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随从:……
  元常等人:……
  苏若锦并不知道一山之隔,不仅出了尉州县,还是大胤朝皇陵,此刻,那个平庸的四皇子燕王正在守陵,她烧的晚饭香气,竟飘过西山,荡到对面皇陵去,如果不是有道山谷,这边估计也是禁严之地。
  吃过饭,天已黑。
  苏若锦一行人并没有借宿农家,而是自带了帐篷,能有帐篷,得感谢赵澜,古代防水布可不是那么好找的,也只有赵澜这样的人才能找到,她借光也弄了两顶。
  今天带出来,以防万一晚上回不去,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山沟子村民看得嘴都合不上,惊叹连连,要不是毛丫赶他们回家睡觉,这些村人能围观一个晚上。
  回到家里,小老头里正感慨连连,“连个布围的小屋子都比我们干净整齐好看,果然是有钱人,现在我放心了,这些人肯定不是骗我们捡石头的。”
  里正婆娘还是疑心,“有这钱为何不买好地,要在这里捡石子地种菜,难不成,这里是风水宝地?跟对面的……”老妇人不敢说出皇家陵墓四个字眼。
  要不是有一道天然的山谷挡住,山沟子村早就就变成了皇陵的一部分。深深的山谷挡住了赵家皇陵,让他们保住了家园。
  小老头被婆娘一说,“难道县太爷实际上是让女儿来找百年后的陵墓?”他们竟想跟皇陵隔山相望?
  这也太有野心了吧!
  躺到舒适的帐篷中,苏若锦连打两个喷嚏,九月天,晚上是有点凉,可她不觉得,“难道有人说我坏话?”
  毛丫听的一笑,“这些村人巴不得把你当财神供起来,谁会说你坏话。”
  “也是,那会是谁呢?”就在里正家外不多远扎的帐篷,又有花平等人保护,苏若锦心大的很,头一碰到枕头便睡着了。
  夜色中,野林子边上,又有一拨人马悄然而至,只是他们还没来得及靠近村子,就被一股无名的力量阻挠了,再次失败而归。
  第二日一早,苏若锦便圈了自己想买的亩数,又留下订金,让村长先发给大家,她带着量好的亩数回到县衙,到衙门户曹那边指了县志舆图圈了自己买地的地方。
  “屠大人,你派人过去实地再量一次,顺便也看看我买的地是啥样的。”
  “苏二娘子言重了,小的相信你说的。”
  “屠大人,还是派人过去丈量与核证是不是荒滩,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是是……”你是县太爷千金,你说什么都对。
  这家伙怎么一脸阴奉阳违的感觉,为了爹的官声民威,她还是要求户曹亲自或是找属下去。
  “麻烦屠大人了。”
  “二娘子太客气了。”
  苏若锦跟一般小民一样,交手续费,结果这个屠大人又敷衍了事,看得苏若锦眼角直跳,此小吏很油滑奸诈,怎么看怎么都像要给苏言礼仕途留隐患一般。
  她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回到家,晚饭后,爹与裴先生捋过衙门之事,她才把今天在衙门里的所见所闻跟苏、裴二人讲了。
  “爹,先生,我觉得此人要搞事,会把我买的地搞成我爹官途的污点,先生,麻烦你想个办法解决。”
  裴先生点点头,“此人是典型的地头蛇,仗着家族大,做事一直不太认真。”刚好趁机敲打一顿。
  作为土生土长的世袭小吏,屠立财当然知道尉州县哪块地好哪块孬,根本不需要去看,而且就算他去了,还会把地写成中等。
  第239章 小木屋 意外来客
  两日后,屠立财从山沟子村回来,在地契上写了劣地,备注沙石荒地,一亩二两,苏若锦总共买了二百亩,拿到盖了章的地
  契,她又马不停蹄去西山脚下山沟子村,把买到的地伺弄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点也不知道,在她离开后,备案的地契被屠立财动了手脚变成了中等田地,前主薄与县丞道,“拿着它,悄悄去京城找人,把苏县令为自家谋利之事告上去,把他弄出尉州县。”
  屠立财担心道:“听说吏部侍郎是姓苏的大腿,怕是不好告发他吧。”
  “哼。”前主薄道,“我们又不傻,当然是走别的门道。”
  屠立财问道:“什么门道?”
  前县丞道,“当然是走御史台门道,不要忘了,现在圣上跟前的红人曾是监察御史,到这里告,一告一个准。”
  得到点拨,屠立财头直点,“小的马上排人手去京城。”
  苏若锦到了西山脚下,把地契给镇长、里正看过后,就让山沟子村人开干掘石子,清理荒地,看整出来能种什么,又拿钱买了村人存在家里的木材、土坯、茅草之物。
  里正见小娘子买这些,惊讶道,“难道小娘子要在荒地周围造小茅草屋?”
