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打捞王 第469节

  蒙特拉塞回到萧鹏那边的时候,正好看到萧鹏把一条大鱼放在砧板上准备加工,她急忙收起心事一脸笑容扬起手里的盘子:“先生,看我采回来的蘑菇!”
  萧鹏抬头只看了一眼就道:“这么少?你出去这么久我以为你把岛上的蘑菇都采光了呢!再说我们这里就有,你跑哪去了?”
  蒙特拉塞表情一僵,赶紧道:“我刚才看到一只很漂亮的鸟,看它看走神了!”
  萧鹏听后笑道:“没想到你也是观鸟爱好者啊!那看走神了不奇怪,这是座鸟岛,你的天堂啊!之前可没发现你有这样的爱好。”
  蒙特拉塞听后尬笑道:“这样的环境可不是观鸟的好时机不是么?”
  萧鹏点头道:“确实,没有那么多工具。”
  ‘观鸟’就是指观赏鸟类,这其实是一种健康且烧钱的户外运动:你想观鸟就要去户外,想要观察到不同的鸟类就要去不同的地方,这就会让观鸟爱好者情不自禁有旅行的想法,让观鸟爱好者更加的想要接近大自然;而且‘观鸟’还是一个解决社交恐惧的办法,毕竟可以结交到各行各业的朋友。
  当然,这项运动也跟‘钓鱼’一样,是一种烧钱的运动。不管是钓鱼还是观鸟,其实都很容易让人上瘾,钓鱼爱好者会购买各种各样更好的渔具,而观鸟爱好者则会买更好的望远镜、更贵的相机、更好的镜头、更有价值的鸟类图鉴、更好的户外用品;甚至会有无法抑制的想要走遍世界各地观鸟圣地的想法。
  而萧鹏说这里是‘鸟岛’是因为这座岛上没有鸟类的天敌,所以这里有很多鸟类在这里生存,候鸟也会把这里当做迁徙的歇脚站。
  萧鹏也没有管她,而是在那里拿着刀给那条卵形鲳鲹刮鳞——卵形鲳鲹和鲳鱼类似,表面有一层极为细小的细鳞,很多人做鲳鱼都是不刮鳞的,但是萧鹏还是这么做了:刮掉这层细鳞虽然手续更繁琐一些,但是能大大减少鱼肉的腥味。
  把细鳞冲洗干净后萧鹏把鱼头沿着鱼鳃整个切下,从中一分为二,然后把鱼鳃之类的也清理干净,把两片大鱼头放到一边。做完这一切后萧鹏把鱼肉斜刀切成一片一片的带骨鱼片。鱼腩单独切下拿到一边,把两片鱼头和几片鱼鳍部分的带骨鱼肉放在一起在上面撒了一些盐后打了个响指:“完工!”
  宝拉一愣:“这就可以吃了?生吃么?”
  萧鹏笑了起来:“我说完工是准备工作做完了!现在开始正式烹饪!宝拉,加点儿柴火!”
  他们在岛上只能烧木柴,虽然有很多干柴,但是由于是雨季所以也都很潮湿,点燃后冒起黑烟呛得宝拉直咳嗽。
  “很有童年的感觉!”萧鹏却笑了起来,等到火烧大之后,萧鹏把锅放在火上加热,然后从一边的塑料箱里铲了一块白色的油脂放入锅里,很快油脂融化。
  这次从沉船上找到的调料都是没有打开包装的,但是很不巧的是:船上的花生油被萧鹏打开了,这时已经没法用了。
  中餐的‘灵魂’就是油!没有油那不是抓瞎了?
  但是萧鹏有办法!
  曾经有个电视节目很有意思,是法餐厨师和中餐厨师厨艺大比拼,为了增加节目效果,双方都可以从对方厨房里拿走一样东西。中餐厨师从法餐厨师那里拿走的是虾,而法餐厨师则拿走了中国厨师的油!这个法国厨师也是了解中餐的,知道中餐的灵魂就是油,拿走了油你们跟我斗?
