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小侄女还真是聪慧,苏言祖一笑。
  “是贫家女,还是男人?”
  苏言祖脸色倏然下沉。
  苏若锦一副我什么都懂了的表情,从吴王靠滑下,“我知道了。”似笑非笑走人,被苏言祖一把拉住,“你知道什么?”
  “就是知道啊!”
  跟他打机锋,苏言祖眉心聚拢,紧紧的盯着她,一副要把侄女盯穿的感觉。
  苏若锦却一点也不怕,“苏家人还真像,都喜欢按本心而活,可以,很可以!”
  “你爹……”
  “打住!”苏若锦歪头,一脸严肃,“别乱猜!”说完,推开他,自顾自走了。
  “我猜什……?”苏言祖自言自语,回味到半句时,突然明白小侄女知道什么了。
  他:……
  踏下走廊,苏若锦忍不住长叹,回头看向长廊,小叔迎风而立,仰头望向蔚蓝的天际,也许他根本不知道这一趟京都之行会产生什么样的际遇,对人生有什么影响。
  也许,他早就不在乎人生有什么样的际遇与影响吧!她那便宜祖父祖母呢?知道嫡嫡亲的儿子进国子监不是为了上进考进士吗?
  如果苏言祖不是她小叔,也许,她会洒脱的祝福一句: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可现在,以他这种情况,对便宜祖父祖母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爹所受的心灵困苦来说,似乎是一种惩罚,可是望着身若清风的苏言祖,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一边所爱,一边公主,他将会怎样?苏若锦已经一点也不好奇了,只愿每个人坚守初心,过好自己的日子。
  苏若锦一路心事沉沉,沿着甬道往外走,寻找爹与阿弟。
  眺望连绵起伏的群山,漫山遍野都是翠色盈盈,风光如画。那如绿毯一般铺开来的嫩草,总让人忍不住的想要趴下去躺一躺,去抚摸一下那柔软的绿。
  或者,就在上面打几个滚,闻一闻泥土清新的香味!那偶尔夹杂期间的不知名的小花,也都趁着这风和日丽绽开了明媚的笑颜,迎接盛夏的到来!
  “阿锦……”
  “阿姐……”
  苏大郎兄弟二人站在书院门口,看到她,齐齐呼喊,一个如小暖男一般微笑等候,一个跟快乐小狗一样扑过来。
  “哥哥,阿弟。”
  她一扫沉重的心情,笑脸相迎,伸手接住了扑过来的苏三郎,要是力气够的话,还能把他抱住,旋转几个圈,可惜人小力轻,只能作罢。
  牵着弟弟的手走到爹跟赵澜跟前,“爹,小郡王。”
  苏言礼温柔笑道,“咱们该回去了。”下意识朝女儿身后看过去,没看到才华横溢的嫡弟。
  苏若锦感觉到他的视线,也没提醒,他的嫡弟也许正在为公主的话发愁呢?谁也帮不了。
  “小郡王没与公主一道回京?”
  刚刚走出来时,明明不高兴,好像受了什么欺负,可在见到家人的那刻,她瞬间明朗,又如无忧无虑糯米团子一般的小娘子,让人望之柔软。
  赵澜没吭声,只是望了眼,转身下山。
  苏言礼笑笑,一副大家都等你这个淘气鬼的样子。
  苏若锦歉意一笑。
  苏安之朝众人挥手,直等众人消失不见,他才转身回书院,继续学业生涯。
  进门的时候,遇到苏夫子送苏言祖,爹已经告诉他了,这个叫苏言祖的是他小叔,停下见礼。
  虽然陌生,但苏向珩一直在耳边说这个侄子如何优秀,苏言祖不吝啬夸赞,“好好努力,比你爹更优秀。”
  “安之谢过小叔勉励。”
  苏言祖让小厮打开背包,从夹板里抽出一张水墨图,“初次见面,没什么好送的,就当见面了。”
  苏安之双手接过:“多谢小叔。”
  苏向珩调侃,“倒底是亲侄子啊,啥时送我一副。”
  苏言祖笑骂:“都几幅到你手里了。”
  “那哪是到我手里啊,都被别人抢光了。”抢的人当中还有月华公主,但苏向珩并不敢透露,一言带过。
  五月槐花,开的漫山遍野,随风起伏,如潮涌的波浪,芳香飘荡四野,诱人味蕾,回家的路上,苏若锦忍不住让赵澜停下马车,请大伙一起帮忙摘了不少。
  “小郡王,明天到我家吃槐花宴。”
  赵澜看到心情颇好的小娘子,点头:“好。”
  槐花味道清香甘甜,不仅营养丰富,在缺衣少粮的年代,那可是调节贫乏吃食的好东西,可以用来做汤、拌饭、焖饭、蒸槐花糕、槐花饺子等。
  食用槐花,选未开放的花蕾,也就是槐米最好,口感脆,香味浓甜,不要太美味!
