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行,姨婆要救,日子也要过,苏家的大好日才刚刚好,怎么能被毒心之人破坏。
放!
炮仗、响鞭、高升统统点起来!
“书同叔……大石哥……二石哥……”苏若锦大喊,“快来放鞭炮啊!”
冯家父子三、书同、董妈妈都在工房里压山楂片,主家气氛低沉,他们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个个屏声敛气,恨不得一眨眼就到了年后,所有一切不好的都随着年过了去。
突然听到小主人脆生生的叫喊,都吓了一跳,连忙跑出来,“二娘子……”
“小东家……”
苏若锦已经从储藏间拎出了高升,“今天晚上把家里所有的炮仗、响鞭、高升都放掉,明天晚上的明天早上再买,而且要多多的买。”
书同虽然二十七岁了,可还没成婚,大小伙子跟个毛头小子一般,听风就是雨,马上也跑去储藏间搬炮仗、响鞭,风风火火的点起来。
大石成婚了,稳重些,跟他爹站在廊下只笑没动。
二石没成婚,也是毛头小子一个,兴奋的跟书同一起点炮仗、响鞭。
转眼间,苏家院子火星直冒,嘭……嗵……嘭……嗵……噼里啪啦响起来,低迷暗沉的情绪瞬间被响亮的炮仗、响鞭冲的烟消云散。
苏大郎拉着苏三郎从书房跑出来看放炮,苏三郎兴奋的直跳,“我也要放……我也要……”
董妈妈本想劝书同少放点的,可看到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高兴的松了口气,站在廊下看着炮仗、响鞭,幸福的笑了笑。
卧房内,哭泣的程迎珍被女儿的吆喝声止住了,还没来得跟夫君说什么,外面炮仗、响鞭的声音已经噼里啪啦响起来了。
是啊,今天可是大年二十九啊!明天就是除夕大年了。
“官人,咱们先过年。”
“对,先过年。”
苏言礼把小儿子抱到妻子怀里:“我怕承之的小耳朵受不了,你捂着点,我去外面看着那大几个。”
程迎珍点点头,轻轻拍着被惊醒哼唧的小儿子,耳听外面热闹的场景,暗暗祈祷自己快些好起来。
苏家的鞭炮一直放到十点多才消停,人的情绪都被热闹的鞭炮点燃了,大家不再消沉,兴高采烈的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没出摊,苏记山楂一直在相国寺前卖的火热,甚至汴京城今年过年最流行的不是什么烟花炮竹、精美华服,而是大家都会问一句:“饭后吃苏记山楂片了吗?”
苏记山楂片真是健胃消食的好东西啊!
年初三,范府居然来回年礼,虽然来的只是个管事妈妈,可苏若锦长到六岁,前五年,他爹也一直送年礼,也没见范府回过,今年七八两的东西也值的一个从三品侍郎回给一个八品五经博士?
再说了,范大人不是请他们去灯棚吃茶看灯了吗?那范府管事婆子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程迎珍自从年前腊月二十八被主母泼了一身汤吹了凉,又被姨娘一身血受了惊,风入邪体,为了过年吉庆,大年初一到现在并没有吃方子,尽量食补,所以身子骨好的慢,一直躺在床上养精神。
第33章 那他是谁呢
范府管事婆子秦妈妈进卧室给程迎珍行了礼,“不好意思,打扰夫人了。”原本想说的话,看到这种情形,只好咽下去,说几句吉庆的话放下礼就出了卧室,准备回去。
走到廊下,被一小娘子叫住,她有些诧异的看向六七岁小娘子,“小娘子叫老身有事?”
苏若锦直言直语:“秦妈妈,是大人喝的山楂酒没了?还是哪位小娘子、小郎君喜欢我家的棒棒糖?”
秦妈妈:……为何不是那个晶莹剔透的桂花糕呢?
山楂酒这东西想要好吃,说白了就是买上等清酒然后加入山楂与冰糖浸泡,时间到了,就可以打开饮用,只要有个人开头往酒里泡山楂,这东西没技术含量,是个人都会泡;
棒棒糖嘛只要有钱买糖,把它们做成十二生肖也没什么难度,最多就是浪费点食材,有钱人家这点还是浪费得起的。
但晶莹剔透的桂花糕就不一样了,那个使糕点透明的澄面就是一道技术壁垒,一旦把这个壁垒攻克了,那很多精致透明的糕点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洗面这道工序,苏若锦还有一道重要的老少皆宜、雅俗共享的美食没拿出来,要是把澄面技术露出去,岂不是一大损失?