  结果当他发现对手中餐厨师毫不受影响继续用油做菜的时候,那个法餐大厨勃然大怒,非说中餐厨师作弊,还去找裁判告状,当他看到中餐厨师在他眼前用一块肥猪肉炼制出油来后彻底傻眼了。
  顶级的法国厨师不知道如何炼制动物油?节目播出后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好一个笑话他。
  其实这也是饮食习惯有关:欧洲地区自古以来食用植物油。几千年前橄榄油就是地中海贸易的重要货物。但是动物油?只有北欧东欧那些高纬度寒冷地区才有这个饮食习惯。
  而岛上没有哺乳动物,哪里来的动物油?
  说起来有点儿骇人听闻:来自于一头非洲毛皮海狮,也就是所谓的‘南非海狗’。
  这岛上为什么围着那么多鲨鱼?是因为这里有一些非洲毛皮海狮在这里繁殖,它们在这里捕食小海狮,有时候也会集体攻击大海狮。而萧鹏就从它们嘴里‘要’来了一些海狮脂肪用来炼油。
  这也是从西非那边部落学来的方法。
  很多人都说什么‘鲸油’、‘海兽’的油脂是无法食用,当年这些油都是让欧洲人用来做肥皂、照明和工业用油脂,比如制作润滑剂之类的。
  凡是这么认为的都应该去面壁:因纽特人吃了几千年的海兽油脂,没有这些东西他们怎么增加脂肪和热量熬过寒冬?当年欧洲人炼鲸油是内脏、骨头之类的一起熬制。和大夏人民熬制动物油不是一样的办法么?
  把油烧热之后萧鹏直接把两片鱼头以及带着鱼鳍和尾鳍的鱼片放入锅里开始油煎起来,稍微一炸后整个鱼肉的表面泛起金黄色泽,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开。
  “这种油煎的鱼一定要带骨头和鱼鳍一起煎才好吃!”萧鹏一边煎一边说道:“整条鱼身上也就鱼头连接鱼尾以及胸鳍、腹鳍的几个地方才是最佳的油煎部位。嗯……这样油煎的话什么也不用放,就是像我这样撒点儿盐腌制一会儿直接煎就行。当然,前提是必须要用最新鲜的鱼才能这么吃,如果鱼不新鲜的话这样吃就会变得很难吃!”
  宝拉也不顾柴火的黑烟使劲的吸了两口鱼香:“确实如你所说,感觉这样超级香!”
  萧鹏摇了摇头:“这还差远了呢,真想让它出香味一定要用花生油!什么调和油、橄榄油都不行!更何况我们用的这‘海狮油’了,这海狮脂肪够厚炼油挺多,但是味道还真不香,甚至还赶不上猪大油!将就着吃吧!”
  “这还将就着吃?”宝拉好奇问道:“那其余的鱼肉呢?怎么吃?”
  第1062章蒸着吃
  萧鹏用行动回答了宝拉的问题:他找来个小盆,把蚝油、糖、盐、生抽、料酒一起放入里面搅拌后加点水,然后把剩下的鱼肉放在里面,又撒上一些葱粉、姜粉后直接放入锅里蒸了起来。
  “这是我们国家的烹饪手法,叫做‘蒸’。”萧鹏一边说一边解释道:“我的家乡也是全世界最早采取这种烹饪方式的国家。说白了还是因为我们国家古时候条件太艰苦了,所以才用这种烹饪方式。”
  两女听后很是不解:“烹饪方式和条件艰苦有什么联系么?”
  萧鹏把锅放好后解释道:“嗯……这该怎么说呢?我们国家人口密度大,木材供应相对紧张,而油也紧张,所以蒸无疑是节约资源进行烹饪的好方式;当然这也是一种解释,造成这个局面的因素不止这一种。再比如说西方人最早大多是游牧和狩猎文明,走到哪算哪,所以明火烧烤是你们的烹饪走向,而我们是农耕文明,人们通常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沿河流聚居,这样进一步会造成热能源紧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萧鹏还没说完蒙特拉塞抢答道:“因为你们没有烤箱!”