  “还真被老爹你猜着了。”
  苏若锦要在二百亩荒地四周分别盖四个小屋,用来看守蔬菜地,至于暖菜棚子没这么快,要时机成熟才能弄。
  里正老爹问,“那是不是要找建茅草屋的工匠?”
  “老爹有人吗?”
  “有有……”居然又有赚钱营生,里正老爹高兴的合不拢嘴,“我帮小娘子去找工匠。”
  小老头嘴上说找,脚却不动,苏若锦门清,也不端着藏着,笑道,“不让老爹白跑,找十个工匠,给你二百文。”
  “诶,好好。”小老头乐得直颠跑去找工匠了。
  花平、芒种站在她身边,朝又穷又荒的山脚下望望,说句难听的,要不是后边有山林,估计连鸟都不来拉屎。
  “二娘子,这块地,这样一搞怕是要花不少银子,光种萝卜、菘菜得种多少年才能赚回来?”
  苏若锦转头朝他们看看,笑道,“你们就当我吃饱撑着,钱多的没地花。”
  花平:……
  这丫头怎么有股欠揍的感觉。
  有钱好办事,近十天时间,二百亩地,山沟子村老老少少齐齐上阵,带着镂耙、铁锹真的把地掘了三尺,大大小小的石子都被捡的精光。
  不仅如此,哪些如鹅卵石大小的石子,还铺成了纵横交错的小道,一下子让灰败的小山沟子变成了风景之地。
  里正老爹站在最宽的鹅卵石主干道上,不停的用脚踩地,总觉得不真实,“锦娘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咋搞得跟城里青石板道一样,雨天、雪天,多好走人啊。
  苏若锦看着可爱的小老头,笑道,“不是我怎么想到的,而是我的钱想到的。”
  “啊!”小老头顿住脚,看向小娘子,只见她伸出一只手,“我已经花了这么多了。”
  “五……”里正老爹想说十,光村子里的工钱差不多就要这些了,“百两?”
  苏若锦点头,“嗯。”
  “嘶。”小老头倒吸一口冷气,这辈子他就没见过这么多钱,“听说你就种菘菜、萝卜?”
  “还有菠菜、芥菜、大头菜,鸡毛菜。”
  “就这些?”
  “嗯。”
  小老头一脸看地主家傻儿子的眼光看着小娘子,心道,这孩子莫非脑袋被驴踢过了,在穷山僻壤里种菜,给谁吃?他们村里谁家屋前屋后不种菜,吃不掉就给鸡跟猪吃。
  说起猪,里正老爹一脸忧伤,今年没粮食,连猪都养不起。
  苏若锦并不知道小老头怎么暗自想她,掘了石子、又撒了三寸厚的林间腐土,经过太阳爆晒,半干不湿,松松软软,简直跟好地一样。
  小娘子这一顿操作引得山沟子村民连连惊叹,“没想到小娘子比我们这些种子几十年地的泥腿子还厉害,这地哪还要养,现在就能撒上种子,要不了几天就发芽了。”
  “要是霜降,估计要被冻死。”
  只要不像东北那般冻,苏若锦也有办法,“从今天起,我这里收茅草帘子,一张十文,你们做多少,我收多少。”
  山沟子村人赚钱赚出甜头来了,正失落着没钱赚,没想到又有生意来了,那叫一个高兴啊,再次呼亲唤友齐齐上阵,到山上割茅草打帘子。
  毛丫见小主子一出来多少天不回家,“二娘子,大人跟夫人该想你了。”
  苏若锦正要去刚建好的小木屋,听到毛丫姐提醒,“我出来多久了?”
  “快十天了。”
  “那现在快九月十五了?”
  哦,那是该回去了,答应杨四娘参加她的订婚宴呢!
  里正老爹现在巴不得这尊小财神永远不回去,听到丫头催她回去,赶紧问道,“锦娘子,地都盘好了,是不是该撒种子了?”
  她点头。
  小老头现在也不跟他客气,“是不是也要雇人手?”
  “是的,老爹。”
  他一拍心口,朝四角小木屋说道:“这四处小屋是不是盖的又快又好?”
  苏若锦笑了,“辛苦老爹。”
  “哪里哪里!”老头被小娘子夸的不好意思,但是为了赚到钱,还是说道,“那撒种子的种地好手,还让我给你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