小娘子白嫩圆乎的小脸,笑的一派天真。
秦妈妈此刻倒是不敢小瞧了这个小娘子,转身走到小娘子跟前,微微弯腰低头,笑眯眯道,“不知道贵府可否还有桂花糕?”
苏若锦摇摇头。
“那……可有食……”
秦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天真可爱的小娘子打断了:“这是我娘琢磨出来给我当嫁妆的食方子。”
这还怎么好开口,秦妈妈暗暗叹气,罢了罢了,夫人说能拿到更好,拿不到也无所谓,她笑笑,直身抬头,“那老身就不打扰小娘子了。”
小娘子在她身后细声慢语道,“妈妈想要多少盒呢,我可以让董妈妈给你做。”
无功而返,秦妈妈正在想回去怎么跟夫人讲苏家一大家子病的病、小的小,家里连个像样的婆子都没有,不曾想小娘子又叫住了她。
她欢喜的转过头,“小娘子说话算得了数?”
我可是个小当家。
苏若锦差点没嫌弃的翻个白眼。
董妈妈连忙笑上前,“我们家夫人身子不大爽利,家里的事二娘子做得了主,秦娘子想要几盒,尽管说。”
“那老身就不客气了。”秦妈妈说了十盒,“初五过来拿,可以吧。”
董妈妈望向小主人。
苏若锦点点头,心道,年前晒的澄面还有,做个十盒问题不大。
其实,送范大人桂花糕本身也有抛砖引玉的意思,没想到还真入了范夫人的眼,初三就有单,好兆头。
秦妈妈高高兴兴的回府交差。
往年,正月十五之前,除了拜访上司、与同僚吃顿饭,其余时间,苏言礼基本都窝在家里看书、练字、带小孩与妻子耳鬓厮磨,时光悠长、岁月静好。
但今年,女儿把他‘赶’了出来,让他‘厮混’,找人找机会在程宝泰面前放面相之风,好把丁姨娘救出伯府。
坐在教坊大堂里,苏言礼一边喝茶,一边想,这不就是做局嘛,可女儿说这连阴谋都算不上,是为了在坏人手中救出苦命之人的阳谋。
好吧,女儿说什么都对,那就是阳谋。
一个温润如玉的中年男如朗月般坐在大堂里,一边喝茶,一边不知看着什么微微淡笑,引得教坊里的歌舞伶人纷纷从二楼廊柱后看过来。
“没见过呢,外来的?”
“大概是……”
久经风月场的伶人通过衣裳看了眼,“不像高门子弟。”
“或许人家故意穿低调呢?”
“我们这里可是官坊,京城的权贵还有谁我们不认识的?”
几个围成一团的小娘子默默想了想,傲雪姐姐说的对,“那他是谁呢?”
连廊一头走来几个年轻的郎君,突然有人指着大堂叫道,“咦,那不是苏博士嘛,他怎么来了?”
原来是国子监博士,傲雪又朝大堂望了眼,对身边的丫头耳语了几句,丫头点点头,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二楼。
楼上有小郎君问,“要下去跟苏博士打招呼吗?”
苏言礼感觉有人看他,一抬眼,糟了,竟看到了学生,耳根一红,端起茶一饮而尽,拾起桌上骨扇就出了教坊。
丫头下到大堂时,桌空杯空,哪还有什么人影。
纠结要不要下来打招呼的小郎君也抬眼往楼下看,也不见了人影,“难道是我看花了眼?”
“不可能,大白天没有鬼。”
“去去,新年里,你也不嫌晦气。”
……
众小郎君嘻嘻哈哈自是找乐子去了。
苏言礼出来,看到时辰还早,这么早回去,怕被女儿讲,晃晃悠悠,看到书肆,不知不觉就拐了进去。
若是苏若锦看到,心道,爹啊爹,照你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把姨婆救出来。
苏若锦没看到,也不知道他爹躲在书肆里看书,废寝忘食到中午饭都没吃,她在家里指导董妈妈做桂花糕,通过桂花糕,苏家算是与范大人家有了近一步接触。
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相国寺前,带来的山楂片又卖光了,书同高兴的很,抬头看辰光还早,准备让大石拉骡子再回去补货,一句话还没吩咐完,摊子前站了个华贵的妇人。
他惊的腿一软,差点没镇住。
那华贵妇人趾高气昂,斜眼瞧人。
身边的丫头一脸凶气,走到摊子前就拿一包山楂片,二石伸手要叫唤,被书同摇头制住。
“夫人,果然就是珍二娘家的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