  “啊?”萧鹏听后一愣。
  蒙特拉赛道:“我们吃的面包、饼干、蛋糕都是从烤箱里诞生的,你们没有烤箱自然也就没有烤制物品了。”
  宝拉听后点头道:“我听说你们国家很贫穷,你们接触电的时间都不长,像电冰箱、烤箱都是奢侈品,自然不会烤制物品了。”
  她们一直怀疑萧鹏是来自于异常贫困的地区,理由嘛?则是因为萧鹏的野外求生能力太好了!这么艰苦的环境结果萧鹏却那么享受!
  后来她们打听了一下知道萧鹏来自于大夏后她们恍然大悟——哦,原来他来自于那个像是地狱一样的地方!
  大夏嘛,他们那边媒体天天报道,‘公认’的全世界最贫穷最黑暗的地方,老百姓过的都是‘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日子。看着萧鹏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过得这么开心,他们对萧鹏反而多了一丝同情——这可怜的男人。
  当然,她们也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大夏男人,瞧瞧人家的能力?再看看阿尔瓦罗兄弟俩,还真是人比人要死,货比货要扔!
  再说了,大夏有功夫!瞧瞧他的身手——这样萧鹏开始那么轻松放倒阿尔瓦罗兄弟这就解释的通了!
  看到萧鹏后她们已经在考虑今后有钱了是否找个大夏男人做保镖啦!
  萧鹏也就是不知道她们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肯定摇摇手指:你们想多了!
  曾经的大夏那是一个崇尚强者的国度,人们喜欢阳刚气魄的男人。早期华夏影视作品如果男演员形象不好都不能饰演正面角色:所有男演员清一色剑眉坚毅的形象。那时候的女性更喜欢所谓的‘男子气概’。
  而现在呢?由于女性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这一切也就都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女性喜欢所谓的‘中性美’‘小鲜肉’,于是电视上出现了一大批的所谓‘阴柔美’的男人,画着眼线描着眉毛画着浓妆戴着耳环一个个比女人还妖娆。而且由于这样的形象更受女性喜欢更容易有关注度,作为娱乐圈背后的资本市场就大力推广这样的形象。
  还有所谓的‘耽改剧’,也就是那种磕男男cp的更受女性观众喜欢。无数女性为这样的影片疯狂。
  都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话一点儿不假!女人喜欢什么样子他们就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国内的年轻男性也会努力变成女人喜欢的样子。什么‘阳刚’?什么‘肌肉’?都不要了!现在就要‘娘’!
  现在很多国内很多年轻男孩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都是表扬他们——那瘦的跟芦柴棒似的,风一大都感觉会被风刮走……
  都知道老外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奇葩调查统计,老美那边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就是女性求偶目标调查,所有肤色的女人都把黄种男人排在最后面,如果黄种男人想要脱颖而出超过其他种族男性?硬性条件是税后年薪二十五万美金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么?在老美如果税前年收入是十万美金,就超过了90%的老美百姓——这个数字甚至更高。
  毕竟这个数字是人均数。把姚老大和郭小四两人放在一起计算俩人平均身高也有一米九以上,难道能代表郭小四身高很高?
  归根到底说就是在不管什么肤色的女人眼里,黄种男人都不是好的选择。
  很多‘玻璃心’很容易把这个现象和什么‘崇洋媚外’挂在一起,其实这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男人好色,那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印在基因里的‘繁殖后代’因素作祟;而女人呢?‘保护弱者’、‘依靠强者’也是她们印在基因里的因素。
  前面因素导致出现了一群所谓‘妈妈粉’,喜欢娘化的男人;而后面因素则让她们寻找伴侣的时候寻找更加强大的异性。
  有一说一,黄种人和黑人以及白人比较起来,看起来确实‘卖相’没那么好看,再加上现在‘以娘为美’的变态审美风格,现在黄种男人和其他种族比起来差距也就更大了一些——除非你能用钱证明自己的强大。
  萧鹏自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在马赛苦苦当了那么多年的潜水员,基本没有女性正眼看他。而有钱了呢?就算在这个岛上不是也是如此么?虽然在这里不靠钱,但是谁强大两个女孩跟谁。
  这就叫‘现实’,别整天笑话那些‘洋垃圾’跑到大夏玩弄女性,如果不是因为大夏不是移民国家,恐怕现在国内相当大比例的男人就找不到老婆!
  萧鹏听了蒙特拉塞‘没有烤箱’理论之后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不断给老外解释大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他已经累了。
  没有烤箱?
