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打捞王 第424节

  不过千万不要因为这里每年吃联合国救济经济比较差就意味着离很穷。事实上这里还真不穷。
  他们的贫穷只是个‘平均值’,就像华夏每年出平均收入的时候总有一群人在喊‘拖后腿’一样,事实上越穷的地方越容易出现巨富。
  西撒哈拉这里就是这样,比如说达赫拉。
  这里是西撒拉哈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非洲到欧洲、南美航线的重要站点。西撒哈拉这边明明是msl国家,但是在这里基本能找到欧洲国家能找到的一切。什么夜店商场一应俱全,而且物价也并不低,酒店价格都是一百美金起步。萧鹏甚至还遇到一个包着头巾的女人对他做手势:左手半攥拳头右手手指在里面反复抽——这个手势的意思全世界通用。
  萧鹏当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女人!
  他对天发誓,他拒绝这女人跟他发现附近有几个壮汉藏在一边偷偷观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对他这么正派的人来说,什么‘仙人跳’之类的根本不会砸到他头上!
  把卡辛和李玥送到这里后补充了一下物资后萧鹏单身上路。别说,想到要孤身一人游玩非洲大陆,他竟然莫名的激动起来。
  第956章经济首都努瓦迪布
  萧鹏离开了西撒哈拉进入毛里塔尼亚,这才感觉像是真正的到了非洲,这里更符合人们对非洲的认知——热带沙漠气候、干旱、黑人……
  很多人以为非洲都是黑人,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基本上来说北非一线更多的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那都是白人。毛里塔尼亚这边黑人就多了很多。这边黑人才是主流民族。
  毛里塔尼亚是妥妥的西非大国,国土面积有五个广东省那么大,也有不短的海岸线,不过萧鹏却并不想走沿海一线:他看海都快看吐了,哪有沙漠玩起来更舒服?
  特别是萧鹏到了毛里塔尼亚的第一站是去努瓦迪布,看了那里之后更加坚定他去要看沙漠的决心。
  努瓦迪布位置在毛里塔尼亚和西撒哈拉交界的地方,是这里的第二大城市,号称‘毛里塔尼亚的魔都’,集中了毛里塔尼亚两大经济命脉渔业和矿业,是这里的‘经济首都’。
  听起来这么高大上萧鹏当然要去看看了,结果去了之后差点儿跌破眼镜:尽管这里有很多的车辆和人,但是这个城市破烂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萧鹏去加油,首先迎接他的不是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而是一群小朋友,他们过来可不是因为热情,而是伸出手来要钱——还有很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坐在那里无所事事。
  这里就在海边,渔业资源丰富,所以自然不缺卖鱼的。但是萧鹏是真的没法在这里买鱼,他实在搞不懂:都是一些新鲜捕捞上来的海鱼,为什么都要撒上厚厚的一层盐腌制着来卖。这是这边的饮食习惯吗?
  不过既然来了萧鹏也不能不走走看看,到了努瓦迪布当然要看看这里的‘船舶墓地’。
  在努瓦迪布的沙滩上,至少有超过三百艘船废弃在这里,而努瓦迪布海湾里还有上百艘搁浅的船只和沉船。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毛里塔尼亚渔业国有化,非盈利船只和外国轮船公司直接把废船都扔在这里。还有一些船是搁浅在海边——这些船则是因为毛里塔尼亚忒‘黑’导致。
  如果在毛里塔尼亚海域船舶搁浅,绝大多数船主的第一选择就是废弃这艘船。
  这里的拖船费用高到了已经无法让人承受的地步!
  按理说努瓦迪布的船舶修理行业也相当发达了——当然这是对比其他西非国家来说,这些废船修修补补或者拆掉卖废铁都能有不错的用处,可偏偏这里的拆卸成本又高的吓人。于是这些船就这样废弃在这里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废船都成了当地穷人的房子,很多人就干脆住在这废船上。
  因为这里是欧盟的航运路线,像毛里塔尼亚的石油钢铁、牛羊渔业大多都是出口欧盟,很多欧盟船过来拉货那都是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搁浅或者撞到沉船上,对此欧盟都受不了了,从2012年开始耗费巨资帮助他们城府对这些废弃船只进行打捞处理来保护海湾航行安全,但是作用真的不大:捞的还没有沉的快……
  这也就不是在华夏,如果在华夏的话这些船分分钟就被处理干净了:这可都是钱啊!
  萧鹏本打算去‘海员俱乐部’休息一晚上第二天继续上路。
  咳咳,他去那里当然是为了休息不是为了别的——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所有‘海员俱乐部’,里面都有‘男人项目’无一例外。就连北高丽那边都这样!更何况这毛里塔尼亚?