  第二日,放在水里养了一夜的槐花,如同在树上刚接下来一样,新鲜水嫩的很,苏若锦把能想到的都做了,从饭、饺子到汤,再到蒸槐花糕、最后裹上蛋液油炸,苏三郎站在锅边就吃了一小盘。
  苏若锦也不等上桌了,也给坐在回廊下吹风的赵澜端了一盘,让他当零食。
  捏一支放到嘴里,嘎嘣脆,一股新香清甜充斥味蕾,不知不觉让人心情愉悦,“怎么想到做这个。”
  “以前住的巷子里有,很多大娘带着小屁孩们打下来做美食,我家也经常吃,不好吃吗?”
  “好吃。”
  苏若锦眉高扬,钟鸣鼎食惯了,不见得好吃吧!
  “真好吃。”
  第153章 凉皮和水晶粽
  天气越来越热,水井上面搭了架子,上面爬满了丝瓜,刚开花结扭,估计还要十天八日才能吃到。
  苏若锦朝靠近廊下攀爬的小株植说道,“小郡王,再过三年,请你吃葡萄。”
  三年?赵澜一想,那时他十六,小娘子十一,那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很感兴趣的从躺椅上起来,穿过天井,走到水井边,阳光被茂盛的丝瓜藤叶遮挡,荫凉一片。
  他看向矮矮的葡萄藤,攀着小小的支架,正努力往上长,看样子,两三年后,给井台遮阳就变成它了。
  “还有吗?”他也想在自己的院子种上葡萄,等果子结出来,他请小娘子过去吃。
  苏若锦摇摇头,“等明年春天,我让冯老爹帮你带,你要几颗?”
  “多几颗吧。”
  “好。”
  鲁大妮见二人聊的差不多,上前提醒道,“二娘子,可以开饭了。”
  “好咧!”
  天气热,除了槐花做的各种吃食,苏若锦还做了凉粉、凉皮,摆到桌上,就感觉凉爽宜人,除了槐花饺子,赵澜吃的最多的就是凉皮。
  凉皮的特点薄、透,口感酸辣爽口,特别适合夏天食用。
  凉皮怎么变透明的,这技术,苏家一直没有外传,赵澜喜欢吃,双瑞也没讨要过,苏若锦准备明天就给烧烤摊加这道凉皮,洗面这道技术活教给史六。
  “那烧烤是不是要减量?”
  “对。”苏若锦道,“五六月,说热又不热,人们没什么食欲,减少上火的烧烤,上凉皮这种开胃小吃,也给周围吃腻烧烤的食客以新鲜感。”
  凉皮调拌时可依据不一样口味添加盐、醋、芝麻酱、辣子、黄瓜丝、豆芽菜、蒜汁和当季蔬菜等,估计吃的人不会少。
  吃过饭,消过食,赵澜没急着走,一直坐在走廊里,或是假寐,或是陪苏三郎玩耍,好像当今天放假一样。
  端午节要到了,苏记早餐铺子早就上各式粽子了。
  北方人吃甜粽,南方人喜咸,苏记早餐各种味道都上了。
  今年,苏若锦没用铺子里的粽子,她在家里教鲁大妮包,包的是那种精致的水晶粽子,除了自己家人吃,还有就是送邻居朋友,苏言礼的顶头上司,苏家抱的大腿等等。
  赵澜在回廊里眯眼休息时,苏若锦便领着丁氏、鲁大妮、毛丫等人围在木桶边上一起包粽子。
  她叽叽喳喳指导的多,包的少,女人大多心灵手巧,丁氏与鲁大妮包的又快又好,没一会就包了好几种口味。
  一种水晶粽是广式的碱水粽,做出来是澄黄似透的,看起来漂亮有质感,苏若锦在里面加了红豆沙,煮熟出锅,香甜q弹,一口下去,真是甜糯到家,好吃的停不下来。
  另一种水晶粽晶,用到的是西米,虽说这个东西是后世才有的,又叫西谷米,是印度尼西亚特产,但有的西米用木薯粉、麦淀粉、加工而成,是一种加工米,形状像珍珠,经常被用于做粥啦羹啦和点心当中。
  国外啥的,咱没有,但木薯粉、麦淀粉有啊,四月份时,苏若锦就开始为端午节准备了,做了好些西米。
  西米有温中健脾,治脾胃虚弱、和消化不良的功效,还有使皮肤恢复天然润泽的功能,这可是女人们的最爱。
  西米做好后,苏若锦隔三差五就做些西米羹给家人用,甜糯爽口,个个都爱,今天拿来做粽子,出锅剥开来,那一个个晶莹剔透,简直跟艺术品一样,哪里还舍得吃。
  傍晚,太阳渐落,阳光失去热度,温和的撒在屋脊、房檐上,落到院中绿植上,添上了一道温和的色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