  亏你们也想的出来!
  烤肉串、烤馕、烤火烧之类的了解一下?
  我们不烤那是因为烤在很多时候限制了食材的发挥!
  第1063章小心思
  萧鹏的‘度假’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岛上其它人都要疯了,你丫还真把这里当天堂了?
  就算这里有好吃好喝的,宝拉她们也受不了,天天催着萧鹏制作木筏离开这里——你把这里当天堂我们可把这里当地狱!
  其实什么‘木材晒干’只是萧鹏偷懒的借口,他本来想告诉她们这里有救生筏的,但是转念一想:制作个木筏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不是?那行吧,开始制作木筏!
  正好他带来的调味料也基本快用光了,自己这段假期也该结束了!
  制作木筏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搬动那么重的木头进行制作,对普通人来说,‘一男两女’这个搭配想要制作木筏真的是很困难的事情。
  而萧鹏的‘怪力’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自己在那里制作木筏,让宝拉和蒙特拉塞两人准备食物和淡水:这段时间下雨明显变少,她们要把脏脏的地下水过滤后再煮开;而至于食物则是准备熏鱼和木薯团。
  这里的渔业资源够多,萧鹏用了一种他在非洲学到的捕鱼方式,就是那个叫‘尤布’的谢列尔渔夫教给他的。
  当时萧鹏送他手里换来了一只蛇鹫放生,尤布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就交给了萧鹏他们传统的捕鱼方式。
  其实通过这个捕鱼方式也能看出来非洲人民的生活态度——他们活的够随性。
  他们传统捕鱼方式唯一使用的工具竟然是石头!
  谢列尔人把石头扔到海里,堆一个大概有小腿那么高的‘简易水坝’。涨潮的时候潮水漫过石头,退潮的时候这些石头则会拦住那些涨潮时到岸边的鱼,拿着长矛一扎一个准。做这么一个‘水坝’需要用几天的时间,但是基本上做这么一个几年内都可以守着这么一道石头水坝吃鱼。
  就像尤布,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去自己的那圈石头堆里溜达一圈就完事了。
  非洲人民穷是穷,但是真的很难饿肚子……这也是非洲那边烹饪手法简单的原因。有个说法很有意思但是萧鹏非常认可——越是食物物资丰富的地方越是难诞生优秀烹饪手法。
  非洲就是这样地方的代表。
  说到扎鱼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归根到底就是‘快准狠’三个字,其中‘快’和‘狠’其实都不难做到,基本一个成年人都能做到投掷标枪扎鱼的力度和速度,最难得是‘准’。
  这个‘准’不光是指投掷标枪的准头,准头可以靠着训练做到:在眼前画个靶子居高临下往下扎,普通人练个三五天就能做到。
  扎鱼真正的技术难点是鱼的位置。
  人眼看到水里的鱼其实并不是鱼的真正位置。
  上过高中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光在水里有折射。别看站在齐膝高的水里水并不深,但是事实上鱼真正的位置更加靠后,在这个深度大概在有鱼尾二十公分的位置扎矛是最容易扎到鱼的地方。鱼在水里越深,下矛的位置也就越靠后。
  事实上这种用长矛扎鱼的技术是人类最古老的捕鱼技巧之一,到了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依然保存着这种捕鱼习惯,像宝岛地区及南太平洋以及非洲,都能找到这样用长矛捕鱼的渔民。不过比较起来还是略有不同的。
  宝岛地区的标枪捕鱼的目标基本是旗鱼或者剑鱼,他们渔船都有一个高翘的船头,而矛鱼手就手持三四米长的长矛站在船头寻找目标——这样的长矛投掷出去更加的稳定;而像南太平洋岛国及非洲的矛鱼手虽然也是站在船头寻找目标,但是他们用的长矛大概只有一米半那么长,报到那边的矛鱼手是把长矛投掷出去,而他们则是高举长矛从船上一个猛子直接扎到海里去叉鱼,用自己的体重来发力!
  当然,那样的矛鱼手不是谁都能做的——判断鱼的位置,下矛的准头之类的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胜任。相比起来这样站在潜水里扎鱼真的是容易的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