  但是突然海滩边驶来的一艘船吸引了萧鹏的注意力:
  努瓦迪布是西非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资源相当发达!
  说起来有一点儿很有意思,西撒哈拉的海岸线比毛里塔尼亚长很多,两国还是邻居,但是南面的毛里塔尼亚海域的渔业资源就超过西撒哈拉的渔业资源,这和毛里塔尼亚的海边地形有关:他正好凹进去成一个天然海湾,这样的环境更受鱼群的喜欢。
  努瓦迪布破烂到什么地步?
  距离努瓦迪布市区两三公里的位置就是阿尔金海滩国家公园的边缘,这个公园创立的目的是保护海鸟,沿着毛里塔尼亚海岸线绵延八十公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百万只海鸟在这里繁衍生息。
  听起来够高大上,但是在公园的海滩上萧鹏就看到了几十座简易房屋,都是木板搭建而成。这里面住的都是在这里生活的渔民。
  尽管阿尔金海滩国家公园禁止渔业捕捞,但是毛里塔尼亚人却可以来这里捕鱼:前提是他们的船上不能装马达。所以他们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帆船。
  关于这点儿萧鹏其实是真的想不明白:一个国家穷成这样了,努瓦迪布作为‘毛里塔尼亚的魔都’,萧鹏找了一圈没有找到三层以上的建筑物!就这样的一个地方搞出来一个‘国家公园’不让老百姓用机械船打渔?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
  毛里塔尼亚海域不是没有大型机械船:在国家公园外面的海域上基本都是世界各国大型渔业公司的大型渔船。他们捞走了绝大多数的渔业资源,但是毛里塔尼亚人的小帆船去不了那么远!也就是说毛里塔尼亚大部分的海产品都是给外国人捞走的。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在这里建立国家公园,相关的组织会给毛里塔尼亚提供各种各样的资金、物资援助,而把渔业资源捕捞许可卖给大型渔业公司也是可以换取到大量外汇的。只不过这些钱到不了老百姓手里而已。
  还是那句话,越穷的地方贫富差距越大。
  而那边之所以引起萧鹏的兴趣,是因为一艘帆船已经回来,看样子收获还不少,但是却有一群胖女人在这里吵吵闹闹——毛里塔尼亚是这个世界上几个以胖为美的国家之一。在这里只要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把女儿喂得胖胖的,要不然嫁出去都难。
  那群女人争吵声音很大,说的是阿拉伯语,对这个语言萧鹏早就了解过,虽然不大熟练但是基本也能听懂一些。
  她们怎么好像是在骂人呢?收获这么多鱼还不高兴?
  萧鹏满满的好奇心开车凑了过去。
  第957章不要开车过去
  萧鹏刚准备靠近,一个身穿白袍的女人却挥手拦住了他的车。
  “嗯?”萧鹏停下车,摇下车窗用法语问道:“有事情么?”
  在毛里塔尼亚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语言,不过会法语和阿拉伯语,基本就可以在这里横行无阻了。
  萧鹏虽然在马赛的时候就学习了阿拉伯语,但是阿拉伯语说起来实在太拗口,所以萧鹏还是用的法语。
  他挺好奇这个女人的,放在毛里塔尼亚,这绝对是个‘潮人’:她的白色长袍是丝绸绣花,头巾和长袍一体,像是把床单子裹在身上一样。
  为什么说她是‘潮人’呢?是因为她带着一副墨镜!
  天地良心!这是萧鹏到了毛里塔尼亚除了军人外,第一次看到有人戴墨镜!还是一个女人!不过由于戴着头巾和墨镜,萧鹏根本就看不清她的脸。
  但是萧鹏能看出来,她是一名白人——尽管肤色也是很黑。
  她应该是柏柏尔人,也就是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虽然肤色像是浅一号的黑人,但是确实不折不扣的白人。
  女人对萧鹏道:“我就是提醒你一下,最好不要开车去他们村落里,那是不礼貌的事情。”
  “额?还有这样的说法?”萧鹏倒也没多想,直接下了车:“抱歉,我不知道这里有这样的习俗。”
  入乡随俗这是基本常识。
  女人却笑道:“这倒不是习俗,但是开车去渔村容易引起误解。”
  萧鹏听后不明所以。
  看着他迷茫的样子笑了起来,对萧鹏伸出手来:“我叫乌尔德-斯拉希,你可以叫我乌尔德。我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萧鹏和她握手:“你可以叫我萧。那就谢谢你了!”
  乌尔德道:“跟我一起走吧,我带你过去看看——你是哪里人?”
