见铖的小后爸?!
一时间,明汐怀揣着这个惊人的秘密,面上突然端上一份深思熟虑的严谨之色。
韩俊俊看了眼这样的明汐,心上是一阵欣慰,瞧着彩妮和德子那副对这种事毫无节操雀跃不已的样儿,再看看明汐,只有她跟自己一样,对这种傍富婆的行为也是不齿的。
明汐:……
如果明汐知道俊俊哥想法,内心也是很惭愧的。如果有像顾双洋那样厉害女人看上自己,她可能也没什么节操抵抗……
四人的聚会结束,夜已深,明汐带着彩妮准备回宿舍。韩俊俊提出要送她们,被明汐坚决拒绝。她送他们,他们又回送她们,送来送去有什么意思。
“海港的治安挺好的,你们放心吧,我们还能赶上最后公交车。”
从徐嘉到江汇的最后一班公交车是夜里八点发车,而公交站点离他们所在的地方不算远。明汐和彩妮上车之际,德子和韩俊俊杵在下面朝她们挥手告别。
德子对着彩妮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让她们到了后打电话报个平安。
好好好!快走吧,别打扰她们姐妹情深了。
上车坐下,彩妮便抱住了明汐——嗷呜!
她终于投奔到了最好的朋友了……
夜里八点,113路大巴车横穿海港城的南北。一路乘客上上下下,有人带着疲惫神色,有人则怀揣着期待之情。
与此同时,一辆黑色轿车从江汇区缓缓驶上高架,朝着徐嘉区平稳开去。
今天,杨闵文联系了梁见铖,告知自己回了趟宜城,还带回两只家养的家禽,邀请他回家吃顿饭。梁见铖一番回想,他确实已经许久没去杨闵文那儿吃饭了。以往每次杨闵文叫他过去,母亲顾双洋也必定在家。
在梁见铖心里,那个地方与其说是顾双洋的家,倒不如说更像是杨闵文的家。
从小到大,顾双洋对“家”的概念都十分淡薄,家于她而言,不过是偶尔回来睡个觉的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住在家里的日子加起来恐怕都不到一个月。
然而,杨闵文却把那个家料理得很好。
就像过去他在外求学,杨闵文不仅在生活上对他关怀,还将他的学业安排妥当。对于杨闵文的“上位”,梁见铖是没有任何不良情绪。
即便曾经他把杨闵文当作哥哥看待,如今这个人成了他名义上的继父,一开始是有点难以接受,终归他也长大成人。
大家都是理性成年人,一旦接受了就都是亲人关系。
杨闵文居住的是一个纯别墅小区,小区是一个偌大的法式庄园。里面的房子建成已有六七年,顾双洋买下后便委托杨闵文负责装修。杨闵文心思细腻,为了揣摩顾双洋的心意和喜好,光是装修就花了五年时间。
搬家那年,杨闵文也是第一时间为他的车牌做了登记,所以今晚梁见铖能驾车畅通无阻地进入小区。
他将车稳稳地停在别墅门后院专门为客人设置的泊车位上。
地下室也有几个家用停车位,梁见铖懒得多走几步路。
利落地熄了火,推开车门,顺手拎起放在一旁的两样东西,抬腿便下了车。
他早已习惯独立行事,无论是去父亲梁教授那里,还是到这里,礼数都必不可少。只是相较于去父亲那儿大包小包的礼品,他带到这里的礼,轻一点,也随意一点。
倒也不是他特意怠慢他们,实在是杨闵文此人持家有道,不需要他过多操心。
这里……也不缺他送来的三瓜两枣。
今日,梁见铖接待了一位德国客户。德国人素来讲究,他今天的穿着自然也用心了一点。结束洽谈后,他亲自将客户送回酒店,便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此刻下车的他,西装革履,像极了混场子的斯文败类。若是老梁瞧见这副样子,怕是又要出言嘲讽……
想到这儿,梁见铖自嘲地轻轻勾了勾唇角。
人生本就难以两全,作为梁育知和顾双洋性情大不相同两人的儿子,他无法做到对两边都全心全意,只能尽力维持表面平和。