  萧鹏戴上墨镜笑道:“华夏人。”
  乌尔德笑道:“很少看到华夏人来这里。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你去过?”萧鹏愣道。
  “没有。”乌尔德摇头:“不过在电视上看过。走吧,我带你去那边看看。”
  萧鹏锁上车门跟在乌尔德道:“那边在吵什么呢?我怎么听到她们好像在骂人?”
  乌尔德听后一愣:“你懂阿拉伯语?”
  “嗯,能听懂一些,不太熟练。”萧鹏如实道。
  乌尔德笑道:“很少人能知道她们是在骂人。”
  她这不是调侃:都说黑人的种族天赋是唱歌跳舞,萧鹏现在算是见识了:那些胖女人是在骂街,其实看上去更像是在唱歌:有的女人在鼓掌打节奏,有人直接左右摆手一边唱一边跳,只不过唱得内容都是不堪入耳的脏话。
  “我看渔民收获不少啊,怎么她们还骂人呢?这也是风俗习惯?”萧鹏边走边问道。
  乌尔德解释道:“别看那么多鱼,但是大部分都不属于她们。”
  “啊?”萧鹏一愣。
  乌尔德解释道:“他们男人和鱼商签订了贷款协议,这些鱼都会被商人直接拿走。而商人会开车进入村落,你现在理解为什么我不让你开车进去了吧?”
  她刚说完两人身后出传来了发动机的声音,一辆老旧的丰田‘海克拉斯’皮卡跑了过来。
  在非洲这车随处可见。是普及率最高的车辆。
  而这车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车实在是太皮实了!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评选最‘皮实’的皮卡,丰田神车‘海拉克斯’绝对榜上有名,曾经有个电视节目做测试,找来一辆十三年车龄里程数超过十九万英里的海拉克斯做一次测试,碰撞、放在海里泡、放在火里烧、用重物砸……最后干脆放到一座要爆破的大楼顶上跟着大楼爆破一起炸,结果这样这车还是能开!
  也就是从那时候‘修不好的路虎,开不烂的丰田’这个梗深入人心。
  当年非洲还发生过一场‘丰田战争’。
  1987年的时候乍得和利比亚发生冲突,那时候利比亚多强大?跟他们比起来乍得就是战五渣!面对利比亚庞大的坦克大军,乍得军队根本没有应对的办法。他们就把什么反坦克导弹、大口径机枪之类的都搬上了丰田皮卡上,利用这海拉克斯皮卡车强大的机动性和可靠性全歼了利比亚一个装甲旅!
  从此海拉克斯一战成名,几乎整个非洲大陆所有的国家都搞来了大量的丰田‘海克拉斯’,而这种‘皮卡+重武器’的模式也成为整个非洲最常见的战车模式。
  不过这次来的这辆车没有装武器,这是鱼贩的车。车子停在那些女人身边,那些女人想要拦住他们,但是没用,他们还是把鱼一条条的装到车上。
  乌尔德解释道:“渔民欠债比较多,所以就需要把捕获到的大多数鱼都给鱼商,基本只能留下自己的食物。”
  两人边走边聊,等到他们走到的时候,正好鱼商把鱼装满车把车开走,那些妇女还在那里一边唱歌一边骂街。而鱼商们好像早就见怪不怪这一幕了,开车直接离开,不过所有人看到萧鹏的时候都留意到了他,还有人跟萧鹏热情的招了招手:在这里经常能看到白人游客,但是黄种人可真的不多。
  看到车离开之后,女人们也停止了骂街,而是处理起剩下的鱼:毕竟骂归骂饭还是要吃的!
  “这不是剩下不少鱼嘛。”萧鹏道:“这应该够吃的吧?她们为什么想留下更多的鱼呢?”
  乌尔德解释道;“鱼肉做成鱼松和鱼油,价格比直接卖鱼贵三倍!但是他们欠鱼贩钱所以留不下鱼。”
  萧鹏恍然大悟。
  这时候村里的女人也看到乌尔德了,对她招手用一种奇怪的语言的打招呼,这不是阿拉伯语也不是法语,应该是一种本地的语言,也不知道她说了什么,但是倒是很客气。
  萧鹏却没有看他们,而是在看旁边一个小孩子。
  那是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姑娘,两个明亮的大眼睛非常可爱,而她手里正拿着一片刚被大人切好去皮的鱼肉,就这样用手拿着吃,而她脸上至少趴着十多个苍蝇,而她也不用手去驱赶一下……
  看到这一幕萧鹏心里不难受是假的,可是他又能做什么?他毕竟是一个个人。能帮助的人有限。
  都说非洲能洗涤人的心灵,现在萧鹏算是理解是什么意思了——到了这里看一圈会更珍惜自己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