连日忙碌实在累倦,梁见铖登门之前,先从怀中摸出一包德国客户送给他的烟,抽出一根点燃。深吸几口,稍作舒缓,才沿着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上。
最后立在两扇厚重气派的装甲门面前,抬手按了门铃。
之前换了密码锁,杨闵文也是第一时间将密码给他,不过每次登门,梁见铖还是习惯按门铃。
家中有保姆阿姨,亲自开门的却是杨闵文。
三月的天气,已然开始回暖,夜里气温虽有所攀升,但依旧乍暖还寒。杨闵文细致,家中的暖气还开着。
“安排好客户的事赶过来,晚了。”梁见铖抬头看人,解释一句。
同时将手中带来的两盒送过去。
这礼物是给他母亲的,杨闵文自然不会说些见外的客气话,自然微笑说:“不晚,你妈今天回来后就一直在书房打电话,刚好等到你一起了。”
梁见铖淡笑:“你应该自己先吃,不用非得等她。”
“只有吃饭才能见会人,肯定要等一等。”杨闵文也笑着回话。男人身着衬衫西裤,本是一副体面上班族的光鲜模样,可一回到这个家,呈现是一个温和居家低眉顺眼的好儿姿态。
“我去叫她出来。”杨闵文温温和和道,“顺便把你带的东西送进去。”
“劳烦。”
梁见铖感觉有些热,脱下西装外衣,妥帖送到一旁的保姆阿姨手上。
他的这声“劳烦”,既是对杨闵文说,也是对阿姨说。
第29章
杨闵文请来的阿姨是南洋籍, 中英文都会说,不过说得都不太流利。
梁见铖客气地说了声“劳烦”,阿姨也只是朝他点头笑笑, 不多话, 只做事。
这便是顾双洋对阿姨的要求,可他没想到, 这么个过分的要求, 杨闵文竟也能找到人满足她,甚至家里家外的任何事,杨闵文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
梁见铖也琢磨过,杨闵文这么做,是出于爱,是因为怕,还是怀着敬意?或许三者皆有吧。不少外人都说杨闵文选了条最容易走的路,可他不能昧着良心这么讲。
正因为亲眼目睹了许多事,深知杨闵文的难处也在方方面面。
说到底,家家户户关起门来过日子,无非就是一桌子的几餐几汤。可问题就在于, 肠胃容易填饱, 人心却难以满足, 这也是每个家庭各自不同的烦恼和忧愁。作罢作罢,在这世上当个纯粹利益至上的商人,用物质安抚内心, 反倒觉得充实可观。
顾双洋忙完出来,看到儿子梁见铖,也只是多打量了几眼。
她向来是个简洁有序的人,就像她此刻的穿着打扮, 一贯休闲又简洁。自那天他从咖啡屋把章敏接走后,梁见铖和母亲就再没联络过。按理说,顾双洋亲自约见章敏后,母子俩应该通个电话,聊聊章家的事。可两人都觉得,既然已经做了决定,就没必要再多谈。
饭桌上,杨闵文把自己亲自煲的汤,分别给顾双洋和梁见铖盛了一碗。顾双洋早已习惯杨闵文细致入微的照顾,梁见铖还是保持着客气:“谢谢闵文哥。”
就像小时候一样,梁见铖叫杨闵文“闵文哥”。
当初杨闵文和顾双洋结为夫妻,梁见铖本想改口叫“闵文叔”,毕竟叫叔叔听起来更像话些。可小时候他真心待杨闵文亲如兄长,“闵文哥”这个称呼已经叫得太过顺口,特意改变反而违和。
况且,杨闵文只比他大不到十岁,叫叔确实不太恰当。
顾双洋可不管这些,她是她,他是他,杨闵文是杨闵文,不管他称呼大名小名,叔叔还是哥哥,对母亲而言也只是称呼而已。
她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现在的顾双洋。
“这是宜城林岚的水麻鸭,都是野生养殖的,用来煲汤口感清淡不腻。关键是鸭肉吃起来不像鸡肉、牛肉,不会上火。”
杨闵文文质彬彬地介绍着家乡特产,他话里总有说辞,不让饭桌上的氛围变得寡淡无趣。
顾双洋话少,但也能接受杨闵文作为主场,讲这些家常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